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大家喜欢的诗词
水仙谣秋深闲兴笑歌行(以下二首,苏轼云是伪作)寄太原卢司空三十韵(卢钧)多情(庚午年在桃林场作)张万顷的古诗词答东林道士洛中春末送杜录事赴蕲州减字木兰花(寿李茂叔)南乡子(甲戌正月)新秋同卢侍御、薛员外白蘋洲月夜赠玉芝观王尊师得舍弟观书自中都已达江陵,今兹暮春月末…情见乎词送友人下第游边满江红(赣州席上呈陈季陵太守)秋野五首·其五酬陆员外歙州许员外郢州二使君二王后-明祖宗之意也黄颊山渐至涪州先寄王使君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和钱员外青龙寺上方望旧山宿裴友书斋怨回纥歌应诏嘲司花女【双调】蟾宫曲 自乐酹江月(怪梅一株,为北客载酒移置盆中,伟然)禅林寺作寄刘书记浣溪沙_犀押重帘水水调歌头(幕府有和,再用韵)思游边友人浣溪沙(排闷)_丧乱佳辰不易攀菩萨蛮·玉炉冰簟鸳鸯锦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题凤翔府天庆观谒金门_云树直。雨别睢阳故人相逢行_相逢红尘内以人参遗段成式城上相见欢_深秋庭院初参军厅新池辞主人绝句四首·放鹦鹉代书寄上李广州临江仙(宿僧舍)陇头水_路出金河道赠毛仙翁_桃源千里远念奴娇(小饮江亭有作)宴桃源_何处春风归常达的古诗词其后也悔谓他人父象之揥也左旋右抽谁侜予美遭我乎峱之阳兮肃肃鸨翼跂予望之与子同裳求之不得悠哉悠哉彼君子兮蕃衍盈升鸟鸣嘤嘤日出有曜泉源在左绸缪束楚赳赳武夫静言思之洵美且仁坎其击鼓自公令之泳之游之饮饯于言耿耿不寐女曰观乎值其鹭翿彼苍者天出自北门敝笱在梁言采其薇两骖雁行蟋蟀在堂乘我乘驹清扬婉兮冽彼下泉亦既觏止葛生蒙楚不素餐兮佩玉将将我客戾止永观厥成猗与漆沮潜有多鱼有鳣有鲔鲦鲿鰋鲤以享以祀以介景福有来雝雝至止肃肃颜延之郭遵李元纮杜正伦柯崇崔沔李咸用孔绍安崔庸赵湘王安国孟昉王镕吴淇钱霖邵康节宋昱姜白石张栻邵长蘅杨师道祝允明杨嗣复李渔苏轼沈亚之张正元徐俯薛莹沈括
鲦鲿鰋鲤 > 诗句 > 古诗词
“鲦鲿鰋鲤”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鲦鲿鰋鲤

诗句“鲦鲿鰋鲤”出自:

《周颂》

先秦 佚名

猗与漆沮,潜有多鱼。

有鳣有鲔,鲦鲿鰋鲤

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分类: 诗经祭祀写鱼

《周颂·潜》佚名 古诗·潜翻译及注释

翻译

美好漆水和沮水,多种鱼类在栖息。有那鳣鱼和鲔鱼,还有鲦鲿和鰋鲤。用来祭祀献祖先,求得福祉永绵延。

注释

⑴猗(yī)与:赞美之词。漆沮(jù):两条河流名,均在今陕西省渭河以北。

⑵潜:通“槮(sēn)”,放在水中供鱼栖止的柴堆。

⑶鳣(zhān):鳇鱼,无鳞,肉黄,大者可达二、三丈长。鲔(wěi):鲟鱼,长一、二丈。

⑷鲦(tiáo):白条鱼,长仅数寸,状如柳叶,鳞细而白。鲿(cháng):黄颊鱼,尾微黄。鰋(yǎn):鲇鱼,无鳞。

⑸享:祭献。

⑹介:助,一说祈求。景:大。

《周颂·潜》佚名 古诗·潜鉴赏

《《周颂·潜》佚名 古诗·潜》是专用鱼类为供品的祭祀诗。从诗中所写的鱼的数量之多(“潜有多鱼”)、品种之繁(“有鳣有鲔,鲦鲿鰋鲤”)以及人们对鱼类品种的熟知,可以看出当时渔业的卓有成效。潜置于水底,这种再简单不过的柴草堆作用却不可小觑,正是它们吸引了鱼类大军的聚集。这种原始而有效的养鱼方法也许就出自公刘时代,《史记·周本纪》中写及公刘“行地宜”,以潜养鱼可能正是因地制宜的创造性生产措施。祭祀诗离不开歌功颂德,《《周颂·潜》佚名 古诗·潜》明写了对漆、沮二水风景资源的歌颂,对公刘功德的歌颂则潜藏于字里行间,如同“潜”的设置,荡漾着透出波纹的韵味。

