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诗词名句 古籍 文言文 藏头诗
刘邦大传

您正在阅读著作:《刘邦大传
当前位置:古诗词网 > 刘邦大传 > 第七篇 对峙荥阳

  想不到陈平听到这些无能和贪污的指控,却一点也不惊慌,他相当冷静地表示:
  
  “我事奉魏王时本也想尽心尽力,无奈魏王不懂得谋略,是以不得不投奔项王。其后我虽也曾建立功劳,项王却不能信任有功的人,反而让我险些遇害。项羽周围的亲信大臣,不是项氏长老便是他们自己的亲信兄弟,即使有奇谋智士,也很难获得重用。
  
  “听说汉王善于用人才,所以冒险投奔大王,臣几乎是两手空空、裸身而来。我因为没有钱财,连生活都有问题,所以才接受诸将的献金。
  
  “微臣的确带有争霸天下的规划,希望对大王有所帮助。如果这些计划都不能用,诸将的献金在这里,请封查并输入官库,微臣也请即刻辞职离开,绝无怨言。”
  
  刘邦审视了陈平计划,觉得颇有道理,便厚赐陈平,将他升为护军中尉,以监督所有的军团将领。
  
  大家了解了陈平的才能和刘邦的决心,便也不再表示什么意见了。
  
  韩信再定魏国
  
  6月,刘邦将荥阳阵地交给韩信,返回关中的临时政府所在地栎阳,以便和萧何讨论长期抗争事宜。
  
  同时立长子刘盈为太子,主守关中以稳定汉军阵营,并下令大赦。
  
  平服章邯的雍国后,设置了中地、北地、陇西3个郡。
  
  当年关中发生大饥荒,一斛米值万银钱,饥饿的难民甚至争食死体。刘邦和萧何乃相议,移关中居民到汉中垦殖,解决不少粮食问题。
  
  但从此以后汉中和关中间的来往频繁,对汉中的开发有很大帮助。
  
  8月,刘邦返回前线荥阳。
  
  临走前,刘邦命萧何协助太子守关中,并着手建立法令制度,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遇有紧急的事情可不用禀告前线的刘邦而运行实施,只要事后报备即可。
  
  萧何于是依照早年在秦宫取得的资料来整顿关中户口,设立转漕及调兵、给粮的管道及联络站,并调集关中士卒补充汉军之缺额。
  
  荥阳和关中间的补给通路至此已完全稳固。
  
  在和项羽全面展开对抗以前,刘邦还必须先解决中原的魏国和赵国
  
  彭城大战后,魏王豹在仓皇中逃入韩信在睢水之南的阵地,于是跟随韩信到荥阳报到。不久,魏豹即向刘邦表示想返回魏地探视亲友,刘邦只得答应。
  
  但魏豹回到河东后,却派兵部署在黄河渡口,断绝和汉军之往来,并公开向项羽投诚。
  
  刘邦乃决心向魏豹下手。
  
  但他仍先礼后兵,令老说客郦食其前往游说魏豹。
  
  魏豹却坚决表示:
  
  “汉王粗野傲慢,不懂国际礼节,常无故对诸侯怒骂,对待群臣如同奴才,我不想再看到他了。”
  
  出身低贱的刘邦一向言行粗野,像魏豹这种讨气诸侯的确会感觉受不了。
  
  于是刘邦以韩信为左丞相,率领灌婴和曹参的军团前去攻击魏国。
  
  其实魏国的长老并不支持魏豹,他们认为刘邦比项羽懂得政治,十分适合出任诸侯“共王”。
  
  特别是大将周叔公然表示反对项羽,因此被夺取所有军权,由于壮派将领柏直出任军团总指挥。
  
  郦食其虽未完成任务,但仍以他特别的敏捷思考,将魏军中的老少之争摸得一清二楚。
  
  刘邦在被告知柏直出任魏大将时,不禁笑道:
  
  “乳臭小子,绝非韩信对手!”
  
  魏军骑兵指挥官是秦将冯无挥之子冯敬。
  
  和灌婴骑兵队中的左右校尉李必、骆甲相比,冯敬的能力和经验显然不足。
  
  魏军的总指挥为楚将项它。
  
  刘邦认为项它不是曹参的对手,所以汉军拥有绝对优势。
  
  韩信也特别邀请郦食其饮宴以了解敌情。
  
  “周叔真的被剥夺军权了吗?”
  
  “是的,魏大将已改由柏直出任!”
  
