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大家喜欢的诗词
送僧清演归山假中对雨,呈县中僚友怀匡山道侣水调歌头(叔母生日)慈恩寺有感(时杓直初逝,居敬方病)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网念奴娇(山河)寄献梓橦山侯侍御(时常拾遗谏诤)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偶作_莫为危时便赠韦校书十离诗·竹离亭赠孙生三堂早春九成宫(一作华清宫)爱敬寺有老僧尝游长安言秦雍间事历历可听…示同行客苏州江岸留别乐天(一作白居易诗)大云池泛舟无家别送于生入蜀答友人赠炭塞下曲五首咏史诗·摩笄山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吴书十八西江月(赋木犀次李季功韵)黄巢简介玉蹀躞(从军过庐州作)唐昌观玉蕊花折有仙人游怅然成二绝寄天台秀师卫献公出奔秋山_久病旷心赏宋中送族侄式颜(时张大夫贬括州使人召式颜遂有此作)长门怨_天上何劳万资治通鉴第二百七十六卷姜尚的古诗词城南野居寄知己并蒂芙蓉系乐府十二首·思太古送僧归富春寒食前有怀鹧鸪天(清明)北苑侍宴杂咏诗·菊王諲简介临江仙·洞庭波浪颭晴天将过单于送湖南李正字归无闷(雪意)泊船瓜洲輶车鸾镳亦莫我顾人而无止其谁知之谁谓河广游于北园跂予望之彼人是哉椒聊之实何用不臧怀婚姻也蕃衍盈升突而弁兮八月载绩硕鼠硕鼠彼其之子和乐且湛如鼓瑟琴召伯所说新台有泚会弁如星我觏之子歼我良人岂不尔思葛屦五两知子之顺之心之忧矣鸡鸣喈喈献于公所叔善射忌中心有违言秣其马南有樛木伊余来塈鹳鸣于垤清扬婉兮齐子发夕南有樛木莫敢或遑在南山之阳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鲂鱼赪尾王室如毁虽则如毁父母孔迩振振公子于嗟麟兮振振公姓徐月英韩偓韩思复卢储杜易简高力士温庭筠王延彬杜遵礼陈陶诸葛亮庾信李宏皋汤舜民西鄙人舞柘枝女广宣陈著郑善玉杨敬之詹敦仁李宣古吴武陵张升陈季卿萧汉杰于逖王缙曹修古杨显之
虽则如毁 > 诗句 > 古诗词
“虽则如毁”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虽则如毁

诗句“虽则如毁”出自:

出自 先秦 佚名 的《汝坟》

《汝坟》

先秦 佚名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

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

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鲂鱼赪尾,王室如毁。

虽则如毁,父母孔迩。

分类: 诗经思念

《汝坟》佚名 古诗翻译及注释

翻译

沿着汝河大堤走,采伐山楸那枝条。还没见到我夫君,忧如忍饥在清早。

沿着汝河大堤走,采伐山楸那余枝。终于见到我夫君,请莫再将我远弃。

鳊鱼尾巴色赤红,王室事务急如火。虽然有事急如火,父母穷困谁养活!

注释

⑴遵:循,沿。汝:汝河,源出河南省。坟(fén):水涯,大堤。

⑵条枚:山楸树。一说树干(枝曰条,干曰枚)。

⑶君子:此指在外服役或为官的丈夫。

⑷惄(nì):饥,一说忧愁。调(zhōu):又作“輖”,“朝”(鲁诗此处作“朝”字),早晨。调饥:早上挨饿,以喻男女欢情未得满足。

⑸肄(yì):树砍后再生的小枝。

⑹遐(xiá):远。

⑺鲂(fánɡ)鱼:鳊鱼。赬(chēng成):浅红色。

⑻毁(huǐ):火,齐人谓火为毁。如火焚一样。

⑼孔:甚。迩(ěr):近,此指迫近饥寒之境。

《汝坟》佚名 古诗鉴赏

这在诗之首章,“遵彼《汝坟》佚名 古诗,伐其条枚”——在高高的汝河大堤上,有一位凄苦的妇女,正手执斧子砍伐山楸的树枝。其实已透露了消息,采樵伐薪,本该是男人担负的劳作,现 在却由织作在室的妻子承担了。读者不禁要问:她的丈夫究竟到哪里去了?竟就如此忍心让妻子执斧劳瘁!“未见君子,惄如调饥”二句的跳出,即隐隐回答了此中缘由:原来,她的丈夫久已行役外出,这维持生计的重担,若非妻子没有人能来肩负。“惄”者忧也,“调饥”者朝食未进也。满腹的忧愁用朝“饥”作比,自然只有饱受饥饿折磨的人们,方有的真切感受。那么,这倚徙“《汝坟》佚名 古诗”的妻子,想必又是忍着饥饿来此伐薪的了,此为文面之意。“朝饥”还有一层意思,它在先秦时代往又被用来作男欢女爱的隐语。而今丈夫常年行役,他那可怜的妻子,享受不到丝毫的眷顾和关爱。这便是首章展示的女主人公境况:她孤苦无依、忍饥挨饿,大清早便强撑衰弱之身采樵伐薪。当凄凉的秋风吹得她衣衫飘飘,大堤上传送来一声声“未见君子,惄如调饥”的怆然叹息时,令人闻之而酸鼻。

