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最新更新
三国谋略 历史文化» 古诗词网» 发布人:古诗词网(馨月老师) 发布时间 2024-2-17 4:54:10

本文讲解《摧枯拉朽:吴国灭亡》三国谋略智慧大全相关的内容,具体如下:

《摧枯拉朽: 吴国灭亡》三国谋略智慧大全

杜预向江陵进发,王浑从横江出兵,攻打吴的兵镇及边防营垒,攻无不克。二月初一,王濬、唐彬打败了丹阳监盛纪。吴人把江边浅滩上的要害区域,用铁锁拦住,还打造了一丈多长的大铁锥,暗中放进江里,用以阻挡战船。王濬造了十几个大木筏,每一个木筏,长、宽都有一百余步。王濬让人扎了许多草人,草人披铠甲,拿兵器,放在木筏上,让水性好的人与木筏走在前面,遇到铁锥,铁锥就扎到木筏上,被木筏带走了。王濬又造了许多火把,火把长十几丈,有几十围粗,用麻油浇在火把上,把火把放在船的前面,遇到铁锁就点燃火把,一会儿功夫,铁锁就被火把烧得融化而断开,于是战船就无所阻挡。初三,王濬攻克了西陵,杀了吴都督留宪等人。初五,又攻下了荆门、夷道两座城,杀了夷道监陆晏。杜预派遣牙门周旨等人率领八百名奇兵,在夜里泛舟渡过长江,袭击乐乡。周旨树起许多旗帜,又在巴山点起火。吴都督孙歆非常恐惧,写信给江陵督伍延说:“从北边过来的军队,是飞渡过江的。”周旨等人把军队埋伏在乐乡城外,孙歆派兵出城去打王濬,结果大败而回。周旨等人让伏兵尾随孙歆的军队进了城,孙歆没有察觉,周旨的兵一直到了孙歆的帐幕之下,活捉孙歆而回。初八,王濬打败了吴水军都督陆景,把他杀了。杜预进攻江陵,十七日,攻克了江陵,杀了伍延。这时候,沅、湘以南地区以及地界相接的交、广等州郡,都闻声把印绶送来。杜预手持符节按照皇帝的诏命安抚了这些州郡。到此时为止,总共俘获、斩杀吴都督、监军十四人,牙门、郡守一百二十多人。胡奋又攻克了江安。

十八日,司马炎下诏书说:“王濬、唐彬已平定了巴丘,再与胡奋、王戎一同平定夏口、武昌,顺长江长驱直入,直到秣陵。杜预则应当安定零陵、桂阳,安抚衡阳。大军过后,荆州以南的区域,传布檄文自然会平定。杜预等人各自分兵以增援王濬、唐彬,太尉贾充转移到项驻扎。”

王戎派遣参军、襄阳人罗尚,南阳人刘乔领兵与王濬一起攻打武昌。吴江夏太守刘朗、 督武昌诸军虞昺都投降了。 虞昺是虞翻的儿子。

杜预与众将领议事,有人说:“百年的寇贼,不可能一下子彻底消灭,现在正是春季,有雨水,军队难以长时间驻扎,最好等到冬季来临,再大举发兵。”杜预说:“从前,乐毅凭藉济西一仗而一举吞并了强大的齐国。目前,我军兵威已振,这就好比破竹,破开数节之后,就都迎刃而解了,不会再有吃力的地方了。”于是,指点传授众将领计策谋略,部队一直到了建业。

