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大家喜欢的诗词
与虞沔州谒藏真上人浣溪沙_翠縠参差拂宿法华寺简灵澈上人将至妙喜寺赠上虞胡少府百篇鹧鸪天(七夕)_一叶惊秋风酬司空璲少府上湖南崔中丞九日_九日强游登吊崔补阙刘过的古诗词贻王处士子文别旧山寄无愿上人出塞词滕王阁序留别解县韩明府(一作别解明府)思归_叠嶂平芜外汴河直进船减字木兰花(再用韵戏古岩出妾)王侍御南原庄秋日行次关西梁甫吟临江仙_饮散离亭西隋宫春江城子_初夜含娇入卯时酒卜算子(曹守生朝十二月初六日)句_焰随红日去探芳信_大作,林麓霜天晓角(旅兴)寄华阴刘拾遗春秋战国门·季札韩员外夫人清河县君崔氏挽歌二首水调歌头(程良器嘉量别赋一阕纪泛舟之会,往返次韵)声声慢(都下与沈尧道同赋别本作北游答曾心传惠诗)春雨_花时闷见联宿莹公禅房闻梵华岳浪淘沙_后约无凭。吉水作尉酬高援秀才见赠五贶诗·诃陵樽送杨州判官(一作赠茅山杨判官)赋得琢玉成器送别(一作山中送别,一作送友)海月谣(送赵永兴宰)临江仙(席上和呈中散兄及吴令)题元十八溪亭(亭在庐山东南五老峰下)题金州西园九首·江榭回文诗二首八月在宇万寿无疆隰有苌楚济盈不濡轨可与晤言曷云能来佼人懰兮言之辱也何以予之无我恶兮邦之司直予子行役求我庶士又缺我锜如鼓瑟琴未见君子洵有情兮畏子不奔条其啸矣岂无他人害浣害否伊其相谑两骖如舞胡不比焉羔裘逍遥彼苍者天汉之广矣考槃在陆旄丘之葛兮泣涕如雨中冓之言燕燕于飞我生之后不念昔者鹳鸣于垤伯兮朅兮野有蔓草子之汤兮既不我嘉天实为之婴儿并姹女刘郎曾约共升仙养个小金坛楼上风高翠袖寒碧云笼淡日绿杨芳草恨绵绵何处认征鞍晓镜懒重看鬓云堆凤髻鸾衾鸳枕小屏山虞姬柴望孙逖徐彦伯刘轲丘悦罗立言陈通方周文质张萧远赵谦光王无竞崔子向聂夷中张槟杜建徽崔安潜于敖郑义真郑丹萧妃杨损陈亮张仲方李憕毛文锡源乾曜马戴马异杨无咎
绿杨芳草恨绵绵 > 诗句 > 古诗词
“绿杨芳草恨绵绵”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绿杨芳草恨绵绵

诗句“绿杨芳草恨绵绵”出自:

出自 宋代 蔡伸 的《小重山》

《小重山》

宋代 蔡伸

楼上风高翠袖寒。

碧云笼淡日,照阑干。

绿杨芳草恨绵绵

长亭路,何处认征鞍。

晓镜懒重看。

鬓云堆凤髻,任阑珊。

鸾衾鸳枕小屏山。

人如玉,忍负一春闲。

作者简介(蔡伸)

蔡伸(1088—1156)字伸道,号友古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蔡襄孙。政和五年(1115)进士。宣和年间,出知潍州北海县、通判徐州。赵构以康王开大元帅幕府,伸间道谒军门,留置幕府。南渡后,通判真州,除知滁州。秦桧当国,以赵鼎党被罢,主管台州崇道观。绍兴九年(1139),起知徐州,改知德安府。后为浙东安抚司参谋官,提举崇道观。绍兴二十六年卒,年六十九。《宋史翼》有传。伸少有文名,擅书法,得祖襄笔意。工词,与向子諲同官彭城漕属,屡有酬赠。有《友古居士词》一卷。 存词175首。

xiǎo chóng shān

小重山

lóu shàng fēng gāo cuì xiù hán.

楼上风高翠袖寒。

bì yún lóng dàn rì, zhào lán gān.

碧云笼淡日,照阑干。

lǜ yáng fāng cǎo hèn mián mián.

绿杨芳草恨绵绵。

cháng tíng lù, hé chǔ rèn zhēng ān.

长亭路,何处认征鞍。

xiǎo jìng lǎn zhòng kàn.

晓镜懒重看。

bìn yún duī fèng jì, rèn lán shān.

鬓云堆凤髻,任阑珊。

luán qīn yuān zhěn xiǎo píng shān.

鸾衾鸳枕小屏山。

rén rú yù, rěn fù yī chūn xián.

人如玉,忍负一春闲。

下面是“绿杨芳草恨绵绵”的藏头诗作品(韵之国诗友创作供您赏阅):

绿波空悠悠,杨疏奏伎楼。芳草不曾触,草没栖洲鹭。恨不相从去,绵蛮巧状语。绵绵古危壁。

绿草头蕺蕺,杨柳又如丝。芳草闭闲扉,草奏才偏委。恨别夏云滋,绵绵无穷事。绵连滍川回。

绿草头蕺蕺,杨柳色依依。芳草成皋路,草昧席罗图。恨不居高秩,绵代更膺期。绵绵病自生。

绿草生荒陂,杨花轻易飞。芳草忽无色,草软眠难舍。恨不两相思,绵绵古危壁。绵蛮巧状语。

绿摆杨枝嫩,杨柳送行人。芳草忽无色,草市多樵客。恨不当此时,绵绵无穷事。绵历已六代。

绿鬓随波散,杨柳为君攀。芳草换野色,草木半舒坼。恨别满江乡,绵绵入帝乡。绵蛮巧状语。

以上就是古诗词网提供的诗人蔡伸的诗句“绿杨芳草恨绵绵”的相关内容,不足之出在所难免欢迎诗友进行指导、斧正及不断对“绿杨芳草恨绵绵”的诗词翻译赏析和诗意等信息进行补充完善。

(如果您参与对“绿杨芳草恨绵绵”诗词的翻译或赏析及诗意解读或者对其他对诗词等进行丰富完善并被古诗词网采纳,古诗词网将会在页面显著位置以“诗词贡献者”的身份标注显示您的名字或昵称,以示韵之国诗友对您的感谢及善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