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大家喜欢的诗词
山居即事二首八声甘州(自和)宿庐山绝顶山舍迎春乐(小石调)回于道中寄舒州李珏相公咏史诗·长平春秋战国门·毛遂寄乌龙山贾泰处士念奴娇_素光练静,送端东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杂曲歌辞·热戏乐旅行闻寇中秋旅思满江红(己未生朝)李花赠张十一署(或作李有花)思往喜今木兰花慢(癸卯生日)暗香(送杜景斋归永嘉)上元日道室焚修寄袭美严陵钓台,送李康成赴江东使除夜寄微之西江月(丁巳长沙大阅)送李嘉祐正字括图书兼往扬州觐省天长寺上方别子西有道江南秋日浣溪沙_碧玉阑干白宿云溪观,赋得秋灯引送客浣溪沙_入夏偏宜澹定风波(次高左藏韵)送杨尚书赴东川戏赠韩二秀才双调·清江引·春思清平乐_瀛洲春酒。梦江南·兰烬落发交州日留题解炼师房河内诗二首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送赵十二赴举送同年郑祥先辈归汉南(时恩门相公镇山南)秋兴八首·其一中丞业深韬略,志在功名,再奉长句一篇兼有谘劝醉落魄(题藕花洲尼扇)汉武帝思李夫人荆渚偶作蝶恋花·送春卢景亮的古诗词赴举别所知郑愔的古诗词乞樱桃谓我心忧白茅包之绿衣黄里俟我乎巷兮不稼不穑相鼠有齿羔裘如濡无逾我墙昏以为期瞻彼日月其仪一兮谁之永号曰予未有室家和乐且湛自诒伊阻可以乐饥其乐只且既见复关二子乘舟贾用不售出宿于干遇人之艰难矣坎坎伐檀兮洵訏且乐燕婉之求汉之广矣胡能有定鴥彼晨风彼其之子瞻彼淇奥大夫君子振振君子慆慆不归顾瞻周道实获我心乘我乘驹不稼不穑福履绥之狐裘蒙戎齐侯之子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孙逖敬括潘阆裴澄刘君锡欧阳澥珠帘秀孔文升许康佐晁补之僧志南员半千朱长文李骘归登杨朝英洪子舆贾棱布燮刘熊渠茅坤陆畅陈景沂杨凭郑延玉马周王烈祝钦明李穆王令
举杯邀月 > 诗句 > 古诗词
“举杯邀月”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举杯邀月

诗句“举杯邀月”出自:

出自 宋代 苏轼 的《念奴娇·中秋》

《念奴娇·中秋》

宋代 苏轼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

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

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

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

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

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作者简介(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念奴娇·中秋》苏轼 翻译及注释

翻译

置身高楼,凭高看去,中秋的月夜,长空万里无云,显得更为辽阔无边。月亮的光辉从天上照射下来,使秋天的碧空沉浸在一片清冷之中。在月宫的琼楼玉宇上,仙女们乘鸾凤自由自在地来来往往,我向往月宫中的清净自由,秀丽的江山像图画般的美丽,看过去在朦胧的月色里,树影婆娑。

现在我把天上的明月和身边自己的影子当成知心朋友和他一起起舞,希望愉快地度过如此良宵,邀月赏心,用酒浇愁,但悲愁还在。不要辜负了这良辰美景,此时此刻,唯有月亮才是我的知音,渴望乘风归去,在明净的月宫里,把横笛吹得响彻云霄,唤起人们对美好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注释

⑴元丰五年八月十五日在黄州作。念奴娇:南北曲均有。属大石调。字句格律与词牌前半阕同。南曲用作引子,北曲用于套曲中。另北曲大石调有《百字令》,别名《念奴娇》,与词牌全阕同,用为小令。

⑵桂魄:月亮的别称。古人称月体为魄,又传月中有桂树,故称月亮为“桂魄”。

⑶“冷浸”句:秋天的碧空浸透着清冷的月光。

⑷玉宇琼楼:传说中月宫里神仙居住的楼宇。形容月中宫殿的精美。

⑸乘鸾:《异闻录》:“开元中,明皇与申天师游月中,见素娥十余人,皓衣乘白鸾, 笑舞于广庭大桂树下。”

⑹清凉国:唐陆龟蒙诗残句:“溪山自是清凉国。”

⑺烟树:烟雾笼罩的树木。历历:清楚可数。烟树历历:唐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

⑻举怀三句:李白《月下独酌》:“举酒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⑧便欲三句:化用《庄子·逍遥游》:“有鸟焉, 其名为鹏, 背若泰山, 翼若垂天之云,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唐李白曾被称为“谪仙人”,谓如神仙谪降人世。苏轼也自比谪仙,故称归去。

⑼“起舞”句:与上“我醉”句关联,化用《月下独酌》诗意:“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⑽翻然:回飞的样子。

⑾鹏翼:大鹏之翅。

⑿水晶二句:李肇《唐国史补》卷下:李舟以笛遗李牟,“牟吹笛天下第一,月夜泛江, 维舟吹之……甚为精壮, 山河可裂……及入破,呼吸盘擗,其笛应声粉碎”。李牟,或作李谟。此喻胸中豪气喷薄而出。

《念奴娇·中秋》苏轼 赏析

古往今来,中秋之月激发过文人多少丰富的情感和无穷的想象,苏东坡在熙宁九年(1076)写过的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尽情驰骋对月宫的幻想,表达超脱尘俗和依恋现实的矛盾,倾吐对情同手足的胞弟的思念。

