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大家喜欢的诗词
寄李洞秀才【正宫】小梁州放朝偶作奉和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三首蝶恋花_画斛黄花寒悼怀王丧妃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赋得私字)李宣远的古诗词登下蔡县楼奉和鲁望玩金鸂鶒戏赠赠崔立之评事(崔斯立,字立之,博陵人)暇日适值澄霁江亭游宴采玉行台城_宫殿馀基长西塞山二首(今谓之道士矶,即兴国军大冶县所隶也)沁园春_孤馆灯青,柳_柳映江潭底题青城山范贤观定风波(七·金山寺化城阁)上湖田馆南楼忆朱宴岭南归后献诗崔少卿鹤小重山(柳色新)夜酌溪楼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宋·文天祥·扬玉楼春_红酥肯放琼中吕·山坡羊(二首)宿楚国寺有怀贺新郎(寿转运使赵公汝燧)清明日登老君阁望洛城,赠韩道士寄王赞学南歌子_喜甚,因赋郑丹的古诗词【越调】小桃红_淮安道中一览镜词汪琬的古诗词九日与杨凝、崔淑期登江上山会有故不得往因赠之【中吕】红绣鞋_次崔雪竹韵恽格的古诗词西塞山下作奉酬鲁望见答鱼笺之什柳枝_腻粉琼妆透借居送李谏议归荆州汾上惊秋阴雨_润叶濡枝浃四方题赠平泉韦征君拾遗和考功王员外杪秋忆终南旧居(一作岑参诗,或常衮诗)题女道士居(不饵芝朮四十馀年,一作秦系诗)江南春·波渺渺三岁贯女岂其取妻绿衣黄裳有齐季女以我贿迁福履成之无毁我室劳心悄兮狂童之狂也且又缺我銶施于中逵桧楫松舟无逾我园椓之丁丁可以栖迟蒙彼绉絺乃如之人兮四之日其蚤硕人敖敖薄言捋之我躬不阅言笑晏晏宛丘之栩宴尔新婚既生既育还予授子之粲兮忧心殷殷乱我心曲天实为之言至于漕谓之何哉与子成说阴靷鋈续夏屋渠渠彼汾沮洳嗟我妇子弗曳弗娄宛然左辟有美一人彼留子嗟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知几其神乎如彼雨雪先集为霰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陈涉之得民也项氏之兴也先汪长孙氏宇文融李元纮班固朱子真史青韦元甫赵明道王维孔温业鲍令晖陈羽胡皓汪遵崔铉崔涯李士元吴敬梓阴行先恒超宋务光陆龟蒙于頔恽敬于瑰郑刚中李东阳张鷟张均
如彼雨雪 > 诗句 > 古诗词
“如彼雨雪”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如彼雨雪

诗句“如彼雨雪”出自:

出自 宋代 苏轼 的《范增论》

《范增论》

宋代 苏轼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

”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

不去,羽必杀增。

独恨其不早尔。

”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曰:“否。

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

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如彼雨雪,先集为霰。

’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

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之叛之也,以弑义帝。

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

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

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

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

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

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

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

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

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

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

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合则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

亦人杰也哉!

作者简介(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范增论》苏轼 古诗翻译及注释

翻译

刘邦采用了陈平的计策,离间疏远楚国君臣。项羽怀疑范增和汉国私下勾结,渐渐剥夺他的权力。范增大怒,说:“天下大事已经大致确定了,君王自己处理吧。希望能让我告老还乡。”回乡时,还没到彭城,就因背上痈疽发作而死。苏子说,范增离去是好事,若不离去,项羽一定会杀他。只遗憾他没有早早离开而已。既如此,那么范增应当在什么时候离开呢?当初范增劝项羽杀沛公,项羽不听;终因此而失去天下;应当在此时离去吗?回答说,不。范增想要杀死沛公,是做臣子的职责。项羽不杀刘邦,还显得有君王的度量。范增怎能在此时离去呢?《易经》说:“知道选择恰当时机,那不是很神明吗?”《诗经》说:“观察那气象,若要下雪,水气必定先聚集成霰。”范增离去,应当在项羽杀卿子冠军的时候。

