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大家喜欢的诗词
李適之的古诗词酬友人见寄新文御街行(无题)第二十四品福智无比分相和歌辞·相逢行二首送宗实上人游江南踏莎行·元夕璧池望秋月奉和鲁望晓起回文和刘侍郎入隆唐观行路难_汉家名臣杨雪中忆李楫水龙吟(白莲)_仙人掌上芙出萧关怀古九江口南济北接蕲春南与浔阳岸和都官苗员外秋夜省直对雨简诸知己寄卢庾闻高常侍亡(忠州作)贺新郎(九日)汉宫春(夹钟商追和尹梅津赋俞园牡丹)地炉酬许十三秀才兼依来韵寄渚宫遗民弘里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汉宫春(答吴子似总斡和章)载芟清平乐(题处梅家藏所南翁画兰)钱大昕的古诗词满江红(李参政壁生日)释奠武成王乐章·亚献终献忆王孙_五陵无树起秋风逢韩喜杂曲歌辞·太平乐_风俗今和厚玩月金陵城西孙楚酒楼达曙歌吹日晚乘醉…访崔四侍御满江红(送吴叔永尚书)送人_白日向西没念奴娇(六和)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_君不见古来烧水银添鱼具诗·蓑衣送崔融_王者应无敌送信安刘少府(自常州参军选授)杨巨源简介雍陶的古诗词西郊兰若唐大飨拜洛乐章·齐和题金山寺石堂满庭芳_鹦鹉洲边,西江月_念念欲归未寒食(一作沈佺期诗)张众甫的古诗词王事靡盬君子至止中唐有甓黻衣绣裳硕大无朋彼其之子二之日其同五月鸣蜩其仪不忒以伐远扬羔裘晏兮三英粲兮将子无怒无田甫田其谁知之静言思之于嗟麟兮匪媒不得取妻如之何有鸮萃止宁适不来问我诸姑投我以木桃岂无服马四牡有骄且往观乎采采衣服瞻望兄兮三百赤芾以勖寡人逢彼之怒百岁之后羔裘豹祛其鱼鲂鱮乃如之人也龙盾之合鹊之彊彊俟我乎堂兮伐木于阪人涉卬否唯待却垂纶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夜色带春烟潘存实杨重玄颜仁郁高明卢藏用王炎李远舒頔司马相如许稷赵善庆李深陆游赵冬曦张抃易重谷子敬殷文圭丁黼唐毅夫尹廷高赵佶郑惟忠蒋涣子思左丘明黄石公于邺廖融杨维桢
过雨看松色 > 诗句 > 古诗词
“过雨看松色”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过雨看松色

诗句“过雨看松色”出自: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寻南溪常道士》

唐代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作者简介(刘长卿)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寻南溪常道士》刘长卿 古诗翻译及注释

翻译

一路上经过的地方,青苔小道留下鞋痕。

白云依偎安静沙洲,春草环绕道院闲门。

新雨过后松色青翠,循着山路来到水源。

看到溪花心神澄静,凝神相对默默无言。

注释

⑴莓苔:一作“苍苔”,即青苔。履痕:一作“屐痕”,木屐的印迹,此处指足迹。

⑵渚:水中的小洲。一作“者”。

⑶春草:一作“芳草”。

⑷“溪花”两句:因悟禅意,故也相对忘言。禅:佛教指清寂凝定的心境。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寻南溪常道士》刘长卿 古诗鉴赏

全诗围绕着题目的“寻”字,逐渐展开。“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开始二句就突出一个“寻”字来,顺着莓苔履痕(一作“屐痕”),一路寻来。语言浅淡质朴,似乎无须赘言:那人迹罕至的清幽山径,正是常道士出入往来之地,这里没有人间喧嚣,满路莓苔。履痕屐齿给来访者带来希望和猜想:幽人不远,晤面在即;否则就是其人出晤,相会须费些周折。

颔联写由顺其路而始入其居境。两句写景平列,用意侧重“闭门”寻人不遇。“白云依静渚”,为远望。

白云絮絮,缭绕小渚。“依”字有意趣。越溪(或是缘溪)而至其巖扉,近看则“春草闭闲门”,蓬门长闭,碧草当门,道士不在寓所。如果说一路莓苔给人幽静的印象,那么这里的白云、芳草、静渚、闲门,则充满静穆淡逸的氛围。渚是“静”的,白云、芳草也是静静的。门“闲”,不遇之人,来访者不期然而然的心境也“闲”。一切都显得恬静自然,和谐默契,不受丝毫纷扰。在自然景物的观照中,悄然融入自在平静的心绪,来访不遇的怅然,似乎被这清幽、宁静的环境,带有内省参照的“禅意”所冲化,渐趋恬然。

