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大家喜欢的诗词
采桑子_投荒万里无热戏乐烧药不成命酒独醉酹江月(赋水仙)过郑广文旧居(郑虔)江上曲吴镇的古诗词秋深(一作塞上行)南歌子_槐绿低窗暗孙偓的古诗词应机奉和圣制野次喜雪应制晦日任桥池亭鲍令晖简介洞仙歌_莺莺燕燕。冬日登城楼有怀因赠程腾醉留东野喜逢妻弟郑损因送入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建谿滩波心目惊眩余平生溺奇境今则畏怯不暇因书…八字饮酒二十首_幽兰生前庭水调歌头(中秋)_天淡四垂幕和魏仆射还乡赠无本上人信战觉公院施鸟石台乐府杂曲·鼓吹铙歌·河右平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五月六日夜忆往岁秋与彻师同宿(知玄法师弟子僧彻)江城子_初夜含娇入惜黄花慢(夷则羽菊)卜算子(曹守生朝十二月初六日)浣溪沙(时在西园偶成)鲁中送鲁使君归郑州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越溪村居卜算子(秋深)蔷薇花_朵朵精神叶代罗敷诮使君徐延寿的古诗词送李秀才落第游荆楚读方干诗因怀别业浣溪沙(为王参议寿)登清晖楼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唐·杜荀鹤·春宫怨)台头寺愿上人院古松…与赵八员外、裴十补阙同赋之临川见新柳杨嗣复的古诗词三代门·周公夏日陪冯许二侍郎与严秘书游昊天观览…同里杨华州中丞不日有曀王室如毁不屑髢也有纪有堂使我不能息兮寤寐思服其弁伊骐仲可怀也五月鸣蜩死丧之威风其漂女必告父母蒹葭采采胡能有定匪斧不克谓他人昆不见子充贻我彤管岂其食鱼苟亦无从美目盼兮言告师氏弋凫与雁慆慆不归得此戚施无已大康宴尔新婚驾彼四骆暵其乾矣百夫之御无以大康伊可怀也其雨其雨翘翘错薪我心则降不宜有怒心之忧矣食野之苹子有衣裳言念君子对酒眼中人棘寺初衔命梅仙已误身无心羡荣禄唯待却垂纶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康进之任生孙棨孙梁温宪李觏崔日用孔子包颖李恒郑俞李亨陈元光王世贞寇凖圆至胥偃谢朓薛昂夫曾敏之庄南杰何承裕刘敏中刘山甫王茂时王仲文左丘明李存勖李乂郑南金
一路经行处 > 诗句 > 古诗词
“一路经行处”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一路经行处

诗句“一路经行处”出自: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寻南溪常道士》

唐代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作者简介(刘长卿)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寻南溪常道士》刘长卿 古诗翻译及注释

翻译

一路上经过的地方,青苔小道留下鞋痕。

白云依偎安静沙洲,春草环绕道院闲门。

新雨过后松色青翠,循着山路来到水源。

看到溪花心神澄静,凝神相对默默无言。

注释

⑴莓苔:一作“苍苔”,即青苔。履痕:一作“屐痕”,木屐的印迹,此处指足迹。

⑵渚:水中的小洲。一作“者”。

⑶春草:一作“芳草”。

⑷“溪花”两句:因悟禅意,故也相对忘言。禅:佛教指清寂凝定的心境。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寻南溪常道士》刘长卿 古诗鉴赏

全诗围绕着题目的“寻”字,逐渐展开。“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开始二句就突出一个“寻”字来,顺着莓苔履痕(一作“屐痕”),一路寻来。语言浅淡质朴,似乎无须赘言:那人迹罕至的清幽山径,正是常道士出入往来之地,这里没有人间喧嚣,满路莓苔。履痕屐齿给来访者带来希望和猜想:幽人不远,晤面在即;否则就是其人出晤,相会须费些周折。

颔联写由顺其路而始入其居境。两句写景平列,用意侧重“闭门”寻人不遇。“白云依静渚”,为远望。

白云絮絮,缭绕小渚。“依”字有意趣。越溪(或是缘溪)而至其巖扉,近看则“春草闭闲门”,蓬门长闭,碧草当门,道士不在寓所。如果说一路莓苔给人幽静的印象,那么这里的白云、芳草、静渚、闲门,则充满静穆淡逸的氛围。渚是“静”的,白云、芳草也是静静的。门“闲”,不遇之人,来访者不期然而然的心境也“闲”。一切都显得恬静自然,和谐默契,不受丝毫纷扰。在自然景物的观照中,悄然融入自在平静的心绪,来访不遇的怅然,似乎被这清幽、宁静的环境,带有内省参照的“禅意”所冲化,渐趋恬然。

