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大家喜欢的诗词
放鱼(武昌作)隋堤柳_春半烟深汴美不美小重山(农人以夜雨昼晴为夜春)《司马法》简介月夜_露下凉生簟夏日途中富者多忧,贵者多险陈去疾的古诗词尚书座上赋牡丹花得轻字韵其花自越中移植鼓笛令(戏咏打揭)和曹监春晴见寄豫让幽居乐忆旧游(次韵·房有怀东园)登郡中销暑楼寄东川汝士摸鱼儿(西湖送春)看花回(茶词)半醉_水向东流竟病中寄郑十六兄信州水亭车驾西游因而有作观棋_逸格格难及倒垂柳(重九)送人流贬王元章倒枝画梅系乐府十二首·颂东夷送杨少府赴阳翟(即舍人之弟)同清江师月夜听坚正二上人为怀州转法华经歌登岘山亭,寄晋陵张少府陈师道的古诗词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谢赐珍珠江城梅花引题黄山汤院杂曲歌辞·春江曲_春江无云潮水平变动篇剑池_秦帝南巡厌刘升简介奉同汴州李相公勉送郭布殿中出巡所思_空塘水碧春客行_藕叶缀为衣红楼院应制(一作僧广宣诗)界围岩水帘(元和十年春月,自永州召还,经岩下)和梦游春诗一百韵使至汴州喜逢宋之问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横吹曲辞·长安道_长安道南游_尽兴南游卒哭友人_逢著南州史隰有苌楚硕人之宽又缺我銶瞻彼日月为公子裳室家不足求我庶士四国是吪不流束楚搔首踟蹰沬之乡矣赳赳武夫秋以为期采采芣苢维鹊有巢载好其音与子偕老行与子还兮泛泛其景服之无斁於粲洒扫如此粲者何大夫夙退远送于南二子乘舟仲氏任只云谁之思有洸有溃穀旦于差彼其之子齐子庸止颜如舜英零露瀼瀼狼跋其胡齐子归止汉之广矣怀之好音政事一埤遗我驾予与行自伯之东应有钟期知妙旨只今欲解无弦嘲听取长松万壑风萧骚空谷春迟懒却梅年年不肯犯寒开怕看零落雁先去欲伴孤高人未来解后平生惟酒可风流抵死要诗催更怜雪屋君家树俞简哀长吉陈寿皇甫澈孔融陈恕可向子湮文秀郭利贞卫象李祜张文琮杨发杜建徽林则徐王仁裕韦述邢巨孟郊薛昚惑李幼卿杨思玄萧遘岳伯川窦蒙曹唐沈如筠无作汪元亨崔敦礼
怕看零落雁先去 > 诗句 > 古诗词
“怕看零落雁先去”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怕看零落雁先去

诗句“怕看零落雁先去”出自:

出自 宋代 辛弃疾 的《和赵茂嘉郎中赋梅》

《和赵茂嘉郎中赋梅》

宋代 辛弃疾

空谷春迟懒却梅,年年不肯犯寒开。

怕看零落雁先去,欲伴孤高人未来。

解后平生惟酒可,风流抵死要诗催。

更怜雪屋君家树,三十年来手自栽。

作者简介(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hé zhào mào jiā láng zhōng fù méi

和赵茂嘉郎中赋梅

kōng gǔ chūn chí lǎn què méi, nián nián bù kěn fàn hán kāi.

空谷春迟懒却梅,年年不肯犯寒开。

pà kàn líng luò yàn xiān qù, yù bàn gū gāo rén wèi lái.

怕看零落雁先去,欲伴孤高人未来。

jiě hòu píng shēng wéi jiǔ kě, fēng liú dǐ sǐ yào shī cuī.

解后平生惟酒可,风流抵死要诗催。

gèng lián xuě wū jūn jiā shù, sān shí nián lái shǒu zì zāi.

更怜雪屋君家树,三十年来手自栽。

下面是“怕看零落雁先去”的藏头诗作品(韵之国诗友创作供您赏阅):

怕客但佯眠,看鸿入远天。零冰响珮环,落日对寒山。雁断知风急,先怀侬袖里。去岸映高山。

怕见世间事,看君用高义。零泪缘缨流,落日啼乌桕。雁度麦城霜,先觉口脂香。去岸映高山。

怕重愁拈镜,看山惬野情。零露积衰草,落日明珠袍。雁度朔风吹,先驱总昌会。去不待笙调。

怕重愁拈镜,看舞杯徐行。零露凝清华,落日对春华。雁飞江月冷,先朝纳谏诤。去便不归来。

怕见世间事,看花又别离。零泪忽沾衣,落傍玉川西。雁报朔方寒,先令祸有源。去彼而取此。

怕见世间事,看君话王室。零露竹风秋,落月向潮流。雁避将军箭,先著祖生鞭。去岸映高山。

以上就是古诗词网提供的诗人辛弃疾的诗句“怕看零落雁先去”的相关内容,不足之出在所难免欢迎诗友进行指导、斧正及不断对“怕看零落雁先去”的诗词翻译赏析和诗意等信息进行补充完善。

(如果您参与对“怕看零落雁先去”诗词的翻译或赏析及诗意解读或者对其他对诗词等进行丰富完善并被古诗词网采纳,古诗词网将会在页面显著位置以“诗词贡献者”的身份标注显示您的名字或昵称,以示韵之国诗友对您的感谢及善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