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大家喜欢的诗词
玉楼春_雪云乍变春云簇资治通鉴第一百四十四卷南园_方领蕙带折游侠传第六十二烟际钟太湖诗·崦里(傍龟山下有良田二十顷)青玉案(采莲女)菩萨蛮_翠蛾懒画妆清夜琴兴黄头郎闲忙水调歌头(中秋)_今夕知何夕临江仙(二月二十二日锦薰阁赏花)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宋·朱熹《性理精义冬日田园杂兴十二首_黄纸蠲租白纸催木兰花慢(别云屋席间赋)赠晦叔忆梦得点绛唇_著意栽银,答李伯鱼桐竹草词毕遇芍药初开因咏小谢红药当阶翻诗…偶成十六韵春别诗_本知人心不似树请告出春明门念奴娇(寄仙岩辛承旨)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题西林临江仙(疾愈登望湖楼赠项长官)班超传(节选)一枝春_事以寄意和侯协律咏笋(侯喜也)赠李兵马使滴滴金(次韵尚书兄老山堂雪)白湖寺后溪宿云门南歌子_喜甚,因赋醉题候仙亭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练渎(一云吴王开以练兵)登柳州峨山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唐·李商隐·无留别关东旧游送崔夷甫员外和蕃酬徐正字夤苦雨中又作四声诗寄鲁望·平入声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持斧一章酬陈樵见寄寄淮海惠泽上人荆渚病中,因思匡庐,遂成三百字,寄梁先辈郊下望九华寄池阳杜员外杂曲歌辞·行路难_莫言行路难沁园春_之印可,然贺王溥入相招招舟子鸡栖于桀鲂鱼赪尾十月涤场佩玉将将终远兄弟君子于役鳲鸠在桑其叶蓁蓁与子偕行惠而好我夭之沃沃惄如调饥莫往莫来彼美人兮如匪浣衣如何如何终不可谖兮谓他人母母氏劬劳素丝五总鸡既鸣矣遑恤我后是以有衮衣兮两骖如舞宴尔新婚归于其室岂无他人莫之敢指河水清且直猗永矢弗告载疐其尾交交黄鸟彼汾一方七月亨葵及菽笾豆有践叔兮伯兮佩其象揥慆慆不归彼美孟姜深洞长松何所有俨然天竺古先生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刘方平徐铉席元明宁调元裴澄班惟志周文质卫象朱柏庐厉鹗冯著羊士谔刘彻杨朝英张贲程公许王溥陶宗仪蔡隐丘赵嘏戴熙岳飞沈约陈楠林宽郑洪业廖融东方虬汪士慎沈东美
看竹何须问主人 > 诗句 > 古诗词
“看竹何须问主人”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看竹何须问主人

诗句“看竹何须问主人”出自: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唐代 王维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

作者简介(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王维 古诗翻译及注释

翻译

吕逸人隐居之地方,与尘俗世事隔绝。我专程来柳市南头访问吕逸人。

来访未遇主人,参观主人的住地环境何必询问主人。

城上的青山好像在室内一样,东邻流动的水流入西边邻居。

主人在这里著书立说的时问已经很长了,他亲手栽种的松树已经很老了,树的表皮都象龙鳞一样。

注释

1.裴迪,王维诗友,早年同居终南山,后常伴王维隐居辋川,游览赋诗,琴樽相乐。新昌里,即新昌坊,在长安朱雀街东自北数第八坊(见《长安志》)。吕逸人:不详何人。逸人,古代称隐居之人。遇:会见。

2.桃源:即桃花源,此指吕逸人隐居之处。

3.一向:从过去到现在的一段时间。

4.绝:断绝,隔绝。

5.风尘:指尘俗的世事。

6.柳市,汉长安地名。《汉书·游侠传》载:“万章。字子夏,长安人也。长安炽盛,街闯各有豪侠,章在城西柳市,号西城万子夏。”此亦借指吕逸人隐居之处。

7.隐沦:隐士,隐居之人。

8.题凡鸟:典出《世说新语·简傲》。魏嵇康与吕安两人平素非常要好,只要一想念对方,即使身在千里之外,也要命驾专程前去探望。有一次,吕安来看嵇康,正巧嵇康不在家,康兄嵇喜前来迎接。吕安不进屋,只在门上写了一个“凤”字就走了。嵇喜看到了这个“凤”字后,感到非常高兴,认为是吕安在表扬他。他哪里知道,这个“凤”字是吕安对他的讥讽,认为嵇喜这个人只不过是一只“凡鸟”而已——“凡”与“鸟”这两个字合写,就是“凤”的繁体字字形。作者在“题凡鸟”前加“不敢”,有两个意思:一是此次来访未遇主人;二是赞扬吕逸人家不俗气。

9.看竹:典出《晋书·王羲之传》。王徽之见吴中一个大夫家有好竹子,就去观赏。到了那里以后,在竹林中讽啸了很长时间。主人请他坐下,他仿佛没有听到。在他要回去的时候,主人把门关上,留他赏竹,尽欢而散。作者在此用典,也有两个意思:一是未见到主人;二是作者与主人不外,尽管主人不在家,仍可留下参观主人的住地环境。

