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大家喜欢的诗词
靖安北街赠李二十昭君怨(琼花)蝶恋花_杳杳晴虚寒和乐天高相宅鹧鸪天(游鹅湖醉书家壁)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天末怀李白辋川集二十首·漆园送司徒童子蒹葭送周钺往江夏三言重拟五杂组联句吴中言情寄鲁望早发潼关五郊乐章·雍和_大乐稀音岳阳晚泊送春_欲别东风剩清平乐_炎天畏景。浣溪沙(八之七)寄大梁诸友功名第二十八王安国简介华阳观中八月十五日夜招友玩月西江月(闰重阳)月夜思乡夏意过蛮溪渡送客往涔阳奉和鲁望樵人十咏·樵子雨后从陶郎中登庾楼九日陪崔郎中北山宴阳关引题大安寺通禅师院和答弟志和渔父歌题云阳高少府衙斋题商山店嵩山寻冯炼师不遇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谢刘相寄天柱茶南塘二首秋梦行送从弟郢东归送刘校书从军得火龙真人剑法晚登龙门驿楼送薛侍郎贬峡州司马箜篌谣·结交在相知送舍利宿定普岩忆黄梅惜别_细雨妆行色猗傩其枝虽则如荼公曰左之其虚其邪携手同归不知命也我生之后悠哉悠哉充耳以黄乎而其人美且鬈悠悠苍天求我庶士我朱孔阳父兮母兮荟兮蔚兮道阻且长贻我彤管子宁不嗣音勿剪勿败爰求柔桑召伯所憩歌以讯之岂其食鱼蔽芾甘棠伐柯伐柯女执懿筐采苦采苦巧趋跄兮及尔颠覆鸡鸣喈喈九月筑场圃忧心有忡逢此百罹至于暴矣德音不瑕劳心慅兮予美亡此颜如舜华劳心惨兮食野之苹孑孑干旄在浚之郊素丝纰之良马四之彼姝者子何以畀之孑孑干旟在浚之都素丝组之良马五之王鉴全祖望姚燧孙子朱昼赵谦光张巡谈戭程大昌王守仁孟云卿叶元良裴夷直魏谟叶绍翁宋璟魏了翁张嗣初韦纾邓剡蔡允恭贺兰进明郑延玉庄南杰高球黄裳李从谦京镗薛莹杨显之
何以畀之 > 诗句 > 古诗词
“何以畀之”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何以畀之

诗句“何以畀之”出自:

出自 先秦 佚名 的《干旄

《干旄》

先秦 佚名

孑孑干旄,在浚之郊。

素丝纰之,良马四之。

彼姝者子,何以畀之

孑孑干旟,在浚之都。

素丝组之,良马五之。

彼姝者子,何以予之?

孑孑干旌,在浚之城。

素丝祝之,良马六之。

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分类: 诗经

《干旄》佚名 古诗翻译及注释

翻译

牛尾之旗高高飘,人马来到浚邑郊。素丝束束理分明,良马四匹礼不轻。那位忠顺的贤士,你用什么来回敬?

鹰纹大旗高高飘,人马来到浚近郊。束帛层层堆得好,良马五匹选得妙。那位忠顺的贤士,你用什么来回报?

鸟羽旗帜高高飘,人马来到浚城郊。束帛捆捆堆得好,良马六匹真不少。那位忠顺的贤士,有何良策来回报?

注释

1.鄘(yōng):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汲县北。

2.《干旄》佚名 古诗(máo):以牦牛尾饰旗杆,树于车后,以状威仪。干,通“竿”“杆”。旄,同“牦”,牦牛尾。

3.孑(jié)孑:旗帜高举的样子。

4.浚(xùn):卫国城邑,故址在今河南浚县。

5.素丝:白丝,一说束帛。纰(pí):连缀,束丝之法。在衣冠或旗帜上镶边。

6.良马四之:这里指四匹马为聘礼。下文“五之”“六之”用法相同。

7.彼:那。姝(shū):美好。一说顺从貌。子:贤者。

8.畀(bì):给,予。

9.旟(yú):画有鹰雕纹饰的旗帜。

10.都:古时地方的区域名。《毛传》:“下邑曰都。”下邑,近城。

11.组:编织,束丝之法。

12.予:给予。

13.旌(jīng):旗的一种。挂牦牛尾于竿头,下有五彩鸟羽。

14.祝:“属”的假借字,编连缝合。一说厚积之状。

15.告(gǔ):作名词用,忠言也。一说同“予”。

《干旄》佚名 古诗鉴赏

此诗写一位尊贵的男子驾车驱驰在浚邑郊外的大道上,车马隆隆,旗帜飘扬。接下来是对旗帜和车马的特写:旄是“素丝纰之”,用素丝织的流苏镶在旗帜的边上,可见其色彩鲜明及飘扬姿态;马是“良马四之”,四匹高头大马驾车而行,十分气派,意气风发。

