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大家喜欢的诗词
寒夜思友三首晚夏闻蝉寄广文(一作郎士元诗)石州引(别恨)指瑕第四十一雪二首_砚水池先冻采莲(歇拍)小敷谷龙潭祠作偶题_贱子曾尘国中书寓直(一作中书直堂)代卖薪女赠诸妓喜喻凫至王适简介杜中丞书院新移小竹赠金鹅山人沈师鲁空城雀_啾啾空城雀象数一隋门·隋文帝谢真人仙驾还旧山喜王驾小仪重阳相访西京道中闻蛙满江红(刘朔斋赋菊和韵)送使君早夏郡中书事杂曲歌辞·少年行三首_十八羽林郎王良士的古诗词点绛唇(和鲁如晦酴醿二首)王适的古诗词韩公叔有齐魏赠敬亭清越上人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保大舞归阳萧寺有丁行者能修无生忍担水施僧况归命稽首作诗庭际新移松竹浣溪沙(五之四)谒金门_春待去。帘满江红_往事千端,送郭司马赴伊吾郡请示李明府(郭子是赵节度同好)采桑子_心期昨夜寻咏笛_羌笛写龙声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酬王十八、李大见招游山送人下第归梁章钜的古诗词至南陵答皇甫岳秋槿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李二侍御丹阳东去新亭钓船归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忆长洲七娘子_山围水绕高虺虺其雷一苇杭之无食桑葚况也永叹惠而好我其子在棘今女下民曷又鞠止如此良人何不绩其麻彼美人兮溯游从之日出有曜云谁之思劳心忉忉俟我于城隅公侯腹心四国是遒薄污我私歼我良人亦已焉哉猗嗟名兮既见君子期我乎桑中我心匪石不远伊迩缁衣之好兮乱我心曲东门之墠言既遂矣胡取禾三百亿兮子车奄息未见君子士也罔极士贰其行彼茁者葭螓首蛾眉如可赎兮宛然左辟自我徂尔寒光犹恋甘泉树淑景偏临建始花彩蝶黄莺未歌舞梅香柳色已矜夸迎春正启流霞席暂嘱曦轮勿遽斜润色鸿业寄贤才李显叨居右弼愧盐梅李峤运筹帷幄荷时来宗楚客职掌图籍滥蓬莱王继鹏孙思邈高弁柳宗元刘轲李潜欧阳炯张弘靖杨果王勃独孤及刘大櫆司马扎冯子振王世贞林则徐谢翱宋祁陈敷邵偃江妃茅坤李行敏杨廉贺遂亮张泌张仲方曹勋李存勖崔澹
暂嘱曦轮勿遽斜 > 诗句 > 古诗词
“暂嘱曦轮勿遽斜”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暂嘱曦轮勿遽斜

诗句“暂嘱曦轮勿遽斜”出自:

立春日游苑迎春

唐代 李显

神皋福地三秦邑,玉台金阙九仙家。

寒光犹恋甘泉树,淑景偏临建始花。

彩蝶黄莺未歌舞,梅香柳色已矜夸。

迎春正启流霞席,暂嘱曦轮勿遽斜

作者简介(李显)

唐中宗李显(656年-710年),原名李哲,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683年至684年、705年至710年两度在位。章怀太子李贤被废后,李显被立为皇太子。弘道元年(683年)即皇帝位,武后临朝称制。光宅元年(684年),被废为庐陵王先后迁于均州、房州等地。圣历二年(699年)召还洛阳复立为皇太子。神龙元年(705年)复位。李显在位期间,恢复唐朝旧制,免除租赋,设十道巡察使,置修文馆学士,发展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往,实行和亲政策,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保证了边疆地区的稳定。唐中宗李显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半,公元710年去世,终年55岁,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谥孝和皇帝),葬于定陵。

lì chūn rì yóu yuàn yíng chūn

立春日游苑迎春

shén gāo fú dì sān qín yì, yù tái jīn quē jiǔ xiān jiā.

神皋福地三秦邑,玉台金阙九仙家。

hán guāng yóu liàn gān quán shù,

寒光犹恋甘泉树,

shū jǐng piān lín jiàn shǐ huā.

淑景偏临建始花。

cǎi dié huáng yīng wèi gē wǔ, méi xiāng liǔ sè yǐ jīn kuā.

彩蝶黄莺未歌舞,梅香柳色已矜夸。

yíng chūn zhèng qǐ liú xiá xí, zàn zhǔ xī lún wù jù xié.

迎春正启流霞席,暂嘱曦轮勿遽斜。

下面是“暂嘱曦轮勿遽斜”的藏头诗作品(韵之国诗友创作供您赏阅):

暂策为龙杖,曦车日亭午,轮势随天度。勿复访蓬瀛,遽切鲁禽情。斜分紫陌树。

暂别明庭去,曦车日亭午,轮势随天度。勿怪官仓粟,遽忻陪妙躅。斜穿枕上生。

暂别明庭去,曦光霁曙物,轮蹄在远涂。勿惮吐捉勤,遽蒙交郡印。斜分碧瓦霜。

暂不得即死,曦光霁曙物,轮中别有物。勿度柳园春,遽乃怆离尊。斜扉映丛竹。

暂不得即死,曦光霁曙物,轮中别有物。勿嗟名宦薄,遽辞池上酌。斜光动流睇。

暂伴月将影,曦光霁曙物,轮蹄在远涂。勿顾林亭晚,遽逐逝波澜。斜根拥断蓬。

以上就是古诗词网提供的诗人李显的诗句“暂嘱曦轮勿遽斜”的相关内容,不足之出在所难免欢迎诗友进行指导、斧正及不断对“暂嘱曦轮勿遽斜”的诗词翻译赏析和诗意等信息进行补充完善。

(如果您参与对“暂嘱曦轮勿遽斜”诗词的翻译或赏析及诗意解读或者对其他对诗词等进行丰富完善并被古诗词网采纳,古诗词网将会在页面显著位置以“诗词贡献者”的身份标注显示您的名字或昵称,以示韵之国诗友对您的感谢及善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