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学谢谢大家,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题目,是唐宋词体的演进,那么我准备讲的大概有四个问题,有概说,有市井俗词范式,有诗人雅词范式,最后讲一讲呢,宋初体和硬瘦体,这样的四个问题。

    好下面我们先讲第一个问题概说,那么我在讲之前呢,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唐宋词体的叫做有很多,我想那个同学能不能说都有什么词体,是不是有诗还有词,还有赋,不是,这个概念不对,那么我们现在不涉及诗,也不涉及文和赋,只是词,在词的内部都有那些被称为词体,他说小令、长调,这是属于词调的问题,也不是词体,哪个同学能说出来唐宋词有那些词体,豪放好婉约,好这个问题回答的很好,这个问题正是我这个讲座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豪放和婉约影响很大,但是我这次主要是要批判这个说法,那么还有什么词体,那个同学说,刚才说的豪放婉约,严格来说不能叫词体,它是派,很多词体组成的派,是不是还有花间派,很好,还有什么,别的也不太清楚,就不知道了,知道个花间,好那么我来跟大家来讲这个问题。

    唐宋词体名目繁多,如果我们按照时间的次序大致有这些词体,比如说有温庭筠的花间体,有李后主代表的南唐体,再往后有柳永体有东坡体,东坡之后有少游体,有周邦彦代表的清真体,周邦彦之后呢,有李清照的易安体,容易的易,安全的安,易安体,那么易安之后有辛弃疾的稼轩体,稼轩之后呢,有姜夔姜白石的白石体,姜夔之后呢,又有吴文英的梦窗体,可以说非常多,即使我举这些也还没有举全,这些体应该是作为比较爱好唐宋词的人比较熟悉的,那么还有两种体,大家不太熟悉,也是我这次要讲的两种体,就是宋初体和硬瘦体,这两种体大家学术界也比较陌生,来研究这个问题的人不太多。

    那么,在这么多的体中,看似纷杂的这些现象之中,我们能不能找出一些范式来,这个范式呢,这个概念呢是美国的现代的科学哲学家库恩提出的一个核心范畴,他是在1962年,在《科学革命的结构》,这样的就是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这样的一本书中,首先提出的,那么他的原意是指的语法词尾的变化,但是这个语法书在解释这个词的词性的时候,往往是用一个词例来阐释,那么这样用它来形容一些,来规范一些共同体,对于一些基本的原则的一个规范。

    那么温庭筠的花间范式,它的主要的功绩,首先是从创作主题来说,由以前的民间词作,而改变成了,一并而为了,文人的有意之作,因为温庭筠他们都是文人,这样就提高了词的这种质量,第二个呢,从接受主体来说,当时他写这个词,是主要给谁写,也就是说,从接受主体来说是谁,那么我认为主要是当时的皇帝,贵胄,是一种贵族阶层,主要是唱给他们听的,所以我给他们也起了个名字,叫贵族听者之词,那么所以因为是给上层人听的,所以,他词风就非常的香软,华贵,你们学过温庭筠的一些词吗,比如说有一首词,他写一个寂寞的孤独的女性,写她怎么化妆,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这个词大家学过吗,他说什么意思呢,小山重叠,就是女性的化妆,娥眉上画的那个金的,早晨她很晚很晚的才起来,很慵懒的起来了,太阳光照在她化妆上的明灭,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什么叫做鬓云,就是她黑黑的头发,头发怎么要度过去呢,就是要这么垂下去,香腮雪,就是她雪白的肌肤,她的脸,她的面孔,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她为什么懒呢,大家想想,肯定是她那个男人,不在,如果在的话,她要急急忙忙的化妆了,现在反正不在,慢慢化吗,叫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慢慢的化,化完以后反正也没事,那就怎么样呢,照花前后镜,化妆要前面一个镜子,后面一个镜子,两边这样看,画面交相映,美丽不美丽呢,花面交相映,她的化妆的花和她人面两多花交相映,猛然之间她看见什么呢,新贴绣罗襦,穿上她美丽的服装,上有什么呢,一对双双金鹧鸪,一对欲飞未飞金鹧鸪,大家注意,是一对,这一对说明什么,触景生情,连鹧鸪都是一对,而她呢,却是孤独的,写出了一个寂寞的孤独的慵懒的这样个女性形象,我们看他这个词风有什么特点,他香软、华贵但是并不俗,它还是大家可以接受的。

    这个所以温庭筠的六十六首词作,其中有六十一首的主人公都是女性,只有五首写了一些行人了,王孙了等等,没有一首是写温庭筠自我的形象,那么许多美丽的景致,比如我们很有名的句子,江上柳如烟,燕飞残月天,多美丽的景致,但是你不知道,他的背景却是什么,水晶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是一对热恋中的男女,刚刚早晨离别看到的景致,所以他的美丽的景致词句都是在男女情爱的基础上写的,所以,温庭筠的这个词呢,他有这么几个特点。

    第一个他奠定了词为艳科,词体别是一家,这样的属性,他的特点呢,是男子而作闺音,什么叫男子而作闺音呢,就是本来写词的人都是男人,但是他们却模拟女性的生口,声音,模拟女性的生口,心态,甚至形体,来进行创作,所以他这一点男子而作闺音,词而艳科,这是词体的一个比较的本质属性,但是呢,这还不是词体更本质的属性,更比值的属性是什么,诗雅词俗,诗和词要进一步分家,一个雅一个俗,那么温庭筠的词并不俗,所以呢,我说他可以被柳永涵盖,这是咱们后话。

