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大家喜欢的诗词
和汴州令狐相公新于郡内栽竹百竿拆壁开轩…七言五韵黔中书事_巴蜀水南偏将卜兰芷村居留别郡中在仕促拍满路花_西风吹渭水宋华简介风不鸣条_圣日祥风起和李明府朝中措(次韵同官约瞻叔兄□□及杨仲博约赏郡圃牡丹并正见寺晓别生公临江仙(陈守美任)眼儿媚(再和班字韵谢南叔兄□□见贻生日)赠华严院僧_一身依止荒闲院酬杜补阙初春雨中舟次横江喜裴郎中相迎见寄入关咏马鹧鸪天_绣户当年瑞刘大櫆的古诗词义雀行和朱评事酬裴秀才登玉清庐陵别朱观先辈奉酬袁使君高寺院新亭对雨(其亭即使君所创)送王十至褒中因寄尚书【商调】梧叶儿_佩解螭文玉贫女_平生不识绣八声甘州(庚戌寿郑丞相)白鹭汀思帝乡·如何秦楼曲酬薛员外谊苦热行见寄梅花_群木方憎雪清平乐(梅)书怀_退耕逢歉岁第二十五章和岷公送李评事往宜春妾薄命_妾命何太薄送八分书与友人,继以诗县君赴兴庆宫朝贺载之奉行册礼,因书即事华阳道者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闲居_尘事久相弃浣溪沙_水递迢迢到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屏风绝句久不见韩侍郎,戏题四韵以寄之高士咏·柏成子高江上别流人月_嫦娥窃药出岫禅师南溪兰若宿府秋晚山中别业曾不容刀何不日鼓瑟绵绵葛藟言私其豵绿竹如箦携手同归不稼不穑亦孔之将谑浪笑敖彼人是哉维子之故洵直且侯孑孑干旌室家不足虫飞薨薨昏以为期岂曰无衣诸兄之言亦可畏也适彼乐郊振振公族充耳琇莹会弁如星寔命不同在彼淇侧是以有衮衣兮舞则选兮心之忧矣予弟行役町畽鹿场乃如之人兮蒙伐有苑十亩之间兮陟彼砠矣忧心有忡谁从穆公凡今之人微我有咎颠倒衣裳下上其音忾我寤叹社樗元自可忘年开门睹雉不敢发滞思霾胸须澡雪烦君初试一枪旗救我将隳半轮月不应种木便甘棠清风自是万夫望未须乘此蓬莱去明日论诗齿颊香当时同赴饮城西宇文鼎张雨张惠言韩熙载石涛潘孟阳傅玄杨衡张格司空曙刘长川司马承祯郭郧宜芬公主唐思言陆希声陈昌言蔡京陈沆章玄同毛泽东赵璜油蔚郑丹苑咸丘迟邹绍先杨虞卿李从善黄公望
不应种木便甘棠 > 诗句 > 古诗词
“不应种木便甘棠”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不应种木便甘棠

诗句“不应种木便甘棠”出自:

出自 宋代 晁补之 的《再用发字韵谢毅父送茶》

《再用发字韵谢毅父送茶》

宋代 晁补之

开门睹雉不敢发,滞思霾胸须澡雪。

烦君初试一枪旗,救我将隳半轮月。

不应种木便甘棠,清风自是万夫望。

未须乘此蓬莱去,明日论诗齿颊香。

作者简介(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zài yòng fā zì yùn xiè yì fù sòng chá

再用发字韵谢毅父送茶

kāi mén dǔ zhì bù gǎn fā, zhì sī mái xiōng xū zǎo xuě.

开门睹雉不敢发,滞思霾胸须澡雪。

fán jūn chū shì yī qiāng qí, jiù wǒ jiāng huī bàn lún yuè.

烦君初试一枪旗,救我将隳半轮月。

bù yīng zhǒng mù biàn gān táng, qīng fēng zì shì wàn fū wàng.

不应种木便甘棠,清风自是万夫望。

wèi xū chéng cǐ péng lái qù, míng rì lùn shī chǐ jiá xiāng.

未须乘此蓬莱去,明日论诗齿颊香。

下面是“不应种木便甘棠”的藏头诗作品(韵之国诗友创作供您赏阅):

不爱能适时,应当自此始。种罢水边憩,木落病身起。便道恩华降,甘循赐也墙。棠棣开双萼。

不爱事耕稼,应不老烟霞。种豆悲杨恽,木花滞寒雨。便从威仰座,甘鲜新饼果。棠树几秋风。

不爱延康里,应多怀古思。种德会明扬,木叶微堕黄。便到洞庭波,甘从玉石焚。棠树几秋风。

不报小人雠,应随仙鹤游。种荷依野水,木杯能渡水。便成呜咽去,甘齐百里愚。棠棣花重发。

不傍豪贵家,应不老烟霞。种瓜漆园里,木落即眠迟。便道恩华降,甘非蔗有浆。棠实悬辛苦。

不爱珪组绁,应催风落叶。种瓜复几时,木石强为词。便当一逢迎,甘露降府庭。棠树事难追。

以上就是古诗词网提供的诗人晁补之的诗句“不应种木便甘棠”的相关内容,不足之出在所难免欢迎诗友进行指导、斧正及不断对“不应种木便甘棠”的诗词翻译赏析和诗意等信息进行补充完善。

(如果您参与对“不应种木便甘棠”诗词的翻译或赏析及诗意解读或者对其他对诗词等进行丰富完善并被古诗词网采纳,古诗词网将会在页面显著位置以“诗词贡献者”的身份标注显示您的名字或昵称,以示韵之国诗友对您的感谢及善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