吴主听说王浑领兵南下,就派丞相张悌、督率丹阳太守沈莹、护军孙震、副军师诸葛靓率领部众三万人渡过长江迎战。

三月,张悌等人渡过了长江,在杨荷包围了王浑的部将、城阳都尉张乔。张乔手下只有七千人,他关闭了栅栏请求投降。诸葛靓想把他们都杀了,张悌说:“强敌还在前面,不宜先去做无关紧要的事情,况且杀了投降的人不吉利。”诸葛靓说:“这些人是因为救兵还没有到,力量弱小抵挡不住,所以才暂且假装投降以拖延时间,并不是真正的屈服了。如果放了他们,和我们一起往前走,必然会成为后患。”张悌不听,安抚他们往前走。张悌与扬州刺史汝南人周浚,组成阵列相对。沈莹率领丹阳精兵以及手持大刀、盾牌的士兵共五千人,三次向晋兵发起冲锋,但是却冲击不动晋兵。沈莹领兵退却,部众开始乱起来,这时,晋将军薛胜、蒋班乘吴兵混乱之机打过来,吴兵接二连三地奔逃溃散,将帅们也制止不住,张乔又从背后杀过来,结果在版桥,晋大破吴兵。诸葛靓带着几百人逃走,他派人去接张悌,张悌不肯离开,诸葛靓又亲自拉他走,说:“存亡自有气数,并不是你一个人所能支撑的,为什么一定要自己求死呢?”张悌流泪说: “诸葛靓,今天是我死的日子。况且我还是幼儿的时候,就被你家丞相诸葛亮所赏识提拔。我常常怕我死得没有意义,辜负了名贤对我的了解与照顾。我今天以身殉国,还有什么可说的呢!”诸葛靓再三拉他走,还是拉不动他,于是就流着眼泪放开手,走了。走了一百多步远,回过头去看张悌,他已经被晋兵杀了。同时被斩首的,还有孙震、沈莹等七千八百人。吴人受到了极大的震动。

当初,司马炎下诏书,命令王濬攻下建平,接受杜预的节制调度,到了建业,接受王浑的部署、调度。杜预到江陵,对各位将领说:“如果王濬攻下建平,就会顺长江长驱直进,他的威名已经显著,就不适合再让他受我的节制。如果他不能取胜,那么我就没有缘份对他施行节制调度了。”王濬到了西陵,杜预写信对他说:“您已经摧毁了敌人的西部屏障,应立即直取建业,讨伐历代的逃寇,从水深火热之中解救吴人,整顿部队,返回都城,这也是前所未有的一件事。”王濬非常高兴,上表陈述杜预的信。张悌战败身死时,扬州别驾何恽对周浚说:“张悌发动的全吴的精兵就在这里灭亡了,这使吴朝野上下没有人不震动恐惧。现在,王濬已经攻下了武昌,正乘胜东下,所向无敌,敌人土崩瓦解之势已经显露出来了。我认为,应当立即领兵渡江,直指建业。大军突然到来,必然使敌人胆战心惊,失去勇气,我们就能不战而擒敌了。”周浚赞赏何恽的计谋,让他去报告王浑。何恽说: “王浑不懂得把握事情的时机,但他想行事谨慎、不使自己有过失,所以他肯定不会听从我的意见。”周浚坚持让他去向王浑禀告,王浑果然说:“我接受皇帝的命令,只让我驻扎在长江以北,以便抗击吴军,并没有让我轻易出兵。你们州的军队虽然勇武,又岂能独立地平定江东之地呢! 现在如果违反诏命而出兵,打了胜仗固然值得称赞,如果没有取胜,那么犯下的罪过就已经很严重了。而且皇帝命令王濬接受我的部署调度,你们所应该做的,只是准备好船和桨,马上就要一齐渡江了。”何恽说:“王濬攻克了万里之敌,他会以成就功勋的身份来接受您的部署调度,这样的事情我可没有听说过。况且明公您身为上将,抓住适当的机会就可以行动,怎么可以事事都等待命令呢?现在如果乘机渡江,完全有把握取胜,您还犹豫、顾虑什么而停留不进,这正是使鄙州上上下下的人士抱恨不已的原因。”王浑不听。

王濬从武昌顺着长江直接向建业进逼。吴主孙皓派遣游击将军张象率领舟师一万人抵抗。张象的部下望见王濬的旌旗就投降了。这时候,江中满满的全是身披铠甲的王濬的士兵,旌旗映照着天空,威猛的气势极其盛大,吴人异常恐惧。