    那么所以我现在讲第二个阶段,就是柳永,诗雅词俗,这个词体的这个属性,是由柳永来完成的,那么柳永从接受主题来说,他是以文人身份来写词,但是他却是带市民来立言,带歌妓立言,他写的词主要提供给歌女来演唱,所以呢他的性质有的人也称为歌者之词,但是呢,我认为这种说法还没达到本质,更本质的问题就是什么呢,就是这些歌女本身如果她们都是很有文化修养的,那么她会写一些高雅的词,而这些歌女基本都是下层的歌女,那么他就会写一些很通俗的,很诗经化的这样的词作,通过歌女之口传播出去,所以我也给他起一个名字,叫做市井俗词,这是柳永的。那么柳词的特点,有两个特点,一个从创作主体来说,是变成了文人职业作家,开了文人职业作家的先河,那以后周邦彦,姜白石都是一种职业作家,都从柳永这儿来,那么第二个特点就是他的通俗性,他的市井俗词这个方面一会儿我在第二个问题继续讲。

    那么第三个阶段就是苏东坡,苏东坡的特点就是回到诗人本色,本来柳永把词体温柳他们发展趋势是一致的,他们的潮流趋向都是把词体和诗体来分家,词体要别是一家,那么苏东坡开始出现一种回归,就是把词体的创作,和诗体创作合为一体,将士大夫的青草与世词的协作融为一体,那么苏东坡以诗为词,他的本质就是将词体化俗为雅,他标志着词体由市井文化而成为文人文化,由歌伶艺人花间月下演唱的听觉艺术,而成为表下士大夫情趣的案头视觉文化,所以可以称为东坡诗人雅词范式。

    那么大家都知道,王国维有一个著名的评价,他评价李后主,他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干该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那么这个又怎么解释呢,这个说法我认为既有对的部分,就是王国维看出了词体有两种,一种就是伶工之词,谁的词是伶工之词呢,大家说一下,刚才我讲的,谁的词是伶工之词,有说温庭筠,有说柳永的,温柳他们都是这种性质,是伶工之词,而这个苏东坡的词呢士大夫之词,李后主的词当然也是士大夫词,当然我要指出质变点临界点,并不是李后主,是苏东坡,为什么呢,这是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词体发展到六后主的时代,那么温柳的这种代表词体,别是一家的发展,还没有完成,历史的使命没有完成,也就是说,现在主要的任务是要更好的把词体从诗体中分离出去,而不是要急着回归,但是在分离之中,会有一些反复,有一些这样的中间的阶段,所以呢,李后主的这种变化,他只是在温柳滚滚思潮中,这种思潮中的一个小小的曲折,他是东坡诗人雅词的一个先声,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李后主他为什么会在这种词体的思潮中产生这种变化,就是因为他个人的家国之痛,亡国之痛,所以他就是变成以血书者,变成了俨然有担荷人类罪恶之意,他是有这种特殊的痛苦,但是亡国之君的生平遭际,只是一个个别的现象,他并不是一个士大夫普遍的生活,所以他不能被士大夫普遍的响应,所以他只是一个阶段。

    到了苏东坡时代就不同了,柳永的词已经发挥到及至了,那个俗大家都已经听腻了,这个时候要出现反驳,所以,东坡的词才真正的完成了这个历史使命,那么东坡之后,还有两个我以前也曾经标举了两个阶段,那么一个是周邦彦的赋者之词,一个是姜夔姜白石的文人的清客雅词,他这个特点,他们俩的这个特点,一个从创作主体来说,随着记忆的精深娴熟,随着专业化职业化的纵深演进,那么作家的水平,日益的提升,而接受主体,听的人,接受主体的审美趣味,一种高雅化的要求,就要求着词体向着深婉曲折的纵深方向发展,所以清真词的赋者之词姜夔的清客的雅词就先后的应运而生了,那么周邦彦和姜夔的两大范式,他是柳苏两大范式的继续演进,就职业词人的角度来说,他们是柳永的后裔,周邦彦提举大晟府,他是一种官府职业作家的代表,而姜夔呢,他是终生的布衣清客,他一生没有中过进士,也没有做过官,他是终生的布衣清客,是进一步的职业化,他代表了职业词人的人生道路,他并且开了我们近代现代以后文人就是职业化的一种先河,这是他们承续柳永。

    而承续苏东坡呢,他们并没有接受柳永的俗,而是接受了苏东坡的雅,他们进一步还是士大夫的雅词,所以说他们两个范式其实是柳苏结合的产物,这一点到最后我还要再讲一讲,那么所以呢,我曾经归纳了五个历程,五个范式,既然是范式就要精简到最精约的程度,那么在五个之中,我们能不能再进一步的精约呢,你们看看,在五个之中还有没有那两个更重要呢,柳永的词和苏东坡的词,大家的意见跟我一致,我现在就这样认为,那么,我认为,柳词和苏词是唐宋诗体的两大范式,这个就意味着凡是柳苏之前的词,都不过是柳苏词的先生,先河,凡是柳苏之后的词体都只不过是柳苏词的后续,所以就是他们两大词体,是基本范式,我们掌握它,把唐宋词体的演进的基本规律,就掌握了,那么我的这个观点,是不是别的学者都没有看到,其实有很多学者都注意到柳苏在唐宋诗体中的位置。

