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大家喜欢的诗词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内无妄思,外无妄动。——宋·朱熹《朱子语类辑略》晚起_起晚怜春暖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诉衷情_深深院宇小酬谈上人咏海石榴越调·凭栏人·题情晦日宴高氏林亭_上序春晖丽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霸形第二十二浣溪沙(寿潘宰)菩萨蛮(秋兴)陪宣城大夫崔公泛后池兼北楼宴二首谢先辈防记念拙诗甚多,异日偶有此寄浪淘沙_黄道雨初干平蔡州三首林嵩简介卢僎的古诗词暮寒留别之望舍弟田豫传桂阳西州晚泊古桥村住人酹江月(五日和尹存吾,时北人竞鹭洲渡)五歌·放牛题永福寺临淮亭(亭即司马复明府所置)灞岸别友摸鱼儿_猷露坐月饮酬王秀才答蜀中经蛮后友人马艾见寄水调歌头(和吴鹤林舍人送杨帅韵)心怀霜洛州萧司兵谒兄还赴洛成礼格卑吹笙内人出家伤桃源薛道士(一作尊师)赠温驸马汝阳王水调歌头_草蔓已多露长斋月满携酒先与梦得对酌醉中同赴令公之宴戏赠梦得水调歌头(送太守王秉)留别四首浣溪沙_银海清泉洗秋怨_玉树起凉烟江南送李卿添字浣溪沙(用前韵谢传岩叟瑞香之惠)齐桓公伐楚浮汴东归感怀诗一首(时沧州用兵)蝶恋花(秋莺)送刘道士之成都严真观寄江南鹤林寺石冰上人终南何有兄弟阋于墙不能奋飞于以盛之凄其以风寤寐思服其人美且仁硕人俣俣惠而好我并坐鼓簧不狩不猎鸟鸣嘤嘤彼狡童兮施于中逵德音无良顷筐塈之爱而不见寺人之令集于苞栩乘彼垝垣安且燠兮士曰昧旦维参与昴傧尔笾豆今夕何夕其叶湑湑毋发我笱胡能有定汉之广矣之子无裳歼我良人于以采蘩公侯之宫鸿飞遵陆采荼薪樗何彼襛矣彼汾一曲匪适株林采葑采菲五楘梁辀不见故乡人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文章似扬马查文徽颜之推麹信陵徐田臣韩察高观国张谔元淮郑愔李回沙正卿杨郇伯李之仪元希声冯著崔液孟简蔡襄刘晏蒋防储泳何承裕梁章钜郑刚中林杰王玠于邺萧华郑南金高铢
鸣筝金粟柱 > 诗句 > 古诗词
“鸣筝金粟柱”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鸣筝金粟柱

诗句“鸣筝金粟柱”出自:

《听筝》

唐代 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作者简介(李端)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听筝》李端 古诗翻译及注释

翻译

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

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

注释

⑴《听筝》李端 古诗:弹奏筝曲。

⑵金粟:古也称桂为金粟,这里当是指弦轴之细而精美。

⑶柱:定弦调音的短轴。

⑷素手:指弹筝女子纤细洁白的手。

⑸玉房:指玉制的筝枕。房,筝上架弦的枕。

⑹周郎:指三国时吴将周瑜。他二十四岁为大将,时人称其为“周郎”。他精通音乐,听人奏错曲时,即使喝得半醉,也会转过头看一下奏者。当时人称:“曲有误,周郎顾。”

