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大家喜欢的诗词
赠诗僧怀静满庭芳·中秋愁倚阑(丙申重九和钱守)书怀寄王秘书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途中作_早起上肩舁奉和圣制赐诸州刺史以题座右哭孟郊历阳苦雨(一作夜雨)自勉(将苑)【越调】斗鹌鹑 开筵庆清朝_山束滩声,薛阳陶觱篥歌汉宫春_雪月相投。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送郑二员外玉楼春_珠帘半下香销印还陕述怀绛都春(太师生辰)不食仙姑山房杂曲歌辞·潜别离夜宿荒村醉蓬莱(戊子为亲庭寿,时方出蜀)【双调】碧玉箫(十首)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唐·李贺·李凭南乡子_袅娜破瓜余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白敏中的古诗词访许浑江上山和袁郎中破贼后军行过剡中山水谨上太尉(即李光弼)减字木兰花_桑弧标吉。秋雨联句将度故城湖阻风夜泊永阳戍石瓮寺越溪怀古望夫石_佳人成古石雨后净望河西连山怆然成咏汉武帝于宫中宴西王母山中寄时校书饮李十二宅渔父歌_曲岸深潭一蝶恋花(细雨吹池沼)_尽道今年春较早清明日登老君阁望洛城赠韩道士王贡两龚鲍传第四十二题书卷后语兰楚芳的古诗词暗香疏影(夹钟宫赋墨梅)奉送卿二翁统节度镇军还江陵无可奈何歌虽有兄弟有齐季女谓之何哉鬒发如云其谁知之清人在消无思远人顾我则笑吉士诱之修我矛戟宜其室家伐其条肄载玄载黄俾也可忘谓行多露乐尔妻帑终不可谖兮溯游从之有杕之杜岂不尔思二之日凿冰冲冲弋凫与雁有杕之杜无冬无夏有美一人酾酒有藇嗟行之人方何为期狐裘以朝以写我忧将叔勿狃采荼薪樗终窭且贫与子偕臧齐子发夕室人交徧谪我有敦瓜苦说于株野怀之好音退食自公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李洞赵禹圭李端柳宗元屈原杜荀鹤干宝朱熹李愿卢纶李光刘允济元问好李唐宾姚系张炎王守仁唐求羊士谔钱俶孟良揆吴起王甚夷章孝标王勔陶岘刘邺黄燮清睢玄明廖燕
岂曰无衣 > 诗句 > 古诗词
“岂曰无衣”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岂曰无衣

诗句“岂曰无衣”出自:

《秦风》

先秦 佚名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

分类: 诗经赞美爱国

《秦风·无衣》佚名 古诗·无衣翻译及注释

翻译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长袍。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戈与矛,杀敌与你同目标。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内衣。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矛与戟,出发与你在一起。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战裙。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甲胄与刀兵,杀敌与你共前进。

注释

⑴袍:长袍,即今之斗篷。

⑵王:此指秦君。一说指周天子。于:语助词。兴师:起兵。

⑶同仇:共同对敌。

⑷泽:通“襗”,内衣,如今之汗衫。

⑸作:起。

⑹裳:下衣,此指战裙。

⑺甲兵:铠甲与兵器。

⑻行:往。

《秦风·无衣》佚名 古诗·无衣鉴赏

这首诗充满了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气氛。按其内容,当是一首战歌。全诗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其独具矫健而爽朗的风格正是秦人爱国主义精神的反映。

当时的秦国位于今甘肃东部及陕西一带。那里木深土厚,民性厚重质直。班固在《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赞》中说秦地“民俗修习战备,高上勇力,鞍马骑射。故秦诗曰:‘王于兴诗,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谣慷慨风流犹存焉。”朱熹《诗集传》也说:“秦人之俗,大抵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故其见于诗如此。”这首诗意气风发,豪情满怀,确实反映了秦地人民的尚武精神。在大敌当前、兵临城下之际,他们以大局为重,与周王室保持一致,一听“王于兴师”,他们就一呼百诺,紧跟出发,团结友爱,协同作战,表现出崇高无私的品质和英雄气概。

由于此诗旨在歌颂,也就是说以“美”为主,所以对秦军来说有巨大的鼓舞力量。据《左传》记载,鲁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吴国军队攻陷楚国的首府郢都,楚臣申包胥到秦国求援,“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于是一举击退了吴兵。可以想像,在秦王誓师的时候,此诗犹如一首誓词;对士兵们来说,则又似一首动员令。