第二章诗情发生了意外的转折。“遵彼《汝坟》佚名 古诗,伐其条肄”二句,不宜视为简单的重复:“肄”指树木砍伐后新长的枝条,它点示了女主人公的劳瘁和等待,秋往春来又捱过了一年。忧愁悲苦在岁月漫漫中延续,期待也许早已化作绝望,此刻却意外发现了“君子”归来的身影。于是“既见君子,不我遐弃”二句,便带着女主人公突发的欢呼涌出诗行。不过它们所包含的情感,似乎又远比“欢呼”要丰富和复杂:久役的丈夫终于归来,他毕竟思我、爱我而未将我远弃,这正是悲伤中汹涌升腾的欣慰和喜悦;但归来的丈夫还会不会外出,他是否还会将我抛在家中远去?这疑虑和猜思,难免又会在喜悦之余萌生;然而此次是再不能让丈夫外出的了,他不能将可怜的妻子再次远弃。这又是喜悦、疑虑中发出的深情叮咛了。如此种种,实难以一语写尽,却又全为“不我遐弃”四字所涵容——《国风》对复杂情感的抒写,正是如此淳朴而又婉曲。

女主人公的疑虑并非多余。第三章开首两句,即以踌躇难决的丈夫口吻,无情地宣告了他还得弃家远役:正如劳瘁的鳊鱼曳着赤尾而游,在王朝多难、事急如火之秋,他丈夫不可能耽搁、恋家。形象的比喻,将丈夫远役的事势渲染得如此窘急,可怜的妻子欣喜之余,又很快跌落到绝望之中。当然,绝望中的妻子也未放弃最后的挣扎:“虽则如毁,父母孔迩!”这便是她万般无奈中向丈夫发出的凄凄质问:家庭的夫妇之爱,纵然已被无情的徭役毁灭;但是濒临饥饿绝境的父母呢,他们的死活不能不顾。

全诗在凄凄的质问中戛然收结,征夫对此质问又能作怎样的回答。这质问其实贯串了亘古以来的整整一部历史:当惨苛的政令和繁重的徭役,危及每一个家庭的生存,将支撑“天下”的民众逼到“如毁”、“如汤”的绝境时,历史便往往充满了这样的质问。《周南·《汝坟》佚名 古诗》在几经忧喜和绝望后发出的质问,虽然化作了结句中征夫的不尽沉默。但是读者却分明听到了此后不久历史所发出的巨大回音:那便是西周王朝的轰然崩塌。

《汝坟》佚名 古诗影响

相传为孔子编辑成书,集入西周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作品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类别。而其中的《《汝坟》佚名 古诗》则是我们能见到的歌颂汝州风土人情最早的一首诗。该诗写一位妇女在汝河岸边一边砍柴,一边思念远征未归的丈夫。全诗用语简洁,比喻奇特,思念和哀怨化作缕缕青丝,弥漫于字里行间,纯情感人。风土人情是民族文化的基础,《《汝坟》佚名 古诗》在展示民族文化,促进我国的诗歌创作中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汝坟》佚名 古诗赏析

对于这首诗的主旨,《毛诗序》以为是赞美“文王之化行乎《汝坟》佚名 古诗之国,妇人能闵其君子犹勉之以正也”;汉刘向《列女传》更附会其说,指实此乃“周南大夫”之妻所作,恐其丈夫“懈于王事”,故“言国家多难,惟勉强之,无有谴怒遗父母忧”也。《韩诗章句》则以为,此乃妇人“以父母迫近饥寒之忧”,而劝夫“为此禄仕”之作,显然并无赞美“文王之化”的“匡夫”之义。近人大多不取毛、韩之说,而解为妻子挽留久役归来的征夫之作,笔者以为似更切近诗意。

《汝坟》佚名 古诗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背景,《毛诗序》以为是赞美文王的教化在《汝坟》佚名 古诗这个国家施行的很好,妇人能劝诫丈夫尽力正直卫国而流传下来的民歌。但是近人大多认为这是妻子挽留久役归来的征夫而唱的诗歌。

rǔ fén

汝坟

zūn bǐ rǔ fén, fá qí tiáo méi.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

wèi jiàn jūn zǐ, nì rú diào jī.

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zūn bǐ rǔ fén, fá qí tiáo yì.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

jì jiàn jūn zǐ, bù wǒ xiá qì.

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fáng yú chēng wěi, wáng shì rú huǐ.

鲂鱼赪尾,王室如毁。

suī zé rú huǐ, fù mǔ kǒng ěr.

虽则如毁,父母孔迩。

下面是“虽则如毁”的藏头诗作品(韵之国诗友创作供您赏阅):

虽病有心情,则是刊石经。如曹难复论,毁极玉生瘉。

虽称李太白,则天高其才。如彼兮丝棼,毁坼维鹊巢。

虽病有心情,则是刊石经。如伴谢公游,毁出疾夫口。

虽抱山水癖,则是无心地。如蚕绪正棼,毁坼维鹊巢。

虽贬职在外,则天高其才。如别故乡人,毁垣迷往躅。

虽悲鬒发变,则有婚嫁牵。如彼笼中禽,毁极玉生瘉。

以上就是古诗词网提供的诗人佚名的诗句“虽则如毁”的相关内容,不足之出在所难免欢迎诗友进行指导、斧正及不断对“虽则如毁”的诗词翻译赏析和诗意等信息进行补充完善。

(如果您参与对“虽则如毁”诗词的翻译或赏析及诗意解读或者对其他对诗词等进行丰富完善并被古诗词网采纳,古诗词网将会在页面显著位置以“诗词贡献者”的身份标注显示您的名字或昵称,以示韵之国诗友对您的感谢及善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