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大家喜欢的诗词
送朱越登垄木兰花(四之二·林钟商)刘时中的古诗词不寝宋务光简介奉和鲁望晓起回文剡山夜月(一题剡溪舟行)虞美人(宜州见梅作)咏竹根珓子解语花(吴子云家姬,号爱菊,善歌舞,忽有朝云之感,眼儿媚(建安作)僧院听琴(一作宿藏公院听齐孝若弹琴)贺杨收作相香山居士写真诗晚秋病中奉酬礼部阁老转韵离合见赠(时为秘书监)杂剧·对弈还过东都,留守周公筵上赠座客谒金门(和巽吾海棠韵)天星送杨凝郎中贺正思山居一十首·初夏有怀山居朝中措_闲愁无奈指赴楚州次自田途中阻浅,问张南史偶作_十载独扃扉和严恽秀才落花沁园春(同前韵再会君鼎饮,因以为别)七夕·络角星河菡萏天卜算子_小阁枕清流观舞女察考取状答宋祁的古诗词人年七十古稀,我年七十为奇。渭上偶钓新昌宅书堂前有药树一株今已盈拱前长庆中…名之天上树浪淘沙·辛未中秋与文尉达可饮留别四首湘中纪行十首·秋云岭凡事抓住根本送兵到蓟北隋堤_搔首隋堤落和歙州陈使君见寄临江仙_宝晋轩窗临【中吕】上小楼_题钓台纪元皋简介答谢民师书鱼玄机简介送司空神童水调歌头_王漕饯别。和袭美酒病偶作次韵扬且之皙也悠悠苍天子不我思以尔车来其谁知之悔予不送兮正是国人隰有苌楚宜尔子孙日之夕矣其子在棘终南何有夭之沃沃邦之彦兮瞻望母兮羔裘如膏道阻且跻西方美人又缺我锜施于中谷如何如何哀我人斯会弁如星洵美且异行与子还兮在彼淇侧敦彼独宿大夫夙退我躬不阅我稼既同不我活兮执辔如组不可休思以写我忧鸿飞遵陆比予于毒叔兮伯兮胡不比焉雉离于罦笾豆有践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其军三单度其隰原彻田为粮度其夕阳豳居允荒于豳斯馆涉渭为乱张贾王宏颜之推孙郃干宝郭震王铎高峤杜正伦孔子纳兰性德台湾民谣崔子向韦执中程大昌义净苗晋卿顾朝阳王揆恽格卢言于季子李弥逊睢玄明韩元吉黄石公金昌绪吴承恩袁郊刘太真
彻田为粮 > 诗句 > 古诗词
“彻田为粮”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彻田为粮

诗句“彻田为粮”出自:

公刘

先秦 佚名

笃公刘,匪居匪康。

乃埸乃疆,乃积乃仓;乃裹餱粮,于橐于囊。

思辑用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

笃公刘,于胥斯原。

既庶既繁,既顺乃宣,而无永叹。

陟则在巘,复降在原。

何以舟之?维玉及瑶,鞞琫容刀。

笃公刘,逝彼百泉。

瞻彼溥原,乃陟南冈。

乃觏于京,京师之野。

于时处处,于时庐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

笃公刘,于京斯依。

跄跄济济,俾筵俾几。

既登乃依,乃造其曹。

执豕于牢,酌之用匏。

食之饮之,君之宗之。

笃公刘,既溥既长。

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

其军三单,度其隰原。

彻田为粮,度其夕阳。

豳居允荒。

笃公刘,于豳斯馆。

涉渭为乱,取厉取锻,止基乃理。

爰众爰有,夹其皇涧。

溯其过涧。

止旅乃密,芮鞫之即。

分类: 诗经赞颂写人

《公刘》佚名 古诗翻译及注释

翻译

忠厚我祖好《公刘》佚名 古诗,不图安康和享受。划分疆界治田畴,仓里粮食堆得厚,包起干粮备远游。大袋小袋都装满,大家团结光荣久。佩起弓箭执戈矛,盾牌刀斧都拿好,向着前方开步走。

忠厚我祖好《公刘》佚名 古诗,察看豳地谋虑周。百姓众多紧跟随,民心归顺舒畅透,没有叹息不烦忧。忽登山顶远远望,忽下平原细细瞅。身上佩带什么宝?美玉琼瑶般般有,鞘口玉饰光彩柔。