    比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就曾经说,他说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柳永一变,如诗家之有白居易,至轼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等一派,这样的论述,说得很清楚,两大关键,是柳苏,但是为什么这样的说法,不能引起后人的注意呢,关键就局限在一开始有个同学回答我,婉约派,豪放派,就局限在这个理论上,现代的学者也有很多重视提到柳苏,但是一说柳就是柳腻,细腻,就是香软肥俗,苏呢,苏杭,柳腻苏杭来概括,那么,这个理论是明代的张延,张南湖,来明确提出来的,提出以后呢,就影响非常大,以至于现在我开学术会还有很多的学者,一提唐宋词就是豪放婉约地那么现在我就明确的提出,豪放与婉约只不过是词体的一个外在风貌,它并不是词体的一个本质,词体的两大根本的因素是什么,是雅俗之间的消长,雅俗之间的演进,如果你用豪放来说苏东坡,显然苏东坡的地位不够,为什么呢,苏东坡之后影响不大,少游,秦少游学谁呀,学柳,周邦彦也是婉约,只有一个辛弃疾和他周围的几个词人,那苏东坡影响不小了吗,对不对,可是我们换个角度,我们不说苏东坡的主要贡献是豪放,而是什么呢,雅,诗人雅词,那影响就大了,少游,雅不雅,周邦彦雅,姜白石雅,一直到吴文英都雅,那么他们都是苏东坡雅词的后裔,那么辛稼轩就不要说了,不仅外形豪放,那他内在也是雄深雅健也是一种雅,这样来看,苏东坡的影响第一位置那就大了,而柳永的位置俗,俗也不是不好,俗也很重要,我们不要有一个价值判断,认为雅就好,俗就不好,俗代表了一种文化的一个根本趋势,那么,所以,可以说是一夜障目,被豪放婉约之说拘束了学者们的目光。

    那么其实呢,苏东坡自己本身,就原来对于豪放的问题,也说过,他自己就在一篇与陈季常书中说,曾经说,他说诗人之雄,非小词也,但豪放太过,这个论述后人引用的时候,当成苏东坡认为豪放,很重要,这样的一个论据,为什么,说到雄,诗人之雄,第二点,豪放太过,明确说出豪放,认为苏东坡的本质说的是豪放,可是你们看到没有,他说的是诗人之词,诗人之雄非小词也,什么意思,第一点他说了诗人,这个词是诗人之词而不是小词,纯粹的小道,那样的词,所以他就被那个豪放给遮蔽了,就看到雄和豪放了,那苏东坡还有一个资料,比如说《祭张子野文》,写给祭奠张先的,他更明确的说,张先的词是维词婉转,盖诗之裔,他说张先写的词,是诗歌的后裔,也就是说,是诗体,承认他这个词也一种诗,那明确指出了词体的诗体属性,所以后来的这些学者,都被豪放婉约说给蒙蔽了,他看不到词体雅俗变化的这种潮流。

    好,我讲第二个问题,讲柳永市井俗词,那么我认为柳永他是词体的真正的第一奠基人,前面的温柳,温花间对他起了一个铺路石的作用,那么温庭筠的花间范式完成了诗庄词媚,词为艳科这样的属性,但是诗雅词俗的属性到了柳永才真正完成,柳永对于前代的词人,可以说他有四个变化,变段调为长调,变华贵香软而市井情调,便含而为铺叙手法,与直线性结构,变模拟女性而为情爱写真,我归纳了四大变化。

    第一大变化长短之变,是指的是由原来的小令,长调,那么,柳永之前,主要都是小令,那么柳永呢,进行了一个革新,由小令变成长调,这个学术大家都知道,我不必多讲,但是,学术界的学者,很少意识到这个变化的意义,它的意义是什么呢?就是把词体的古典文化,变成了一种近代文化,为什么说由短变长就是古典变近代了呢,这点变化,陈廷卓,清代一个学者有过论述,他说柳词全失温韦忠厚之意,温韦就是花间词派的领袖,温庭筠庄,那么他说词人变古,耆卿首作俑也,指出得很清楚,变古,古典,他没有说出近代来,但是我现在来说,由古典变成近代,柳永是首作佣者,那么大家想一想,短是不是古典呢?你们同意吗,我认为是对的,为什么呢?诗词是古典的主要形势,短期部分短,现在我们主要的形势是什么,小说,散文对不对,小说散文比诗歌长不长,就长了,对不对?那么即使是诗歌来说,古典的时候他就总的来说是短的,特别是发展到唐诗的时代,一种意向的诗,它是一种理论,一种意向理论,一少总多的写法,凝聚在一个意向上,形成了一种含蓄蕴藉的这样一种效果,而到近代以后呢!现代化以后,他就长了,具体或者他直接倾诉了,很多地方他就说了,那么说他就长。特别是通俗文化,它就更容易长,不厌其烦的讲一些小市民的情爱故事,它就长,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就是市井情调,那么柳词中有很多的都市繁华,市井文化的一些描写,比如他说描写参层十万人家,市列珠玑,户盈罗绮,这样的一些描写,像一种富商夸富这样的一种心态。

    第三点就是铺叙手法和直线型的结构,这地三点是讲的他怎么样来完成他的这种市井情调,那么他的结构呢是用的直线型的结构,他的手法是用的铺叙的手法,这一点很多学者也指出,那么柳词将强人的小令的片断的感受,和简单的场景变为复杂的感受和多重的场景,那么柳词一般从时间上来说,一般按照过去现在将来,自然的顺序,来展示。那空间呢,也按照一种固定的模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挨着都写到,就是很啰嗦,寒蝉凄切,对长厅晚,骤雨初歇,是吧,你说了寒亭了,又说了账饮,又说什么,刚说正留恋处,刚要留恋,兰舟催发,就有人叫他们了,刚要催发,两人政治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你看描写得多细致,细致到这儿还不行,还要再说,还要再继续的写下去,什么暮霭沉沉楚天阔,还要想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吧,这又想将来了,有点像《情深深 雨蒙蒙》,是吧,依萍和书桓正在正在执手相看泪眼,你们看看像不像,他就是一种市民化,一种近代的文化,很轻松,他就不需要你去含蓄,你自己怎么样,你自己深邃的思想去思考,不要这样,就让你一看就明白。

