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大家喜欢的诗词
送张十八归桐庐奉酬中书李相公早朝于中书候传点,偶书所怀送李舍人携家归江东觐省生查子(题京口郡治尘表亭)乐天寄忆旧游,因作报白君以答王昌龄的古诗词三国门·吴后主夏庭芝的古诗词闲居_柳色惊心事病中寓直代书题寄即事寄微之雨后思湖上居(─作雨中忆湖山居)醉后_酒后高歌且清平乐(代宰执劝赵丞相酒)水调歌头(濠州观鱼台作)杂歌谣辞·古歌相和歌辞·度关山大云寺二十韵将赴朔方早发汉武泉寄怀江西徵岷二律师段文昌的古诗词叹征人扁鹊仓公列传次潼关上都统相公(韩弘也)鹧鸪天(梅)_淡淡疏疏不送沈侍郎华清词(一作华清宫词)八节长欢(登高词)和韦开州盛山十二首·流杯渠泛太湖书事,寄微之广府胡尚书频寄诗,因答绝句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闲居晚夏村行_天淡雨初晴闲园书事招畅当独酌忆微之(时对所赠醆)幸夤逊的古诗词相思引醉花阴_淋漓尽日黄一翦梅(闻箜篌)眼儿媚_飞丝半湿惹尚颜的古诗词声声慢(逃禅作梅、瑞香、水仙,字之曰三香)忆秦娥·临高阁柳梢青_水云照。浮飞龙引二首六州歌头_向来人道,从军行_从军朔方久紫踯躅冬至酬刘使君清人在轴且以永日虽则如荼北风其喈兄弟阋于墙适彼乐土子惠思我为公子裘我思古人无感我帨兮辗转反侧不素飧兮中军作好他人入室俟我于堂乎而苍蝇之声无食我苗视尔如荍彼其之子迨其今兮胡能有定在河之漘谓我士也罔极彼其之子采采芣苢倒之颠之良士瞿瞿采采卷耳朱幩镳镳鹑之奔奔人百其身杂佩以问之人之无良念彼周京俟我乎堂兮子车仲行鲁道有荡笾豆有践啜其泣矣集于苞栩并州自古近胡地牛酒常行十万兵少尹曾为五府辟将军况有旧家声桑麻故已知风俗丘冢何须访姓名闻说至今犹好马试求安稳众中行君行问埼鲒殊物可讲解李贞夏庭芝李如璧敬括李暠时彦魏源潘佑阎济美郑板桥柯丹邱周彦晖包颖陈子龙姚向陆贞洞侯寘刘崇龟李邺詹敦仁郑惟忠于敖李景俭姜尚萧纲陈睦李虞仲毛滂王仲舒董颖
丘冢何须访姓名 > 诗句 > 古诗词
“丘冢何须访姓名”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丘冢何须访姓名

诗句“丘冢何须访姓名”出自:

出自 宋代 梅尧臣 的《送薛十水部通判并州》

《送薛十水部通判并州》

宋代 梅尧臣

并州自古近胡地,牛酒常行十万兵。

少尹曾为五府辟,将军况有旧家声。

桑麻故已知风俗,丘冢何须访姓名

闻说至今犹好马,试求安稳众中行。

作者简介(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sòng xuē shí shuǐ bù tōng pàn bīng zhōu

送薛十水部通判并州

bīng zhōu zì gǔ jìn hú dì, niú jiǔ cháng xíng shí wàn bīng.

并州自古近胡地,牛酒常行十万兵。

shǎo yǐn céng wèi wǔ fǔ pì, jiāng jūn kuàng yǒu jiù jiā shēng.

少尹曾为五府辟,将军况有旧家声。

sāng má gù yǐ zhī fēng sú, qiū zhǒng hé xū fǎng xìng míng.

桑麻故已知风俗,丘冢何须访姓名。

wén shuō zhì jīn yóu hǎo mǎ, shì qiú ān wěn zhòng zhōng xíng.

闻说至今犹好马,试求安稳众中行。

下面是“丘冢何须访姓名”的藏头诗作品(韵之国诗友创作供您赏阅):

丘丹等同赋,冢穴应藏虎。何必待龙髯,须尽主人欢。访道爱童颜,姓名许飞琼。名编野史无。

丘甸盈仁心,冢已迁名境。何□□禹汤,须一尽时荒。访泊随烟火,姓李应须礼。名参绛圃新。

丘壑列夕阴,冢边人自耕。何必称潇洒,须会说三巴。访道精言合,姓李应须礼。名场迹甚微。

丘壑曾忘返,冢侧志石短。何必待乘槎,须会说三巴。访戴昔未偶,姓朱名阿游。名参君子场。

丘坟乱如蚁,冢间瞻死尸。何必操白刃,须臾岐路分。访泊随烟火,姓名犹语及。名埃与利尘。

丘壑道难忘,冢宰收琳琅。何□□禹汤,须容散道场。访道出人世,姓名犹语及。名参君子场。

以上就是古诗词网提供的诗人梅尧臣的诗句“丘冢何须访姓名”的相关内容,不足之出在所难免欢迎诗友进行指导、斧正及不断对“丘冢何须访姓名”的诗词翻译赏析和诗意等信息进行补充完善。

(如果您参与对“丘冢何须访姓名”诗词的翻译或赏析及诗意解读或者对其他对诗词等进行丰富完善并被古诗词网采纳,古诗词网将会在页面显著位置以“诗词贡献者”的身份标注显示您的名字或昵称,以示韵之国诗友对您的感谢及善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