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大家喜欢的诗词
更漏子(雪中韩叔夏席上)满江红(席间和洪舍人兼简司马汉章太监)孝治章第八吕校书雨中见访送渭南崔少府归徐郎中幕乐城岁日赠孟浩然(一作王维诗)资治通鉴第二百五十五卷病鸱送李溟秀才西行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崿岭四望滕珦的古诗词又送赴关对镜吟_忆昔逢君新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竹马子(仙吕调)夜飞鹊(七夕)夜泊润州江口木莲树生巴峡山谷间巴民亦呼为黄心树大者…题三绝句云牧竖犬韬·武车士第五十六梦中语府酒五绝·变法戴胜词资治通鉴第一百零三卷流夜郎至西塞驿,寄裴隐薛舍人使君观察韩判官侍御许雨晴到所居既霁先呈即事贻毗陵正勤禅院奉长老高阳台(纸被)陈轸去楚之秦山中寄元二侍御二首送张判官罢使东归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摊破浣溪沙·风絮飘残已化萍凄凉犯(夷则羽,俗名仙吕调,犯双调重台水仙)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自劝二首姚燮的古诗词临江仙_抗步碧潭弥眼儿媚(寿钱德成)识鉴第七罗敷东馆亭下流泉云至前山拥咽经岁移时掬弄惆怅成章太平乐词二首(已下七首在翰林院时奉敕撰进)_岁丰仍杂剧·临江驿潇湘秋夜雨夜坐_庭前尽日立题庐山寺周贺简介杏园_夜来微雨洗花褐裘祝英台近_烛摇花,香四时之风关关雎鸠曷维其已万寿无疆君子好逑其谁知之与子同袍零雨其濛相鼠有皮中心如醉垂带悸兮独寐寤言彼黍离离逝者其亡其旧如之何今者不乐出自幽谷施于中逵岂不尔思东方自出其乐只且永以为好也宛在水中央萚兮萚兮绸缪束刍四牡騑騑如此粲者何坎坎伐檀兮总角之宴予弟行役送我乎淇之上矣颀而长兮献于公所甘心首疾惴惴其栗兄弟不知崇朝其雨燕燕于飞两骖如手驷介旁旁载驰载驱柳絮伴秋千酒是芳菲节人当桃李年不知何处恨已解入筝弦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谁家独夜愁灯影张柬之刘洎张雨裴思谦杜审言李衢崔融高茂卿孙子王熊武三思彭士望刘因李宏皋韦元旦张萧远李舜弦张文收苗晋卿武则天贺知章布燮吴伟业卢僎窦牟睢景臣曹植汉乐府丁仙芝隋炀帝
抽弦促柱听秦筝 > 诗句 > 古诗词
“抽弦促柱听秦筝”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抽弦促柱听秦筝

诗句“抽弦促柱听秦筝”出自:

《听筝》

唐代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作者简介(柳中庸)

柳中庸 (?—约775)名淡,中庸是其字,唐代边塞诗人。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为柳宗元族人。大历年间进士,曾官鸿府户曹,未就。萧颖士以女妻之。与弟中行并有文名。与卢纶、李端为诗友。所选《征人怨》是其流传最广的一首。《全唐诗》存诗仅13首。其诗以写边塞征怨为主,然意气消沉,无复盛唐气象。

《听筝》柳中庸 古诗翻译及注释

翻译

那忽急忽徐、时高时低的古筝声,就从这变化巧妙的指尖飞出来,传入耳中秦筝声声,使人联想到秦人的悲怨之声。筝声像柳条拂着春风絮絮话别,又像杜鹃鸟绕着落花,娟娟啼血。那低沉、幽咽的筝声,好像谁家的白发老母黑夜里独坐灯前,为游子不归而对影忧愁,又好像谁家的少妇独自守立空楼,为丈夫远出而望月长叹。筝声本来就苦,更何况又掺入了我的重重离别之恨,南北远离,相隔千里,两地相思。

注释

⑴筝:一种拨弦乐器,相传为秦人蒙恬所制,故又名“秦筝”。它发音凄苦,令人“感悲音而增叹,怆憔悴而怀愁”(汉侯瑾《筝赋》)。

⑵抽弦促柱:筝的长方形音箱面上,张弦十三根,每弦用一柱支撑,柱可左右移动以调节音量。弹奏时,以手指或鹿骨爪拨弄筝弦;缓拨叫“抽弦”,急拨叫“促柱”。

⑶“似逐”两句:似,好像。逐,追逐。态,状态,情态。随,追随。识,认得,辨别。

⑷独夜:孤独一人的夜晚。

⑸灯影:灯下的影子。

⑹空楼:没有人的楼房。

⑺更(gèng):更加,愈加。

⑻几重(chóng):几层。

⑼“江南”句:指南北远离,两地相思。

《听筝》柳中庸 古诗鉴赏

这首诗写诗人《听筝》柳中庸 古诗时的音乐感受,其格局和表现技巧别具一格,别有情韵。

首句“抽弦促柱听秦筝”,“抽弦促柱”点出弹筝的特殊动作。忽疾忽徐、时高时低的音乐声,就从这“抽弦促柱”变化巧妙的指尖端飞出来,传入诗人之耳。诗人凝神地听着,听之于耳,会之于心。“听”是此诗的“题眼”,底下内容,均从“听”字而来。