词的开头“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是写万里无云的中秋夜月。本来在中秋月夜,长空万里无云,是人们常见的,没有什么稀奇。但这里作者加上“凭高眺远”四字,就使得境界全然不同。作者置身高楼,凭高望远,所以视野开阔,而使得长空显得更为辽阔无边,毫无尽处,引人入胜。

“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由晴空写到明月。古时称月为魄,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月亮为“桂魄”。意思是说,月儿的光辉从天上飞来,它所照射的地方,整个秋天的碧空都沉浸在清冷之中。这两句描绘了一个月光照耀的清辉夜色,给人以清凉的感觉。这竟引起了作者无限的幻想,以寄托着他的精神世界:”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作者让他的想象翅膀飞翔,幻想出月宫中有琼楼玉宇,仙女们乘飞鸾自由来往,那里是一个清凉的境地。据《异闻录》记载,唐玄宗一次游月宫,”见素娥十余人,皓衣,乘白鸾,笑舞于广庭大桂树下。“所以用”飞鸾而去“,想象月宫中仙人乘鸾自由来往。作者这样想象,究竟有什么意义?从他当时所处的黑暗现实、不得自由的环境来看,不能说和现实无关。应该说,正是由于他处在那样一个不得自由的闲官职位上,才有向往月宫清静自由的幻想。

”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他想象着从月宫往下界眺望:秀丽的江山像图画那样的美,清晰可辨的烟火,历历在望。人间的江山越美,就越反衬出现实社会越丑,就越能见出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

然而,作者毕竟是一个处于逆境而善于而善于自我解脱的人。所以,下片笔锋一转写道:“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这三句化用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句。作者通过高超的想象,把天上的明月和身边的影子当做知心朋友,一起欢乐。这样写,既使词染上了浓厚的浪漫色彩,给人有一种奇异之感;又真实地展现出他孤单、凄凉的影子。作者之所有“举杯邀月”,正是意味着他对当时社会的憎恶,意味着他对权贵们的讨厌。

苏轼尽管邀月赏心,把酒浇愁,但悲愁仍在,这就使他不能不起舞了:“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希望愉快地度此中秋良夜,不要辜负这良辰美景。“今夕”句化用《诗经》“今夕何夕,见此良人”,表示这是一个良宵。作者之所以月下起舞,并非愉快而歌,得意而舞,恰恰是为了消除这股愁闷与抑郁不平之气。正如“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知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因此,这里似乎使人听到他强颜为笑之声,但又使人深深地感到他觉得月亮才是他的知音。唯其如此,所以,他便幻想起遨游月宫来了:“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他渴望乘风归去,在明净的月宫里,把横笛吹得响彻云霄,唤起人么对美好境界的追求与向往。豪情溢于纸背,令人读之神思飘渺。当然这种追求是虚幻的,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但作者这样写,正是人在苦闷时寻求解脱、自我安慰的无可奈何的举动;它表现出作者对自由生活、美好现实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是一篇狂放不羁。洒脱飘逸的作品。当时,苏轼居住黄州,政治处境仍然没有得到改善。为了排遣个人政治上的失意的苦闷,为了摆脱庸俗污浊的现实,于是他越发热烈追求那超凡的清空境界。虽然是带有消极成分,不值得称颂,但它之所以产生,正是由于黑暗现实所促成。它是深深滴植根于社会土壤之中的,我们不能忽视这一点。

《念奴娇·中秋》苏轼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中秋,苏轼在黄州时写的,当时作者仍在被贬谪之中。

niàn nú jiāo zhōng qiū

念奴娇·中秋

píng gāo tiào yuǎn, jiàn cháng kōng wàn lǐ, yún wú liú jī.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

guì pò fēi lái, guāng shè chù, lěng jìn yì tiān qiū bì.

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

yù yǔ qióng lóu, chéng luán lái qù, rén zài qīng liáng guó.

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

jiāng shān rú huà, wàng zhōng yān shù lì lì.

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wǒ zuì pāi shǒu kuáng gē, jǔ bēi yāo yuè, duì yǐng chéng sān kè.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

qǐ wǔ pái huái fēng lù xià, jīn xī bù zhī hé xī? biàn yù chéng fēng, fān rán guī qù, hé yòng qí péng yì.

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

shuǐ jīng gōng lǐ, yī shēng chuī duàn héng dí.

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下面是“举杯邀月”的藏头诗作品(韵之国诗友创作供您赏阅):

举白叹离杯,杯盏莫相违。邀福祷波神,月下谁家砧。

举杯临水发,杯寒啄庙鸦。邀欢即主人,月冷洞房深。

举鞭力不堪,杯觞每共传。邀欢空伫立,月出波上时。

举鞭力不堪,杯疑饮后干。邀欢日不足,月光窥欲渡。

举必指佞臣,杯度度一身。邀欢举玉觞,月满长空朗。

举鞭挥柳色,杯湖澄清漪。邀君共探此,月出波上时。

以上就是古诗词网提供的诗人苏轼的诗句“举杯邀月”的相关内容,不足之出在所难免欢迎诗友进行指导、斧正及不断对“举杯邀月”的诗词翻译赏析和诗意等信息进行补充完善。

(如果您参与对“举杯邀月”诗词的翻译或赏析及诗意解读或者对其他对诗词等进行丰富完善并被古诗词网采纳,古诗词网将会在页面显著位置以“诗词贡献者”的身份标注显示您的名字或昵称,以示韵之国诗友对您的感谢及善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