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大家喜欢的诗词
刘十九同宿(时淮寇初破)雨中花令(王德循东斋瑞香花)送太常李主簿归觐省简简吟邓鲂、张彻落第诉衷情(和俞秀老鹤词·五之一)自咏_形容瘦薄诗情苦答孔秀才和汴州令狐相公到镇改月偶书所怀(二十二韵)乘雨入行军六弟宅让名远害,归咎养德晚春卧病寄张八木兰花(四之四·林钟商)黄裳的古诗词酬李常侍立秋日奉诏祭岳见寄观回军三韵送邢郎中赴太原关山月_离离天际云朝中措_新来省悟一送孔江州(一作送人之九江)酬韦胄曹登天长寺上方见寄鸿胪寺有开元中锡宴堂楼台池沼雅为胜绝荒凉…成四十韵仙吕·一半儿·病酒山中寄姚合员外浣溪沙(咏梅)闻崔十八宿予新昌弊宅时予亦宿崔家依仁新亭…聊以写怀又观打鱼奉送韦起居老舅百日假满归嵩阳旧居吊边人一年又过一年春,百岁曾无百岁人。长门怨_丝声繁兮管夏夜李尚书筵送宇文石首赴县联句沁园春(梦孚若)酒泉子(十之五)商挺简介秘书崔少监见示坠马长句,因而和之开成二年夏闻新蝉赠梦得中秋越台看月沁园春(寿俞紫薇)夜渡江(一作柳中庸诗)五正酬李补阙纾春秋战国门·走敌存亡义有馀吴城览古【越调】凭阑人_湖上二首远山中春仲寄汝上王恒、颍川沈冲(一作中)咏安仁宰捣蒜张鼎的古诗词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酬滑州李尚书秋日见寄蔽芾甘棠虽有兄弟跻彼公堂舍拔则获振振公子于嗟女兮左右采之迨天之未阴雨其仪不忒月出皓兮岂不尔思其实三兮一日不见维鹊有巢驾言出游予口卒瘏畏人之多言子兴视夜君子陶陶美人之贻为絺为綌於我归说吹彼棘薪烝在桑野二子乘舟人之为言慆慆不归彼其之子庶士有朅士曰既且愿言思伯逢此百罹亦既见止騧骊是骖子有廷内之子于归好人提提裳锦褧裳莫敢或遑有蒲与荷莫敢辄吐声堂下选騕褭帐中图峥嵘山川在目中虏寇来必平谁人识谢艾只是一书生倦输关内粟遂请颍川符治绩可称最魏禧姚崇裴淑干宝岑文本胡直钧王熊韦元甫窦叔向姚燮僧皎然冯延巳王鏊叶挺陈瓘陶翰陈沆李君房陆机赵长卿贾至王诜韦瓘曾敏之贺朝房孺复马中锡童翰卿李林甫沈如筠
谁人识谢艾 > 诗句 > 古诗词
“谁人识谢艾”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谁人识谢艾

诗句“谁人识谢艾”出自:

出自 宋代 梅尧臣 的《送李泾州审言二首》

《送李泾州审言二首》

宋代 梅尧臣

古章乘一障,不过提千兵。

今握数万众,独自制名城。

诸将俯听命,莫敢辄吐声。

堂下选騕褭,帐中图峥嵘。

山川在目中,虏寇来必平。

谁人识谢艾,只是一书生。

作者简介(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sòng lǐ jīng zhōu shěn yán èr shǒu

送李泾州审言二首

gǔ zhāng chéng yī zhàng, bù guò tí qiān bīng.

古章乘一障,不过提千兵。

jīn wò shù wàn zhòng, dú zì zhì míng chéng.

今握数万众,独自制名城。

zhū jiàng fǔ tīng mìng, mò gǎn zhé tǔ shēng.

诸将俯听命,莫敢辄吐声。

táng xià xuǎn yǎo niǎo, zhàng zhōng tú zhēng róng.

堂下选騕褭,帐中图峥嵘。

shān chuān zài mù zhōng, lǔ kòu lái bì píng.

山川在目中,虏寇来必平。

shuí rén shí xiè ài, zhǐ shì yī shū shēng.

谁人识谢艾,只是一书生。

下面是“谁人识谢艾”的藏头诗作品(韵之国诗友创作供您赏阅):

谁爱故城东,人家一岛中。识道年已长,谢安团扇上。艾亦未能除。

谁伴临清景,人传世上情。识度两清恪,谢公怀旧壑。艾亦未能除。

谁伴老人游,人皆算年寿。识貌不识肠,谢安乘兴长。艾亦未能除。

谁伴高吟处,人非昆山玉。识取心王好,谢才偏许脁。艾亦未能除。

谁伴南斋宿,人吹彩箫去。识本未识淡,谢公不徒然。艾亦未能除。

谁伴过黄昏,人过水边村。识取衣中宝,谢客临海峤。艾亦未能除。

以上就是古诗词网提供的诗人梅尧臣的诗句“谁人识谢艾”的相关内容,不足之出在所难免欢迎诗友进行指导、斧正及不断对“谁人识谢艾”的诗词翻译赏析和诗意等信息进行补充完善。

(如果您参与对“谁人识谢艾”诗词的翻译或赏析及诗意解读或者对其他对诗词等进行丰富完善并被古诗词网采纳,古诗词网将会在页面显著位置以“诗词贡献者”的身份标注显示您的名字或昵称,以示韵之国诗友对您的感谢及善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