  “小伙子,不足虑也。”
  
  韩信胸有成竹地下令向魏地进军。
  
  魏豹本人御驾亲征,率主力军部署于蒲坂,柏直更在临晋津的对岸摆出大批人马来阻止韩信渡河。
  
  韩信在到达临晋津后,亲至前线观察。
  
  一方面他下令在临晋摆下7艘军船,一副要硬碰硬的态势,一方面他则下令曹参大量收购木罂缻。
  
  韩信亲自坐镇临晋津,指挥船舰以为疑兵。
  
  灌婴和曹参则全力将木罂缻绑成木桴,并在上面铺上木板。当部队利用夜间行军到达夏阳后,便以这种木罂缻浮板暗中渡河,直接攻打魏国首都安邑。
  
  由于主力军团全在蒲坂,后方空虚,安邑很快便陷落了。
  
  魏豹闻讯大惊,急速返回首都救援。
  
  韩信大军也乘机全部渡过临晋津。
  
  灌婴、曹参由东北向西南,韩信由西南方夹击,魏军立刻崩溃、魏王豹终为韩信捕获。
  
  知名度最高的智将
  
  9月,韩信押解魏豹回荥阳,在长老派的支持下,魏地向汉军投降,改置河东、上党、太原3郡。
  
  而彭城大败后,赵国强人陈余因获知张耳未死,气愤刘邦欺骗他,也宣布脱离汉军联合阵营。
  
  不过陈余和项羽有隙,所以也未加入楚阵营,反而结合东方的齐国强人田横,组成了第3势力。
  
  韩信在平定魏地后,雄心大发,他向刘邦提出全盘规划。
  
  他认为只要刘邦再增拨3万兵力,便能够将中原重行纳入掌控中。他计划以魏国首都安邑作攻击发起点,再向北攻略赵国和燕国,并东击齐国,向南切断楚军攻打荥阳时的粮食补给,以彻底奠定楚汉南北对抗的局势。
  
  刘邦自然很嘉许韩信的雄心壮志,但一方面也对韩信的野心感到不安,于是特别派出在中原颇具影响力的张耳率军前往支援。
  
  张耳是魏国人,曾任赵国首席军事强人,在中原地带的人脉广而深,不但有助汉军气势,对韩信也有牵制的作用。
  
  代是由赵分出的北方小国,赵玉歇当年曾被项羽移居于此。陈余夺得赵国大权后,赵王歇以代国封赏陈余,陈余便派偏将夏说以相国之职守卫代国。
  
  9月下旬,韩信和张耳联军大破夏说军于阏与,夏说兵败投降。
  
  从暗渡陈仓、平定关中后,韩信已说明自己的确有指挥作战的特殊才华。
  
  彭城大败时,众诸侯军中只有韩信能在睢水之南布营,抵挡住项羽的攻势。
  
  儒生韩信此时已成为全国知名的智将。
  
  平魏之役,更说明了韩信的智谋,可以用极少代价击败实力坚强的敌军。
  
  他不但长于作战技巧,而且又能够经略战区,是刘邦阵营中可以独当一面的统帅。
  
  萧何的眼光和张良的判断完全正确,韩信是刘邦夺天下最有力的助手。
  
  但也因为这样,刘邦对韩信最不放心。
  
  【陈文德说评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梁强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道是万物生化的总源,是以无极生太极(由无到有),太极生阴阳,阴阳结合产生了第三者,有了第三者作延续,万物因此而生。
  
  也就是万物化生,来自阴阳,阴阳相互激荡才能产生和气.用以调和养育万物。
  
  一般人所不愿使用的“孤”、“寡”、“不穀”,反成为万人之上的国君用作自我的称谓。
  
  也就是说任何表面看来受损的,反而能发展出更大的好处来。表面上得势的,接下来不见得有益。
  
  这是长久以来用以教人的道理,老子也只是拿此来作为教人的道理。
  
  刚暴的强人常会不得好死,柔弱反而是生存的力量,这也是老子学说中的根本大道。
  
  选举中的钟摆理论,便在指出激烈竞争的两股力量,经常会出现弱者转强、强者趋弱的态势。
  
  平定关中后,滚雪球般成长的汉阵营势力,由于虚势太张,反而不堪一击地造成溃败。
  
  只剩数十骑的刘邦,逃到脆弱的下邑阵地,看似苟延残喘,其实他的羽翼已成,不是项羽可轻易指使控制的了。
  
  进入弱势后,力量反而更能集结。萧何由关中来的火速支援,刘邦在荥阳建立的基地,使失散的汉军再度会合。
  
  表面看来,项羽已取得绝对优势,刘邦残余势力岌岌可危,但实际上楚汉对抗局势已成。
  
  项羽无力进攻荥阳,固然因齐地田横的牵制,但彭城大战后楚地的整合也日渐困难,九江王英布又不稳定,充分显示项羽赢得全胜后集团内隐藏的危机
  
  相反地,刘邦不断采取主动挑战。
  
  随何出使九江,意图侵入项羽核心势力,成败虽尚未知,但在行动上项羽已有受制于人的现象。
  
  荥阳基地的日益稳固,敖仓间甬道的建立,楚、汉其实已有平分秋色的局势。彭城大胜,似乎没有带给项羽太多的好处。
  
  等到韩信受命经略魏地平服代国,刘邦的汉军团似乎已比项羽更具有机动力,积极性也强得多。
  
  魏豹公然投诚项羽,然而在其被韩信攻灭前夕,项羽却毫无动作,显示回到彭城后的项羽,对统一华夏、成为诸侯霸王的信心已开始削弱了。

爱诗词,爱生活!www.GuShiCi5.com 喜欢就把《刘邦大传》分享给您身边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