10.何须:何必,哪里还用。

11.屋里:室内。唐朝杜甫《见萤火》诗:“忽惊屋里琴书冷,复乱檐前星宿稀。”唐朝姚合《咏破屏风》:“残雪飞屋里,片水落床头。”

12.闭户:闭门,关门。

13.种松:栽种松树。

14.龙鳞:谓古松躯干如龙鳞。这里用它来形容老松树的表皮呈现出鳞的形状,很老了。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王维 古诗赏析

王维和裴迪是知交,早年一同住在终南山,常相唱和,以后,两人又在辋川山庄“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旧唐书·王维传》)。新昌里在长安城内。吕逸人即吕姓隐士,事迹未详。这首诗极赞吕逸人闭户著书的隐居生活,显示了作者艳羡“绝风尘”的情怀。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借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比况吕逸人的住处,着一虚笔。于长安柳市之南寻访吕逸人,跟一实笔。一虚一实,既写出吕逸人长期“绝风尘”的超俗气节,又显示了作者倾慕向往的隐逸之思。

“到门不敢题鸟,看竹何须问主人。”访人不遇,本有无限懊恼,然而诗人却不说,反而拉出历史故事来继续说明对吕逸人的仰慕之情,可见其寻逸之心的诚笃真挚。“凡鸟”是“凤”字的分写。据《世说新语·简傲》记载,三国魏时的嵇康和吕安是莫逆之交,一次,吕安访嵇康未遇,康兄嵇喜出迎,吕安于门上题“凤”字而去,这是嘲讽嵇喜是“凡鸟”。王维“到门不敢题凡鸟”,则是表示对吕逸人的尊敬。“看竹”事见《晋书·王羲之传》。王羲之之子王徽之闻吴中某家有好竹,坐车直造其门观竹,“讽啸良久”。而此诗“何须问主人”是活用典故,表示即使没有遇见主人,看看他的幽雅居处,也会使人产生高山仰止之情。

上一联借用典故,来表示对吕逸人的敬仰,是虚写。“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写吕逸人居所的环境,是实写。“城上”,一作“城外”。“青山如屋里”,生动地点明吕逸人居所出门即见山,暗示与尘市远离;流水经过东家流入西邻,可以想见吕逸人居所附近流水淙淙,环境清幽,真是一个依山傍水的绝妙境地。青山妩媚,流水多情。两句环境描写,一则照应开篇的绝风尘,二则抒写了隐逸生活的情趣。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作老龙鳞。”最后从正面写隐逸。吕逸人无求于功名,不碌碌于尘世,长时间闭户著书,是真隐士而不是走“终南捷径”的假隐士,这就更为诗人所崇尚。松皮作龙鳞,标志手种松树已老,说明时间之长,显示吕逸人隐居之志的坚贞和持久,“老龙鳞”给“多岁月”作补充,并照应开头的“一向绝风尘”,全诗结构严谨完整。

这首诗,句句流露出对吕逸人的钦羡之情,以至青山、流水、松树,都为诗人所爱慕,充分表现了诗人归隐皈依的情思。描写中虚实结合,有上下句虚实相间的,也有上下联虚实相对的,笔姿灵活,变化多端,既不空泛,又不呆滞,颇有情味。

chūn rì yǔ péi dí guò xīn chāng lǐ fǎng lǚ yì rén bù yù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táo yuán yī xiàng jué fēng chén, liǔ shì nán tóu fǎng yǐn lún.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dào mén bù gǎn tí fán niǎo, kàn zhú hé xū wèn zhǔ rén.

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

chéng shàng qīng shān rú wū lǐ, dōng jiā liú shuǐ rù xī lín.

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bì hù zhù shū duō suì yuè, zhǒng sōng jiē lǎo zuò lóng lín.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

下面是“看竹何须问主人”的藏头诗作品(韵之国诗友创作供您赏阅):

看碑定泪流,竹叶一尊酒。何必沧浪水,须怜白发催。问程犹向东,主人樽未空。人变愁为喜。

看碑定泪流,竹间湘水流。何必沧浪去,须人解其缚。问道图书盛,主上顷见征。人安宜远泛。

看草伴应稀,竹从去年移。何必乘朱轮,须存武威郡。问此何以然,主称会面难。人悲雁亦号。

看成白首翁,竹外少姨峰。何报父母慈,须令剩客迷。问道修神形,主人树勋名。人变愁为喜。

看春独不言,竹吹人语远。何必长济时,须鞭玉勒吏。问禅将底说,主人顾四座。人比之陶潜。

看春独不言,竹暗辟疆园。何必驰凤书,须遗贝叶书。问道侍轩臣,主祭不从人。人悲花自闲。

以上就是古诗词网提供的诗人王维的诗句“看竹何须问主人”的相关内容,不足之出在所难免欢迎诗友进行指导、斧正及不断对“看竹何须问主人”的诗词翻译赏析和诗意等信息进行补充完善。

(如果您参与对“看竹何须问主人”诗词的翻译或赏析及诗意解读或者对其他对诗词等进行丰富完善并被古诗词网采纳,古诗词网将会在页面显著位置以“诗词贡献者”的身份标注显示您的名字或昵称,以示韵之国诗友对您的感谢及善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