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大家喜欢的诗词
春怨_绣林红岸落斋中有兽皮茵偶成咏减字木兰花_一尊留夜。蛮家冬日五浪馆水亭怀别洞仙歌(红梅)山夜闻钟巡边在河北作浪淘沙_风雨晚春天游溪待月风_城上寒来思祭汾阴乐章_於穆浚哲,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壁画折竹杂言蝶恋花_十二峰前朝菩提寺上方晚望香山寺,寄舒员外南浦别酬崔千牛四郎早秋见寄减字木兰花(咏柳)感旧纱帽(帽即故李侍郎所赠)同宋参军之问梦赵六赠卢陈二子之作姑苏台怀古韩滉简介许州送张中丞出临颍镇虚战前汉门·周苛纪信正道章第二酬乐天重寄别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入彭蠡经松门观石镜,缅怀谢康乐题诗书游览之志过洛阳城豳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春雪题兴善寺广宣上人竹院柳梢青_衬步花茵,秣陵怀古·山色江声共寂寥燕归梁(高平调)南柯子(将出行,陆丈知府置酒,出姬侍,酒半索词)一曲离歌两行泪,不知何地再逢君?赠张五諲归濠州别业资治通鉴第一百八十卷五杂组_五杂组,刺蝶恋花_雪里珠衣寒苦别离烛影摇红(嘲王槐城独赏无月)咏史诗·吴江放榜日_喧喧车马欲毕耀的古诗词元万顷简介法驾导引(寿城山,用寿胡潭东韵)军事院霜菊盛开,因书一绝寄上谏议有齐季女悠悠我思以尔车来正是国人惠而好我岂无他人仲可怀也佼人懰兮他人入室俟我于堂乎而遵彼汝坟之子于归维子之故集于灌木静言思之洵美且好芃芃其麦将母来谂遂及伯姊可以缝裳要之襋之四矢反兮宛丘之道首阳之下送我乎淇之上矣风雨凄凄送我乎淇之上矣中谷有蓷路车乘黄至于暴矣振振君子我马瘏矣必有以也泛泛其逝山有扶苏何诞之节兮中心好之肤如凝脂不可方思歼我良人不意清斋避世尘料得焚香无别事存心应降月夫人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赵雍时彦庾天锡杜淹朱昼张养浩姚鹄胡曾窦庠晁端礼独孤良弼符载宋鼎刘长卿柳道伦裴贽唐扶任要李士元陆敬王睿宫天挺蔡挺李行言苏舜钦何鸾田游岩萧德言沈颂李应
应是天教开汴水 > 诗句 > 古诗词
“应是天教开汴水”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应是天教开汴水

诗句“应是天教开汴水”出自:

汴河怀古二首

唐代 皮日休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作者简介(皮日休)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汴河怀古二首》皮日休 古诗翻译及注释

翻译

成千上万的彩船行驶在运河两岸的翠柳中间,但这支船队载到扬州后再也没有回还。

应该是上天教人们开通汴河,这里一千余里的地面上看不到一座山峦。

都说隋朝亡国是因为这条河,但是到现在它还在流淌不息,南北舟楫因此畅通无阻。

如果不是修龙舟巡幸江都的事情,隋炀帝的功绩可以和大禹平分秋色。

注释

⑴舸:大船。

⑵载到扬州尽不还:隋炀帝杨广游览扬州时被部将宇文化及杀死。

⑶汴水:汴河,即通济渠。

⑷水殿龙舟事:隋炀帝下扬州乘龙舟的风景的事。

⑸共禹论功:作者在这里肯定了隋朝大运河的积极意义,是可以和大禹治水的功绩相比的。

《汴河怀古二首》皮日休 古诗赏析

第一首诗的“万艘龙舸”代指隋炀帝的船队。全诗描述了隋炀帝游览扬州的豪华船队以及大运河的地理环境,诗中隐含了隋炀帝被部将宇文化及杀死的历史事实。诗说当年的浩然盛大的场面如今已经不复存在,实质是说当时的唐帝国早已是连隋炀帝时也比不得了。这是对当政者的警训,意味深长。

第二首诗第一句从隋亡于大运河这种论调说起,而以第二句反面设难,予以批驳。诗中说:很多研究隋朝灭亡原因的人都归咎于运河,视为一大祸根,然而大运河的开凿使南北交通显著改善,对经济联系与政治统一有莫大好处,历史作用深远。用“至今”二字,以表其造福后世时间之长;说“千里”,以见因之得益的地域之辽阔;“赖”字则表明其为国计民生之不可缺少,更带赞许的意味。此句强调大运河的百年大利,一反众口一辞的论调,使人耳目一新。这就是唐人咏史怀古诗常用的“翻案法”。翻案法可以使议论新颖,发人所未发,但要做到不悖情理,却是不易的。大运河固然有利于后世,但隋炀帝的暴行还是暴行,皮日休是从两个不同角度来看开河这件事的。当年运河竣工后,隋炀帝率众二十万出游,自己乘坐高达四层的“龙舟”,还有高三层、称为浮景的“水殿”九艘,此外杂船无数。船只相衔长达三百余里,仅挽大船的人几近万数,均著彩服,水陆照亮,所谓“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李商隐《隋宫》,其奢侈糜费实为史所罕闻。第三句“水殿龙舟事”即指此而言。