    第四点就是情爱写真,那么柳永之前的词一个特点就是这个词人都是带着面具里模拟女性的生口,被称为男子而作闺音,闺就是深闺,女性,男子作闺音,男人做女的声音,这样的一种词,那么呈现了一种士大夫人格的分裂,办公的时候,挺正经的,一到写词的时候就带着面具,就一种戏虚,表演以酒障脸,这个就是当时的人格的分裂,柳永出现一个什么变化呢,他就把分裂的人格第一次以真实的完整的人格出现,他就敢于写出一个真实的自我,所以我给他起一个变化叫情爱写真,他写出一个真实的变化,这样呢,渐霜河凄紧,残照当楼,这当然是一个旅途中的一个真实的柳永,但是说小楼深巷狂游遍,误入平康小巷,访雨寻云,当然柳永也是双重性,一方面他写男欢女爱,另一方面他也写了很多的羁旅之作,写了很多的风景,山水,比如气势很有名。

    那么我就想起闻一多曾评价说初唐的诗实现了对于齐梁诗一种宫体诗的自赎,我也可以借用这个话来说,柳永是实现了自赎的词体山水,这话怎么讲?就是说他把爱情和山水紧密结合,所以才形成了新的这种特点,比如你们想,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个词是不是又有爱情,又有风景,在风景中体现爱情,所以他才有了这种二八女郎妙龄女郎,执月牙板来唱这样的,一种感觉……

    问:我想问一下,刚才您提到说唐诗是雅,宋词是俗,然后您在宋词里边又提到说,有柳永之俗,有苏东坡之雅,那我想知道,您评定这个俗雅的标准是什么呢?

    答:那么在我的《唐宋词流变》中我曾经追溯了这个雅俗从先秦时期,它本身的意义,比如说雅的本意京畿,就是从《诗经》来说,它是京畿,就是首都的地区,的一种发音,比如这个风雅颂,孔子就曾经正雅乐,他就可以用京畿的发音,来诵读《诗经》三百篇皆诵读之,那么那个时候主要是这样的一种含义,那么随着以后的发展呢?这个就由京畿地区的,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普通话,标准语,发展到以后,就是用这个声音,来纠正别的地区的发音,再由语音的问题又发展到这种层次,以后发展成两种文化,高雅的文化和低俗的文化,那么具体发展到唐宋这个时代,它又有不同的含义,比如说唐代的,我之所以我说它是俗,比如唐代从文化上来说,它是一种功利文化,李白他们都是一种功利主义的人生,那么到了宋代呢,就是士大夫的以归隐为雅,品茗登山游水,这种士大夫的一种飘逸的一种风度,这样的是一种雅,当然这个唐代的这种雅从唐诗本身来说,对于前人,对于六朝的诗歌来说,它是一种雅,因为六朝的诗歌,经常有宫体的文学,写男女的情爱。那么唐诗,他们就进行了宫体诗的自赎,唐诗本身也就是一种雅,但是相对于宋代来说,那么唐代的文化本身就又是一种俗,清楚不清楚呢,雅俗的观念它在不同的演进中,有着不同的内涵,它在不断的这种变化,那么,可是宋代总体来说,比唐代的文化是一种高雅,但是词呢,本身和诗之间的比较,又是俗对雅的一种解构,那么,柳永的词无疑他是一种市井文化,这种市井文化代表了近代文化的一个先声,但是,苏东坡的这个雅又对于柳永的俗文化又是一种变革,相对于柳永的俗来说,东坡的诗人雅词又是一种雅,那么他的这种雅主要的内涵我刚才讲过了,就是把士大夫的这种精神世界,表现出来,真实的表现进去有什么样的苏东坡,有什么样的士大夫,就有什么样的这种词,它就成为了一种雅词。

    问:是不是现在的雅含义也在变,俗的含义也是不是也应该在变,是不是我们所说的情爱小说是不是一定是俗呢,我想问一下这个问题。

    答:俗这个俗文化有两大特征,从载体来说主要是两大体裁,一种是武打,武打表达了一种人的对于生命延续的关注,生死,第二个呢就是爱,就是男女情爱,这个也是人类自身生殖繁衍这样的一个本质问题,但是这都是人类文化最基本的,也是最表层的,最功利的这样的一种文化,我们对于这些问题不能不关注,我们的生活中,不能没有生死爱,我对于现在中国的文化,我认为是俗文化,开始走入一种极端,开始呼唤高雅,譬如我们认为电视是不是一种俗文化,它是大众文化,开始认识到,你只处在这种表层的这种感官刺激的这种文化之中,那就是不行的,你需要有一张一弛,有休息,还要有严肃的思索,所以我并不是说情爱就不好,但是它确实总体来说呢是一种俗文化,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言,《红楼梦》也写情爱,但是它是什么文化,它就是高雅文化,这个要看怎么表达,那么我为什么说现在进入到要开始呼唤雅文化,比如你们看看一些图书市场,那一些情爱的书,你们可以去海淀图书城那儿去看看,那些卖通俗小说的,情爱小说的,反而都在那儿堆在一起,最后红火的是楼下的叫“风入松”,那个卖学术书的书店,反而学生们在那儿一本一本捧着在那儿读,为什么,你不读学术,你不进行一些深邃的思索,你个人没前途,国家也没有前途。还有一个例子,河南光山县一个偏僻的地方,我接到一个读者叫曹彬,他连大学也没有上过,一个小工人,他就是偶然地读到了我的《宋诗流变》非常喜欢,现在他每个月给我打一次电话,一次时间打长途,跟我交流学术,他就说什么是我的生命,古典诗词,我说你也没有上大学,他说它就是我的生命,我读了它我就愉快,我读古典诗词,读学术著作,这就是我每天的精神的一种支柱,我就看到,就连现在这么偏僻地方的工人,都有有这种雅文化的追求,那我看中国是有传统文化的这种根基,我去年在新加坡去讲学,我就有感觉,感受原来我对中国文化不满,我认为太俗了,到新加坡一看,新加坡很少有人家有书架,我去送给亲戚朋友书,那都不能送,告诉我,不能送书,他炒股票,书就是输了,明白吗,书者输也,我只好送你一个BOOK,闭会这个书,那想起来中国毕竟家家都有书,那不读书的生活,很难想像,这种人生,所以我认为,中国毕竟有传统文化的这种底蕴,我们一定还能重新的拾回传统文化的精髓,来达到一种像宋代这样的高雅的文化。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题目是《唐宋词体的演讲》,我们讲东坡的诗人雅词,关于东坡的本质不是豪放,而是诗人雅词,我并不是在最近才提出,我在《唐宋词流变》,《苏东坡研究》中已经指出,我说与其说豪放的风格是苏词的贡献,毋宁说苏轼将以柳永为代表的娱宾遣兴,倚红偎翠为格调的俗词,注入了文人高雅的品格,特别注入了东坡式的超旷、飘逸、野性、哲理,注入了词人自我的思想情趣和精神节操,从而使词体从词语尘下的情调卑俗的里巷青楼,勒回到高雅的士大夫胸襟怀抱。