孙皓的宠臣岑昏,由于阴险狡诈、谄媚逢迎而爬上了九卿的地位。他喜好大兴工程劳役,使众人深受困苦与祸患。等晋兵就要到达的时候,宫中亲近的几百名随从官吏向孙皓叩头请求说:“北方的敌军一天一天地逼近了,而我们的士兵却不拿起武器抵抗,陛下您打算怎么办呢?”孙皓问:“是什么原因?”众人回答说:“正是由于岑昏的缘敌。”孙皓只说了一句:“要是这样,就抓这个奴才去向老百姓谢罪吧!”众人答应:“是!”从地上爬起来就去抓岑昏,等到孙皓后悔,不断地派人去追赶制止,岑昏已经被杀了。

陶濬要去征讨郭马,到了武昌,听说晋兵已大举进逼,就领兵返回东边。到了建业,孙皓派人领他来见面,向他询问水军的情况。陶濬回答说:“蜀地的船都很小,现在给二万名士兵,乘大船作战,我有把握打败敌人。”于是吴召集兵员,授予陶濬符节斧钺。原定第二天出发,但当天夜里,陶濬召集的士兵全都跑光了。

这时,王浑、王濬以及琅邪王司马伷都已经逼近建业附近。吴司徒何植、建威将军孙晏都把印玺、符节送到王浑那里投降了。孙皓采用光禄勋薛莹、中书令胡冲等人的计谋,分别派遣使者向王浑、王濬、司马伷奉上书信请求投降。孙皓又给大臣们一封信,在信中深深地谴责了自己的罪过,还说:“当前,大晋平治四海,这正是杰出优秀人材发挥、施展其气节操守的时期,不要因为改朝换代就因此丧失了志向。”孙皓的使者先把印玺送到琅邪王司马伷那里。十五日,王濬的舟师经过三山,王浑派信使邀请王濬暂时过来商议事情,王濬正扬帆直逼建业,回复王浑说:“船行正顺风,不便停下来。”这一天,王濬的八万士兵,乘着相连百里的战船,擂鼓呐喊进入石头城。吴主孙皓反绑双手,载着棺材,到军营门前投降。王濬为孙皓松了绑,焚烧了棺材,请他相见。晋接收了吴的地图、户籍,攻克了吴的四个州,四十三个郡,五十二万三千户,二十三万名士兵。

晋朝廷听到吴已平定的消息,大臣们都去庆贺,为司马炎祝寿。司马炎手持酒杯流泪说:“这是太傅羊祜的功劳。”骠骑将军孙秀没有和大家一起庆贺,他面朝南方流泪说:“从前,先主孙策刚满二十岁,以一个校尉的身份创下了基业,如今后主把整个江南之地都抛弃了,宗庙陵墓从此将成为废墟,悠悠青天啊,这究竟是谁造成的啊!”

当初,还没有攻陷吴国的时候,大臣们都认为不可以轻易进军,只有张华非常坚定地坚持进军,认为一定能成功。贾充当时上表说:“吴地不能全都平定,现在正是夏季,长江、淮水下游地区潮湿,必然会发生疾病瘟疫,应把各部队都召回来,以后再作打算。即使腰斩张华,也不足以向天下人谢罪。”司马炎说:“这正是我的意思,张华只不过是与我意见相同而已。”荀勖又上奏,大致上与贾充的看法相同。司马炎没有听他们的话。杜预听说贾充上奏请求停止进兵,急忙上表司马炎,坚决地争论,派使者拿了给司马炎的表文,飞驰而去。使者走到轘辕时吴已经投降了。贾充又惭愧又害怕,到宫里去请罪,司马炎抚慰了他而没有追究。

四月二十八日,司马炎下诏,赐予孙皓爵位归命侯。

二十九日,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太康。晋朝聚餐饮酒五天。派遣使者分别到荆州、扬州去抚慰,吴原来的牧、守以下的官吏全都不更换,废除了吴的繁琐的规章制度,一切都遵循简便易行的原则,吴人都非常高兴。

