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大家喜欢的诗词
春草碧色_细草含愁碧【正宫】醉太平_题情离情厮白心第三十八徐弘祖的古诗词窦参的古诗词咏兴五首·池上有小舟裴休的古诗词思佳客_曾约双琼品长安送友人游湖南(一作长安送人)牡丹(一作咏牡丹未开者)邢巨简介峡哀南海旅次望兜率寺桐花_春令有常候送祁昂滴巴中风入松(闻邻女吹笛)旅中作苦热行_离宫划开赤观猎_角鹰初下秋句_微官同侍苍赋得雨后花姚月华简介平帝纪第十二奉使巡检两京路种果树事毕入秦因咏梅花落_窗外一株梅江西送友人之罗浮留别贾舍人至二首酬王秀才桃花园见寄和尚书咏泉山瀑布十二韵三谣·蟠木谣阳朔碧莲峰寻梅道士(一作寻梅道士张山人)韶州驿楼宴罢杂曲歌辞·行行游且猎篇吴锡麒简介登润州城水调歌头(游银山寺和壁间张安国作)赠镜公(一作旅次钱塘)九日巴丘杨公台上宴集飞雪满群山_绝代佳人菩萨蛮(中吕调)咏水_列名通地纪秋风函谷应诏游边感怀二首无题四首饯王岑判官赴襄阳道陆贞洞简介送客赴江陵寄郢州郎士元菩萨蛮_高楼只在斜简兮简兮于彼行潦有瀰济盈永矢弗过舒窈纠兮彼其之子桑之落矣泌之洋洋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维鹊有巢我来自东亦莫我有析薪如之何职思其居芃芃其麦子兮子兮竹闭绲滕耿耿不寐惴惴其栗公侯之宫日居月诸胡不佽焉既生既育何以速我讼大夫君子九月筑场圃独寐寤宿忧心殷殷薄送我畿彼君子兮在南山之下赤舄几几彼姝者子文茵畅毂忧心惙惙言刈其蒌人之无良颠之倒之有蒲与荷清人在彭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在龙蛇影外张雨王毂邱为刘兼王涯颜令宾诸葛亮卢纶牟融杨汉公韦同则胡适栖白张大安张彪赵天锡朱景玄陆机张若虚郑畋李伯瑜梁章钜崔居俭袁恕己左丘明苏源明沈括卢士政丁仙芝孙膑
缺月初弓 > 诗句 > 古诗词
“缺月初弓”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缺月初弓

诗句“缺月初弓”出自:

出自 宋代 辛弃疾 的《沁园春·灵山斋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沁园春·灵山斋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宋代 辛弃疾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

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

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

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

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

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

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蒙蒙?

作者简介(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沁园春·灵山斋庵赋时筑偃湖未成》辛弃疾 赏析

读辛弃疾这位大词人的山水词,就会发现他多么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有时似乎已经进入一种“神与物游”的境界,他笔下的山水似乎和人一样,有思想,有个性,有灵气,流连其间,言感身受,别有新的天地。这首《沁园春》便有这种特色。

头三句写灵山群峰,是远景。再写近景:“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这里有飞瀑直泻而下,倒溅起晶莹的水珠,如万斛明珠弹跳反射。还有一弯新月般的小桥,横跨在那清澈湍急的溪流上。词人犹如一位高明的画师,在莽莽苍苍丛山叠嶂的壮阔画面上,重抹了几笔韶秀温馨的情韵。

连绵不断的茂密森林,是这里的又一景色。辛弃疾在一首《归朝欢》词序中说:“灵山齐庵菖蒲港,皆长松茂林。”所以词人接着写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辛弃疾面对这无边无垠的高大、葱郁的松树林,不由浮想联翩:这些长得高峻的松树,多么像英勇善战,所向无敌的战士。想自己“壮岁旌旗拥万夫”,何等英雄,而今人老了,该当过闲散的生活,可是老天爷不放他闲着,又要他来统率这支十万长松大军呢!诙谐的笑语抑或是乐?抑或是苦?抑或是自我解嘲?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儿。内心深处确实隐隐有一份报国无门的孤愤在。

在这种地方,词人轻轻点到即止,顺势落到自己山中结庐的事上来。齐庵,是辛弃疾在灵山修建的一所茅庐。他说,这房子选的地点还是不错的,“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每当皓月当空,可以看到状如龙蛇般盘屈的松影,又可以听到声如风雨的万壑松涛,别有一番情趣啊!

