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大家喜欢的诗词
照镜_终日自缠绕送姚端先辈归宁岁夜安乐公主满月侍宴菩萨蛮(十之五)题子侄书院双松闻国家将行封禅聊抒臣情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得飞字)清溪逢张惟贞秀才西江月(三山作)题水帘洞中吕·红绣鞋·阅世送郑子宽弃官东游便归女几江汉答孟郊石宫四咏送楚云上人往南岳刺血写《法华经》浯溪失群雁华州客舍奉和崔端公春城晓望送孙逸归庐山(得帆字)摸鱼儿(水东桃花下赋)国学试风化下倚杖(盐亭县作)琴曲歌辞·蔡氏五弄·游春曲二首_曲江丝柳变烟条名姝咏_阿娇年未多贺新郎(湖上有所赠)李户曹小妓天得善击越器以成曲章蔚州晏内遇新雪送国子令狐博士赴兴元觐省青玉案(西湖路)曲院风荷刘得仁简介送苏评事折柳赠行人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山居即事_岩云掩竹扉严氏溪放歌行(溪在阆州东百馀里)横吹曲辞·出塞_黄砂直上白云间本经·分威上清词世之一朽寄李俌闻仰山禅师往曹溪因赠偶题_白玉先生多古树_古树春风入谢裴司空寄马(一作蒙裴相公赐马,谨以诗谢)塞垣春(寄子山)荆州新秋病起杂题一十五首·病起见衰叶褚主簿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一作张继诗)诠言训隋堤柳_曾傍龙舟拂鬒发如云敝予又改作兮舍拔则获我歌且谣不知我者悠悠苍天维予二人芄兰之叶人实诳女匪鸡则鸣之子于归七月鸣鵙一日不见之子于归彼姝者子是绁袢也蔽芾甘棠薄污我私死则同穴不能辰夜岂无服马不思其反害浣害否报之以琼琚曷月予还归哉知子之好之穀旦于差维以不永怀河水瀰瀰子仲之子彼苍者天惴惴其栗归哉归哉方秉蕑兮胡为乎株林适我愿兮彼留子国亦既觏止不宜有怒蝃蝀在东征途去转难不知边地别只讶客衣单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莫言关塞极云雪尚漫漫古镇青山口寒风落日时岩峦鸟不过刘基任生黄崇嘏罗让卢藏用赵宗儒王熊郑絪冯道之司马承祯郎士元关盼盼张锡朱景玄宋褧陆凯顾朝阳谦光李康成郑锡李行敏李崇嗣于濆苏源明张渐王景陈若水王正己袁黄左偃
莫言关塞极 > 诗句 > 古诗词
“莫言关塞极”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莫言关塞极

诗句“莫言关塞极”出自:

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

唐代 高适

匹马行将久,征途去转难。

不知边地别,只讶客衣单。

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

莫言关塞极,云雪尚漫漫。

古镇青山口,寒风落日时。

岩峦鸟不过,冰雪马堪迟。

出塞应无策,还家赖有期。

东山足松桂,归去结茅茨。

登顿驱征骑,栖迟愧宝刀。

远行今若此,微禄果徒劳。

绝坂水连下,群峰云共高。

自堪成白首,何事一青袍。

作者简介(高适)

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高适 古诗注释

⑴青夷军:当作“清夷军”,唐代戍边军队名称,驻地在今河北怀来东南。

⑵边地别:指边地的气候与内地有区别。

⑶漫漫:无穷无尽。

⑷古镇:指居庸关。青山:指居庸山。

⑸堪迟:意为勉强迟迟行进。

⑹策:安边之策。

⑺东山:东晋谢安隐居之地。

⑻登顿:上上下下,指翻山越岭,行路艰难。

⑼微禄:微薄的俸禄。

⑽绝坂:极陡的山坡。

⑾青袍:唐代八品九品官员服青袍。

《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高适 古诗创作背景

公元750年(唐天宝九年)秋天,四十七岁的高适以河南封丘县尉的身份送兵到驻在妫川(今河北怀来)城内的清夷军。这组诗是诗人在当年冬天送兵返回途中,进入河北昌平居庸关时所作。