如前所述,秦人尚武好勇,反映在这首诗中则以气概胜。诵读此诗,不禁为诗中火一般燃烧的激情所感染,那种慷慨激昂的英雄主义气概令人心驰神往。之所以造成这样的艺术效果,第一是每章开头都采用了问答式的句法。一句“岂曰无衣”,似自责,似反问,洋溢着不可遏止的愤怒与愤慨,仿佛在人们复仇的心灵上点上一把火,于是无数战士同声响应:“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第二是语言富有强烈的动作性:“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使人想像到战士们在磨刀擦枪、舞戈挥戟的热烈场面。这样的诗句,可以歌,可以舞,堪称激动人心的活剧。

诗共三章,采用了重叠复沓的形式。每一章句数、字数相等,但结构的相同并不意味简单的、机械的重复,而是不断递进,有所发展的。如首章结句“与子同仇”,是情绪方面的,说的是他们有共同的敌人。二章结句“与子偕作”,作是起的意思,这才是行动的开始。三章结句“与子偕行”,行训往,表明诗中的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了。这种重叠复沓的形式固然受到乐曲的限制,但与舞蹈的节奏起落与回环往复也是紧密结合的,而构成诗中主旋律的则是一股战斗的激情,激情的起伏跌宕自然形成乐曲的节奏与舞蹈动作,正所谓“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礼记·乐记》)

《秦风·无衣》佚名 古诗·无衣创作背景

在《诗经》大量的战争题材作品中,《《秦风·无衣》佚名 古诗·无衣》一诗以其高亢的精神境界和独特的表现方式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由于作品的创作年代久远,文字叙述简略,故而后代对于它的时代背景、写作旨意产生种种推测。大致说来,主要有三种意见:第一,认为《《秦风·无衣》佚名 古诗·无衣》是讽刺秦君穷兵默武、崇尚军力的作品,如《毛诗序》说:“《无衣》,刺用兵也,秦人刺其君好攻战,亟用兵而不与民同欲焉。”第二,认为《《秦风·无衣》佚名 古诗·无衣》乃是秦哀公应楚臣申包胥之请,出兵救楚抗吴而作,是哀公征召秦民从军,士卒相约之歌;第三,认为《《秦风·无衣》佚名 古诗·无衣》是秦人攻逐犬戎时,兵士间团结友爱、同仇敌忾、偕作并行、准备抵御外侮的歌声。

据今人考证,秦襄公七年(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周王室内讧,导致戎族入侵,攻进镐京,周王朝土地大部沦陷,秦国靠近王畿,与周王室休戚相关,遂奋起反抗。此诗似在这一背景下产生。

qín fēng

秦风

qǐ yuē wú yī? yǔ zi tóng páo.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wáng yú xīng shī, xiū wǒ gē máo.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yǔ zi tóng chóu!

与子同仇!

qǐ yuē wú yī? yǔ zi tóng zé.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wáng yú xīng shī, xiū wǒ máo jǐ.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yǔ zi xié zuò!

与子偕作!

qǐ yuē wú yī? yǔ zi tóng shang.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wáng yú xīng shī, xiū wǒ jiǎ bīng.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yǔ zi xié xíng!

与子偕行!

《国风·秦风·无衣》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战歌,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其独具矫健而爽朗的风格正是秦人爱国主义精神的反映。全诗共三章,采用了重章叠唱的形式,叙说着将士们在大敌当前、兵临城下之际,他们以大局为重,与周王室保持一致,一听“王于兴师”,磨刀擦枪、舞戈挥戟,奔赴前线共同杀敌的英雄主义气概。

据今人考证,秦襄公七年(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周王室内讧,导致戎族入侵,攻进镐京,周王朝土地大部沦陷,秦国靠近王畿,与周王室休戚相关,遂奋起反抗。此诗似在这一背景下产生。

下面是“岂曰无衣”的藏头诗作品(韵之国诗友创作供您赏阅):

岂比龙楼前,曰我旧梁氏。无才惭孺子,衣催莲女织。

岂比俎豆古,曰逐史之喻。无才加性拙,衣催莲女织。

岂比成都人,曰余吞声地。无本于为文,衣上不栖尘。

岂必素有闻,曰我旧梁氏。无伴可相依,衣冠陷锋镝。

岂傲夙所好,曰予深固陋。无不是同乡,衣上草露光。

岂比生幽远,曰祈长寿方。无边广弘愿,衣从泪滴斑。

以上就是古诗词网提供的诗人佚名的诗句“岂曰无衣”的相关内容,不足之出在所难免欢迎诗友进行指导、斧正及不断对“岂曰无衣”的诗词翻译赏析和诗意等信息进行补充完善。

(如果您参与对“岂曰无衣”诗词的翻译或赏析及诗意解读或者对其他对诗词等进行丰富完善并被古诗词网采纳,古诗词网将会在页面显著位置以“诗词贡献者”的身份标注显示您的名字或昵称,以示韵之国诗友对您的感谢及善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