滕脩讨伐郭马没有成功,听说晋征讨吴,就率领部下奔来救难。到巴丘,听到吴已亡国的消息,于是身穿白色的丧服流泪,然后就返回了。他与广州刺史闾丰、苍梧太守王毅各自向晋送去印玺绶带请求投降。孙皓派陶璜的儿子陶融,拿着他亲笔写的信指示陶璜降晋,陶璜哭了好几天,最后也送去了印玺绶带投降了。司马炎全都恢复了他们原来的官职。

王濬向东挺进时,吴各城的守备都望风而降,只有建平太守吾彦环绕着城固守,没有攻下来。后来他听到吴亡国的消息就投降了。司马炎任命吾彦为金城太守。

当初,朝廷对孙秀、孙楷尊重恩宠,是想利用他们招来吴人。等到吴灭亡后,孙秀就被降职为伏波将军,孙楷降为度辽将军。

琅邪王司马伷派使者送孙皓及他的宗族去洛阳。五月初一,孙皓到了洛阳。他和太子孙瑾等人用泥涂在头上,反绑了双手,来到洛阳的东阳门,司马炎下诏,派谒者解开他们的绳索,赐以衣服、车子、三十顷田地,每年都供应他们非常充足的钱币、粮食和布匹。晋授予孙瑾中郎的官职,孙皓其他的儿子,凡是原先为王的,都被任命为郎中。吴从前的有名望的人士,都根据他们的才能提拔进用。孙皓的将领、官吏渡过长江的,免除十年的赋税、劳役;老百姓免除二十年的赋税、劳役。

初四,司马炎来到堂前的长廓,会见文武官员中有爵位的以及四方来晋的使者,国子学生也都参加会见。司马炎派人把归命侯孙皓以及投降的吴人带来相见。孙皓登上大殿向司马炎叩头。司马炎对孙皓说:“朕设了这个座位等待你已经有很久了。”孙皓说: “我在南方,也设了这个座位以等待陛下。”贾充对孙皓说: “听说你在南方,凿人的眼睛,剥人的脸皮,这是哪一等级的刑法?”孙皓说: “为人臣子的,杀了他的君王以及邪恶不忠的就处以这种刑法。”贾充沉默无语,非常羞愧,而孙皓却面无愧色。

司马炎从容地询问散骑常侍薛莹,孙皓为什么会亡国。薛莹回答说:“孙皓亲近小人,任意地施行刑罚,大臣和各位将领,人人都不能自保,这是孙皓灭亡的原因。”又一天,司马炎用同样的问题问吾彦,吾彦回答说:“吴君王才智出众,辅佐的大臣贤能聪明。”司马炎笑着说: “要是这样,为什么会亡国?”吾彦说: “天赐的福禄长久,天道却有归属,所以才被陛下所擒。”司马炎赞赏他的话。

