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大家喜欢的诗词
忆王孙(秋词)张鷟的古诗词谒金门_春漏促。谁夏日城中作二首宜阳所居白蜀葵答咏柬诸公乐天寄忆旧游,因作报白君以答谢逸的古诗词喜彬上人见访西江月_肃肃秺侯清灉湖山寺_空山寂历道心生病中诗十五首·答闲上人来问因何风疾良药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雨中寄张博士籍、侯主簿喜赠王山人_贳酒携琴访清平乐(木犀)_玻璃翦叶。和张相公太原亭怀古诗早行_万类半已动南轩松物势篇言怀_不将高盖竟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思子台有感二首钱塘湖春行第四十七章雪晴访赵嘏街西所居三韵留别武陵袁丞朝中措(夜坐有感)正纬第四今皇帝陛下一诏征兵…次第归降臣获睹圣功辄献歌咏东征行初夏日幽庄秋赋有期因寄袭美(时将主试贡士)采桑子(赠黄中行)附书与钟郎中因寄京妓越宾如梦令_特特问花消戏赠干越尼子歌姚鼐的古诗词中吕·红绣鞋劝欢【黄钟】愿成双 春思送宣州周录事寄伍乔晓发昭应官政二正观敌色朱子奢的古诗词早春雪中作吴体寄袭美旧宫人_自出先皇玉赠东林白大师酬致政杨祭酒见寄心之忧矣有齐季女予所蓄租西方之人兮有马白颠云谁之思父兮母兮良马四之舍旃舍旃取妻如何迨其谓之心之忧矣遵大路兮靡日不思维鸠居之岂其食鱼所谓伊人桑者闲闲兮薄言还归今夕何夕行人儦儦远送于南四矢反兮彼苍者天齐子由归我思肥泉鸡鸣喈喈求其友声洵訏且乐与子偕臧忧心有忡人无兄弟崇朝其雨卫侯之妻何以赠之亦既觏止载驰载驱酾酒有衍谁适为容我入自外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何年顾虎头满壁画瀛州赤日石林气青天江海流李拯崔涂刘怀一史俊张易之赵蕤朱彬李质洪子舆朱景玄褚生张碧韦嗣立王绍宗孟守洪王茶陈景沂谢懋张泌窦巩曹操祝元膺梁献乾隆王缙袁朗杨万里张可久张均曹邺
头白好归来 > 诗句 > 古诗词
“头白好归来”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头白好归来

诗句“头白好归来”出自:

《不见》

唐代 杜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作者简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不见》杜甫 翻译及注释

翻译

没有见到李白已经好久,他佯为狂放真令人悲哀。

世上那些人都要杀了他,只有我怜惜他是个人才。

文思教捷下笔成诗千首,飘零无依消愁唯酒一杯。

匡山那有你读书的旧居,头发花白了就应该归来。

注释

⑴“李生”句:李生,指李白。杜甫与李白天宝四载(745年)在山东兖州分手后,一直未能见面,至此已有十六年。

⑵佯(yáng)狂:故作颠狂。李白常佯狂纵酒,来表示对污浊世俗的不满。

⑶“世人”句:指李白因入永王李璘幕府而获罪,系狱浔阳,不久又流放夜郎。有人认为他有叛逆之罪,该杀。

⑷怜才:爱才。

⑸匡山:指四川彰明县(今江油县)境内的大匡山,李白早年曾读书于此。

⑹“头白”句:李白此时已经61岁。杜甫这时在成都,李白如返回匡山,久别的老友就可以相见了,故云归来。

《不见》杜甫 赏析

开头一句,突兀陡起,好像蓄积于内心的感情一下子迸发出来了。“《不见》杜甫 ”二字置于句首,表达了渴望见到李白的强烈愿望,又把“久”字放到句末,强调思念时间之长。杜甫和李白在兖州分手,已有整整十五年没有见面了。

紧接着第二句,诗人便流露出对李白怀才不遇、因而疏狂自放的哀怜和同情。古代一些不满现实的人也往往佯狂避世,象春秋时的接舆。李白即自命“我本楚狂人”(《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并常常吟诗纵酒,笑傲公侯,以狂放不羁的态度来抒发欲济世而不得的悲愤心情。一个有着远大抱负的人却不得不“佯狂”,这实在是一个大悲剧。“佯狂”虽能蒙蔽世人,然而杜甫却深深地理解和体谅李白的苦衷。“真可”两字修饰“哀”,生动地传达出诗人无限叹惋和同情的心事。