忠厚我祖好《公刘》佚名 古诗,沿着溪泉岸边走,广阔原野漫凝眸。登上高冈放眼量,京师美景一望收。京师四野多肥沃,在此建都美无俦,快快去把宫室修。又说又笑喜洋洋,又笑又说乐悠悠。

忠厚我祖好《公刘》佚名 古诗,定都京师立鸿猷。群臣侍从威仪盛,赴宴入席错觥筹。宾主依次安排定,先祭猪神求保祐。圈里抓猪做佳肴,且用瓢儿酌美酒。酒醉饭饱情绪好,推选《公刘》佚名 古诗为领袖。

忠厚我祖好《公刘》佚名 古诗,又宽又长辟地头,丈量平原和山丘。山南山北测一周,勘明水源与水流。组织军队分三班,勘察低地开深沟,开荒种粮治田畴。再到西山仔细看,豳地广大真非旧。

忠厚我祖好《公刘》佚名 古诗,豳地筑宫环境幽。横渡渭水驾木舟,砺石锻石任取求。块块基地治理好,民康物阜笑语稠。皇涧两岸人住下,面向过涧豁远眸。移民定居人稠密,河之两岸再往就。

注释

1.笃:诚实忠厚。

2.匪居匪康:朱熹《诗集传》:“居,安;康,宁也。”匪,不。句谓不贪图居处的安宁。

3.埸(yì):田界。廼,同“乃”。

4.积:露天堆粮之处,后亦称“庾”。仓:仓库。

5.餱(hóu)粮:干粮。

6.于橐(tuó)于囊:指装入口袋。有底曰囊,无底曰橐。

7.思辑:谓和睦团结。思,发语辞。用光:以为荣光。

8.斯:发语辞。张:准备,犹今语张罗。

9.干:盾牌。戚:斧。扬:大斧,亦名钺。

10.胥:视察。斯原:这里的原野。

11.庶、繁:人口众多。朱熹《诗集传》:“庶繁,谓居之者众也。”

12.顺:谓民心归顺。宣:舒畅。

13.陟(zhì):攀登。巘(yǎn):小山。

14.舟:佩带。

15.鞸(bǐng):刀鞘。琫(běng):刀鞘口上的玉饰。

16.逝:往。

17.溥(pǔ):广大。

18.觏(gòu):察看。京:高丘。一释作豳之地名。

19.京师:朱熹《诗集传》:“京师,高山而众居也。董氏曰:‘所谓京师者,盖起于此。’其后世因以所都为京师也。”

20.于时:于是。时,通“是”。处处:居住。

21.庐旅:此二字古通用,即“旅旅”,寄居之意。见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此指宾旅馆舍。

22.跄跄济济:朱熹《诗集传》:“群臣有威仪貌。”案,跄跄,形容走路有节奏;济济,从容端庄貌。

23.俾(bǐ)筵俾几:俾,使。筵,铺在地上坐的席子。几,放在席子上的小桌。古人席地而坐,故云。

24.乃造其曹:造,三家诗作告。曹,祭猪神。朱熹《诗集传》:“曹,群牧之处也。”亦可通。一说指众宾。

25.牢:猪圈。

26.酌之:指斟酒。匏:葫芦,此指剖成的瓢,古称匏爵。

27.君之:指当君主。宗之,指当族主。

28.既景乃冈:朱熹《诗集传》:“景,考日景以正四方也。冈,登高以望也。”按,景通“影”。

29.相其阴阳:相,视察。阴阳,指山之南北。南曰阳,北曰阴。

30.三单(shàn):单,通“禅”,意为轮流值班。三单,谓分军为三,以一军服役,他军轮换。毛传:“三单,相袭也。”亦此意。

31.度:测量。隰(xí)原:低平之地。

32.彻田:周人管理田亩的制度。朱熹《诗集传》:“彻,通也。一井之田九百亩,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耕则通力而作,收则计亩而分也。周之彻法自此始。”

33.夕阳:《尔雅·释山):“山西曰夕阳。”

