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大家喜欢的诗词
和蒋学士新授章服谢陆处士杼山折青桂花见寄之什丑奴儿_日高庭院杨折杨柳_可怜濯濯春鹊桥仙_菊花黄后。送李侍御_我年四十馀新成小亭月夜【商调】集贤宾_友人爱姬为玉楼春_玉烛光明正田家即事_闲卧藜床对和渭北刘大夫借便秋遮虏,寄朝中亲友周朴简介乐府新歌应教声声慢(春)蝶恋花(继杨济翁韵饯范南伯知县归京口)忆仙姿_燕敞画堂深处春夜韦明府宅宴得春字顾况简介念奴娇(寿方德润)答韦八和友人喜相遇十首赠任城卢主簿水调歌头(同徐师川泛太湖舟中作)韩元吉简介听李士良琵琶(人各赋二十八字)山下泉_碧水映丹霞经月岩山送陆侍御馀庆北使乱前上卢相王衍简介江中遇客宿杜曲花下寄浙西李判官赠裴十四裴司士、员司户见寻(一题作裴司士见访)望江南(仆既为宋壶山说其自说未尽处,壶山必有答语,送杨处士叔初卜居曲江相和歌辞·阳春歌相和歌辞·子夜四时歌四首·春歌_兰眼抬露斜满江红(贺刘左史光祖进职奉祠)送严员外(一作刘长卿诗)行宽禅师院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早秋陪韩明府泛阮元公溪江夏寄汉阳辅录事韦渠牟简介华山女定风波_铃索声干夜减字木兰花(昌甫以嵇叔夜语作曲,戏用杜子美诗和韵)江南春·波渺渺不日不月鼓瑟鼓琴北风其喈谁侜予美我有旨酒佩玉将将亦孔之将求之不得有女怀春我心忧伤遵大路兮彼美人兮畏我诸兄邦之司直振振公姓子宁不来振振公族妻子好合泣涕涟涟白露未晞风雨如晦云谁之思畏子不奔亦各有行不瑕有害犹求友声何以卒岁不出正兮要我乎上宫东方之日兮亦既觏止兄弟无远抑纵送忌为王前驱火烈具阜子车仲行示我周行怀之好音叔兮伯兮歼我良人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周敦颐李如璧郭子仪孙周卿陈恕可花蕊夫人护国赵宗儒周文质陈黯姚燮裴廷裕许鼎阴铿胥偃雷公陆登善陈景钟郑义真孟迟吴西逸梅曾亮张升黄宗羲王周沈亚之王鉴李德裕黄颇高翥
薄言襭之 > 诗句 > 古诗词
“薄言襭之”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薄言襭之

诗句“薄言襭之”出自:

出自 先秦 佚名 的《芣苢》

《芣苢》

先秦 佚名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分类: 诗经民歌劳动

《芣苢》佚名 古诗翻译及注释

翻译

采呀采呀采《芣苢》佚名 古诗,采呀采呀采起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佚名 古诗,采呀采呀采得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佚名 古诗。一片一片摘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佚名 古诗,一把一把捋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佚名 古诗,提起表襟兜起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佚名 古诗,掖起衣襟兜回来。

注释

⑴采采:采而又采。《芣苢》佚名 古诗(fúyǐ ):植物名,即车前草,其叶和种子都可以入药,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并且其穗状花序结籽特别多,可能与当时的多子信仰有关。

⑵薄言:发语词,无义。这里主要起补充音节的作用。

⑶有:取得。

⑷掇(duō):拾取,伸长了手去采。

⑸捋(luō):顺着茎滑动成把地采取。

⑹袺(jié):一手提着衣襟兜着。

⑺襭(xié):把衣襟扎在衣带上,再把东西往衣里面塞裹。

《芣苢》佚名 古诗赏析

“《芣苢》佚名 古诗”即车前草,这是当时人们采车前时所唱的歌谣。

《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但像《《芣苢》佚名 古诗》这篇重叠得如此厉害却也是绝无仅有的。先以第一章为例:“采采”二字,以《诗经》各篇的情况而论,可以解释为“采而又采”,亦可解释为“各种各样”。有人觉得用前一种解释重复过甚,故取第二种。然而说车前草是“各种各样”的,也不合道理,应该还是“采而又采”。到了第二句,“薄言”是无意义的语助词,“采之”在意义上与前句无大变化。第三句重复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所以整个第一章,其实只说了两句话:采《芣苢》佚名 古诗,采到了。这还罢了,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动词。也就是说,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这确实是很特别的。