陈涉能够得民心,因为打出了楚将项燕和公子扶苏的旗帜。项氏的兴盛,因为拥立了楚怀王孙心;而诸侯背叛他,也是因为他谋杀了义帝。况且拥立义帝,范增实为主谋。义帝的存亡,岂止决定楚国的盛衰;范增也与此祸福相关。绝没有义帝被杀,而单单范增能够长久得生的道理。项羽杀卿子冠军;就是谋杀义帝的先兆;他杀义帝,就是怀疑范增的根本。难道还要等到陈平出反间之计吗?物品必定先腐烂了,然后才能生蛆虫;人必定先有了怀疑之心,然后谗言才得以听入。陈平虽说智慧过人,又怎么能够离间没有疑的君主呢?

我曾经评论义帝;称他是天下的贤君。仅仅是派遣沛公入关而不派遣项羽,在稠人广众之中识别卿子冠军、并且提拔他做上将军这两件事,若不是贤明之君能做到这些吗?项羽既然假托君王之命杀死了卿子冠军,义帝必然不能容忍。因此,不是项羽谋杀义帝,就是义帝杀了项羽,这用不着智者指点就可知道了。范增当初劝项梁拥立义帝,诸侯因此而服从;中途谋杀义帝,必不是范增的主意;其实岂但不是他的主意;他必然力争而却没有被接受。不采用他的忠告而杀死他所拥立之人,项羽怀疑范增,一定是从这时就开始了。在项羽杀卿子冠军之时,项羽和范增并肩侍奉义帝,还没有确定君臣之身份,如果替范增考虑,有能力诛杀项羽就杀了他,不能杀他就离开他,岂不是毅然决然的男子汉吗?范增年龄已经七十岁,意见相合就留下来,意见不合就离开他,不在这个时候弄清去、留的分寸,却想依靠项羽而成就功名,浅陋啊!即使这样,范增还是被汉高祖所畏惧。范增不离去,项羽就不会灭亡。唉,范增也是人中的豪杰呀!

注释

1.几:事物发生变化的细微迹象。

2.卿子冠军:指宋义。公元前207年,秦围赵,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军,范增为末将军,救赵,途中,宋义畏缩不前,羽矫诏杀之。

3.楚怀王孙心:即楚怀王的孙子熊心,项梁拥立他为王,仍称怀王。项羽称霸后尊称熊心为义帝。

《范增论》苏轼 古诗简析

本文是苏轼早期的史论。作者当时阅历不深所以其中提出了一些范增应该杀死项羽的书生之见。但文章立意不落俗套能翻空出奇随机生发极尽回环变换的姿态。在写作技巧上从一点展开多方证明反复推测设想层层深入逻辑严密对后代的应试文章影响很大。

fàn zēng lùn

范增论

hàn yòng chén píng jì, jiān shū chǔ jūn chén, xiàng yǔ yí fàn zēng yǔ hàn yǒu sī, shāo duó qí quán.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zēng dà nù yuē:" tiān xià shì dà dìng yǐ, jūn wáng zì wèi zhī, yuàn cì hái gǔ, guī zú wǔ.

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

" wèi zhì péng chéng, jū fā bèi, sǐ.

”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sū zǐ yuē:" zēng zhī qù, shàn yǐ.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

bù qù, yǔ bì shā zēng.

不去,羽必杀增。

dú hèn qí bù zǎo ěr.

独恨其不早尔。

" rán zé dāng yǐ hé shì qù? zēng quàn yǔ shā pèi gōng, yǔ bù tīng, zhōng yǐ cǐ shī tiān xià, dāng yǐ shì qù yé? yuē:" fǒu.