上片写灵山总体环境之美,下片则是词人抒写自己处于大自然中的感受了。辛弃疾处于这占尽风光的齐庵中,举目四望,无边的青山千姿百态。拂晓,在清新的空气中迎接曙光,东方的几座山峰,像天真活泼的孩子,一个接着一个从晓雾中探出头来,争相同他见面,向他问好。红日升起了,山色清明,更是气象万千。看那边一座山峰拔地而起,峻拔而潇洒,充满灵秀之气。它那美少年的翩翩风度,不就像芝兰玉树般的东晋谢家子弟吗?再看那座巍峨壮观的大山,苍松掩映,奇石峥嵘,它那高贵亮丽的仪态,不就像司马相如赴临邛时那种车骑相随、华贵雍容的气派么!词人惊叹:大自然的美是掬之不尽的,置身于这千峰竞秀的大地,仿佛觉得此中给人的是雄浑、深厚、高雅、刚健等诸种美的感受,好像在读一篇篇太史公的好文章,给人以丰富的精神享受。此中乐,乐无穷啊!在作者心目中,灵山结庐,美妙无穷,于是他关切地打听修筑偃湖的计划,并油然而生一种在此长居的感觉。

这首词通篇都是描写灵山的雄伟景色,在写景上颇有值得注意之处,它不同于一般描写山水之作,它极少实写山水的具体形态,而是用虚笔传神写意。如写山似奔马,松似战士,写得龙腾虎跃,生气勃勃,实是词人永不衰息的斗争性格的写照,即他词所说青山与我“情与貌,略相似”也。显然,作者写此词,力图透过山峰的外形写出其内在的精神;力图把自己所感受到的大自然的内在的美写出来。要传山水之神,光用一般写实的方法不行,于是辛弃疾借助于用典,出人意料地以古代人物倜傥儒雅的风采来比拟山峰健拔秀润的意态,又用太史公文章雄深雅健的风格,来刻画灵山深邃宏伟的气度。表面上看来,这两两相比的东西,似乎不伦不类,风马牛不相及,而它们在精神上却有某些相似之点,可以使人生发联想。这种独特的比喻,真可说是出神入化了!当然,为山水传神写照,是纯粹写观赏风景之人的主观感受,这种感受实际上与作者的胸襟、与作者的思想境界是密切相关的。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精神境界,正像辛弃疾自己说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词作者这种传山水之神的写意笔法,在山水文学上开创了一代先河,值得后人仿效。

词通常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本词上片写景由远至近,由大至小,景已写足。不想转入下片不仅仍写景,而且仍写山,但一反上片的写山之“形”而转写山之“神”,连用三个立意新颖、构思别致的比喻:“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可见稼轩的磊落胸怀,用典取事驱遣自然,语既超旷,意又平和,新奇健雅,韵味无穷。最后,以景结情:“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漾漾?”似问非问,姿态、情韵已完全具备了。

qìn yuán chūn líng shān zhāi ān fù shí zhù yǎn hú wèi chéng

沁园春·灵山斋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dié zhàng xī chí, wàn mǎ huí xuán, zhòng shān yù dōng.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

zhèng jīng tuān zhí xià, tiào zhū dào jiàn xiǎo qiáo héng jié, quē yuè chū gōng.

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

lǎo hé tóu xián, tiān jiào duō shì, jiǎn jiào cháng shēn shí wàn sōng.

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

wú lú xiǎo, zài lóng shé yǐng wài, fēng yǔ shēng zhōng.

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zhēng xiān jiàn miàn chóng chóng, kàn shuǎng qì zhāo lái sān shù fēng.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

shì xiè jiā zǐ dì, yì guān lěi luò xiàng rú tíng hù, chē qí yōng róng.

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

wǒ jué qí jiān, xióng shēn yǎ jiàn, rú duì wén zhāng tài shǐ gōng.

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

xīn dī lù, wèn yǎn hú hé rì, yān shuǐ méng méng?

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蒙蒙?

下面是“缺月初弓”的藏头诗作品(韵之国诗友创作供您赏阅):

缺处欲随波,月换思乡陌。初程莫早发,弓调任射莎。

缺月易依山,月共两乡圆。初程莫早发,弓调任射莎。

缺月未生天,月落捣衣边。初辞汉帝家,弓盘鹊角轻。

缺篱将棘拒,月惭红泪烛。初朝鸳鹭群,弓贪不让勋。

缺篱将棘拒,月寒空阶曙。初春遍芳甸,弓剑不自行。

缺月易依山,月高微晕散。初传发阆州,弓盘鹊角轻。

以上就是古诗词网提供的诗人辛弃疾的诗句“缺月初弓”的相关内容,不足之出在所难免欢迎诗友进行指导、斧正及不断对“缺月初弓”的诗词翻译赏析和诗意等信息进行补充完善。

(如果您参与对“缺月初弓”诗词的翻译或赏析及诗意解读或者对其他对诗词等进行丰富完善并被古诗词网采纳,古诗词网将会在页面显著位置以“诗词贡献者”的身份标注显示您的名字或昵称,以示韵之国诗友对您的感谢及善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