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诗词名句 古籍 文言文 藏头诗
刘邦大传

您正在阅读著作:《刘邦大传
当前位置:古诗词网 > 刘邦大传 > 第九篇 大汉建国

  的确这是韩信最害怕的,也是田横当初布局的精神。如果楚军不来救,田广势必采用此策略,只要齐兵守得住,对韩信便为不利。
  
  然而龙且却无法接受这种策略,因为尽管韩信自出师以来一直表现得相当优异,但龙且仍不认为韩信是名“战将”。如同项羽永远以为刘邦不是他的对手一般,龙且也看不起韩信这种半路出家的儒将。
  
  尤其韩信在楚营时只是项羽身边的小侍卫参谋,如何能和贵族出身的大将龙且相比呢?
  
  更何况龙且的兵力是韩信的五倍以上,以这样优势却采防御策略,这不太丢人了吗?
  
  因此,龙且断然拒绝参谋人员的提议。
  
  在军事会议上,龙且坚决地表示:
  
  “韩信这个人我很早便认识他了,这种指挥官只能坐而空谈,并没有什么实战能力。
  
  “他年轻时寄食于漂母,连养活自己的能力都没有;承受胯下之辱,更显示他绝无过人勇气,这种将领有什么可怕的呢?
  
  “况且我等如今奉命救齐,如果不战而击败汉军,又如何显示武功呢?但如果能在会战中将韩信军团彻底击溃,我们不就立刻可收复齐国的半壁江山了吗?”
  
  于是他下令准备和汉军在潍水旁进行决战。
  
  一场魔术般的河川战
  
  韩信自然非常明白自己的弱势,但他判断龙且一定急于会战。
  
  以少击众,只有靠欺敌战术
  
  原本潍水对韩信是相当不利的,但面对龙且的强势,潍水却成了韩信的手中王牌了。
  
  “就利用这条河川来安排陷阱!”
  
  当时已进入严冬的11月天,原本属于枯水期,但今年天气却特别暖和,上游冻雪很快溶化,河流一直相当湍急。
  
  敏锐的韩信早已发现这特殊现象。
  
  到达潍水西岸的当天晚上,韩信便派一组特遣队趁夜色掩护,迅速赶到潍水上游山区,用数万个沙囊将上流的水堵成一个小水库。布阵附近的潍水水位立刻下降,到达一般冬天枯水期的状况。
  
  韩信判断龙且和田广一定未曾发现此一现象。
  
  隔日一大早,韩信在中、曹参在右、灌婴在左,摆出即将会战的态势。
  
  龙且也率楚军在潍河东岸摆开阵势,其军容真是盛大无比,气势更是数倍于汉军。
  
  这时大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即将展开的血战,即使连曹参、灌婴也没有察觉今天潍水水流上的变化。
  
  事前韩信也在阵中安排大量的红旗,由于布阵地方属河边平原,山上可以看到阵前红旗的指挥。届时只要红旗大量举起,山上的特遣队立刻截断沙囊,让大水奔流而下。
  
  韩信还在阵后安排了大量弓弩手,准备给楚军吃一顿饱满的“弓箭餐”。
  
  龙且似乎完全无视周遭环境的变化,他全心全意只想把韩信彻底击败。
  
  田广的作战经验到底不足,他只急着报复韩信,对战争中最重要的地利因素视若无睹。
  
  如果今天田横亲临战场,结果或许会完全不一样。
  
  但偶发因素经常决定人的命运。
  
  韩信亲临最前线,大声吆喝着指挥中军渡河,准备攻击东岸的楚军。
  
  少数的一方却先发动攻击,其中必定有诈,但志得意满的龙且完全忽视此一“作战常模”。
  
  龙且下令阵前的弓弩手攻击半渡的韩信军。
  
  韩信军立刻陷入混乱,韩信乃亲自下阵指挥大军向前冲锋。
  
  但楚军箭如雨下,韩信军寸步难移,只好逐渐向后撤退。
  
  龙且对左右参谋笑道:
  
  “我早料到韩信是不能打硬战的!”
  
  乘韩信退却之际,龙且意气风发地亲率楚军进入潍水,准备反攻西岸的汉军。
  
  曹参和灌婴立刻指挥弓弩手还击,楚军渡河的速度因而被阻慢了。
  
  但龙且自恃猛勇,下令全军有进无退,楚军于是冒着箭雨逐步前进。
  
  这时韩信已退回本部,重回阵前观察楚军渡河的情形。
  
  在龙且亲自领头下,楚军除少数人员已接近岸边外,大部分兵力则处于半渡中。
  
  韩信下令阵中红旗高举,并大吹号角。
  
  连曹参和灌婴都搞不清韩信在玩什么把戏。山上特遣队看到红旗,立刻撤走所有沙囊,小水库的水于是由决口处冲流而下,势如万马奔腾。数分钟不到,大半楚军已全部被洪水冲散,哀号动天。龙且本人虽已到达岸边,但看到河中惨状,不禁心神大乱;已渡至岸上的楚军也都因为吓坏了而无心作战。
  