    我曾经这样指出过,那么,关于东坡词的本质是雅这一点前人是不是也有很多论述呢,也还是有一些,最为典型的比如清代况周况颐曾经说苏长公提倡风雅,为一代山斗,那指出了苏东坡就是由于他提倡雅,所以才成为词坛的一个泰斗,这话很经典,我认为对我的也是一个很好的论据,但是呢,古人的论述就是只言片语。

    苏词的雅我认为可以题材之雅,词体主人公之雅,境界高雅,内涵深邃高雅,语言的清新素雅等等各个方面来论证,从题材方面来说,苏东坡词为艳科的藩篱中解放出来,但是他却没有回到服务于政治的传统,而是以词体全面地反映在当时士大夫阶层的精神文化生活和审美情趣,可以说举凡怀古、讽时、送别、说理、咏史、宴游、抒怀、出猎、戏 煮茶品茗山水景物等等,无不可歌之咏之,天地万物,嘻笑怒骂,无不可入于词体。在词体的主人公方面,由柔肠百曲之女,千娇百媚之态,而变成了,由执手相看泪眼,的情郎,变为了聊发少年狂的老夫,亲射虎的孙郎,欲乘风归去的酒徒,雄姿英发的豪杰等等,那么不仅如此,苏轼更进一步将自我形象推上了词体的舞台,不仅仅是我欲乘风归去,我欲醉眠芳草,常恨我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等等,这些直接的自我的抒发,那所谓词体中的它表现的这些老夫,孙郎,酒徒,豪杰,等等,其实也都是自我的别样的表达,还有一些词,并没有说我,我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它其实也是自我的表现,它以我之目光观物,则物莫非我之性情,我之写照。

    那么深刻的思想内蕴,高卓的才学识见,启人心智的人生哲理构成了东坡词境界高雅的基石。譬如《念奴娇》,大家人人都为苏东坡的大江东去,天风海雨逼人这样的气势倾倒,其实这个词的归结更重要的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还有人生如梦,这样的诗句中,这种哲学命题的沉重,人生生命的短暂,这才使词才得以流传千古,我认为这是这个词的主旋律,你看无论是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这样的如画的江山,还有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这样的英雄伟业,它都只是人生如梦这一命题的铺垫,有的学者曾经遗憾,苏东坡人生如梦这是一个灰暗的伟大,要是没有这个尾巴就好了,那么我就说恰恰是这个灰暗的尾巴使这篇词作呢更加深邃凝重,它是一种封建末期时代一个真实的投影,这个时代就是这样走向没落,他就把这个时代,这种灰暗的心理表现出来了,那就是一种真实,与其向似而伪,毋宁相异而真,对不对,你虽然好像是很高昂,但是你伪你虚伪,我虽然灰暗,我真实,对不对这就是一个时代真实的投影,这才是苏东坡豪放的一个内蕴,一个基石,就是他的雅,他的哲理之雅。

    同样人们只看到,譬如说老夫聊发少年狂,真豪放,但是往往忽略其中的一个深深的悲哀,这首词正是写在王安石熙宁变化的这个期间,那苏东坡政治理想不能实现,所以他才有聊发,聊发是多悲哀,老夫聊发少年狂,他其实是悲哀的,那么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是什么,这是豪放吗,这是很悲哀的,苏东坡自己报国无路,不能够受到重用,所以这是希冀沉痛多于豪放的,还有,我欲乘风归去,大家都说苏东坡多么洒脱,多么飘逸,那么神宗,宋神宗读了,也就说苏轼终是爱君,样这样的叹息,他到底是爱君,其实这两句本质不是爱君的意思,他表现了苏东坡进去还是归隐这样的一种情节,这样的一个矛盾,关于这个问题,去年我在新加坡做课题,叫中国古代诗人的仕隐情结,我对这个问题,有专章的论述,就是论述苏东坡视野情节的这种矛盾,他的一种哲学意义,一种历史意义,文化意义,有情趣的同学可以自己来看。

    那么还有一点,东坡之前,词人的作词和学问关系不大,那苏东坡的词因为他已经变成了诗人雅词,所以学问就在里面就可以表现,而最重要的是苏东坡的这种使用典故,这种学问,他是一种融会贯通的化用。比如说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这里就用了两个典故,他分别使用的孟子,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还有一个用的宋玉的风赋,楚王说,快哉此风,你看,这两歌咏的典故,可是我们读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你觉得用典了吗,没觉得,是吧,用就好像没用,这就是一种化境。

