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什么是意象 意象艺术  意象派  意象与意境 意象小诗
李白诗意象 李商隐诗意象 边塞诗意象 送别诗意象 古诗意象

    本文我从三个古诗词网友的理解来谈送别诗意象的内容,在此感谢新儒苑老师、山东省成武县第二中学翟文姗老师、和网友爱在凝眸处老师的投稿,我们一起来欣赏下。

    (1)、新儒苑老师老师认为,古诗中有许多送别诗,在这些诗中经常用到一些意象表达离愁别绪、送别怀人的情感。所谓意象,就是带有作者强烈情感的景或物。对这些意象总结如下:
    一、杨柳、杨花或柳絮
    古人用杨柳、杨花或柳絮表达离愁别绪,好友送别。《诗经 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
    依。”这是所出现的最早的以杨柳表惜别之情的诗句。
    由于“柳”、“留”谐音,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汉代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人就把“灞陵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雨霖铃》中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他以“杨柳”表达与恋人分别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郑谷《柳》:“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若春风。”以柳絮表达离别之情。
    古诗中有许多以杨柳表达送别的诗句,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二、春草
    这一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如《楚辞` 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乐府《相和歌辞 `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诗前半写草,暗寓送别;后半写别,不离春草。使“春草”和“别情”相联系。开头实写,结尾转为虚拟。本诗以古原上离离的春草形象,寄托了送别友人的深情厚意。
    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以碧草连天,表现离别羁旅之情。
    三、水
    古诗中以水为意象表达送别之情的也不少。如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深千尺的“桃花潭水”抒写别情,但仍“不及”汪伦送我时的情谊。再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那送别之情就如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向东流去,连绵不断。
    四、春色
    王维在《送沈子福归江东》中对朋友相思的比喻更有意思。“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在这首诗中作者把对朋友的惜别之情,比作遮挡不住的江南江北的春色,想象非常新鲜,化抽象的感情为具体的意象。
    春草、水、春色都是具体的意象,作者以此来表达具体的情感,化无形为有形,化无情为有情,更形象地表达离别之情,仿佛看得见,摸得着。宋丹丹说:“你要问我爱你有多深,月亮代表我的心。”就是此道理。
    五、送别之地
    中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地方表示送别,此后也就成为专有的送别之地。
    如“长亭”,它是陆上的送别之地。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可见,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地。
    既然有陆上的送别之地,就有水边的送别之所,如“南浦”。屈原《九歌` 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有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除此,还有谢亭、西楼、劳劳亭等,都是著名的送别之地。
    以上几种意象是送别诗中经常出现的,见到这些意象,就有可能表达一种送别之情。
    

    (2)山东省成武县第二中学翟文姗老师老师这样来分析:
    长亭饮酒、古道相送、折柳赠别、夕阳挥手、芳草离情,都是千百年来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
    送别诗常用意象植物:柳、浮萍、孤蓬动物:杜鹃、鸿雁
    送别场所:南浦、长亭、灞陵
    送别环境:酒、流水、夕阳、月、春草、
    杨柳:
    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为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忆秦娥》
    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留君。——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王昌龄《闺怨》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 白《春夜洛城闻笛》
    杨柳青青着地吹,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送别》无名氏
    “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南浦: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送别的场所。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代名词。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江淹)
    送君南浦泪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悲。(王维《送别》)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白居易《南浦别》)
    南浦,南浦,翠鬓离人何处。当时携手高楼,依旧楼前水流。(冯延巳)
    别浦高楼曾漫倚。对江南千里,楼下分流水声中,有当日凭高泪。(晏几道)
    灞陵(借代)“——西安灞陵桥的两边长满垂柳,而灞陵桥是首都的门户,这里是是送别的地方,在灞陵桥折柳送别特别能表达伤离别的情感。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忆秦娥》)
    流水:古人分别多在水边 流水之多、之长、之柔、流水一去不返
    李白送别诗中的“流水”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荆门送别》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金陵酒肆留别 》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寄情与流水,但有长相思。”——《泾川送族弟醇》
    “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送储邕之武昌》
    欧阳修: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落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荷笠带夕阳, 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严维《丹阳送韦参军》
    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王维《送韦评事》
    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
    鸿雁类:唯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庾信《重别周尚书》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李颀《送魏万之京》
    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河边有雁声。——李颀《送刘昱》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严维《丹阳送韦参军》
    孤蓬类: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
    月: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此去与师谁与共,一船明月一船风。——韦庄《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杨炯《夜送赵纵》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薛涛《送友人》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卿》
    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王昌龄《卢溪主人》
    月亮的别称玉魄、玉盘、玉兔、玉壶、冰轮、皓魄、婵娟、桂魄、嫦娥、蟾宫、金镜、丹桂、素娥等。
    月亮本是自然界一客观存在的事物,但它不会因人的消亡而消亡,它是永恒的。很自然的,它就成为文人骚客们寄托感情的物象,也就是所谓的意象。我国古代诗歌有很多句子与月亮有关,他们对月寄予了很多人生的理想、追求、忧思,甚至怨恨等等。
    送别诗感情:
    (1)依依惜别之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王实甫《西厢记》
    (2)盼游子早归: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送别》无名氏
    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王维《山中相送》
    (3)劝勉安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王勃《别薛华》
    “以我穷途泣,沾君出塞衣”——陈子良《送别》
    “知君命不偶,同病亦同忧”——孟浩然《送席大》
    “客处不堪别,异乡应共愁”——崔曙《送薛据之宋州》
    

