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大家喜欢的诗词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辛弃疾·西江月秋宿青龙禅阁上官仪的古诗词柳梢青_酴醿过也,送简栖上人之建州觐使君舅满江红(再用前韵)谒金门(和赵参谋)卜算子(九月十八日寿徐子才)旅次盱眙县新成安乐宫(一作新宫词)生查子(赠陈宋邻)清明祭诗十四首·其二奉和圣制春日幸望春宫应制_彩仗雕舆俯赋得水怀珠樊将军庙清河县楼作宿山房和赵嘏题岳寺雪_屏翳驱云结水调歌头_尝思之,苕醉歌_琴弹碧玉调浣溪沙_越浦潮来信周文君免工师籍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满江红(傅相生日甲子)庐山得元侍御书_惭君知我命龙钟道法六年秋重题白莲峡隘五郊乐章·肃和_律周玉琯送朗州张员外同徐处士秋怀少室旧居(一作秋日同朱庆馀怀少室旧隐)小梅花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历字示添丁再幸华清宫晓次荆江答张籍,因以代书寄献山中顾公员外寄远十一首怀博陵故人雪夜下朝,呈省中一绝送二季之江东浣溪沙(迎春日作)满江红(用韵乌朔斋)奉送从兄宰晋陵杂歌谣辞·邺城童子谣题沈道士新亭游赤石进帆海送僧归天竺褎如充耳讯予不顾何不日鼓瑟邛有旨苕人而无止他人是保恩斯勤斯相鼠有皮东门之池于以湘之淑人君子南涧之滨月出皓兮来即我谋公言锡爵逝将去女三五在东其谁知之悠悠我思为絺为綌人之为言宁不我报谁从穆公倒之颠之方之舟之泛泛其景出宿于干歼我良人四牡有骄北流活活泾以渭浊百岁之后其从如雨何以赠之方秉蕑兮在我闼兮我仆痡矣我入自外谁从穆公不宜有怒乡关回首愧烟萝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杜秋娘张雨张惠言张演常建李潜郑板桥崔橹韦应物周繇周紫芝陈德和羊士谔刘遵古归有光宋华王世贞张希复叶挺刘崇龟陶弘景王丘洪皓李伯瑜卢照邻徐君宝妻苏洵黄孝迈高球郑概
寄怀于言 > 诗句 > 古诗词
“寄怀于言”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寄怀于言

诗句“寄怀于言”出自:

出自 魏晋 陶渊明 的《九日闲居·并序》

《九日闲居·并序》

魏晋 陶渊明

余闲居,爱重九之名。

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

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

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

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

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

尘爵耻虚罍,寒华徒自荣。

敛襟独闲谣,缅焉起深情。

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

作者简介(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九日闲居·并序》陶渊明 鉴赏

据《宋书·陶潜传》载,陶渊明归隐后闲居家中,某年九月九日重阳节,宅边的菊花正开,然因家贫无酒,遂在菊花丛中坐了很久,正在惆怅感伤之际,忽然做江州刺史的王宏派人送来了酒,渊明也不推辞,开怀畅饮,饮则醉,醉则归,不拘礼仪,颓然自放,表现了他不受拘束,纯任自然的天性。这首诗根据其小序中所说的情形来看,与此诗中所叙之事略同,考王宏为江州刺史始于公元418年(义熙十四年),时渊明已过五十五岁,可见此诗是他的晚年所作。

重阳节自古有饮菊花酒的习俗,据说如此可以延年益寿,《西京杂记》云:“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然而这一年的重九,在渊明的宅边,虽然有一丛丛颜色各异的菊花,然苦于无钱沽酒,只能空食菊花。古人视菊为一种高雅而有气节的花卉,因她开在众芳凋落的秋天,故屈原就有“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话,这里所说的“九华”也就是指菊花,诗人有菊无酒,遂产生出无限感慨。

“世短意常多”四句,以议论领起,解释了重九之名,并提出感叹人生的主题。意谓人生在世,不过如白驹过隙,正由于其为极暂短的一瞬,故人们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烦忧顾虑,也导致了人们企慕长寿永生的祈求。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按着时序的推移又来到了,人们之所以喜爱这个以“九”命名的节日,因为“九”与“久”谐音,所以对它的喜爱正体现了对长生的渴求。这里“举俗爱其名”与小序中的“爱重九之名”一致。“世短意常多”一句炼意极精,前人以为是古诗“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两句的浓缩,体现了渊明驾驭语言的本领(宋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卷二)。