    那么以上的因素就使得苏东坡这种诗人雅词,豪放成为他的外表,而他的内蕴却是一种诗人的世界,学者的世界,哲人的世界,还有政治家的世界,等等,这个黄庭坚曾经评价说他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说这样的情绪,真是不识烟火人语,就是意思不是人间烟火才能写出这样的词,就是高雅,不俗,非胸中有万卷书,下笔无一点俗气,安能若是哉,就是没有万卷书的学问根底写不出这样的词句来,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东坡的词和他的学识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宋初体与硬瘦体,那么我讲了,我既然认为柳词苏词是词体的两大基本范式,我为什么还要拿出两种体来讲,讲宋初体与硬瘦体,我就是想通过这两种词体的分析,来剖析一下这个柳词苏词这两大范式它们怎么样形成的,特别是苏词它是怎么样形成的,从词体内在的演进来说,是一种什么样的自然的过程,这两种体,学术界探讨的不多,非常陌生,以前主要是清代的刘熙载提出来,他说宋子京词是宋初体,张子野始创硬瘦之体,虽以佳句互相称美,其实趣尚不同,宋子京是宋祁,他说宋祁的时候呢,还是宋初体,到了谁开始创了硬瘦体呢,是张子野,张先,先后的先,他们俩曾经有个故事,典故,俩人见面,一见面就说,你这不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原来是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他们俩都是各有故事,都是有一句著称于世,所以说虽以佳句互相称美,其实趣尚不同,就指出宋初体和硬瘦体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体式。

    那我先解释解释什么是宋初体?宋初体既然刘熙载明确指出,宋子京宋祁是宋初体,我们看看宋祁,宋祁一共流传有6首的词作。我看了看,每一首都是涉及男女艳情,一首是描写女性洗浴的,什么温泉初试真妃浴,有两首描写女性的春睡,或者睡起,春睡腾腾,困入娇波慢,还有一手写的是和女性邂逅相遇这样的爱情,还有两首写男女的欢宴。那从这个这种他的描写内容来说,可以知道,他仍然是谁的余绪,花间,花间余绪,他连柳永没有到达,柳永好歹又一个变化了,这点说明什么呢?就是从花间到柳永不是一下子就变了,也不是变后马上截至的,那士大夫说,柳永你变你的,我们不听你的,你那些俗我们不能接受,我们照样学温韦,学花间,那个还行,好歹高雅一点,明白吗。所以宋初体,说明了花间体的一个延续,那么不仅仅有它。比如当时有名的士大夫,有杨亿还有一些寇准,一些上层的人物,他们那会儿还没有找到苏东坡的这种诗人雅词的方向,也没有硬瘦体,所以呢,他们只好又不学柳体,所以他们追花间,这样的一个意思,这不是我们主要要说的。

    我主要要说一下硬瘦体,对于硬瘦体我做了一个解说,一个定义,我认为硬瘦体是借于柳苏之间的一种词体,主要代表作家有张先、晏殊、欧阳修,等他们都为北宋中前期的士大夫精英,他们因为不满意于温柳之香软肥俗,这个词我来概括温柳,一个香软,一个肥俗,因而尝试借鉴诗体作法,化俗为雅,凝长为短,打破柳词奠基的词体通俗化的种种模式,因而,被称之为硬瘦体,那么在柳永之后,东坡之前,为什么会出现士大夫的硬瘦体,我认为和这几点有关系,第一点和当时渐词形成的士大夫的文化氛围有关,其次与张先个人的生活经历,第三点以词体演进的内在规律有关,那么,张先的这个词他的生活很有一个特点,他也是一种职业词人,但是呢,他既不同于柳永和谁打成一片,和歌女打成一片,也不同于温花间的方式,他是什么呢,他主要是士大夫精英,比如晏殊、苏东坡他们关系都很好,混在一起,让我看到他是一种曲线做官的路线,就是我通过和这些人混在一起,一起唱和,写词,最后呢,他做官,有点这样的意思,那怎么样证明我的这个话呢,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比如说他跟晏殊关系很好,老让晏殊家去帮闲,去写词凑热闹,晏殊有一个侍儿,本来一个侍儿,新纳侍儿,这个侍儿晏殊非常喜欢,那张先每次去,这个侍儿就把张先做的词唱出来,所以张先和侍儿关系也很好,他的词通过侍儿给唱出来,晏殊就能知道,可是呢,这个侍儿受宠被晏殊的大夫人,王夫人嫉恨,不行,撵跑,就给撵跑了,撵跑以后,张先这次又去晏殊家,他就填了一首词,让别的歌妓来唱,这个词很长,那么下篇他就说,镜华翳,闲照孤鸾戏,什么意思,就是当时侍儿用的镜子已经都蒙上灰了,而你晏殊呢,只能闲照孤鸾戏,刚才温庭筠有个双双金鹧鸪,是成双的,这是孤峦是一只,都是石男女的情爱,相思,思量去时容易,你想象当时你把人打发走多容易,思量去时容易,但是你看看现在,钿盒瑶钗,至今冷落轻弃,那个女孩的化妆品,饰物,冷落轻弃,孤独地在那儿,而你呢,望极蓝桥,但暮云千里,晏殊你呢,就是魂断蓝桥,这个一样的,望极蓝桥,但暮云千里,你魂断蓝桥只看到了什么,看到了但暮云千里,几重山,几重水,可悲,可悲,那么,把晏殊打动了,感动,叹息了一声,人生行乐耳,何自苦如此,马上就派人取钱,把那个侍儿给我再买回来,买回来以后,王夫人一看又回来了,也就无可奈何了,所以你看晏殊也感谢张先,侍儿以后会努力的再唱张先的词,所以你看到他这样活跃于士大夫精英之中,那么张先是硬瘦体的一个阶段,他的作用是开拓了一种新的词风,就是借鉴一些诗歌的做法来写词,那么晏殊呢,是硬瘦体的领军人物,我认为盟主,那么他是第二的阶段。

