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大家喜欢的诗词
程器第四十九捉捕歌寒食夜_无月无灯寒感遇十二首竹_森森移得自点绛唇_碧落蟠桃,单于川对雨二首讥刺部文韬·文师第一宴清都(寿秋壑)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寄上田仆射木兰花令_黄金捍拨春陈三聘简介上太皇先生次空灵岸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风咏【双调】寿阳曲 梅影快活年近拍云_悠悠离洞壑夏日晚望黄帝四经·观资治通鉴第六十六卷咏怀_老去多悲事咏史诗·涂山望江南(四)春日·阴阴溪曲绿交加洞庭鱼将之衡阳道中作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感春三首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别锦儿(及第后出京,别锦儿与蜀妓)过萧关降诞日内庭献寿应制绮筵张夏完淳简介满庭芳_绿绕群峰,春日紫岩山期客不至邯郸南亭观妓鹧鸪天_前一首,自忍公小轩二首菩萨蛮_虫声泣露惊旅泊新津却寄一二知己蝶恋花_昨夜秋风来万里游钟山紫芝观艾如张【仙吕】点绛唇_咏教习鼓诉胡马倚北风,越鸟巢南枝。人而无止八月在宇日之夕矣子惠思我适子之馆兮叔兮伯兮其人美且偲絺兮绤兮从公于狩我有旨酒岂无他人将仲子兮何以予之昏以为期取彼斧斨爱而不见无逾我园不如子之衣子兮子兮美人之贻必河之鲤以钓于淇首阳之下无冬无夏我心匪鉴于以用之云谁之思驾言出游日月其迈泾以渭浊河水清且直猗我生之初人无兄弟四国有王载驰载驱阴靷鋈续洒扫穹窒呦呦鹿鸣蜉蝣之羽不可方思洛岸悲铜驼桥南多马客北山饶古人客饮杯中酒驼悲千万春生世莫徒劳风吹盘上烛厌见桃株笑铜驼夜来哭九月大野白刘洎岑羲李逢吉潘佑郑遨史九散人徐氏阎立本吕止庵姚鹄吕侍中周元范刘秉忠杜建徽王世贞李君何修睦洪升章碣李晔刘向李昂英戚逍遥房孺复皎然郑概张荐钱珝杨无咎王正己
生世莫徒劳 > 诗句 > 古诗词
“生世莫徒劳”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生世莫徒劳

诗句“生世莫徒劳”出自:

铜驼悲

唐代 李贺

落魄三月罢,寻花去东家。

谁作送春曲,洛岸悲铜驼。

桥南多马客,北山饶古人。

客饮杯中酒,驼悲千万春。

生世莫徒劳,风吹盘上烛。

厌见桃株笑,铜驼夜来哭。

作者简介(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tóng tuó bēi

铜驼悲

luò tuò sān yuè bà, xún huā qù dōng jiā.

落魄三月罢,寻花去东家。

shuí zuò sòng chūn qū, luò àn bēi tóng tuó.

谁作送春曲,洛岸悲铜驼。

qiáo nán duō mǎ kè, běi shān ráo gǔ rén.

桥南多马客,北山饶古人。

kè yǐn bēi zhōng jiǔ, tuó bēi qiān wàn chūn.

客饮杯中酒,驼悲千万春。

shēng shì mò tú láo, fēng chuī pán shàng zhú.

生世莫徒劳,风吹盘上烛。

yàn jiàn táo zhū xiào, tóng tuó yè lái kū.

厌见桃株笑,铜驼夜来哭。

下面是“生世莫徒劳”的藏头诗作品(韵之国诗友创作供您赏阅):

生本空疏器,世间寿者稀。莫把毛生刺,徒惭和鼎地。劳歌共一欢。

生才谅国珍,世上名利人。莫爱橐中珍,徒惜月光沉。劳歌会稽守。

生别犹怏怏,世难激中肠。莫把毛生刺,徒劳诉天帝。劳歌赴远期。

生长漫婆娑,世祖成诡说。莫比天泉池,徒劳诉天帝。劳歌大风曲。

生别犹怏怏,世路多悲伤。莫比岘山时,徒步归乡里。劳动诸贤者。

生别犹怏怏,世既贱文章。莫蔽褚生才,徒喜逢千载。劳歌采樵路。

以上就是古诗词网提供的诗人李贺的诗句“生世莫徒劳”的相关内容,不足之出在所难免欢迎诗友进行指导、斧正及不断对“生世莫徒劳”的诗词翻译赏析和诗意等信息进行补充完善。

(如果您参与对“生世莫徒劳”诗词的翻译或赏析及诗意解读或者对其他对诗词等进行丰富完善并被古诗词网采纳,古诗词网将会在页面显著位置以“诗词贡献者”的身份标注显示您的名字或昵称,以示韵之国诗友对您的感谢及善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