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大家喜欢的诗词
幸白鹿观应制_碧虚清吹下怀汾上旧居又送陆潜夫茅山寻友蝶恋花(和人探梅)梦芙蓉(赵昌芙容图,梅津所藏)在西国怀王舍城(一三五七九言)赠桐庐房明府先辈杂诗三首采桑子_水亭花上三绛州过夏留献郑尚书浣溪沙(即席)奉和李大夫题新诗二首各六韵·忘筌亭秋晚_残星残月一卜算子_时菊碎榛丛易水歌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西江月_十月谁云春满庭芳(次旧韵,答蔡州王道济大夫见寄)登殊亭作自惠山至吴下寄酬南徐从事江神子(临安道中)海阳十咏·双溪惟此温泉是称愈疾,岂予独受其福,思与兆人共之。送丘为赴上都(一作送皇甫曾)早秋宴张郎中海亭即事(一作孟浩然诗)【南吕】骂玉郎带感皇恩采茶歌思子台有感二首满庭芳(代乡老众宾劝乡大夫)送郑锡(曙曾事此公季父)欧阳修简介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_匈奴迩河朔资治通鉴第八十二卷晚投江泽浦即事呈柳兵曹泥九江旅夜寄山中故人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范成大的古诗词蓦山溪(元夕)终南望馀雪戏文·小孙屠冬晚姚谏议宅会送元绪上人归南山原官第十净兴寺杜鹃一枝繁艳无比观卫尚书九日对中使射破的赠不食姑陆翱简介不问苍生问鬼神李景伯简介夜_日坠虞渊烛贺新郎(再用前韵)_放逐身蓝缕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夭之沃沃輶车鸾镳谁谓宋远胡不遄死维莠桀桀哀我人斯乐子之无室彼美淑姬辗转反侧并坐鼓簧人而无仪何以予之西方美人云谁之思曰予未有室家施于中谷谁谓女无家不寁好也右招我由房王事靡盬人之为言其鸣喈喈婉兮娈兮彼人是哉委蛇委蛇大车啍啍宛丘之栩殷其盈矣舞则选兮仪既成兮乃如之人兮如兄如弟婆娑其下敝笱在梁颜如舜华凡今之人谭公维私彼留子国彼茁者葭彼君子兮大船来兮小船过百货将集玉都那君则扬舲兮以峦刑科黄流清淮为一致上牵下橹日夜来千人同济兮万人利我送行舟于水之次春风吹两旗君作天王使康与之王禹偁魏求己崔涂史达祖王彦威常建姚述尧李颀郑璧王纬杨果晁补之王世贞乐府唐玄宗杨璞程公许纪元皋李昪卢贞郑延玉萧纲祝钦明黄宗义李虞李澄之林杰李嶷卢顺之
千人同济兮万人利 > 诗句 > 古诗词
“千人同济兮万人利”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千人同济兮万人利

诗句“千人同济兮万人利”出自:

出自 宋代 梅尧臣 的《汴之水三章送淮南提刑李舍人》

《汴之水三章送淮南提刑李舍人》

宋代 梅尧臣

汴之水,入于泗,黄流清淮为一致。

上牵下橹日夜来,千人同济兮万人利

利何谓,国之漕,商之货,实所寄。

作者简介(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biàn zhī shuǐ sān zhāng sòng huái nán tí xíng lǐ shè rén

汴之水三章送淮南提刑李舍人

biàn zhī shuǐ, rù yú sì,

汴之水,入于泗,

huáng liú qīng huái wèi yī zhì.

黄流清淮为一致。

shàng qiān xià lǔ rì yè lái,

上牵下橹日夜来,

qiān rén tóng jì xī wàn rén lì.

千人同济兮万人利。

lì hé wèi,

利何谓,

guó zhī cáo, shāng zhī huò,

国之漕,商之货,

shí suǒ jì.

实所寄。

下面是“千人同济兮万人利”的藏头诗作品(韵之国诗友创作供您赏阅):

千春秘麟阁,人家嵩岳色。同称昆岫宝,济上没蓬蒿。万草色不绿。人悲雁亦号,利器非能操。

千春瑞月明,人道有亏盈。同伴无辞困,济济列千官。万乘出西河。人别十三秋,利命子罕言。

千春瑞月明,人讹屡抵刑。同病忧能老,济旱露为兆。万般思后行。人安在吏良,利刃发干将。

千杯倒接蘺,人地应无比。同车至咸阳,济北甄神贶。万变穷日夕。人抱浊河澄,利人胜岁丰。

千场花下醉,人间不可窥。同称昆岫宝,济旱露为兆。万乘出黄道。人悲旧剑前,利养积馀健。

千春伤我情,人道有亏盈。同悲万古尘,济时肯杀身。万般思后行。人悲花自闲,利物得双剑。

以上就是古诗词网提供的诗人梅尧臣的诗句“千人同济兮万人利”的相关内容,不足之出在所难免欢迎诗友进行指导、斧正及不断对“千人同济兮万人利”的诗词翻译赏析和诗意等信息进行补充完善。

(如果您参与对“千人同济兮万人利”诗词的翻译或赏析及诗意解读或者对其他对诗词等进行丰富完善并被古诗词网采纳,古诗词网将会在页面显著位置以“诗词贡献者”的身份标注显示您的名字或昵称,以示韵之国诗友对您的感谢及善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