“以(鱼)享以(鱼)祀,以介景福”是饮水思源、祈求福佑的祭祀行动。如果将鱼换成其他的祭品,祭祀的意蕴就会大受损害,而诗作一气呵成的效果也便丧失无遗。在这首诗中,鱼实在是必然贯穿到底的。最后一句虽然没有写出鱼,但鱼依然存在,因为“鱼”与“余”谐音。《《周颂·潜》佚名 古诗·潜》诗所写的祭祀季冬一次,隔年之春又一次,均用鱼,这便有理由推断:时至今日仍然广泛流传的“年年有鱼(余)”年画,民间除夕席上对鱼不动筷而让它完整地留进新年的习俗,和《《周颂·潜》佚名 古诗·潜》所描写的祭祀是一脉相承的。《《周颂·潜》佚名 古诗·潜》应当被视为民俗史上一条重要资料,它的末句所祈之福就是“余”。

《《周颂·潜》佚名 古诗·潜》篇幅简短,却罗列了六种鱼名;漆、沮二水具体写出,却让祭祀对象公刘隐名;写王室的祭祀活动,却也与民间风俗息息相关。这些,都显示了作者调动艺术手法的匠心,使本来在《诗经》里相对枯燥的颂诗中的一首能够进入形象生动、意蕴丰富、趣味盎然的作品行列。

《周颂·潜》佚名 古诗·潜创作背景

《《周颂·潜》佚名 古诗·潜》是记述春祭供鱼盛况的乐歌。《毛诗序》云:“《潜》,季冬荐鱼,春献鲔也。”按此说法,这首诗所写的祭祀按时间分有两种,供奉鱼的品种亦不同。关于鱼的品种,孔疏的解释是:“冬则众鱼皆可荐,故总称鱼;春唯献鲔而已,故特言鲔。”

漆、沮二水是周王朝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印记。据《史记·周本纪》载,公刘“自漆、沮渡渭,取材用,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徙而保归矣。周道之兴自此始。”《周颂·潜》佚名 古诗中的作品很少提及具体地名,而提及具体地名即与祭祀对象有关,如《《周颂·潜》佚名 古诗·天作》言“天作高山”,高山即岐山,是大王(即古公亶父)率民迁居之所,《诗集传》认为“此祭大王之诗”(大王亦曾渡漆、沮,但在公刘之后,所以以岐山为标志)。与《《周颂·潜》佚名 古诗·潜》不同的是,《《周颂·潜》佚名 古诗·天作》点明了“大王荒之”。《《周颂·潜》佚名 古诗·潜》诗中没有写出公刘,但公刘是周道由之而兴的关键人物,他在漆沮的经历当是周人熟知的典故,《《周颂·潜》佚名 古诗·潜》的祭祀对象必然是公刘,无须点出而自明。由此亦可知,周人赞美漆沮,不仅是基于二水的美丽富饶,更是带着强烈自豪的主观色彩。

zhōu sòng

周颂

yī yǔ qī jǔ, qián yǒu duō yú.

猗与漆沮,潜有多鱼。

yǒu zhān yǒu wěi, tiáo cháng yǎn lǐ.

有鳣有鲔,鲦鲿鰋鲤。

yǐ xiǎng yǐ sì, yǐ jiè jǐng fú.

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以上就是古诗词网提供的诗人佚名的诗句“鲦鲿鰋鲤”的相关内容,不足之出在所难免欢迎诗友进行指导、斧正及不断对“鲦鲿鰋鲤”的诗词翻译赏析和诗意等信息进行补充完善。

(如果您参与对“鲦鲿鰋鲤”诗词的翻译或赏析及诗意解读或者对其他对诗词等进行丰富完善并被古诗词网采纳,古诗词网将会在页面显著位置以“诗词贡献者”的身份标注显示您的名字或昵称,以示韵之国诗友对您的感谢及善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