《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高适 古诗鉴赏

第一首诗写边地气候,是这组诗展开的大背景。这首诗的特点,就在于把感慨行役中路途的艰难和边塞的寒冷结合在一起,加以形象的描写,使之生动感人。首联是写自己独自行走了很久,在漫长的征途中去时十分艰难,此时回来也十分艰难。“去”,指前往清夷军送兵;“转”,即回,返入居庸关。这一联先从行役写起,“匹马”表明孤独;“行将久”,暗示路途遥远、人困马乏。“难”,不仅指山路的坎坷崎岖,也包含边地冰雪严寒之苦,为中间二联写边塞寒冷,作了巧妙的过渡。中间两联,突出表现居庸关一带的寒冷气候。颔联是说自己原来不知道边塞和内地的气候差别如此之大,此时只惊讶客子衣服的单薄。这一联妙在写“寒”字而不说穿。诗人送兵去时是秋天,边塞还不太寒冷,还显不出与内地在气候上的明显区别,而冬日回还,北风凛冽,积雪满地,才发觉到寒不可挡。说:“不知”,实为已经深知,吞吐含茹,措语婉曲。写人对气候的感觉,字面上没有“寒”字,而读来已觉寒气逼人,真是“不寒而栗”了。颈联是写因为气候寒冷,泉水流动的声音也显得悲苦,山上的树叶已经干落,十分空旷。颈联的意思十分曲折。上句正面点出“冷”字,但并非诗人直接感受,而是通过泉声的悲苦间接感觉的。连泉水也因寒冷而悲咽,人的寒苦也就不言而喻了。再看山上的树木,也抵挡不住寒威,叶子全部干落了。通过树木的感觉,曲折地传达出人的感觉。这两句都是透过一层,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将瘆人的酷寒,通过水和树,表现得十分曲折深入,给人以一波三折之感。同时,这两句也是对居庸关一带的实景描绘。居庸关坐落在险峻的峡谷之中,两边峰峦耸峙,一道溪水从关侧流过。诗人从精炼的字句中,展示了形象的画面,透出雄浑苍凉之感。在着力描写居庸关一带的严寒之后,作者抬首瞻望前路,从描写边塞从容地转到描写行役,再一次发出征路遥遥的慨叹。尾联的意思是:不要认为进入了居庸关,就走完了艰险、高寒的关塞,那前面云雾弥漫、冰雪覆盖,路途还遥遥无际呢!居庸关在昌平县西北,是长城要口之一,与紫荆、倒马合称“内三关”,从塞北过了居庸关,山势渐缓,即进入华北平原,气温也相应升高一点,但毕竟是在冬天,仍然寒冷。“云雪尚漫漫”一句,是对过关以后的景象和寒冷的描写,也蕴涵着征路漫长的意思。这一联与首联“匹马行将久,征途去转难”相呼应,全诗从写行役开始,继而描写边塞,最后又以写行役结束,形成一种回环的结构,给人一种谨严而浑然的美感。

第二首诗写诗人入居庸关时的所见所思。首联既点明了诗人观察的时间和地点,也是对环境大背景的刻意渲染。颔联写诗人看到的景象,一副冰雪凄迷,前途艰难之状,暗示了诗人对自己的仕途丝毫看不懂前景,感到无可奈何。颈联总结此次出塞的收获,诗人看到时局混乱、阴暗,良臣进阶无路,因此失分失望、愤懑,想到了暂居家中以修身养性。尾联追述先贤在时局混乱时退居草莽,相机而作的故事。全诗情景交融,前四句写景,极尽凄美;承此而总结此次出使的收获,但到此时不是报效朝廷的时候;于是追述先贤,自然而然地生发出“归去”之念。但诗人的“归去”不是真的归隐,而是为了出仕,是保存实力,积累力量的行动。

第三首诗言辞愤懑,其中的景物描写耐人寻味。全诗先写自己忙碌而无所作为,表达了对此种生活的厌倦;随之又很自然地流露出对身居卑职的无奈;连看到的景物也仿佛助长着诗人的这种情绪;最后诗人终于在反复思索、对比后,愤而表露出弃官而去的心志。《旧唐书》载:“(适)解褐汴州封丘尉,非其好也,乃去位,客游河右。”这段记载这与这组诗的思想内容十分切合。

shǐ qīng yí jūn rù jū yōng sān shǒu

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

pǐ mǎ xíng jiāng jiǔ, zhēng tú qù zhuǎn nán.

匹马行将久,征途去转难。

bù zhī biān dì bié, zhǐ yà kè yī dān.

不知边地别,只讶客衣单。

xī lěng quán shēng kǔ, shān kōng mù yè gàn.

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

mò yán guān sài jí, yún xuě shàng màn màn.

莫言关塞极,云雪尚漫漫。

gǔ zhèn qīng shān kǒu, hán fēng luò rì shí.

古镇青山口,寒风落日时。

yán luán niǎo bù guò, bīng xuě mǎ kān chí.

岩峦鸟不过,冰雪马堪迟。

chū sài yīng wú cè, huán jiā lài yǒu qī.

出塞应无策,还家赖有期。

dōng shān zú sōng guì, guī qù jié máo cí.

东山足松桂,归去结茅茨。

dēng dùn qū zhēng qí, qī chí kuì bǎo dāo.

登顿驱征骑,栖迟愧宝刀。

yuǎn xíng jīn ruò cǐ, wēi lù guǒ tú láo.

远行今若此,微禄果徒劳。

jué bǎn shuǐ lián xià, qún fēng yún gòng gāo.

绝坂水连下,群峰云共高。

zì kān chéng bái shǒu, hé shì yī qīng páo.

自堪成白首,何事一青袍。

下面是“莫言关塞极”的藏头诗作品(韵之国诗友创作供您赏阅):

莫便不回首,言从建礼游。关城罢月弓,塞长连白空。极目故关道。

莫鞭辕下驹,言尽共忘喻。关闭复何如,塞荒行辨玉。极乐知无碍。

莫爱浔阳隐,言高未易信。关城云外深,塞默少精神。极目观前境。

莫比武陵源,言与汉王传。关城白日低,塞馆皆无事。极岸浮佳气。

莫比岘山时,言从生灵始。关城见日曛,塞北有游魂。极乐知无碍。

莫比岘山时,言不干名利。关城树色齐,塞闲思远猎。极目对前岑。

以上就是古诗词网提供的诗人高适的诗句“莫言关塞极”的相关内容,不足之出在所难免欢迎诗友进行指导、斧正及不断对“莫言关塞极”的诗词翻译赏析和诗意等信息进行补充完善。

(如果您参与对“莫言关塞极”诗词的翻译或赏析及诗意解读或者对其他对诗词等进行丰富完善并被古诗词网采纳,古诗词网将会在页面显著位置以“诗词贡献者”的身份标注显示您的名字或昵称,以示韵之国诗友对您的感谢及善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