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大家喜欢的诗词
思山居一十首·忆村中老人春酒(有刘、杨二叟善酿)玲珑四犯(大石)春秋战国门·宋子罕贺筵占赠营妓律中应钟(一作裴元诗)寻张逸人山居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和王十八蔷薇涧花时有怀萧侍御兼见赠江上对酒二首奉陪使君十四叔晚憩大云门寺减字木兰花_卖花担上。浪淘沙_丽曲醉思仙祝英台近(与周草窗话旧)送李明府去官始至郡梦仙乡(双调)寄沧州李尚书风筝_何响与天通秋中雨田园即事瀑布联句辗转获胜念奴娇_故山秋晚,赠姚合少府山中与元九书,因题书后帝京二首题淳于髡墓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题东壁虞美人(城山堂试灯)邵楚苌的古诗词奉和鲁望药名离合夏月即事三首桂阳北岭偶过野人所居,聊书即事呈王永州邕李道州圻踏莎行(中秋玩月)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_三光回斗极段都尉别业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阆州奉送二十四舅使自京赴任青城烈士之所以异于恒人,以其仗节以配谊也。——唐·刘禹独钓四首魏承班简介南池宴钱子辛,赋得科斗送常大夫加散骑常侍赴朔方包佶简介菩萨蛮_萧萧还是秋送崔中丞赴郑州送裴二十一寄舒州杜员外韩熙载简介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朱使欣的古诗词何武王嘉师丹传第五十六揖我谓我好兮谓他人父且以喜乐以尔车来呦呦鹿鸣叔兮伯兮雍雍鸣雁如山如河十月陨箨所可读也毖彼泉水亶其然乎之子于归掺执子之祛兮实劳我心蒹葭采采其之展也亦莫我有有蒲与蕳丘中有麻泛彼柏舟其叶湑湑退食自公之子无裳躬自悼矣采荼薪樗我生之后予美亡此两骖如手亦既觏止伊余来塈三岁为妇乘我乘驹士也罔极彼留子国羔裘豹褎齿如瓠犀我入自外自公召之人之无良紫阁当疏牖青松入坏篱从今安僻陋萧相是吾师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虞姬姚崇王諲潘良贵杜頠崔融李观阎济美郭遵崔沔李光戴善甫王纬李贤蒲松龄赵湘西鄙人阴铿丁黼吴融辛替否高适秦韬玉张仲方高骈杨於陵列御寇汪藻崔恭杨无咎
长大一相逢 > 诗句 > 古诗词
“长大一相逢”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长大一相逢

诗句“长大一相逢”出自:

喜见外弟又言别

唐代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作者简介(李益)

李益(746-829), 唐代诗人,字君虞,陕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

《喜见外弟又言别》李益 古诗翻译及注释

翻译

经过了近十年的战乱流离,长大成人后竟然意外相逢。

初见不相识还惊问名和姓,称名后才想起旧时的面容。

说不完别离后世事的变化,一直畅谈到黄昏寺院鸣钟。

明日你又要登上巴陵古道,秋山添忧愁不知又隔几重?

注释

⑴外弟:表弟。言别:话别。

⑵十年离乱:在社会大动乱中离别了十年。离乱:一作“乱离”。

⑶一:副词。可作“竟然”或“忽而”解。

⑷“问姓”两句:“问姓”与“称名”互文见义。

⑸别来:指分别十年以来。来,后也。沧海事:比喻世事的巨大变化,有如沧海变桑田,桑田变沧海那样。

⑹语罢:谈话停止。暮天钟:黄昏寺院的鸣钟。

⑺巴陵:即岳州(治今湖南省岳阳市),即诗中外弟将去的地方。

《喜见外弟又言别》李益 古诗赏析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诗人同表弟(外弟)久别重逢又匆匆话别的情景。在以人生聚散为题材的小诗中,它历来引人注目。

首联“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开门见山,介绍二人相逢的背景。这里有三层意思:一是指出离别已有十年之久。二是说明这是社会动乱中的离别。它使人想起,发生于李益八岁到十六岁时的安史之乱及其后的藩镇混战、外族入侵等战乱。三是说二人分手于幼年,“长大”才会面,这意味着双方的容貌已有极大变化。他们长期音信阻隔,存亡未卜,突然相逢,颇出意外。句中“一”字,表现出这次重逢的戏剧性。

颔联“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正面描写重逢。他们的重逢,同司空曙所描写的“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中的情景显然不同。互相记忆犹新才可能“疑梦”,而李益和表弟却已经对面不能相认了。看来,他们是邂逅相遇。诗人抓住“初见”的一瞬间,作了生动的描绘。面对陌生人,诗人客气地询问:“贵姓?”不由暗自惊讶。对一个似未谋面者的身份和来意感到惊讶。