王濬进入建业的第二天,王浑就渡过长江。王浑因为王濬不等他到,就先接受孙皓投降,心中又羞愧又怨恨,就想攻打王濬。何攀劝王濬把孙皓送给王浑,事情才得以缓解。何恽因为王浑与王濬争功,就写信给周浚说:“《尚书》重视能退让,《易经》赞赏谦逊的光荣。前些日子打败了张悌,使吴人丧失了胆量、勇气,王濬乘这个机会攻下了吴的疆土。如果要论谁先谁后,我们确实是慢了,已经失去了机会,没有及时赶上,而目前又在争功,他既然咽不下这口怨气,就会使谐和的风气受到损坏,而使自矜争功的鄙陋之习兴起,这实在是我从心里所不愿意接受的。”周浚收到信,立即进谏劝止王浑,王浑不听,上表说王濬违反诏命,不服从调度,还捏造事实诬告王濬有罪。王浑的儿子王济和司马炎的女儿常山公主结了亲,在朝廷宗族帮派中很有势力。于是,有关部门就上表司马炎,请求用囚车把王濬召回来,但是司马炎没有同意,只是下诏书责备王濬不服从王浑的命令,违抗诏命,不明利害。王濬上书为自己申辩说:“我先接到诏命,让我直接到秣陵,又命令我接受太尉贾充的调度。我于十五日到三山,看见王浑的军队在北岸,王浑写信邀我到他那里,当时我的水军正顺风乘势直到贼城,没有理由再调转船头返回去见王浑。我在中午时到秣陵,黄昏时分才接到受王浑调度的命令,命令我于第二天十六日,率领全部属下,回过头去包围石头城。还索取我率领的蜀地兵士以及随我东下的镇南各军的确切人数。我认为孙皓已经来投降,没有理由徒劳地包围石头城。另外,士兵的确切人数,不可能在匆促之间就能很快得知,而且都不是眼前急迫的事情,不能顺从施行,并不是我胆敢忽略、弃置圣明的诏令。孙皓众叛亲离,匹夫独坐,像麻雀、老鼠那样贪生,苟且乞求一条活命而已。但是江北的各部队不了解虚实,不早些来捉拿孙皓,自己造成了失误。我一到便得手,就更遭到怨恨与不满,还说什么守贼守了一百天,却让别人得到了。我认为,侍奉君王的原则是: 假如有利于国家,无论生与死都要追求。如果顾虑别人猜忌怀疑因而逃避过错责任,这是作臣子的以不忠诚得到的私利,实在不是圣明的君主和国家的福气。”王浑又递上周浚的书信,信上说: “王濬军队得到了吴的珍贵物品。”还说: “王濬的牙门将李高,放火烧了孙皓的宫殿。”王濬又上表说: “我孤根独立,与强大的宗派结下了仇怨。如果是冒犯了君王的罪过还可能得救,但要是得罪了权贵之臣,灾祸就难以预料了。吴中郎将孔摅说: 二月武昌失守,晋水军马上就要到了。孙皓巡行石头城回来,他手下的人都挥舞着刀大呼,说: ‘正要为了陛下去决一死战。’孙皓非常高兴,觉得必然能如此,就把他的金器宝物全都拿出来赐给这些人。然而小人无礼,这些人得了值钱的东西就飞快地逃走了。孙皓非常恐惧,于是打算投降伏罪。孙皓派出的使者刚离开,他手下的人就开始抢夺财物,掠夺孙皓的妻妾,放火烧了宫殿。孙皓抱头鼠窜,唯恐不能活命。我到那里时,派人把火扑灭。周浚先进入孙皓的宫殿,王浑又先登上孙皓的船,我进去和我所见到的,全都在他们之后。孙皓的宫里,连可以坐的席子都没有,假如有遗留下来的珍贵之物,也是周浚与王浑先得到了。周浚等人说我聚集蜀人,不准时把孙皓送去,是想谋反。他们还吓唬吴人,说我要把他们杀了,把他们的妻子儿女都抓走,希望吴人作乱,以发泄他们的私恨。像谋反这种大逆不道的罪名,他们尚且用来加到我的头上,其他的诽谤与诬陷也就是必然的了。今年平定了吴,的确是大庆,但是对于我个人来说,却遭到了灾祸与忧患。”王濬到了京都,有关部门上奏皇帝,说王濬违抗诏命,极不恭敬,请求把他交付廷尉依法判罪。司马炎下诏书不同意。于是他们又上奏,说王濬在赦免了吴人之后还放火烧了吴人的一百三十五艘船,应立即下令把他交付廷尉,关进监狱追究审问。晋武帝下诏书,不同意追究他。

王浑与王濬,为了功劳而争执不休,司马炎命令守廷尉广陵人刘颂来审定、处理这件事。刘颂认为王浑立了上功,王濬是中功。司马炎认为刘颂断法不合理,就把他降职为京兆太守。

增加贾充封邑八千户。任命王濬为辅国大将军,封为襄阳县侯。杜预被封为当阳县侯。王戎被封为安丰县侯。琅邪王司马伷的两个儿子被封为亭侯。增加京陵侯王浑食邑八千户,提升爵位为公。尚书关内侯张华,被进爵封为广武县侯,增加食邑至万户。荀勖因为专门掌管诏命的功劳,一个儿子被封为亭侯。其余各位将领以及公卿大臣以下的官吏,受到的赏赐各不相同。司马炎以平吴的功绩,到羊祜庙里用简书告慰他,封羊祜的夫人夏侯氏为万岁乡君,食邑五千户。

