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大家喜欢的诗词
和杨中丞早春即事将卜兰芷村居留别郡中在仕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采桑子(彭浪矶)箜篌谣鹊桥仙(和范先之送祐之归浮梁)冬夕寄青龙寺源公会昌春连宴即事晚泊浔阳望庐山晚望_落日碧江静寄张十七校书李仁行秀才南乡子·乘彩舫沁园春(示诸儿)法曲献仙音(黄钟商秋晚红白莲)柳梢青_潇洒仙源。御沟水_鉴禁疏云数送王昌龄之岭南郑遨的古诗词送皇甫司录赴黔南幕赠友人孩子满江红(丙辰生初自赋)金陵凤凰台置酒如梦令(题四美人画)奉和淮南李相公早秋即事,寄成都武相公过张老园林(一作村园)鹧鸪天(丁卯岁寿内子)崔与之的古诗词赴巴南书情寄故人奉赠苗员外代迎春花招刘郎中初到碧涧招明契上人赠王氏小儿望远行_春日迟迟思答尉迟少监水阁重宴贡院楼北新栽小松_华省春霜曙【中吕】山坡羊_与邸明谷孤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客赠石菩萨蛮_时,尝出以军形春晏寄从弟德润山行经村径升仙操长相思_花似伊。柳【越调】寨儿今_春晚次韵红简寂观_正同高士坐清平乐(怀人)题钓台障子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 唐·高骈·山好事近_和泪唱阳关杂诗_朝因折杨柳颠倒思予参差荇菜心焉惕惕可与晤语无信人之言硕人之宽其叶牂牂毖彼泉水维予与女伐木丁丁谓他人昆彼其之子子之还兮畏人之多言季女斯饥伊其将谑勿士行枚寤寐无为云胡不瘳载脂载辖二子乘舟薄浣我衣就其深矣汉之广矣神之听之日居月诸于以用之何以卒岁有女同行崇朝其雨夙兴夜寐平王之孙他人是愉彼留子国伯兮朅兮视尔不臧我思不远何嗟及矣彼留子嗟今也每食不饱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乡路迢迢六曲屏山和梦遥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寥作县几时同志苦投荒万里倍情真陈寿阎立本李远张格陈子厚捧剑仆封孟绅周元范聂胜琼吕得胜李兼李阳冰李康成徐安贞吴淇孟守吴潜邵瑞彭茅坤顾敻辛延年韦表微王嫱童翰卿徐玑李虞仲李从谦沈和高铢沈东美
不为登高 > 诗句 > 古诗词
“不为登高”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不为登高

诗句“不为登高”出自:

出自 清代 纳兰性德 的《采桑子·九日》

《采桑子·九日》

清代 纳兰性德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

乡路迢迢。

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

只觉魂销。

南雁归时更寂寥。

作者简介(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采桑子·九日》纳兰性德 翻译及注释

翻译

深秋时分,在这遥远的边塞,有谁能记得我?树叶发出萧萧的声响。返乡之路千里迢迢。家和梦一样遥不可及。重阳佳节,故园风光正好,离愁倍增。不愿登高远望。只觉心中悲伤不已。当鸿雁南归之际,将更加冷落凄凉。

注释

①九日。即农历九月九日,是为重阳节。逢此日,古人要登高饮菊花酒,插茱萸,与亲人团聚。

②绝塞:极遥远之边塞。

③木叶:木叶即为树叶,在古典诗歌中特指落叶。屈原《九歌》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④萧:风声;草木摇落声。《楚辞·九怀·蓄英》:“秋风兮萧萧。”;杜甫《登高》诗:“无边落木萧萧下。”

⑤迢迢(tiáo):形容遥远。

⑥六曲句:六曲屏山,曲折之屏风。因屏风曲折若重山叠嶂,或谓屏风上绘有山水图画等,故称“屏山”。此处代指家园。这句是说,故乡那么遥远,只有在梦中才能见到她。

⑦登高:重阳有登高之俗。

⑧魂销:极度悲伤。

《采桑子·九日》纳兰性德 赏析

纳兰容若一向柔情细腻,这阙《采桑子》却写得十分简练壮阔,将边塞秋景和旅人的秋思完美地结合起来。仅用聊聊数十字写透了天涯羁客的悲苦,十分利落。上阙写秋光秋色,落笔壮阔,“六曲屏山和梦遥”点出边塞山势回环,路途漫长难行,遥应了“绝塞”一词,亦将眼前山色和梦联系起来,相思变得流水一样生动婉转,意境深广。下阙更翻王维诗意,道出了不为登高。只觉魂销这样仿佛雨打残荷般清凉警心的句子,轻描淡写地将王维诗意化解为词意,似有若无,如此恰到好处。结句亦如南雁远飞般空旷,余意不尽。大雁有自由飞回家乡,人却在这深秋绝塞路上渐行渐远。愁情沁体,心思深处,魂不堪重负,久久不消散。

"不为登高。只觉魂销"一句,词中有诗的意境。也非是用词这种格式流水潺潺地表达,换另一种都不会如此完美。"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是杜牧诗中意境;"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王维诗中景象。而今,这一切尽归容若。容若此词,看似平淡,其实抬手间已化尽前人血骨。

《采桑子·九日》纳兰性德 创作背景

康熙二十一年(1682)壬戌,时纳兰性德二十八岁。八月,与郎谈出使梭龙。这一年十二月返京,《《采桑子·九日》纳兰性德 》此行中约作。纳兰写此词时,正使至塞外,自然佳节思亲,倍感形单影只、孤独寂寞,遂填此以寄乡情。

cǎi sāng zǐ jiǔ rì

采桑子·九日

shēn qiū jué sāi shuí xiāng yì, mù yè xiāo xiāo.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

xiāng lù tiáo tiáo.

乡路迢迢。

liù qū píng shān hé mèng yáo.

六曲屏山和梦遥。

jiā shí bèi xī fēng guāng bié, bù wéi dēng gāo.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

zhǐ jué hún xiāo.

只觉魂销。

nán yàn guī shí gèng jì liáo.

南雁归时更寂寥。

以上就是古诗词网提供的诗人纳兰性德的诗句“不为登高”的相关内容,不足之出在所难免欢迎诗友进行指导、斧正及不断对“不为登高”的诗词翻译赏析和诗意等信息进行补充完善。

(如果您参与对“不为登高”诗词的翻译或赏析及诗意解读或者对其他对诗词等进行丰富完善并被古诗词网采纳,古诗词网将会在页面显著位置以“诗词贡献者”的身份标注显示您的名字或昵称,以示韵之国诗友对您的感谢及善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