34.允荒:确实广大。

35.渭:渭水,源出今甘肃渭源县北鸟鼠山,东南流至清水县,入今陕西省境,横贯渭河平原,东流至潼关,入黄河。乱:横流而渡。

36.厉:通“砺”,磨刀石。锻:打铁,此指打铁用的石锤。

37.止基乃理:《诗集传》:“止,居;基,定也;理,疆理也。”一释止为既,基为基地,理为治理,意较显豁。

38.爰众爰有:谓人多且富有。

39.皇涧:豳地水名。

40.过涧:亦水名,“过”读平声。

41.止旅乃密:指前来定居的人口日渐稠密。

42.芮鞫(ruìjū):朱熹《诗集传》:“芮,水名,出吴山西北,东入泾。《周礼·职方》作汭。鞫,水外也。”以上几句谓皇涧、过涧既定,又向芮水流域发展。

《公刘》佚名 古诗鉴赏

此诗共六章,每章六句,均以“笃《公刘》佚名 古诗”发端,从这赞叹的语气来看,必是周之后人所作,着重记载了《公刘》佚名 古诗迁豳以后开创基业的史实。

诗之首章写《公刘》佚名 古诗出发前的准备。他在邰地划分疆界,领导人民勤劳耕作,将丰收的粮食装进仓库,制成干粮,又一袋一袋包装起来。接着又挽弓带箭,拿起干戈斧钺各种武器,然后浩浩荡荡向豳地进发。以下各章写到达豳地以后的各种举措,他先是到原野上进行勘察,有时登上山顶,有时走在平原,有时察看泉水,有时测量土地。然后开始规划哪里种植,哪里建房,哪里养殖,哪里采石……一切安顿好了,便设宴庆贺,推举首领。首领既定,又组织军队,进行防卫。诗篇将《公刘》佚名 古诗开拓疆土、建立邦国的过程,描绘得清清楚楚,仿佛将读者带进远古时代,观看了一幅先民勤劳朴实的生活图景。

整篇之中,突出地塑造了《公刘》佚名 古诗这位人物形象。他深谋远虑,具有开拓进取的精神。他在邰地从事农业本可以安居乐业,但他“匪居匪康”,不敢安居,仍然相土地之宜,率领人民开辟环境更好的豳地。作为部落之长,他很有组织才能,精通领导艺术。出发之前,他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必待兵精粮足而后启行。既到之后,不辞劳苦,勘察地形,规划建设,事无巨细,莫不躬亲。诗云:“陟则在巘,复降在原。何以舟之?维玉及瑶,鞞琫容刀。”他身上佩带着美玉宝石和闪闪发光的刀鞘,登山涉水,亲临第一线,这样具有光辉形象的领导者,自然得到群众的拥护,也自然会得到后世学者的赞扬。

诗中不仅写了作为部落之长的《公刘》佚名 古诗,而且也写了民众,写了《公刘》佚名 古诗与民众之间齐心协力、患难与共的关系。诗云:“思辑用光。”又云:“既庶既繁,既顺乃宣,而无永叹。”是说他们思想上团结一致,行动上紧紧相随,人人心情舒畅,没有一个在困难面前唉声叹气。“于时处处,于时庐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诗人用了一组排比句,讴歌了人们在定居以后七嘴八舌、谈笑风生的生动场面。

看来在《公刘》佚名 古诗的时代,似乎既有一定的组织纪律,也有一定的民主自由。诗云:“跄跄济济,俾筵俾几。既登乃依,乃造其曹。执豕于牢,酌之用匏。食之饮之,君之宗之。”在欢庆的宴会上,人们依次入座,共享丰盛的酒肴。在酒足饭饱之际,人们共同推举首领,这中间似可窥见先民政治生活的一个缩影。

此诗的特点是在行动中展示当时的社会风貌,在具体场景中刻画人物形象。无论是“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的行进行列,无论是“既溥既长,既景乃冈,相其阴阳”的勘察情景,都将人与景结合起来描写,因而景中有人,栩栩如生。微感不足的是写勘察的地方较多,二、三、五、六四节虽各有侧重,然重复之处亦在所难免。这大概是由于当时部落的生活还比较单纯,其他无甚可写所致。然而在那个时代能有这样的史诗,确也难能可贵。

《公刘》佚名 古诗创作背景

《诗序》说此诗是召康公戒周成王之作。其上承《大雅·生民》,下接《大雅·緜》。《大雅·生民》写周人始祖在邰(故址在今陕西武功县境内)从事农业生产;此篇写《公刘》佚名 古诗由北豳迁豳开疆创业;而《大雅·緜》诗则写古公亶父自豳迁居岐下(在今陕西岐县),以及文王继承遗烈,使周之基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公刘》佚名 古诗,陆德明《经典释文》引《尚书大传》云:“公,爵;刘,名也。”后世多合而称之曰《公刘》佚名 古诗。夏太康之时,后稷的儿子不窋失其职守,自窜于戎狄。不窋生了鞠陶,鞠陶生了《公刘》佚名 古诗。《公刘》佚名 古诗迁豳,恢复了后稷所从事的农业,人民逐渐富裕。“乃相土地之宜,而立国于豳之谷焉”(见《豳风》朱熹《诗集传》)。

《诗集传》谓:“旧说召康公以成王将莅政,当戒以民事,故咏《公刘》佚名 古诗之事以告之曰:‘厚者,《公刘》佚名 古诗之于民也!”’若是成王时召康公所作,则约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前后,可见《公刘》佚名 古诗的故事在周人中已流传好几代,至此时方整理成文。

gōng liú

公刘

dǔ gōng liú, fěi jū fěi kāng.

