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大家喜欢的诗词
读诸家诗辛替否的古诗词洪皓简介扬州早雁奉和圣制送王晙巡边应制金陵新亭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商调】集贤宾_友人爱姬为送陆侍御士佳赴上京淮中晚泊犊头奉和立春日内出彩花树应制(一作人日大明宫应制)送史判官奏事之灵武,兼寄巴西亲故【越调】凭阑人 题情_翰墨空题鸾奉和三日祓禊渭滨应制资治通鉴第六十九卷广江驿饯筵留别孔尚任的古诗词题苏仙山(郴州城东有山,为苏耽修真之所,名苏仙山)琴曲歌辞·蔡氏五弄·秋思二首_胡风吹雁翼西蜀旅舍春叹,寄朝中故人呈狄评事张演简介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南吕】四块玉_天台路采药潭州鹤会送郑山人游江湖朝中措_雨余庭院冷冬日题智门寺北楼玄武门侍宴(一作侍宴北门)采樵作游昊天玄都观(一作裴考功、厉察院同游昊天玄都观)咏史诗·高阳池河中陪帅游亭(一作陪河中节度使游河亭)灞上秋居浣溪沙_为怯_云挟送刘师服田家留客西亭子言怀武顺解第三十二咏水精芳洲泊(踏莎行)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送李铏赴举秋晚途中作楚襄王为太子之时独夜作夏夜宿江驿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过申州作丹凤吟_暗柳烟深何病本第十五必宋之子皇驳其马雉鸣求其牡宛其死矣弗鼓弗考其虚其邪四国是皇人实不信无信人之言子兮子兮苍蝇之声觏闵既多谁谓鼠无牙威仪棣棣父兮母兮右手秉翟彼其之子将子无怒我心伤悲兮为絺为綌寔命不同伊其将谑与子偕老勿士行枚竹闭绲滕遇人之艰难矣鸡鸣不已匍匐救之独行踽踽如有隐忧有匪君子维以不永怀公归不复旄丘之葛兮中心怛兮抑纵送忌归哉归哉彼汾沮洳蜉蝣之羽彼泽之陂江山绕北望中愁世事难知人易老一杯聊复寄沈浮面拥旌旗鼓乐随谁知锦被裹疮痍吏那秋敛充春赋兵待朝输作暮炊缩手判支穷措大攒眉书准老沙弥此是履翁新活计颜师古孙樵周弘亮王沂李豫包何刘采春韦元旦周镛聂夷中管鉴王适米芾赵延寿萧子显杨牢张碧崔备薛戎陆畅吴文英杨立斋灵一李忱窦蒙梁章钜窦参杨汝士于邵李应
吏那秋敛充春赋 > 诗句 > 古诗词
“吏那秋敛充春赋”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吏那秋敛充春赋

诗句“吏那秋敛充春赋”出自:

出自 宋代 吴潜 的《朝谒归省文书》

《朝谒归省文书》

宋代 吴潜

面拥旌旗鼓乐随,谁知锦被裹疮痍。

吏那秋敛充春赋,兵待朝输作暮炊。

缩手判支穷措大,攒眉书准老沙弥。

此是履翁新活计,雁书多报故人知。

作者简介(吴潜)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cháo yè guī xǐng wén shū

朝谒归省文书

miàn yōng jīng qí gǔ yuè suí, shéi zhī jǐn bèi guǒ chuāng yí.

面拥旌旗鼓乐随,谁知锦被裹疮痍。

lì nà qiū liǎn chōng chūn fù, bīng dài cháo shū zuò mù chuī.

吏那秋敛充春赋,兵待朝输作暮炊。

suō shǒu pàn zhī qióng cuò dà, cuán méi shū zhǔn lǎo shā mí.

缩手判支穷措大,攒眉书准老沙弥。

cǐ shì lǚ wēng xīn huó jì, yàn shū duō bào gù rén zhī.

此是履翁新活计,雁书多报故人知。

下面是“吏那秋敛充春赋”的藏头诗作品(韵之国诗友创作供您赏阅):

吏呼一何怒,那得同君去。秋杯浸菊花,敛眉俱握手。充翰林学士,春草自应知。赋简流亡辑。

吏部还开瓮,那免白头翁。秋悲怜宋玉,敛屦入寒竹。充肠食在先,春草越吴间。赋感邻人笛。

吏叫能惊鹭,那得同君去。秋别南浦中,敛敛蕙兰中。充翰林学士,春草如有意。赋感邻人笛。

吏不犯秋毫,那修直谏草。秋鬓未鬖鬖,敛板辞群彦。充君眼中物,春草空祠墓。赋敛强输秦。

吏部既三践,那将人世恋。秋标惊意新,敛手反如宾。充庭降受厘,春草年年碧。赋甲拟前科。

吏隔数州迎,那辞通曙听。秋变铜池色,敛容还屴崱。充东都留守,春残杜宇愁。赋怀湘浦吊。

以上就是古诗词网提供的诗人吴潜的诗句“吏那秋敛充春赋”的相关内容,不足之出在所难免欢迎诗友进行指导、斧正及不断对“吏那秋敛充春赋”的诗词翻译赏析和诗意等信息进行补充完善。

(如果您参与对“吏那秋敛充春赋”诗词的翻译或赏析及诗意解读或者对其他对诗词等进行丰富完善并被古诗词网采纳,古诗词网将会在页面显著位置以“诗词贡献者”的身份标注显示您的名字或昵称,以示韵之国诗友对您的感谢及善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