王濬自以为功劳大,却遭到了王浑父子及其党羽的打击和冤枉,所以每次进见晋武帝,总要陈述他讨伐攻战的辛劳以及被冤屈的情况,有时候忍不住愤恨与不满,就说出不恭敬的话来,司马炎总是宽容、原谅他。益州护军范通对王濬说:“你的功劳确实值得赞美,但遗憾的是,你以别人的赞美自居,这就不完全值得赞赏了。你应当凯旋之后就隐居在自己的家里,嘴里不谈平吴的事情,如果有人问到平吴的事,你就说: ‘这是圣明的君主的德行,是各位将帅的力量,我这个老头子又有什么功劳!’蔺相如就是用这个办法把廉颇降住了,王浑他能不惭愧吗!”王濬说:“我开始那样作是吸取了邓艾的教训,害怕把灾祸惹上身,我不能不说,但是我最终也不能放开这件事,还是因为我心地狭窄。”当时,人们都觉得王濬的功劳大,但是对他的报偿轻了,都对此愤恨不平。博士秦秀等人一起上表,替王濬叫屈,司马炎于是授予王濬镇军大将军官职。王浑曾经到王濬那里去,王濬设置了森严的戒备、护卫,然后会见王浑。

杜预回到襄阳以后,觉得天下虽然安定了,但是如果忘记了战事就必然会导致危难, 于是他勤于讲习武事, 命令部下要严于防守。 他还引来水和清水浇灌田地一万多顷,开凿扬口,与零、桂之水相通,以利水上运输,公与私都赖此得到方便。杜预身不跨战马,射箭不能透甲,但是他以善于用兵战胜对方,各位将领都比不上他。杜预人在镇守,却多次向京都的权贵要人馈赠,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杜预回答说:“我只怕他们会加害于我,并不指望他们能给我什么好处。”

王浑升迁为征东大将军,又去镇守寿阳。

诸葛靓逃走以后,就隐藏起来不露面。司马炎与诸葛靓有旧交,诸葛靓的姐姐是琅邪王司马伷的妻子。司马炎知道诸葛靓躲在他姐姐那里,因此就去那里见他。诸葛靓逃进厕所躲着不见,司马炎又强行见他,对他说:“没想到今天又见面了!”诸葛靓流泪说: “我没能做到往身上涂漆,把脸上的皮刮下来,又见到了圣上您的面容,我实在是又愧又恨。”司马炎下诏书任命诸葛靓为侍中,诸葛靓坚决推辞不接受。后来诸葛靓回到了家乡,一生也没有面朝着晋朝廷的方向就座。

六月,重新封丹水侯司马睦为交阳王。

八月初五,封武帝弟司马延祚为乐平王,不久他就去世了。

九月初六,贾充等人认为天下已经统一了,多次请求举行祭天地的典礼,司马炎不同意。

十月,前将军青州刺史淮南人胡威去世。胡威任尚书,曾经进谏,认为当时的政治措施宽松。司马炎说:“尚书郎以下的官吏,我没有对他们宽容。”胡威说:“我所陈述的,难道是丞、郎、令史这一类官吏吗?我正是说像我同辈的官员,才可以严肃教化,彰明法度。”

这一年,以司隶所统领的郡设置司州。一共有十九个州,一百七十三个郡国,二百四十五万九千八百四十户。

吴国的灭亡从根本上讲是由于吴国自身的原因所造成的。凡物之败,皆因内朽,然后外力摧之。

司马炎、羊祜、杜预、张华等人,识势见机,取乱侮亡,决策果断,措施有力,及时发动全面攻势,取得了统一全国的胜利,这是运用韬略智慧的结果。

韬略智慧是胜利的前提和保证,这不仅在晋国灭吴的过程中如此,在整个三国历史上,也莫不如此。

更多有关“《摧枯拉朽:吴国灭亡》三国谋略智慧大全”的文章请阅读 » 《三国谋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