⑺拂弦:拨动琴弦。

《听筝》李端 古诗赏析

这首小诗轻捷洒脱,寥寥数语,就在读者面前展示了一幅线条流畅,动态鲜明的舞台人物速写图。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诗的一二句写弹筝的女子纤手拨筝,正处于弹奏状态。筝是一种弦乐器。从唐诗中所描写的筝来看,筝是十三根弦,如:“花脸云鬟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白居易《听崔七妓人筝》)。“大艑高船一百尺,清声促柱十三弦”(刘禹锡《夜闻商人船中筝》)。此诗是速写,当然必须抓住最能突出主题的部分。最引人注目的,首先便是弹筝者手中正在拨弄的乐器,特别是那绚丽华美,闪烁着点点金色光斑的弦柱。接着,诗人的目光又自然而然地落到那双正在琴弦上跳动的洁白如玉的纤手上,以及弹奏的环境。精洁雅致的琴房,自然别有一番情味。从画面上看,“金粟”、“素手”、“玉房”交相对比,色彩明丽而华贵,虽然是速写,却又施重彩,给人以极为强烈的印象。绘画毕竟是视觉的艺术,而鸣筝所成的乐曲则是作用于听觉的艺术。一、二两句诗所绘出的画面是绝妙的,读者从中瞥见了闪光的琴柱、白嫩的巧手、素雅的琴房,但却没有听到琴声。也许是精湛的工艺、绰约的风姿、高洁的环境使诗人过于全神贯注了。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诗人终于注意到弹奏出的乐曲本身。诗的前两句写女子正在弹筝,按此写法,接下去似乎应该描写女了的弹奏技艺,或者表现秦筝极富感染力的音乐形象,但出人意料的是,三、四句并不沿袭通常的写法,而是描写女子为了引起知音者的注意,故意错拨筝弦。相传三国时代的周瑜,别人奏曲有误,他就回头一看,此诗显然受到了这个故事的启发。“时时”说明这并非偶尔失手,也并非技艺低下,因为这失误明显地属于有意为之。有人将她的有意错弹理解为“妇人卖弄身份,巧于撩拨”(清·徐增《而庵说唐诗》),似乎弹筝女子的微妙心理,仅仅是一种邀宠之情;其实这种故意的失误是出于寻觅知音的苦心。她大约也是沦落风尘之人,对一般浪荡子弟,她的故意错弹饱含着对这班人的嘲弄和蔑视,但总会有一天,真正的知音——她的“周郎”会听出那曲中的深意,从而向她投去会心的一“顾”的。此处的“周郎”喻指听者,“欲得”就意味着当时坐在一旁的“周郎”没有看她。为什么不看她呢?大概听者已经完全陶醉在那美妙的筝声中了。本来这应该是演奏者最祈盼的效果,最欣慰的时刻,然而,这情景却不是这位女子此时最渴望的效果,因为她心中另有所思,思不在听者赏音,而在于一“顾”,怎么办呢?她灵机一动,故意不时地错拨一两个音,于是充满戏剧性的场景出现了:那不谐和的旋律,突然惊动了沉醉在音乐境界中的“周郎”,他下意识地眉头一皱,朝她一看,只见她非但没有丝毫“误拂”的遗憾和歉意,两眼反而闪烁出得意的眼神——原来是误非真误。为了所爱慕的人顾盼自己,便故意将弦拨错,弹筝女的可爱形象跃然纸上。这两句正面写出了弹者藏巧于拙,背面又暗示了听者以假当真,而这种巧与拙、假与真,又在那无言的一顾之中获得了奇妙的统一。它不仅说明弹者是高手,听者是知音,而且传神地表现出两者的心理神态,其意趣韵味无穷。

tīng zhēng

听筝

míng zhēng jīn sù zhù, sù shǒu yù fáng qián.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yù de zhōu láng gù, shí shí wù fú xián.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下面是“鸣筝金粟柱”的藏头诗作品(韵之国诗友创作供您赏阅):

鸣鞭皓腕攘,筝柱镇移心。金鞍五陵豪,粟赤千千窖。柱间寒水碧。

鸣鞭出渭桥,筝弦玉指调。金鞍谁家子,粟钿金夹膝。柱间寒水碧。

鸣鞭皓腕攘,筝推雁柱偏。金鞍五陵豪,粟赤千千窖。柱史静开筵。

鸣鞭晓路长,筝筝有剩哀。金鞍曜朱轮,粟赤千千窖。柱促语分明。

鸣鞭白马骄,筝弦玉指调。金鞍塞北装,粟穗干灯焰。柱史独闻蝉。

鸣蝉思山陂,筝柱镇移心。金鞍旧良马,粟钿金夹膝。柱史静开筵。

以上就是古诗词网提供的诗人李端的诗句“鸣筝金粟柱”的相关内容,不足之出在所难免欢迎诗友进行指导、斧正及不断对“鸣筝金粟柱”的诗词翻译赏析和诗意等信息进行补充完善。

(如果您参与对“鸣筝金粟柱”诗词的翻译或赏析及诗意解读或者对其他对诗词等进行丰富完善并被古诗词网采纳,古诗词网将会在页面显著位置以“诗词贡献者”的身份标注显示您的名字或昵称,以示韵之国诗友对您的感谢及善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