    那么晏殊的词,给大家一个什么印象,很多学者就认为晏殊的词,写的大多是男女相思,伤春伤别的思想情趣,这句话,我引用的是别的学者论述,因为晏殊我们传唱的只是他一些比较有名的代表作,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等等,槛菊愁烟兰泣露,这样的一些词作都是写男女爱情的,但是我把晏殊的词,珠玉词全部统计了一下,一共131首,那涉及男女情爱的不足十分之一,所以,这是一个误会,晏殊的词我认为他有三个特点,第一点,他是闲雅有情思,用宋史的话来说,说他是闲雅有情思,因为他身居高位,他是宰相,他是一种高雅的一种,经常表现一些高雅的主题,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内涵方面的闲雅情思,就使他,以及他的身份地位,使他绝对部分肯采用柳永诗的这种铺叙结构,俚俗语言,而是更多的以精约洗练的笔触来表达某种生命的感触。所以特延续的是一个张先的,他是一种以少总多的一种古典的传统,怎么样这样说呢,比如说知道特有一个著名的写景的句子,昨夜西风调碧树,对不对,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我们看看他写景有几句呢,就是第一句,昨夜西风调碧树,是不是精约,是不是硬瘦,瘦不瘦,瘦,非常简练,简练就瘦,柳永他很啰嗦,很铺叙直线结构,他就香软肥俗。

    那我们对比,柳永同样写景,大家是不是读过他的望海潮,东南行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淘卷霜雪,天 无涯,是不是很长,但是也很美,但是他铺叙写了这个还要写那个,上篇写了景下面还没有意犹未尽,重峦叠献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是他的名句,但是说明他的写景非常重叠。

    那么晏殊的词经常是一种意象式的,他是一种引唐诗入词,比如,的情只似春杨柳,占断可怜时候,这样的句子,以写多情,写愁,抽象的感情很难写,他就用了一个春杨柳,所以他对后来影响很大,大家读秦观的词,无边丝雨细如潮,写这个愁,他就用丝雨表达,所以总的来说这是一种唐诗的意向的方式,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晏殊的身世经历,就决定了他的词作的内涵的闲雅情思,手法的硬瘦,也就同时局限了词人的视野,那晏殊的词我认为他的题材比较狭窄,他绝不会有东坡词的惊涛骇浪,他更多的写一些什么庆佳会,祝延长,什么祝寿酒宴的作品,这样的一些应酬之作,另外他即使是写景物,我发现他经常重复,他也的最多的就是燕子,无情一去云中燕,有意归来梁上燕,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无可奈何花落去,似岑相识燕归来,又回来了,很多的燕子,那后边这两句本身就是诗句,那么诗词都不分了,从这点上来说,是不是也可以看出晏殊以诗为词这样的特点,同时晏殊的词喜欢写花,写草,写梅花,写细雨,写落幕,写愁绪,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栏总是销魂初,这样的一种词风,这是第二个阶段。

    硬瘦体的第三个阶段就是欧阳修,我认为硬瘦体在内部它呈现了一个流动的状态,这个张先突破了柳永,有开拓之功,晏殊呢?进行了以唐诗入词,这样的一种建构,欧阳修的作用进一步把唐诗入词,变为了以宋诗入词,他就比晏词的凝练含蓄,就要显得更加疏松自在,他就更向着苏东坡词的方向靠拢,比如我们举他的一些几个名句,欧阳修的词大家能背什么样的名句了,我来念大家是不是知道,人生自是有情赤,此恨不关风与月,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渐行减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还有万叶千声皆是恨,好,很多同学会背,是不是看到了,原来在这样,那么从你们有什么特点,他是把宋人的以议论为诗的办法写到词里,他议论,但是议论的好也是人生哲理的概括,也很好,所以他也是一种硬瘦,但是呢,他更为从容了,更加宽松了,更多的秩序了,而这种议论的句式,已经就为苏东坡的这种词体要呼之欲出了,为什么呢?你要舆论有很多话要说,就要写长调,所以以后就要由苏东坡的词出现了。

    那么所以这个我们可以说这个苏东坡的词的出现,它不是一种个人的现象,我苏东坡个人忽然想起来了,不是这样的,他是由几个方面的因素,必然的,你必然的,怎么必然呢?我们是不是能分析有几个必然。第一个必然我们看看宋代文化的大背景,宋代文化我认为有两大特点,那两大特点。第一点就是它出现了都市的经济,一种商业的文化,出现商业文化,以至于很多西方的学者日本的学者都认为宋代就开始了近代文化的一种拂晓的时辰,进入到近代文化,它很有一点市民性,市井文化,那这种文化谁是代表呢,这种文化的反映是谁,柳永吗?是不是,那还有一种特点,宋代文化就是它的文化的丰富,它文化的丰富,那么这一点比如很多学者,陈寅恪,他就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到宋代,这个文化达到,登峰造极的这个地位。我很同意,宋代文化非常有文化,这样的一个时代,是一个士大夫文化的时代,那么这种文化不可能老是说,不可能老是虫虫,那么庸俗的,士大夫不满,不满就出现了从张先到欧阳修这种演进,一直到苏东坡水到渠成,对不对,就出现了这种苏东坡他有别的因素,就更出现了,这是第一个因素。

第二个因素,刚才是宋代文化的特点,第二个呢就是从词体的特点来说,我认为中国的文学,中国的文化,它总是在不断的解构,再解构,再解构,这样一种程序来进行,因为中国的文化非常的稳定,它不像西方文化不断的毁灭,再重新建立一个文化,中国文化一个系统,很稳定,可是你稳定到超稳定之后就腐朽了,就僵化了,僵硬了不能前进了,所以不断的出现一些一种解构,一种让他失位,那诗体发展到唐诗以后,是不是诗体已经烂熟了,确实非常成熟了,它就需要破坏一下,怎么破坏,两大破坏,一个是宋诗从诗体内部破坏,对吧,议论为诗,等等。一个就是索性开辟一个新的战场,词体就出现了,这就需要解构,而词体你既然解构,要彻底解。构,那诗庄重,是说一些政治的,端庄的严肃的人生理想,那士大夫你不能总是那么严肃吧,你也是人,也要说说男女情爱,词就应运而生了,词体就出现了,所以李清照说词别是一家这是正确的,需要别是一家。