独闭的闲门,摇曳的小草,使人浸润在“绿满窗前草不除”的幽静自在境界,滋味咸化于这静默的世界之中。

上四句叙寻而不遇,意绪明白。后四句继写一路景观,浑化无迹须缓缓味出。“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这看松寻源,所趋何向,是不遇而再寻,还是顺便一游其山,还是返回,诗人没有说出。两句以景带叙,下句叙事成份更多些。“水源”,应该不是指来时“经行处”,所以“随山”不是下山,而是入山,随山转折,缘山道探寻水源。道士不在寓所,因此这寻水源,也就是寻道士,“随”字简洁,山道纡绕,峰回路转,随山探源,缘水经山。其间林壑深秀,水声潺潺,都由这个“随”字导人神游,启迪丰富的“曲径通幽”的想象。上句“过雨看松色”,或指道士居所“门外景”,或指“随山”时的景致。“过雨”暗示忽然遇雨,诗人仅仅用一“过”字表示它的刚刚存在,而着意于雨霁云收之后翠绿生新的松色。“过”字,把阵雨带来的清新宜人的气息、物色,轻松自然地托显出来,同时也隐隐带出漫步山道的时间进程。

“过雨”,涮新了松色,也带来冥想。自生自灭的短暂一“过”,和静静白云一样,已在写“禅意”(金性尧)。

尾联的“禅意”,用得精妙。诗人看见了“溪花”,却浮起“禅意”,从幽溪深涧的陶冶中得到超悟,从摇曳的野花静静的观照中,领略到恬静的清趣,溶化于心灵深处是一种体察宁静,荡涤心胸的内省喜悦,自在恬然的心境与清幽静谧的物象交融为一。况且禅宗本来就有拈花微笑的故事,这都溶入默契不言的妙悟中,而领会出“禅意”,因用“与”,把物象和情感联结起来。禅宗的妙悟和道家的得意忘言,有内在相通之处。佛道都喜占山林,幽径寻真,荡入冥思,于此佛道互融,而进入“相对亦忘言”的精神境界。

芳草松色、白云溪花的美感,“禅意”默想的清享,都清美极了。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惬意自得的感受,也都含融在诗的“忘言”之中。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寻南溪常道士》刘长卿 古诗创作背景

大历(唐代宗年号,公元766—779年)前后,是个感伤时代,很多诗歌都着意表现感伤色彩,但更多的是摆脱时代失意、政治苦闷、人世困惑,而追求宁静、冲远、淡泊的心理。刘长卿此诗也反映了当时的“时代心声”。

诗人兴冲冲步行山中拜访一位道士,不想却吃了个闭门羹,在居所远近寻找,仍未如愿,诗人非但没有产生失望惆怅,反而获得精神惬意和心理的满足。此诗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下所作的。

xún nán xī cháng shān dào rén yǐn jū xún nán xī cháng dào shì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寻南溪常道士

yí lù jīng xíng chǔ, méi tái jiàn lǚ hén.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bái yún yī jìng zhǔ, chūn cǎo bì xián mén.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guò yǔ kàn sōng sè, suí shān dào shuǐ yuán.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xī huā yǔ chán yì, xiāng duì yì wàng yán.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下面是“一路经行处”的藏头诗作品(韵之国诗友创作供您赏阅):

一哀三峡暮,路匪人遮去。经传恣潜心,行宫万象新。处处芳菲积。

一百六十言,路傍谁忍看。经传恣潜心,行当反招隐。处处风情好。

一鳌既顿颔,路极河流远。经邦每讨论,行歌非隐沦。处处春光遍。

一哀三峡暮,路人看古木。经出宣尼壁,行悲旧赏移。处处逢正月。

一罢宜城酌,路翻平楚阔。经春如等闲,行歌汴水边。处处芳菲积。

一百六十言,路涩青泥坂。经春陇尚寒,行车出故关。处处待高人。

以上就是古诗词网提供的诗人刘长卿的诗句“一路经行处”的相关内容,不足之出在所难免欢迎诗友进行指导、斧正及不断对“一路经行处”的诗词翻译赏析和诗意等信息进行补充完善。

(如果您参与对“一路经行处”诗词的翻译或赏析及诗意解读或者对其他对诗词等进行丰富完善并被古诗词网采纳,古诗词网将会在页面显著位置以“诗词贡献者”的身份标注显示您的名字或昵称,以示韵之国诗友对您的感谢及善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