“露凄暄风息”至“寒华徒自荣”十句写景抒情,感叹自己有菊无酒,空负良辰美景。露水凄清,暖风已止,秋高气爽,天象清明,飞去的燕子没有留下踪影,北来的大雁还有声声余响。诗人说:据说酒能祛除心中的种种烦恼,菊花能令人制止衰老,而为何我这隐居的贫士只能让重阳佳节白白地过去!酒器中空空如也,积满灰尘,而秋菊却在篱边空自开放。这里描写了一幅天朗气清的深秋景象,与诗人自己贫寒潦倒的处境正成鲜明对照,自然景象的美好反衬出诗人心绪的寥落,大好的时光在白白消逝,盛开的菊花也徒自争艳,诗人于是感慨系之。

“敛襟独闲谣”即写诗人的感叹,他整敛衣襟,独自闲吟,而思绪辽远,感慨遥深。想自己游息于山林固然有不少欢乐,但留滞人世不能就一无所成。诗人在这里不仅感叹人生的短暂,而且对人生的价值重新作了审视,诗中关于“深情”的内容并没有加以明确说明,只是隐隐约约地点出了作者悲从中来的原因不仅仅是为了无酒可饮,而更大的悲痛隐藏在心中,这就是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身价值的探求。故清代延君寿《老生常谈》中说:“《九日闲居》一首,上面平平叙下,至末幅‘敛襟独闲谣,缅焉起深情’,忽作一折笔以顿挫之,以下二句‘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以一意作两层收束,开后人无数法门。”就指出了此诗结尾的意蕴。全诗一气直下,其主旨似在表明人生短促而自己又不能及时行乐,空负秋光的悲叹,然忽又说“淹留岂无成”,更翻出一层意思,所以延氏说是“一意两层收束”。

因为此诗结语的含蓄,似有不尽之意在于言外,因而历来解此诗者就以为渊明在此中暗寓了他对晋宋易代的悲愤,借此表示了对前朝的留恋,并有志于恢复王室之事。“空视时运倾”一句中也系有感于时事的倾覆,“尘爵”二句则表达了愿安于时命,自保贞心的愿望,最后所谓的“淹留岂无成”,即暗指自己所以羁留人间是由于还抱着复国的希望,等待一展宏图的机会这种说法自然也不无道理,自来论陶诗的人也曾指出过渊明并非浑身是静穆,而是一个颇有感时伤世之情的人,龚自珍就说他:“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己亥杂诗》)就指出了这种特征。考此诗序中所谓“寄怀”,诗中所谓“深情”,都似乎确有所寄托,以此推断,可能此诗确有寓意。鲁迅评陶潜说:“于朝政还是留心,也不能忘掉‘死’,这是他诗文中时时提起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此诗即体现了他对政治和生命两方面的认识。

此诗以说理与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体现了陶诗自然流走的特点,其中某些句子凝练而新异,可见渊明铸词造句的手段,如“世短意常多”、“日月依辰至”及“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等虽为叙述语,然遒劲新巧,词简意丰,同时无雕饰斧凿之痕,这正是陶诗的难以企及处。

jiǔ rì xián jū bìng xù

九日闲居·并序

yú xián jū, ài chóng jiǔ zhī míng.

余闲居,爱重九之名。

qiū jú yíng yuán, ér chí láo mí yóu, kōng fú jiǔ huá, jì huái yú yán.

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shì duǎn yì cháng duō, sī rén lè jiǔ shēng.

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

rì yuè yī chén zhì, jǔ sú ài qí míng.

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

lù qī xuān fēng xī, qì chè tiān xiàng míng.

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

wǎng yàn wú yí yǐng, lái yàn yǒu yú shēng.

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

jiǔ néng qū bǎi lǜ, jú jiě zhì tuí líng.

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rú hé péng lú shì, kōng shì shí yùn qīng!

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

chén jué chǐ xū léi, hán huá tú zì róng.

尘爵耻虚罍,寒华徒自荣。

liǎn jīn dú xián yáo, miǎn yān qǐ shēn qíng.

敛襟独闲谣,缅焉起深情。

qī chí gù duō yú, yān liú qǐ wú chéng.

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

以上就是古诗词网提供的诗人陶渊明的诗句“寄怀于言”的相关内容,不足之出在所难免欢迎诗友进行指导、斧正及不断对“寄怀于言”的诗词翻译赏析和诗意等信息进行补充完善。

(如果您参与对“寄怀于言”诗词的翻译或赏析及诗意解读或者对其他对诗词等进行丰富完善并被古诗词网采纳,古诗词网将会在页面显著位置以“诗词贡献者”的身份标注显示您的名字或昵称,以示韵之国诗友对您的感谢及善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