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大家喜欢的诗词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浣纱庙闻雷菩萨蛮(赋软香)阊门书感资治通鉴第六卷句_今日持团扇沁园春(送孙季蕃吊方漕西归)水调歌头(和人新堂)谢中上人寄茶丘光庭的古诗词水调歌头(和海盐尉范行之)润卿鲁望寒夜见访,各惜其志,遂成一绝送杜郎中入茶山修贡醉蓬莱(庚戌寿章仓)送梦上人归京沉醉东风·重九最高楼(再题周登乐府)沁园春(送辛幼安弟赴桂林官)寄西山胡汾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杏花_暖气潜催次秦韬玉简介诉衷情(送李状元·三之一)竹枝词_十二山晴花望江南(五)下第东南行献王威仪资治通鉴第二百八十八卷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清明日诏宴宁王山池赋得飞字送李使君赴抚州赠韦穆十八酬尚颜上人会友不至仙客归乡词二首蝶恋花_千二百回圆寄黔州马常侍奉和太原公送前杨秀才戴兼招杨正字戎四望楼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宋华的古诗词使东川·望驿台(三月尽)下略江楼月夜闻笛宿吉祥寺寄庐山隐者拟古_融融白玉辉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送春词父母何怙隰有苌楚缁衣之席兮不屑髢也人而无止雉鸣求其牡其带伊丝修我甲兵不死何为垂带悸兮考槃在涧彻彼桑土在浚之城不如子之衣振振公姓乃如之人兮其鸣喈喈有杕之杜谓他人母终温且惠职思其居中心养养烝在桑野有美一人雄狐绥绥北流活活云谁之思百尔所思终日射侯何斯违斯大夫跋涉胡瞻尔庭有县特兮交交黄鸟乘我乘驹今也每食无余有美一人何嗟及矣蝃蝀在东于嗟乎驺虞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既厚不为薄想君时见思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任生白贲周匡物姚燧宁调元裴漼郭祥正张孝祥郦道元刘桢王适钟嗣成陈造谢勮公孙龙李昂英邵楚苌谢良辅李续苏东坡沈仲昌李朝威黄宗义袁去华张臬陈上美金地藏高铢鱼又玄吴丹
松枝一何劲 > 诗句 > 古诗词
“松枝一何劲”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松枝一何劲

诗句“松枝一何劲”出自:

出自 魏晋 刘桢 的《赠从弟

《赠从弟》

魏晋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作者简介(刘桢)

刘桢(?-217),三国时魏名士,建安七子之一。字公干,山东东平宁阳人。博学有才,与魏文帝友善。后以不敬罪被刑,刑后署吏。所作五言诗,风格遒劲,语言质朴,重名于世,今有《刘公干集》。

《赠从弟》刘桢 古诗翻译及注释

翻译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注释

①亭亭:高耸的样子。。

②瑟瑟:形容寒风的声音。

③一何:多么。

④惨凄:凛冽、严酷。

⑤罹( lí )凝寒:遭受严寒。 罹,遭受。

⑥"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二句是说,难道松柏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但是它依然青翠如故,)这是它的本性决定的。

本文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卷三。刘桢(?--217),东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称。有《《赠从弟》刘桢 古诗》诗三首,都用比兴的修辞手法。这是第二首。作者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从弟:堂弟。

《赠从弟》刘桢 古诗鉴赏

刘桢的诗刚劲挺拔,卓荦不凡。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赠从弟》刘桢 古诗》共三首,为其代表作,尤以第二首著称于世。

《《赠从弟》刘桢 古诗》(其二)貌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

起首二句,即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用“亭亭”标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绘影绘声,简洁生动。又以“谷中”映衬“山上”,更突出了位居全诗中心的青松的傲骨。

起首二句以客观描写为主,三四两句则加强了抒情的氛围。而且在似乎不相关的松和风之间冲突顿起,令听者心惊,观者颜开。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一“盛”一“劲”表现冲突的激烈和诗人的感情倾向。第三句诗顺接第二句,第四句呼应首句,章法绵密,展开有序。

五六两句,由风势猛烈而发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刚劲而拓宽为一年四季常端正,越发显出环境的严酷和青松岁寒不凋的特性。诗的意境格外高远,格调更显得悲壮崇高。松树和环境的对比也更分明,而松树品性的价值也更加突现出来。

最后两句变换句式,以有力的一问一答作结。诗人由外而内,由表层到深层,把读者眼光从“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视到松树内在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

全诗以松树为中心,写得集中紧凑。反复咏歌,却不平板单调。用词朴素无华,风骨雄健,气势有力。不重在工笔细描,而以层层深入事物的内核见长。

这 首诗名为“《赠从弟》刘桢 古诗”,但无一语道及兄弟情谊。我们读来却颇觉情深谊长,而且能同诗人心心相印。这是因为诗人运用了象征手法,用松树象征自己的志趣、情操和 希望。自然之物原本自生自灭,与人无关。但一旦诗人用多情的目光注入山水树木、风霜雷电,与自然界中某些同人类相通的特征一撞击,便会爆发出动人的火花。 这种象征手法的运用,刘桢之前有屈原的桔颂,刘桢之后,则更是屡见不鲜,且形成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特征之一。

刘桢如果直接抒写内心情感,很易直露,便借松树的高洁来暗示情怀,以此自勉,也借以勉励从弟。全诗关于兄弟情谊虽“不着一字”,但味外之旨却更耐人品尝。

zèng cóng dì

赠从弟

tíng tíng shān shàng sōng, sè sè gǔ zhòng fēng.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fēng shēng yī hé shèng, sōng zhī yī hé jìn.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bīng shuāng zhèng cǎn qī, zhōng suì cháng duān zhèng.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qǐ bù lí níng hán, sōng bǎi yǒu běn xìng.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下面是“松枝一何劲”的藏头诗作品(韵之国诗友创作供您赏阅):

松柏遍山鸣,枝脆如鹤胫。一半鸟啄破,何言鲁声伯。劲节自留春。

松柏凌高殿,枝枝相接连。一哀侵疾病,何处列君名。劲堪和醉倚。

松柏今在兹,枝上鸟犹稀。一半布风骚,何必龙山好。劲健孤茎直。

松柏但萧萧,枝枝疑纤刀。一百二十日,何必世人识。劲节常对生。

松柏遍山鸣,枝鸟立成行。一百八十首,何不作重楼。劲风来如奔。

松柏本孤直,枝惊夜鹊栖。一百六十言,何必九华丹。劲虏欲南窥。

以上就是古诗词网提供的诗人刘桢的诗句“松枝一何劲”的相关内容,不足之出在所难免欢迎诗友进行指导、斧正及不断对“松枝一何劲”的诗词翻译赏析和诗意等信息进行补充完善。

(如果您参与对“松枝一何劲”诗词的翻译或赏析及诗意解读或者对其他对诗词等进行丰富完善并被古诗词网采纳,古诗词网将会在页面显著位置以“诗词贡献者”的身份标注显示您的名字或昵称,以示韵之国诗友对您的感谢及善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