这种感情在颔联中得到进一步展现。这两句用了一个“反对”,产生了强烈对比的艺术效果。“世人”指统治集团中的人,永王李璘一案,李白被牵连,这些人就叫嚷要将“乱臣贼子”李白处以极刑。这里“皆欲杀”和“独怜才”,突出表现了杜甫与“世人”态度的对立。“怜”承上“哀”而来,“怜才”不仅是指文学才能,也包含着对李白政治上蒙冤的同情。杜甫另有《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一诗,以苏武、黄公比李白,力言他不是叛臣,又用贾谊、孔子之典来写他政治抱负不能实现的悲剧。而这种悲剧也同样存在于杜甫的身上,他因疏救房琯而被逐出朝廷,也是“世人”的不公。“怜才”也是怜己。共同的遭遇使两位挚友的心更加紧密地连在一起了,这就是杜甫深切哀怜的根本原因。

颈联宕开一笔,两句诗是对李白一生的绝妙概括,勾勒出一个诗酒飘零的浪漫诗人的形象。杜甫想象李白在飘泊中以酒相伴,酒或许能浇其块垒,慰其忧愁。这一联仍然意在写李白的不幸,更深一层地抒发了怀念挚友的绵绵情思。

深情的怀念最后化为热切的呼唤:“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诗意承上“飘零”而来,杜甫为李白的命运担忧,希望他叶落归根,终老故里,声声呼唤表达了对老友的深长情意。“匡山”,指绵州彰明(在今四川北部)之大匡山,李白少时读书于此,这时杜甫客居成都,因而希望李白回归蜀中正是情理中事。就章法言,开头慨叹“《不见》杜甫 ”,结尾渴望相见,首尾呼应,全诗浑然一体。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假藻饰。律诗往往借景抒情,或情景结合,胡应麟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如五言律体,前起后结,中四句,二言景,二言情,此通例也。”(《诗薮》)杜甫往往打破这种传统写法,“通篇一字不粘带景物,而雄峭沈著,句律天然”(同上)。这首诗就是用的倾诉心曲的写法,不装点景物,感情深厚,同样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采用这种写法必然要吸收口语、散文的成分入诗,首先是剥落华藻,语言质朴自然,如本诗语言看似平常,却写出了对友人的一往情深;其次是通过散文化使精工整饬的律体变得灵活多姿,便于传情达意,如此诗用虚字转折诗意,使对偶不切等。这种律诗改变了传统的妃青俪白、四平八稳的老调,增强了律诗的表现力。

《不见》杜甫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题下自注:“近无李白消息。”可能是李白因永王事流放夜郎被赦,又得到郑虔在台州的消息后,引起对李白的思念而写的。次年即代宗宝应元年(762年)李白就去世,所以诗也应是杜甫怀念李白的最后之作。

一说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

bú jiàn

不见

bú jiàn lǐ shēng jiǔ, yáng kuáng zhēn kě āi.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shì rén jiē yù shā, wú yì dú lián cái.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mǐn jié shī qiān shǒu, piāo líng jiǔ yī bēi.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kuāng shān dú shū chù, tóu bái hǎo guī lái.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下面是“头白好归来”的藏头诗作品(韵之国诗友创作供您赏阅):

头昂尾幰幰,白发竟谁怜。好乘浮云骢,归来奏边功。来报雪花坠。

头白终相待,白草空皑皑。好丑不相防,归来麟阁上。来参负鼎职。

头白向江东,白石上嵌空。好□顾栖息,归飞暮相及。来巢于林丛。

头白道如初,白发不能除。好乘浮云骢,归路宿禅宫。来别败兰荪。

头白灯明里,白榜千家邑。好裁天马鞭,归拜云台前。来比后庭中。

头白不出门,白骨始沾恩。好丑不相防,归来南亩上。来安顶上禅。

以上就是古诗词网提供的诗人杜甫的诗句“头白好归来”的相关内容,不足之出在所难免欢迎诗友进行指导、斧正及不断对“头白好归来”的诗词翻译赏析和诗意等信息进行补充完善。

(如果您参与对“头白好归来”诗词的翻译或赏析及诗意解读或者对其他对诗词等进行丰富完善并被古诗词网采纳,古诗词网将会在页面显著位置以“诗词贡献者”的身份标注显示您的名字或昵称,以示韵之国诗友对您的感谢及善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