  阵前韩信兵马立刻向左右分开,阵后的弓弩队急速上前,对着快上岸的楚军展开猛烈的箭雨攻击。
  
  龙且在毫无戒备下首当其冲,一代猛将竟死于万箭之下。
  
  韩信的中军配合曹参和灌婴的左右军,立刻反击已渡河之楚军。
  
  楚军有大半溺毙在潍水中,即使渡过潍水的,也有不少死于箭雨下。由于发现中计时的慌乱,使士气全失,加上主将当场阵亡,群龙无首,因此楚军再怎么猛勇也变得全无作战力了,只好弃械投降。
  
  情势的逆转把田广吓坏了,因此他不敢守住高密,即刻率军退往城阳,以便和田光会合,共商对策。
  
  韩信再度运用奇计,以少数兵马获得全胜。
  
  齐国兵败如山倒
  
  潍水之战中被韩信奇兵歼灭的是救齐的楚军,而齐军本身虽然并无任何损伤,但斗志却已完全丧失。
  
  水退后,韩信率军渡过潍水,占领高密,并率主力部队攻打城阳。
  
  田广料不能守,下令田光率军北向投奔田横,以图东山再起,自己则率少数部队向韩信投降。
  
  其实韩信早料及此,因此在接受田广投降前,便下令灌婴军团北上追击,终于在博阳城南数十公里处击溃退却中的齐军,田光当场战死。
  
  在博阳的田横以为田广也战死在退军中,遂自立为齐王,并出城反击灌婴军队。
  
  灌婴的步骑混合军有不少是由秦国关中军团组成,作战力为汉阵营中的佼佼者。田横虽善于游击战,但机动性和作战的猛烈性显然不如灌婴军团,反而在赢下吃了一场大败仗。
  
  齐军士气崩溃,田横判断短期之内已事不可为,乃率残部退入梁国,依附梁地的游击队王彭越。
  
  灌婴继续北上进击驻军齐国最北方军事重镇千乘的田吸军团,结果田吸战死,灌婴解除了齐国游击队对汉军补给体系骚扰的威胁,韩信军团完全征服了齐国。
  
  齐国的最后一股军力,为驻守胶东、屏障齐国东部半岛的田既军团。韩信乃派曹参军团征讨之,曹参采政治喊话,招降胶东区齐国大小军团,使田既陷于孤立。不得已田既只好率军突围,但很快被曹参的主力击溃,田既战死,齐国战事到此全部结束。
  
  韩信以智谋完全攻下了齐国,而且击溃了强悍且富作战力的龙且军团,也把项羽彻底打入了败部。
  
  【陈文德说评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真正的大成功,是因物而成,顺其自然,不刻意包装,所以从外表看来总是有缺欠的。但它随顾自然,所以作用却是永不衰竭的。
  
  所谓大盈者,是因物而兴,所以不会自矜自满,看起来很虚空,但是它的作用却是无穷无尽的。
  
  大直者也是欲物而直,不特别指向某标准,所以很多地方看来反而是屈曲的。
  
  大巧者也都是因自然而成器,不刻意雕琢,所以看起来也是很笨拙的样子。
  
  大辩者依循自然真理而言,不装饰,不强词夺理,所以外表看来老实而木讷。
  
  能真正体察自然之道者,表面看来笨拙而无规划,依循自然而为,不急躁行事,不热情洋溢,由浅而深,等待时机成熟,自然开花结果。
  
  这便是老子所谓的清静无为,真能作到清静无为者,自然可以无为而无所不为,所以静能胜躁,寒能克暑,清静无为是天下最无敌的力量。
  
  齐地是中国兵法学和智谋学的起源地,一向善于借力使力,例如田横的游击战术,便使正值颠峰状态的项羽都束手无策,不得不放弃对齐地的征服。
  
  要击败齐国的确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
  
  但韩信不愧是个军事天才。
  
  暗渡陈仓,击败秦王朝最后一位军事强人章邯背水奇阵,打垮中原最富作战力的赵国军团。
  
  由此可见韩信深懂天时、地利、人和的自然之道。
  
  面对同样擅长智谋的齐国军事家,对韩信而言是个崭新的挑战。
  
  出发东征时,相信韩信并无十足的信心和把握。
  
  他不慌不忙,不管刘邦的压力,集结到足够的兵力才出发。
  
  他利用郦食其和谈成功而发动奇袭,虽有点不合常理,但两国当时并未正式和谈,何况韩信也确实未接到刘邦停止作战的命令,或许刘邦也是故意未对韩信有所指令也说不定。
  
  总之,韩信是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天时”及“人和”,毫不犹豫地发动了真正的奇袭。
  
  潍水之战,韩信更彻底运用了“自然”的力量,他在作战规划上的确经常能“清静无为”。面临任何不利的战场,韩信似乎都能完全的忘战,他将注意力“自然地”放在环境上、敌方行动上,因此他能将一般人所无法注意到的“客观事实”看得清清楚梦。
  
  在任何一个战场上,韩信都显得有点弱势或笨拙无为,但他最善于利用的却是自然界的无敌威力。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无为而无所不为,其中的奥妙,唯有靠自己去领会及运用了。

爱诗词,爱生活!www.GuShiCi5.com 喜欢就把《刘邦大传》分享给您身边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