诗人《听筝》柳中庸 古诗最突出的感受是“无限秦人悲怨声”,诗人由秦筝联想到秦人之声。据《秦州记》记载:“陇山东西百八十里,登山巅东望,秦川四五百里,极目泯然。山东人行役升此而顾瞻者,莫不悲思。”这就是诗人所说的“秦人悲怨声”。诗人以此渲染他由《听筝》柳中庸 古诗而引起的感时伤别、无限悲怨之情。下面围绕“悲怨”二字,诗人对筝声展开了一连串丰富的想象和细致的描写。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诗人巧妙地把弦上发出的乐声同大自然的景物融为一体,顿时使悲怨的乐声,转化为鲜明生动的形象。那柳条摇荡、柳絮追逐、落英缤纷、杜鹃绕啼的暮春情景,仿佛呈现于读者的眼前;春风、杨柳、花、鸟,情怀毕露,更加渲染出一片伤春惜别之情。

“抽弦促柱”之声的变化,又唤起诗人更加奇妙的联想:“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上一联写大自然的景物,这一联则写人世的悲欢,更加真切感人。“独”、“空”两字,尤使画面显得分外凄清,增加了盼子思夫、离愁别恨的分量。“愁灯影”、“思月明”,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灯前别无他人,只看到自己的影子,可见何等孤独,不能不“愁”。楼头没有亲人,只见明月高悬,可见何等空荡,不能不“思”。这两处倘若写作“愁灯下”、“思离人”,就索然无味了。这一联用暗喻,且用“谁家”、“何处”疑问句式,不仅显得与上一联有参差变化之美,而且更能激起想象的翅膀,让各人按自己的生活体验,从画面中去品尝筝声所构成的美妙动人的音乐形象。

以上两联所构成的形象,淋漓尽致地描摹出筝声之“苦”,使人耳际仿佛频频传来各种惜别的悲怨之声。筝声“苦”,如果听者也怀有“苦”情,筝弦与心弦同声相应,那么就愈发感到苦。诗人柳中庸正是怀着苦情《听筝》柳中庸 古诗的。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诗人的族侄、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窜南陲海涯。这末二句也是有感而发。

这首描写筝声的诗,着眼点不在表现弹奏者精湛的技艺,而是借筝声传达心声,抒发感时伤别之情。诗人展开联想,以新颖、贴切的比喻,集中描写筝弦上所发出的种种哀怨之声。诗中重点写“声”,却又不直接写“声”,没有用一个象声词。而是着力刻画各种必然发出“悲怨声”的形象,唤起读者的联想,使人见其形似闻其声,显示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tīng zhēng

听筝

chōu xián cù zhù tīng qín zhēng, wú xiàn qín rén bēi yuàn shēng.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shì zhú chūn fēng zhī liǔ tài, rú suí tí niǎo shí huā qíng.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shuí jiā dú yè chóu dēng yǐng? hé chǔ kōng lóu sī yuè míng?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gèng rù jǐ zhòng lí bié hèn, jiāng nán qí lù luò yáng chéng.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下面是“抽弦促柱听秦筝”的藏头诗作品(韵之国诗友创作供您赏阅):

抽简荐徒谣,弦以明直道。促促晨复昏,柱史谒承明。听唱纥那声,秦分积多峰。筝催柱数移。

抽茎高锡杖,弦奏促飞觞。促促晨复昏,柱史静开筵。听残池上雨,秦人宁有素。筝柱镇移心。

抽毫踵未旋,弦肠一时断。促促晨复昏,柱史题诗后。听唱行客歌,秦楼吟苦夜。筝娇语带秦。

抽琴鹤绕云,弦歌对清樽。促驾逾三水,柱倾何可追。听唱行客歌,秦吟宿楚泽。筝柱镇移心。

抽琴歌坐筵,弦肠一时断。促促生有涯,柱史捷书还。听唱得宝歌,秦火不爇舌。筝柱镇移心。

抽毫咏早鸿,弦虚半月弓。促杵恐霜飞,柱史姓名非。听冰怯似狐,秦城几年住。筝推雁柱偏。

以上就是古诗词网提供的诗人柳中庸的诗句“抽弦促柱听秦筝”的相关内容,不足之出在所难免欢迎诗友进行指导、斧正及不断对“抽弦促柱听秦筝”的诗词翻译赏析和诗意等信息进行补充完善。

(如果您参与对“抽弦促柱听秦筝”诗词的翻译或赏析及诗意解读或者对其他对诗词等进行丰富完善并被古诗词网采纳,古诗词网将会在页面显著位置以“诗词贡献者”的身份标注显示您的名字或昵称,以示韵之国诗友对您的感谢及善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