独闭的闲门,摇曳的小草,使人浸润在“绿满窗前草不除”的幽静自在境界,滋味咸化于这静默的世界之中。

上四句叙寻而不遇,意绪明白。后四句继写一路景观,浑化无迹须缓缓味出。“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这看松寻源,所趋何向,是不遇而再寻,还是顺便一游其山,还是返回,诗人没有说出。两句以景带叙,下句叙事成份更多些。“水源”,应该不是指来时“经行处”,所以“随山”不是下山,而是入山,随山转折,缘山道探寻水源。道士不在寓所,因此这寻水源,也就是寻道士,“随”字简洁,山道纡绕,峰回路转,随山探源,缘水经山。其间林壑深秀,水声潺潺,都由这个“随”字导人神游,启迪丰富的“曲径通幽”的想象。上句“过雨看松色”,或指道士居所“门外景”,或指“随山”时的景致。“过雨”暗示忽然遇雨,诗人仅仅用一“过”字表示它的刚刚存在,而着意于雨霁云收之后翠绿生新的松色。“过”字,把阵雨带来的清新宜人的气息、物色,轻松自然地托显出来,同时也隐隐带出漫步山道的时间进程。

“过雨”,涮新了松色,也带来冥想。自生自灭的短暂一“过”,和静静白云一样,已在写“禅意”(金性尧)。

尾联的“禅意”,用得精妙。诗人看见了“溪花”,却浮起“禅意”,从幽溪深涧的陶冶中得到超悟,从摇曳的野花静静的观照中,领略到恬静的清趣,溶化于心灵深处是一种体察宁静,荡涤心胸的内省喜悦,自在恬然的心境与清幽静谧的物象交融为一。况且禅宗本来就有拈花微笑的故事,这都溶入默契不言的妙悟中,而领会出“禅意”,因用“与”,把物象和情感联结起来。禅宗的妙悟和道家的得意忘言,有内在相通之处。佛道都喜占山林,幽径寻真,荡入冥思,于此佛道互融,而进入“相对亦忘言”的精神境界。

芳草松色、白云溪花的美感,“禅意”默想的清享,都清美极了。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惬意自得的感受,也都含融在诗的“忘言”之中。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寻南溪常道士》刘长卿 古诗创作背景

大历(唐代宗年号,公元766—779年)前后,是个感伤时代,很多诗歌都着意表现感伤色彩,但更多的是摆脱时代失意、政治苦闷、人世困惑,而追求宁静、冲远、淡泊的心理。刘长卿此诗也反映了当时的“时代心声”。

诗人兴冲冲步行山中拜访一位道士,不想却吃了个闭门羹,在居所远近寻找,仍未如愿,诗人非但没有产生失望惆怅,反而获得精神惬意和心理的满足。此诗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下所作的。

xún nán xī cháng shān dào rén yǐn jū xún nán xī cháng dào shì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寻南溪常道士

yí lù jīng xíng chǔ, méi tái jiàn lǚ hén.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bái yún yī jìng zhǔ, chūn cǎo bì xián mén.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guò yǔ kàn sōng sè, suí shān dào shuǐ yuán.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xī huā yǔ chán yì, xiāng duì yì wàng yán.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下面是“过雨看松色”的藏头诗作品(韵之国诗友创作供您赏阅):

过处若彗扫,雨露降丹霄。看毕初为局,松风生坐隅。色动迎春柳。

过此群木杪,雨露降丹霄。看此戎马乱,松暗水涓涓。色暗凤凰原。

过此一壶外,雨时山不改。看多长却迟,松风思翟衣。色带金堤静。

过此忽悠悠,雨雪半夜收。看碑定泪流,松门何代丘。色翻池上藻。

过半黑头死,雨拂毡墙湿。看儿调小象,松花满石床。色动迎春柳。

过此一酸辛,雨愁为客心。看春长不足,松柏邛山路。色洞每含虚。

以上就是古诗词网提供的诗人刘长卿的诗句“过雨看松色”的相关内容,不足之出在所难免欢迎诗友进行指导、斧正及不断对“过雨看松色”的诗词翻译赏析和诗意等信息进行补充完善。

(如果您参与对“过雨看松色”诗词的翻译或赏析及诗意解读或者对其他对诗词等进行丰富完善并被古诗词网采纳,古诗词网将会在页面显著位置以“诗词贡献者”的身份标注显示您的名字或昵称,以示韵之国诗友对您的感谢及善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