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大家喜欢的诗词
采桑子(三月晦必东馆大雨)卜算子(孟抚干岁寒三友屏风)送省己上人归太原酬乐天八月十五夜禁中独直玩月见寄皇甫曾简介题闻琴馆送朱先辈尉庐陵春官宗伯第三·瞽蒙/司干三台春曲_是人间过客【双调】新水令_离情不奈子咏声勒卒令第十八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南乡子(竹居)【双调】寿阳曲_酒可红双颊宴清都(寿荣王夫人)洞仙歌_春残雨过,浙上重阳二妃庙送裴侍御使桂阳传言玉女(许永之以水仙、瑞香、黄香梅、幽兰同坐,名满江红·太液芙蓉塞下曲二首_寒塞无因见罗敷水纳粟背腧第三十题平等院敝笱奉和圣制龙池篇_帝宅王家大警急(时高公適领西川节度)清平乐(和刘制几)采绿【双调】折桂今第七十九章鹧鸪天(灯市书事)洛中寒食二首秋日述怀与道者同守庚申洞仙歌(器之高谊,取前月青山洞仙歌华余重寿,走笔谢计战好事近_花月赏心天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主人故池减字木兰花_有何不可。山中赠诸暨丹丘明府军蠹送褚先生海上寻封炼师水调歌头(戊戌迓客回程至松江作)念奴娇_别离情绪,秋晚归庐山留别道友有匪君子苟无饥渴无与士耽佼人僚兮既破我斧嘉宾式燕以敖我心则夷君子是则是效他人入室于以采藻曷其有常邦之司直墓门有棘无庶予子憎子兮子兮在浚之郊如此粲者何涕泗滂沱亦各有行弋凫与雁终和且平有女仳离有践家室于嗟阔兮不我活兮南有乔木鸡鸣喈喈羔裘逍遥宴尔新婚九月筑场圃无使尨也吠芃芃黍苗维以不永伤至于暴矣葛生蒙棘远兄弟父母四国有王示我周行下上其音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姑行龚遂策不必待锋交风云惨恓草树枯死笳鸣马嘶弦惊鹘起熟看境色非人间祁连山下想如此手持尊酒别故人此生再面真无因孙叔顺王宏颜真卿韩思彦朱湾陈寿孔丘朱彝尊封行高孔稚珪姚向王安国张文姬宋华广宣袁不约洪咨夔李沇李景让陶渊明马周黄遵宪张齐贤王履贞卢文纪刘商无则杨万里李夔郑露
弦惊鹘起 > 诗句 > 古诗词
“弦惊鹘起”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弦惊鹘起

诗句“弦惊鹘起”出自:

出自 宋代 刘克庄 的《苏李泣别图》

《苏李泣别图》

宋代 刘克庄

风云惨恓,草树枯死。

笳鸣马嘶,弦惊鹘起

熟看境色非人间,祁连山下想如此。

手持尊酒别故人,此生再面真无因。

胡儿汉儿俱动色,路傍观者为悲辛。

归来暗洒茂陵泪,子孟少叔方用事。

白头属国冷如冰,空使穹庐叹忠义。

茫茫事往赖画存,每愁岁久缣素昏。

作者简介(刘克庄)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sū lǐ qì bié tú

苏李泣别图

fēng yún cǎn xī, cǎo shù kū sǐ.

风云惨恓,草树枯死。

jiā míng mǎ sī, xián jīng gǔ qǐ.

笳鸣马嘶,弦惊鹘起。

shú kàn jìng sè fēi rén jiān, qí lián shān xià xiǎng rú cǐ.

熟看境色非人间,祁连山下想如此。

shǒu chí zūn jiǔ bié gù rén, cǐ shēng zài miàn zhēn wú yīn.

手持尊酒别故人,此生再面真无因。

hú ér hàn ér jù dòng sè, lù bàng guān zhě wèi bēi xīn.

胡儿汉儿俱动色,路傍观者为悲辛。

guī lái àn sǎ mào líng lèi, zi mèng shǎo shū fāng yòng shì.

归来暗洒茂陵泪,子孟少叔方用事。

bái tóu shǔ guó lěng rú bīng, kōng shǐ qióng lú tàn zhōng yì.

白头属国冷如冰,空使穹庐叹忠义。

máng máng shì wǎng lài huà cún, měi chóu suì jiǔ jiān sù hūn.

茫茫事往赖画存,每愁岁久缣素昏。

下面是“弦惊鹘起”的藏头诗作品(韵之国诗友创作供您赏阅):

弦歌初政成,惊鹊倦秋风。鹘欺擒暖脚,起戴乌纱帽。

弦歌既多暇,惊雉避凝笳。鹘欺擒暖脚,起来妻子笑。

弦吹绝无声,惊忙自折封。鹘欺擒暖脚,起疾逾仙药。

弦断凤凰琴,惊乌号北林。鹘欺擒暖脚,起步村南道。

弦肠一时断,惊梦近长滩。鹘拳心颇尊,起坐开清尊。

弦泛桐材响,惊秋风水窗。鹘拳心颇尊,起坐开清尊。

以上就是古诗词网提供的诗人刘克庄的诗句“弦惊鹘起”的相关内容,不足之出在所难免欢迎诗友进行指导、斧正及不断对“弦惊鹘起”的诗词翻译赏析和诗意等信息进行补充完善。

(如果您参与对“弦惊鹘起”诗词的翻译或赏析及诗意解读或者对其他对诗词等进行丰富完善并被古诗词网采纳,古诗词网将会在页面显著位置以“诗词贡献者”的身份标注显示您的名字或昵称,以示韵之国诗友对您的感谢及善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