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大家喜欢的诗词
论礼第二十七读张曲江集作送陆三出尉资治通鉴第二十二卷村路菊花登润州城_天末江城晚宿张云举院【双调】沉醉东风 归田樊珣简介减字木兰花(甲午九月末在婺州韩守坐上和陈尚书韵李处观浙西府相畋游下第后怀旧居霸形第二十二送友人江行之庐山肄业真诚为人,圆转涉世残春独来南亭因寄张祜浣溪沙(别杜叔高)秋夕病中夏夜江楼会别画堂春(和秦少游韵)杂剧·晋文公火烧介子推水龙吟(再和)宫词_悄悄深宫不扫花游_满庭嫩碧冬日峡中旅泊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北齐·颜嘉陵江看牡丹赠段成式(柯古前看吝酒)木兰花慢(看春有感)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访明公大德酬娄秀才将之淮南见赠之什(娄秀才,图南也)徐州使院赋借薛尚书集岁夜喜魏万成、郭夏雪中相寻冬日逢冯法曹话怀忆杨十二_去时芍药才堪赠游禁苑陪幸临渭亭遇雪应制高密长公主挽歌满庭芳_天与疏慵,再游头陀寺赠李判官【越调】凭阑人 香印贺新郎(再用约字)秋笛高士咏·臧丈人醉落魄_阳关声咽。题令宣和尚院奉和鲁望同游北禅院樊阳源简介既安且宁九月在户我思古人携手同归江之永矣彼美淑姬不死何为未见君子芄兰之叶人而无仪道之云远逝者其耋我朱孔阳上慎旃哉视尔如荍取彼斧斨谁谓雀无角椓之丁丁彼采葛兮三岁贯女曷饮食之我来自东我心西悲委蛇委蛇坎坎伐檀兮惴惴其栗有鸣仓庚不我能畜慆慆不归以我御穷不可求思百岁之后我有旨蓄其叶菁菁方涣涣兮念彼京师中冓之言不宜有怒以速诸舅啜其泣矣头白齿落难追准拟百年千岁能得几许多时千人万人齐抱杵重重土坚试行锥军吏执鞭催作迟来时一年深碛里著尽短衣渴无水力尽不得抛杵声杵声未定人皆死李商隐魏徵奥敦周卿王铎裴漼寒山胡元范晁采郭郧姚岩杰南卓崔宗之李適之(李适之)朱景玄郑损于敖曾觌杨鸾于瑰崔国辅丘崈陈克王仲舒杨於陵苏辙陈若水汪琬薛昭纬金农黄景仁
军吏执鞭催作迟 > 诗句 > 古诗词
“军吏执鞭催作迟”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军吏执鞭催作迟

诗句“军吏执鞭催作迟”出自:

杂曲歌辞·筑城曲

唐代 张籍

筑城去,千人万人齐抱杵。

重重土坚试行锥,军吏执鞭催作迟

来时一年深碛里,著尽短衣渴无水。

力尽不得抛杵声,杵声未定人皆死。

家家养男当门户,今日作君城下土。

作者简介(张籍)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zá qū gē cí zhù chéng qū

杂曲歌辞·筑城曲

zhù chéng qù, qiān rén wàn rén qí bào chǔ.

筑城去,千人万人齐抱杵。

chóng chóng tǔ jiān shì xíng zhuī,

重重土坚试行锥,

jūn lì zhí biān cuī zuò chí.

军吏执鞭催作迟。

lái shí yī nián shēn qì lǐ, zhe jǐn duǎn yī kě wú shuǐ.

来时一年深碛里,著尽短衣渴无水。

lì jìn bù dé pāo chǔ shēng, chǔ shēng wèi dìng rén jiē sǐ.

力尽不得抛杵声,杵声未定人皆死。

jiā jiā yǎng nán dāng mén hù,

家家养男当门户,

jīn rì zuò jūn chéng xià tǔ.

今日作君城下土。

下面是“军吏执鞭催作迟”的藏头诗作品(韵之国诗友创作供您赏阅):

军城鼓振桥,吏体庄生傲。执缚归厥命,鞭笼翠袖明。催榜渡乌江,作颂喜时康。迟迟履归辙。

军厨酒似油,吏道二梅仙。执节仙童小,鞭马广陵桥。催柳绽黄金,作吏心亦隐。迟迟归路赊。

军麾出塞垣,吏散渚禽喧。执戟君乡里,鞭尸辱已及。催榜渡乌江,作颂喜时康。迟迟立夕阳。

军麾相国持,吏隐丰暇日。执法大不中,鞭尸郢市门。催归日未西,作汉太平基。迟迟空手回。

军麾相国持,吏稀秋税毕。执缚归厥命,鞭笼翠袖明。催衙鼓报晨,作此偷桃臣。迟迟菱荇上。

军麾出塞垣,吏事日纷然。执简宁循枉,鞭尸辱已及。催过石头城,作程施有政。迟成举罚杯。

以上就是古诗词网提供的诗人张籍的诗句“军吏执鞭催作迟”的相关内容,不足之出在所难免欢迎诗友进行指导、斧正及不断对“军吏执鞭催作迟”的诗词翻译赏析和诗意等信息进行补充完善。

(如果您参与对“军吏执鞭催作迟”诗词的翻译或赏析及诗意解读或者对其他对诗词等进行丰富完善并被古诗词网采纳,古诗词网将会在页面显著位置以“诗词贡献者”的身份标注显示您的名字或昵称,以示韵之国诗友对您的感谢及善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