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大家喜欢的诗词
【中吕】朝天子_邸万户席上送少微上人游天台咏史诗·金牛驿下第别令狐员外送进士韦序赴举送孙德谕罢官往黔州(孙父曾牧此州,因寄家也)秋夜送赵冽归襄阳夜送孟司功东高峰(一作东峰亭)赠同官苏明府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达奚中丞东斋壁画山水…得树杪悬泉送长安赵元阳少府敕勒歌赴南中题褚少府湖上亭子(一作李嘉祐诗)清平乐(咏雪)临江仙_三月更当三重忆一首谪官后却归故村,将过虎丘,怅然有作与沈十九拾遗同游栖霞寺上方于亮上人院会宿二首忆秦娥_娇滴滴。婵相和歌辞·怨歌行_城南有怨妇,【正宫】塞鸿秋 代人作对月忆嵩阳故人虞美人(赵_·酌别灵山阁)阮郎归_浓香搓粉细送张子容进士赴举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骆口驿旧题诗木兰花慢(三用前韵)古离别_西江上,风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虞美人(族兄无言召)浣溪沙_野饮松下无题_万态千端一秋霁晚景送班主簿入谒荆南韦常侍(一作卢尚书)闻颜尚书陷贼中句_满汀沤不散奉和幸上官昭容院献诗四首木兰花_小芙蓉,香奉和圣制瑞雪篇_紫宸飞雪晓送王秘书归江东瑞鹧鸪_半,桃杏皆见少室戏招诸客无可简介巫山一段云(五之二·双调)观盆池白莲酬张秘书因寄马赠诗_丞相功高厌西湖七月半与无可宿辉公院宜尔子孙四马既闲之子于归靡所与同孑孑干旄集于苞棘熠耀其羽冽彼下泉伐其条肄载玄载黄既曰告止中心摇摇其叶肺肺羔裘晏兮匪东方则明风雨所漂摇巧笑之瑳召伯所憩瑟兮僩兮母氏圣善心之忧矣就其深矣伊其相谑无衣无褐陟彼冈兮兹之永叹不可以据不可畏也亦既觏止乱我心曲微君之故宛其死矣不可道也东方未明中谷有蓷谓之何哉宛丘之上兮不素餐兮我徂东山彼留子嗟且可随缘道我赢战罢两奁分白黑一枰何处有亏成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崔信明卢炳陈与义张垍朱彝尊长孙佐辅王观李元膺张道洽吕胜己聂胜琼张文恭来济陈道复赵师侠陈草庵裴贽陆畅郑畋谢克家滕白苏涣贺朝李珣杨师道萧遘何仲举萧项张子容李邕
不畏浮云遮望眼 > 诗句 > 古诗词
“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不畏浮云遮望眼

诗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出自:

出自 宋代 王安石 的《登飞来峰

《登飞来峰》

宋代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飞来山 一作:飞来峰)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只缘 一作:自缘)

作者简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登飞来峰》王安石 翻译及注释

翻译

韵译

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

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散译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注释

⑴飞来峰:有两说:一说在浙江绍兴城外的林山。唐宋时其中有座应天塔。传说此峰是从琅即郡东武县飞来的,故名飞来峰。一说在今浙江杭州西湖灵隐寺前。

⑵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⑶闻说:听说。

⑷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望眼:视线。

⑸缘:因为。

《登飞来峰》王安石 创作背景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王安石 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登飞来峰》王安石 赏析

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前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在写作手法上,起句写飞来峰的地势,有写峰上有千寻之塔,足见其高。此句极写登临之高险。承句写目极之辽远。承句用典,《玄中记》云:“桃都山有大树,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随之。”以此验之,则“闻说鸡鸣见日升”七字,不仅言其目极万里,亦且言其声闻遐迩,颇具气势。虽是铺垫之笔,亦不可等闲视之,实景语中的高唱。且作者用事,深具匠心。如典故中“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本是“先日出,后天鸡鸣”,但王安石不说“闻说日升听鸡鸣”,而说“闻说鸡鸣见日升”,则是“先鸡鸣,后日升”。诗人用事,常有点化,此固不能以强求平仄,或用事失误目之,恐意有另指。

第三句“不畏”二字作峻语,气势夺人。”浮云遮望眼”,用典。据吴小如教授考证,西汉人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如《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王句即用此意。他还有一首《读史有感》的七律,颔联云:“当时黯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欲成就大事业,最可怕者莫甚于“浮云遮目”、“末俗乱真”,而王安石以后推行新法,恰败于此。诗人良苦用心,于此诗已见端倪。第四句用“身在最高层”拔高诗境,有高瞻远瞩的气概。作者点睛之笔,正在结语。若就情境说,语序应是“因为身在最高层,所以不畏浮云遮目”,但作者却倒过来,先说果,后说因;一因一果的倒置,说明诗眼的转换。这虽是作诗的常法,亦见出作者构思的精深。

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这与王之涣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似。前者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后者表现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励之意。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脉相承,表现技法极为相似,王诗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苏轼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两者都极具哲理性,常被用作座右铭。

《登飞来峰》王安石 简析

山是高耸的,塔是高耸的,山顶上的塔更是高高耸立的。飞来峰和它上面的宝塔总共多高?不知道。诗人只告诉我们,单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诗人还讲了一个传说:站在塔上,鸡鸣五更天就可以看见海上日出。请想想飞来峰那耸云天的气势吧!

从全诗看,“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胸襟境界,只有登上天外飞来的高峰才能触发得出;但无“闻说鸡鸣见日升”作铺垫,亦引不出此等胸襟境界。

只有登上“飞来山上千寻塔”,才能用见日出闻天鸡的故实;也只有在天外飞来的高峰见日出闻天鸡,才能导出不畏末俗乱真、站得高看得远的胆识气概。思绪条贯,勾连紧密;天衣无缝,一气呵成;前后关照,浑然一体。

dēng fēi lái fēng

登飞来峰

fēi lái shān shàng qiān xún tǎ, wén shuō jī míng jiàn rì shēng.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fēi lái shān yī zuò: fēi lái fēng

(飞来山 一作:飞来峰)

bù wèi fú yún zhē wàng yǎn, zhī yuán shēn zài zuì gāo céng.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zhī yuán yī zuò: zì yuán

(只缘 一作:自缘)

以上就是古诗词网提供的诗人王安石的诗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相关内容,不足之出在所难免欢迎诗友进行指导、斧正及不断对“不畏浮云遮望眼”的诗词翻译赏析和诗意等信息进行补充完善。

(如果您参与对“不畏浮云遮望眼”诗词的翻译或赏析及诗意解读或者对其他对诗词等进行丰富完善并被古诗词网采纳,古诗词网将会在页面显著位置以“诗词贡献者”的身份标注显示您的名字或昵称,以示韵之国诗友对您的感谢及善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