古诗词网
名作简析 阅读写作» 古诗词网» 发布人:古诗词网(馨月老师) 发布时间 2024-1-27 23:12:11

本文讲解《“绝顶的聪明人”韩非与《韩非子》·《韩非子》中的逻辑故事·自相矛盾》注释|译文相关的内容,具体如下:

《“绝顶的聪明人”韩非与《韩非子》·《韩非子》中的逻辑故事·自相矛盾》注释|译文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韩非子·难一》)

【注释】①鬻(yù):卖。②誉:赞美。③陷:攻破、刺透。④或曰:有的人说。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又夸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什么东西穿不透的。”有人质问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刺不破的盾和什么东西都刺得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评说】这个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穿的“矛”是不能同时并存的。卖盾又卖矛的楚人本来也只是吹牛,但是没想到造成了思维上的自相矛盾。结果必然是前后互相抵触、难以自圆。这个短小精悍的故事,却有着深刻的内容:第一,由此产生了“矛盾”这一精当的逻辑术语,创造性地提出了“矛盾律”的思想;第二,指出两个互相否定的说法不能同时成立;第三,说明对于两个互相否定的说法,肯定一个就可以否定另一个。在这里,他实际上把矛盾律的要点都讲到了。这则寓言已经深入人心,“自相矛盾”不仅成为逻辑的术语,而且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词了。

更多有关“《“绝顶的聪明人”韩非与《韩非子》·《韩非子》中的逻辑故事·自相矛盾》注释|译文”的文章请阅读 » 《名作简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