作者对隋炀帝的批斥是十分明显的。然而他并不直说。第四句忽然举出大禹治水的业绩来相比,甚至用反诘句式来强调:“共禹论功不较多?”意思就是:论起功绩来,炀帝开河不比大禹治水更多些吗?这简直荒谬离奇,但由于诗人的评论,是以“若无水殿龙舟事”为前提的。仅就水利工程造福后世而言,两者确有可比之处。然而“若无”云云这个假设条件事实上是不存在的,极尽“水殿龙舟”之侈的炀帝终究不能同躬身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相与论功,流芳千古。故作者虽用了翻案法,实际上为大运河洗刷不实的“罪名”,而炀帝的罪反倒更加实际了。这种把历史上暴虐无道的昏君与传说中受人景仰的圣人并提,是欲夺故予之法。说炀帝“共禹论功不较多”,似乎是最大恭维奖许,但有“若无水殿龙舟事”一句的限制,又是彻底的剥夺。“共禹论功”一抬,“不较多”再抬,高高抬起,把分量重重地反压在“水殿龙舟事”上面,对炀帝的批判就更为严厉,谴责更为强烈。这种手法的使用,比一般正面抒发效果更好。

此诗以议论为主,在形象思维、情韵等方面较李商隐《隋宫》一类作品不免略逊一筹;但在立意的新奇、议论的精辟和“翻案法”的妙用方面,自有其独到处,仍不失为晚唐咏史怀古诗中的佳品。

《汴河怀古二首》皮日休 古诗创作背景

皮日休是唐后期的诗人,当时唐王朝已进入动乱阶段。文人在仕途上非常困难,平安闲放成为他们生活上的目标,精神上则尽量不受外界干扰,皮日休就是这种避世心态与淡薄的代表。这使得他有更多的空闲思史,写出现实主义的咏史诗。

隋炀帝时,发河南淮北诸郡民众,开掘了名为通济渠的大运河。自洛阳西苑引谷、洛二水入黄河,经黄河入汴水,再循春秋时吴王夫差所开运河故道引汴水入泗水以达淮水。故运河主干在汴水一段,习惯上也呼之为汴河。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消耗了大量民力物力。唐诗中有不少作品是吟写这个历史题材的,大都指称隋亡于大运河云云。皮日休生活的时代,政治腐败,已走上亡隋的老路,对于历史的鉴戒,一般人的感觉已很迟钝了,而作者却以诗文的形式有意重提这一教训。

biàn hé huái gǔ èr shǒu

汴河怀古二首

wàn sōu lóng gě lǜ sī jiān, zài dào yáng zhōu jǐn bù hái.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yìng shì tiān jiào kāi biàn shuǐ, yī qiān yú lǐ dì wú shān.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jǐn dào suí wáng wèi cǐ hé, zhì jīn qiān lǐ lài tōng bō.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ruò wú shuǐ diàn lóng zhōu shì, gòng yǔ lùn gōng bù jiào duō.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下面是“应是天教开汴水”的藏头诗作品(韵之国诗友创作供您赏阅):

应不更还秦,是时军两进。天半将身到,教餐有效药。开坼此河道,汴水走淮鱼。水白虎溪月。

应不更还秦,是时军两进。天哀志气人,教姬屈醉人。开冰广殿凉,汴流徒浑黄。水暗波翻覆。

应便有风飘,是除老病药。天半锁重关,教门新启关。开冰广殿凉,汴流徒浑黄。水包城下岸。

应便促朝天,是时心境闲。天半锁重关,教通因渐染。开边一何多,汴水连谯沛。水岸衔阶转。

应不是神仙,是配凤凰年。天哀洒丽文,教我若为人。开闭秦北门,汴州浚仪人。水爱双流净。

应不是神仙,是非不足辩。天半锁重关,教通因渐染。开闭天门路,汴水走淮鱼。水包城下岸。

以上就是古诗词网提供的诗人皮日休的诗句“应是天教开汴水”的相关内容,不足之出在所难免欢迎诗友进行指导、斧正及不断对“应是天教开汴水”的诗词翻译赏析和诗意等信息进行补充完善。

(如果您参与对“应是天教开汴水”诗词的翻译或赏析及诗意解读或者对其他对诗词等进行丰富完善并被古诗词网采纳,古诗词网将会在页面显著位置以“诗词贡献者”的身份标注显示您的名字或昵称,以示韵之国诗友对您的感谢及善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