第二、三章意思相近,但比第一章旗帜越来越漂亮,距离浚邑越来越近,车马排场越来越盛。而离目的地越近,其情越怯。

此诗全用赋体,采用重章叠句的结构,但完全重复的句子仅“彼姝者子”一句,这似乎也突出了那位“姝者”在全诗中的重要性。方玉润《诗经原始》认为:“‘西方美人’,亦称圣王,则称贤以姝,亦无所疑。”持“美好善说”的毛诗说以为“姝者”是卫国好美善的大夫,持“访贤说”的朱熹则以为“姝者”是卫国的贤人,但他们都认为“之”指代的是卫大夫。毛诗说以“之”为“贤者乐告以善道”(《毛诗序》)的对象,朱熹以“之”为“答其礼意之勤”(《诗集传》)的对象。“之”指代的应是上文的“彼姝者子”,若取“访贤说”,那“之”必然是指被访的贤人。“何以畀(予,告)之”,正是访贤大夫心中所想的问题:将赠送他们什么东西以示礼敬?将告诉他们哪些事需要请教?

关于诗中是“四之”“五之”“六之”,《毛传》解为“御四马也”“骖马五辔”“四马六辔”,认为“良马四之”“良马五之”“良马六之”是说大夫驾车建旌旄而行。对此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说:“服马四辔皆在手,两骖马内辔纳于觖,故四马皆言六辔,经未有言五辔者。”又引孔广森语曰:“四之、五之、六之,不当以辔为解,乃谓聘贤者用马为礼。三章转益,见其多庶。《觐礼》曰:‘匹马卓上,九马随之。’《春秋左传》曰:‘王赐虢公、晋侯马三匹。’‘楚公子弃疾见郑子皮以马六匹。’是以马者不必成双,故或五或六矣。”

从诗艺上说,“在浚之郊”“在浚之都”“在浚之城”,由远而近,“良马四之”“良马五之”“良马六之”由少而多,章法是很严谨的,而“何以畀之”“何以予之”“何以告之”用疑问句代陈述句,摇曳生姿。如果按“访贤说”,那么此诗反映访贤大夫求贤若渴的心理可谓妙笔生花。

《干旄》佚名 古诗创作背景

《鄘风·《干旄》佚名 古诗》一诗,古今解其主旨之说甚多,据张树波《国风集说》所载,有十三种。各家之说,可谓洋洋大观,但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三种。一是以《毛诗序》为代表的“美卫文公臣子好善说”;二是以朱熹《诗集传》为代表的“卫大夫访贤说”,马瑞辰赞成此说,他稽考古文献,指出“古者聘贤招士多以弓旌车乘。此诗《干旄》佚名 古诗、干旟、干旌,皆历举召贤者之所建”(《毛诗传笺通释》),认为此诗是赞美卫文公群臣乐于招贤纳士的诗;三是现代一些学者所持的“男恋女情诗说”,谓此诗写一个男性贵族青年乘车赶马去见他的情人。这三种说法恰好代表了古代经学汉学、宋学两大体系和五四运动兴起后新学的观点。

gàn máo

干旄

jié jié gàn máo, zài jùn zhī jiāo.

孑孑干旄,在浚之郊。

sù sī pī zhī, liáng mǎ sì zhī.

素丝纰之,良马四之。

bǐ shū zhě zi, hé yǐ bì zhī?

彼姝者子,何以畀之?

jié jié gàn yú, zài jùn zhī dōu.

孑孑干旟,在浚之都。

sù sī zǔ zhī, liáng mǎ wǔ zhī.

素丝组之,良马五之。

bǐ shū zhě zi, hé yǐ yǔ zhī?

彼姝者子,何以予之?

jié jié gàn jīng, zài jùn zhī chéng.

孑孑干旌,在浚之城。

sù sī zhù zhī, liáng mǎ liù zhī.

素丝祝之,良马六之。

bǐ shū zhě zi, hé yǐ gào zhī?

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下面是“何以畀之”的藏头诗作品(韵之国诗友创作供您赏阅):

何必长济时,以此称公事。之罘别我去。

何□□禹汤,以我似班扬。之官方玉折。

何必待人劝,以锡通天班。之官方玉折。

何必长隐逸,以道举高第。之罘南山来。

何必沧浪水,以君西攀桂。之罘别我去。

何必沧浪水,以驿骑载归。之死同冥冥。

以上就是古诗词网提供的诗人佚名的诗句“何以畀之”的相关内容,不足之出在所难免欢迎诗友进行指导、斧正及不断对“何以畀之”的诗词翻译赏析和诗意等信息进行补充完善。

(如果您参与对“何以畀之”诗词的翻译或赏析及诗意解读或者对其他对诗词等进行丰富完善并被古诗词网采纳,古诗词网将会在页面显著位置以“诗词贡献者”的身份标注显示您的名字或昵称,以示韵之国诗友对您的感谢及善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