下句“称名”和“忆旧容”的主语,都是作者。经过初步接谈,诗人恍然大悟,面前的“陌生人”原来就是十年前还在一起嬉戏的表弟。诗人一边激动地称呼表弟的名字,一边端祥对方的容貌,努力搜索记忆中关于表弟的印象。

诗人从生活出发,抓住了典型的细节,从“问”到“称”,从“惊”到“忆”,层次清晰地写出了由初见不识到接谈相认的神情变化,绘声绘色,细腻传神。而至亲重逢的深挚情谊,也自然地从描述中流露出来,不需外加抒情的笔墨,已经为读者所领略了。

十年阔别,一朝相遇,应该有很多话语要说。颈联“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表现了这倾诉别情的场面。分手以来千头万绪的往事,诗人用“沧海事”一语加以概括。这里化用了沧海桑田的典故,突出了十年间个人、亲友、社会的种种变化,同时也透露了作者对社会动乱的无限感慨。

两人热烈地交谈,从白天到日暮才停下话音。叙谈时间长,正表明他们情谊的深长。“暮天钟”并不是单纯作为日暮的标志而出现的。它表明二人叙谈得十分入神,以至顾不上观望天色的变化,也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只有远处传来寺院的钟声,才使他们意识到原来已是黄昏。作者在这一联,避实就虚,择取了叙旧时间很长这个侧面,表现出二人欢聚时的热烈气氛和激动心情。

前六句,从久别,到重逢,到叙旧,写“喜见”,突出了一个“喜”字;七、八句转入“言别”。作者没有使用“离别”的字样,而是想象出一幅表弟登程远去的画图:“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明日”,点出聚散匆匆。“巴陵道”,即通往巴陵郡(今湖南岳阳)的道路,这里提示了表弟即将远行的去向。“秋山又几重”则是通过重山阻隔的场景,把新的别离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用“秋”形容“山”,于点明时令的同时,又隐蕴着作者伤别的情怀。从宋玉开始,就把秋天同悲伤联系在一起了。“几重”而冠以“又”字,同首句的“十年离乱”相呼应,使后会难期的惆怅心情,溢于言表。

这首诗不以奇特警俗取胜,而以朴素自然见长。全诗以凝炼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生动的细节,典型的场景,层次分明地再现了社会动乱中与亲人久别后不期而遇又匆匆离散的场面,抒写了亲人间真挚的情谊,也表现了动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无奈。诗人借时事动乱中人生聚散的独特一幕,表达出无尽的诗情。

《喜见外弟又言别》李益 古诗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安史之乱之后的藩镇割据时期。唐代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爆发安史之乱,至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结束,旋即又发生了吐蕃、回纥的连年侵扰,以及各地藩镇的不断叛乱,大大小小的战争时断时续,一直延续到唐顺宗永贞元年(785年)才大体告一段落,历时三十年。此诗就是在这种动乱的社会背景下创作的。

xǐ jiàn wài dì yòu yán bié

喜见外弟又言别

shí nián lí luàn hòu, zhǎng dà yī xiāng féng.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wèn xìng jīng chū jiàn, chēng míng yì jiù róng.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bié lái cāng hǎi shì, yǔ bà mù tiān zhōng.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míng rì bā líng dào, qiū shān yòu jǐ zhòng.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下面是“长大一相逢”的藏头诗作品(韵之国诗友创作供您赏阅):

长爱当山立,大堤逢落日。一罢棋酒欢,相哀骨可换。逢春解惜春。

长安不可望,大荒收虏帐。一百放一下,相邀弄紫霞。逢春且胜游。

长爱东林子,大道重苏息。一鳌既顿颔,相逢更不堪。逢春喜又悲。

长安车马地,大道生榛刺。一百杖头钱,相共此留连。逢春恨更长。

长爱乔松院,大和难名言。一罢棋酒欢,相哀骨可换。逢春雁自飞。

长爱觅分题,大府多才子。一百六十言,相对一陶然。逢此北风秋。

以上就是古诗词网提供的诗人李益的诗句“长大一相逢”的相关内容,不足之出在所难免欢迎诗友进行指导、斧正及不断对“长大一相逢”的诗词翻译赏析和诗意等信息进行补充完善。

(如果您参与对“长大一相逢”诗词的翻译或赏析及诗意解读或者对其他对诗词等进行丰富完善并被古诗词网采纳,古诗词网将会在页面显著位置以“诗词贡献者”的身份标注显示您的名字或昵称,以示韵之国诗友对您的感谢及善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