”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曰:“否。

zēng zhī yù shā pèi gōng, rén chén zhī fēn yě yǔ zhī bù shā, yóu yǒu jūn rén zhī dù yě.

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

zēng hé wèi yǐ cǐ qù zāi? yì yuē:' zhī jǐ qí shén hū!' shī yuē:' rú bǐ yǔ xuě, xiān jí wèi sǎn.

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如彼雨雪,先集为霰。

' zēng zhī qù, dāng yú yǔ shā qīng zi guàn jūn shí yě.

’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

" chén shè zhī dé mín yě, yǐ xiàng yàn.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

xiàng shì zhī xìng yě, yǐ lì chǔ huái wáng sūn xīn ér zhū hóu zhī pàn zhī yě, yǐ shì yì dì.

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之叛之也,以弑义帝。

qiě yì dì zhī lì, zēng wèi móu zhǔ yǐ.

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

yì dì zhī cún wáng, qǐ dú wèi chǔ zhī shèng shuāi, yì zēng zhī suǒ yǔ tóng huò fú yě wèi yǒu yì dì wáng ér zēng dú néng jiǔ cún zhě yě.

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

yǔ zhī shā qīng zi guàn jūn yě, shì shì yì dì zhī zhào yě.

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

qí shì yì dì, zé yí zēng zhī běn yě, qǐ bì dài chén píng zāi? wù bì xiān fǔ yě, ér hòu chóng shēng zhī rén bì xiān yí yě, ér hòu chán rù zhī.

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

chén píng suī zhì, ān néng jiān wú yí zhī zhǔ zāi? wú cháng lùn yì dì, tiān xià zhī xián zhǔ yě.

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

dú qiǎn pèi gōng rù guān, ér bù qiǎn xiàng yǔ shí qīng zi guàn jūn yú chóu rén zhī zhōng, ér zhuó wèi shàng jiàng, bù xián ér néng rú shì hū? yǔ jì jiǎo shā qīng zi guàn jūn, yì dì bì bù néng kān, fēi yǔ shì dì, zé dì shā yǔ, bù dài zhì zhě ér hòu zhī yě.

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

zēng shǐ quàn xiàng liáng lì yì dì, zhū hóu yǐ cǐ fú cóng.

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

zhōng dào ér shì zhī, fēi zēng zhī yì yě.

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

fū qǐ dú fēi qí yì, jiāng bì lì zhēng ér bù tīng yě.

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

bù yòng qí yán, ér shā qí suǒ lì, yǔ zhī yí zēng bì zì cǐ shǐ yǐ.

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fāng yǔ shā qīng zi guàn jūn, zēng yǔ yǔ bǐ jiān ér shì yì dì, jūn chén zhī fēn wèi dìng yě.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

wèi zēng jì zhě, lì néng zhū yǔ zé zhū zhī, bù néng zé qù zhī, qǐ bù yì rán dà zhàng fū yě zāi? zēng nián qī shí, hé zé liú, bù hé jí qù, bù yǐ cǐ shí míng qù jiù zhī fēn, ér yù yī yǔ yǐ chéng gōng míng, lòu yǐ! suī rán, zēng, gāo dì zhī suǒ wèi yě zēng bù qù, xiàng yǔ bù wáng.

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合则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

yì rén jié yě zāi!

亦人杰也哉!

以上就是古诗词网提供的诗人苏轼的诗句“如彼雨雪”的相关内容,不足之出在所难免欢迎诗友进行指导、斧正及不断对“如彼雨雪”的诗词翻译赏析和诗意等信息进行补充完善。

(如果您参与对“如彼雨雪”诗词的翻译或赏析及诗意解读或者对其他对诗词等进行丰富完善并被古诗词网采纳,古诗词网将会在页面显著位置以“诗词贡献者”的身份标注显示您的名字或昵称,以示韵之国诗友对您的感谢及善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