但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却又有它特殊的效果。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诗中完全没有写采《芣苢》佚名 古诗的人,令人读起来却能够明白地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情绪就在诗歌的音乐节奏中传达出来。清人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旷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这话虽说想像的成分多了些,体会还是很准确的。这种至为简单的文辞复沓的歌谣,确是合适于许多人在一起唱;一个人单独地唱,会觉得味道不对。袁枚曾经嘲笑地说:“三百篇如‘采采《芣苢》佚名 古诗,薄言采之’之类,均非后人所当效法。今人附会圣经,极力赞叹。章斋戏仿云:‘点点蜡烛,薄言点之。剪剪蜡烛,薄言剪之。’闻者绝倒。”(《随园诗话》)说《诗经》不宜盲目效仿,当然不错,但他所取的例子,实为不伦不类。一群人在野外采《芣苢》佚名 古诗,兴高采烈,采而又采,是自然的事情,诗歌可以把这欢快表达出来。而一个人在那里把蜡烛芯剪了又剪,还唱着“剪剪蜡烛,薄言剪之”,除了精神病,也没有别的解释了。这完全是文人制造出来的滑稽,并非《《芣苢》佚名 古诗》不值得赞叹或绝对不可以效仿。

关于当时人们采《芣苢》佚名 古诗的用处的问题,毛传说此草“宜怀任(妊)”即可以疗治不孕;又一种说法,是认为此草可以疗治麻风一类的恶疾。这两种说法在中医学上都没有根据。现 在中医以此草入药,是认为它有清热明目和止咳的功能,草籽据说可治高血压。这还罢了,也可以勉强地说,《诗经》时代的人是相信车前草是可以治疗不孕或麻风的。但即便如此,这诗仍然有不可理解之处:不孕或者家里人生了麻风,都是极苦恼的事情,不可能有一大群人为此而兴高采烈地一边采车前一边唱着歌的道理。拿方玉润所推想的情景来看这样的解释,尤其觉得不对劲。

所以应该给《《芣苢》佚名 古诗》以另一种更合理的解释。清代学者郝懿行在《尔雅义疏》中所说的一句话:“野人亦煮啖之。”此“野人”是指乡野的穷人。可见到了清代,还有穷人以此为食物的。在朝鲜族(包括中国境内和朝鲜半岛上的),以车前草为食物是普遍的习俗。春天采了它的嫩叶,用开水烫过,煮成汤,味极鲜美。朝鲜族是受汉族古代习俗影响极大的民族,朝语至今保存了很多古汉语的读音。可以推想,中国古代民间也曾普遍以车前草为食物,只是到了后来,这种习俗渐渐衰退,只在郝懿行所说的“野人”中偶一见之,但在朝鲜族中,却仍旧很普遍。

以此释《《芣苢》佚名 古诗》诗,就觉得容易理解了。按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云:“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荠菜花。谚云:三月戴荠花,桃李羞繁华。”荠菜花实在说不上好看,只因荠菜是江南人所喜爱的野菜,对于穷苦人更是天之恩惠,故人们连它的花儿也生了偏爱。车前草较荠菜更为平常易得,想必很多年前,它更受老百姓的喜爱。如方玉润之说,想必每到春天,就有成群的妇女,在那平原旷野之上,风和日丽之中,欢欢喜喜地采着它的嫩叶,一边唱着那“采采《芣苢》佚名 古诗”的歌儿。那真是令人心旷神怡的情景。生活虽是艰难的事情,却总有许多快乐在这艰难之中。

《芣苢》佚名 古诗创作背景

这是周代人们采集野生植物车前子时所唱的歌谣。《毛诗序》:“《《芣苢》佚名 古诗》,后妃之美也,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后人多不赞成毛序的说法。

fú yǐ

芣苢

cǎi cǎi fú yǐ, báo yán cǎi zhī.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cǎi cǎi fú yǐ, báo yán yǒu zhī.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cǎi cǎi fú yǐ, báo yán duō zhī.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cǎi cǎi fú yǐ, báo yán lǚ zhī.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cǎi cǎi fú yǐ, báo yán jié zhī.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cǎi cǎi fú yǐ, báo yán xié zhī.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以上就是古诗词网提供的诗人佚名的诗句“薄言襭之”的相关内容,不足之出在所难免欢迎诗友进行指导、斧正及不断对“薄言襭之”的诗词翻译赏析和诗意等信息进行补充完善。

(如果您参与对“薄言襭之”诗词的翻译或赏析及诗意解读或者对其他对诗词等进行丰富完善并被古诗词网采纳,古诗词网将会在页面显著位置以“诗词贡献者”的身份标注显示您的名字或昵称,以示韵之国诗友对您的感谢及善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