    所以从温花间到柳永,就不断的越走越远,把词别是一家在解构中建构,在变体中形成正体,把词体的特殊的性,建立起来,但是也同样的道理,你把词写了很多男女情爱,士大夫听了也就厌了,出现再把它解构,就是变体中的变体又成为了正体,负负得正出现了这样一个规律,所以词体自身的演进也需要苏东坡来完成这个使命,那么还需要什么呢?那既然是要把它解构就需要各个文体之间的破位,因为你把它解体了,你需要一种什么东西,就需要别的东西来参进去,那需要什么呢?需要诗,所以就出现了诗词的一种结合,以诗为词,甚至以后再出现以赋为词,还有以散文为词,等等都是破位,文学体裁破位现象,而苏东坡恰恰他又是诗人,又是散文家,等等,对不对,他是各个文学体裁的宙斯,领袖,对不对,所以使他具有这种可能,这是又一个原因。

    所以,到词体发展到从柳永从宋初体到硬瘦体,到苏东坡它呈现了一种由短而长,由难而易。因为在欧阳修他们之前,做词都是比较难的,因为他古典式。他就慢慢的字斟句酌,苏东坡以文章余事做诗,以做诗之余再写词,好像一种非职业化的一种词人,他恰恰是这种非专业,好像是一种边缘,但是他恰恰很从容的完成了这种革新。

    那么,总体而言,柳苏他们是宋代文化大背景的两大表现,那么柳词他们两人分别承载了不同的文化精神,代表了不同的文化,柳永承载的是宋代新型的市井文化,他是一种商品文化,那苏轼承载的是几千年华夏文明丰富的积淀,代表了宋代时代的这种苏轼精神和士大夫的精英文化,那柳词的本质是结构,而苏词的本质更在于把这种具有结构意义的艳科词体重新纳入华夏文明的建构体系之中,那柳词代表的市井文化体现和表达是人类的自然属性,体现人类基本的一种生殖功能,它是浅层次的,也是最基本的功利文化,而苏轼代表的雅文化,则是人生的社会属性,是深层次的审美文化,那么,柳永的士大夫的这种身份的一面,使柳永在写词中他的苏轼精神的一面很难在词体体现,而呢,东坡的诗人雅词是通过表达个人的内心世界与精神情操,表达整个士大夫的精英文化,并且通过东坡个人的心灵视角的窗口,投射出对于整个宋代社会和人类终极关怀的目光,成为使宋词成为一种整个人类的文学,他将士大夫的夜总会、红灯区,这种纸醉金迷,引入到一种幽人独往来,月下漫步的哲人思考,引用到惊涛裂岸的江边风物的沉重反思,领悟到了人生如梦,人生终极意义的体味。

    那么,柳词苏词都是源源有自的,从前面来说,花间体,宋初体是柳词之先声,而南唐体,硬瘦体为苏词之先声,同时二者都是后余理想的,柳永之后,周邦彦,姜白石,吴文英,他们的那种家法灯传,是柳永的余响,而苏轼之后,不仅仅是辛弃疾代表的那种将词视为之陶写之具尔,是东坡的余想,同时就是其他的一些雅词,也都可以视为是受着东坡词的影响,那么比如秦少游的词,近人夏敬观就曾经说,他说少游学柳,岂庸讳言,说秦少游是学柳词的,这个不用隐讳,他确实是学柳的,但是,稍加以坡,便成为少游之词,这个资料说得很好,清楚的说明了,秦少游他是柳永和苏东坡结合的产物,比如我们看秦少游的词,写不写爱情,写爱情,这个但是他是什么样的爱情,他不是是庸俗,而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对不对,雅不雅,同样写爱情,他就高雅,这个高雅从哪儿来,就是从东坡的雅词中来。

    那么其他的一些人,其他的一些里程碑,比如说周词、姜词,吴词,等等。那么蔡嵩云有一段论述,他说周词渊源,全自柳出,说周邦彦的词他渊源,是从那儿来,是从柳永这儿来,其写情用赋笔,纯是屯田家法,谁是屯田,柳永是柳屯田,说得非常清楚,周邦彦词是从柳永这儿来的。所以你要能见耆卿之骨,始能通清真之神,你要能够通彻了解到柳词的骨髓,他的精神本质,才能了解到清真词的风味,而梦窗那就更后边了,那就更后边了,姜白石之后吴文英,吴梦窗的词,梦窗深得清真之妙。其慢词开阖变化,实间接自柳出,他又是从柳词中来,都是从柳词中来,可是他没有指出,他们的这些手法,形式,包括写爱情,都是学柳,但是他们没有看到一点是什么?雅,柳词的那种雅就再也没有出现,可是柳永是不是就绝根了呢?在宋代,在俗的这方面就绝根了呢!没有,他的影响远远的超越这个时代,南宋不再学他的俗了,一直越过一直到金元明清,金元开始有一些俗的倾向,一直到近现代文化,这种通俗,都和柳永有着承续的关系。所以他这么影响下来的,而苏东坡在当时雅主要承续苏东坡了,但是在手法上不学柳,所以我得出一个结论,唐宋词的演进,是有两大基本范式所奠基的,那就是柳永的市井俗词,和苏东坡的诗人雅词,好我的演讲唐宋诗体的演进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本文章如转载,请注明:转载自诗情画意 [ http://www.gushici5.com/blog/ ]
需保留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gushici5.com/blog/2000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