    (3)、网友爱在凝眸处老师的观点是:在古代诗词作品中,离别,总是被当作反复歌咏的主题。“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是唐玄宗的凄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柳三变的缠绵;“遥想楚云深,人远天涯近”,是朱淑真的幽怨;“怕人寻问,咽泪装欢”,是唐婉的酸辛。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古代的离别诗词,往往涉及一些特定的风物,如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或者吹笳弹琴,吟诗高歌。总体说来,这些有关离别的意象常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离别的时间。如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送孟浩然之广陵》),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等等。春天是个特殊的季节,万物复苏,本来应该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但离人却要就此远去,带走了一年的希望。所以作为离别的双方,怎不倍加伤感?当然,离别诗更多的场景摹写是在秋季。如“飒飒秋风生,愁人怨离别”(孟郊《古怨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白居易《南浦别》)等等。当然,从小的时间范围来讲,许多诗人更喜欢把离别与落日、夕阳、暮色联系在一起,用以表达浓浓的别情。离别的伤感与落日的苍茫正相协调,悲凉的环境正好可以烘托凄凉的离别之情。如“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孟浩然《宿建德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等等。
    再者,离别地点的安排,诗人也有讲究。古代的作品,常常写到灞桥,写到劳劳亭、长亭、南浦等。灞桥,建于汉代,位于今西安城东12公里,是一座颇有影响的古桥。对送行人而言,这是终点;对远行人来说,这是始点。可以说,在中国古代所有的文学作品中,灞桥是最富有离别气息的经典意象。
    劳劳亭,位于南京城南,是著名的送别之地。在古汉语中,劳劳表示非常忧伤,如成语中就有“劳燕分飞”之说。
    长亭,是古人在大道上专为行人休息所设的亭子,人们常在此送别。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句子便取其离别之意。
    南浦,即古南浦郡,其水滨常为古人送别之处。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如屈原《九歌·河伯》:“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在《别赋》中说:“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另外,在离别的景物上,古人常常描写柳枝、春草、月亮,由于长期大量使用,这些诗歌意象如今已成了离别的代称。“柳”谐“留”音,折柳相赠表示留念、挽留之意,一为不忍分别,二为永不忘怀。再者,柳树和其他树木相比,其特点是“随地可活”,这正可以拿来祝愿远别的人,到了异地后,随遇而安,一切顺遂。杨巨源“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刘禹锡“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等等,都是这方面的例子。
    “春草”也是这样一种意象,它经常被用在表达送别、相思主题的作品中,成为抒发离愁别恨的一个载体。李煜《清平乐》中“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王维《山中送别》中“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等句均有对“春草”这一意象的涉及。
    当然,“寒蝉”“夕阳”“秋雨”“阳关”“古道”“月亮”“酒”等等也都是与离别有关的意象,这里不再赘述。以上就是三位老师关于送别诗意象的相关精辟内容分享,我们也欢迎更多的热心古诗词网友投稿分享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对古诗词的分享贡献,在此古诗词网站编辑刘雅雯代全国2000多万的诗词爱好者向您小女先行谢过、期待您的精彩投稿分享。
推荐阅读:古诗意象 李白诗的意象 李商隐诗意象 边塞诗意象 送别诗意象
意象小诗  什么是意象 意象艺术  意象派  意象与意境 中国古典诗词意象

古诗词网 | 古诗大全 诗句大全 古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 诗情画意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