笃公刘,匪居匪康。

nǎi yì nǎi jiāng, nǎi jī nǎi cāng nǎi guǒ hóu liáng, yú tuó yú náng.

乃埸乃疆,乃积乃仓;乃裹餱粮,于橐于囊。

sī jí yòng guāng, gōng shǐ sī zhāng gān gē qī yáng, yuán fāng qǐ xíng.

思辑用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

dǔ gōng liú, yú xū sī yuán.

笃公刘,于胥斯原。

jì shù jì fán, jì shùn nǎi xuān, ér wú yǒng tàn.

既庶既繁,既顺乃宣,而无永叹。

zhì zé zài yǎn, fù jiàng zài yuán.

陟则在巘,复降在原。

hé yǐ zhōu zhī? wéi yù jí yáo, bǐng běng róng dāo.

何以舟之?维玉及瑶,鞞琫容刀。

dǔ gōng liú, shì bǐ bǎi quán.

笃公刘,逝彼百泉。

zhān bǐ pǔ yuán, nǎi zhì nán gāng.

瞻彼溥原,乃陟南冈。

nǎi gòu yú jīng, jīng shī zhī yě.

乃觏于京,京师之野。

yú shí chǔ chù, yú shí lú lǚ, yú shí yán yán, yú shí yǔ yǔ.

于时处处,于时庐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

dǔ gōng liú, yú jīng sī yī.

笃公刘,于京斯依。

qiàng qiàng jì jì, bǐ yán bǐ jǐ.

跄跄济济,俾筵俾几。

jì dēng nǎi yī, nǎi zào qí cáo.

既登乃依,乃造其曹。

zhí shǐ yú láo, zhuó zhī yòng páo.

执豕于牢,酌之用匏。

shí zhī yǐn zhī, jūn zhī zōng zhī.

食之饮之,君之宗之。

dǔ gōng liú, jì pǔ jì zhǎng.

笃公刘,既溥既长。

jì jǐng nǎi gāng, xiāng qí yīn yáng, guān qí liú quán.

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

qí jūn sān dān, dù qí xí yuán.

其军三单,度其隰原。

chè tián wèi liáng, dù qí xī yáng.

彻田为粮,度其夕阳。

bīn jū yǔn huāng.

豳居允荒。

dǔ gōng liú, yú bīn sī guǎn.

笃公刘,于豳斯馆。

shè wèi wèi luàn, qǔ lì qǔ duàn, zhǐ jī nǎi lǐ.

涉渭为乱,取厉取锻,止基乃理。

yuán zhòng yuán yǒu, jiā qí huáng jiàn.

爰众爰有,夹其皇涧。

sù qí guò jiàn.

溯其过涧。

zhǐ lǚ nǎi mì, ruì jū zhī jí.

止旅乃密,芮鞫之即。

下面是“彻田为粮”的藏头诗作品(韵之国诗友创作供您赏阅):

彻底千峰影,田里有微径。为邦建彩旟,粮薪极桂玉。

彻曙都忘寝,田园在汉阴。为碍看南山,粮薪极桂玉。

彻奠新阡起,田公谢昭世。为碍看南山,粮薪极桂玉。

彻曙都忘寝,田叟去讴吟。为爱江南春,粮粒或自保。

彻底见秋色,田氏门下客。为隘不为通,粮粒或自保。

彻庙劚开窥,田园临汉水。为隘不为通,粮粒或自保。

以上就是古诗词网提供的诗人佚名的诗句“彻田为粮”的相关内容,不足之出在所难免欢迎诗友进行指导、斧正及不断对“彻田为粮”的诗词翻译赏析和诗意等信息进行补充完善。

(如果您参与对“彻田为粮”诗词的翻译或赏析及诗意解读或者对其他对诗词等进行丰富完善并被古诗词网采纳,古诗词网将会在页面显著位置以“诗词贡献者”的身份标注显示您的名字或昵称,以示韵之国诗友对您的感谢及善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