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大家喜欢的诗词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奉和七夕侍宴两仪殿应制杂剧·迷青琐倩女离魂秋蕊香_三径归来秋杂剧·黑旋风双献功真氏简介登金陵凤凰台除夜·病眼少眠非守岁赠同官苏明府秋日访同人送元宗简红牡丹忆余杭·长忆孤山满江红_生_平铺,春日书怀玉楼春(雪中无酒,清坐寒冷,承观使大尉与宾客酬唱谨九月十日偶书中秋夜登楼望月寄人送张谏议摊破浣溪沙(汤词)郊天回念奴娇(用东坡赤壁韵)卜算子(除夕)祭方丘乐章·肃和清平乐_风光紧急。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俞樾的古诗词送沈秀才下第东归送薛六暂游扬州闻闵廷言周琏下第寒热第四十刘升的古诗词鄂渚送白舍人赴杭州有客拟行路难·其六同袁高使君送李判官使回华岳临江仙(闰思)翠微寺有感传是楼记春欲暮,思无穷,旧欢如梦中。吴·顾雍虞美人_绿阴满院帘随驾游青城凌朝浮江旅思(一作马周诗)偶题离亭新曲二首赠隐者_世路争名利鹿角镇(洞庭湖中地名)三峡行与子同泽献豜于公公之媚子惠而好我其人美且鬈百尔君子道之云远溯洄从之桧楫松舟静女其娈右手秉翟子之还兮勿剪勿拜士曰昧旦终远兄弟娈彼诸姬淇水在右嘒彼小星山有苞棣四矢反兮上入执宫功宛丘之栩不如我同父无冬无夏人无兄弟有洸有溃维以不永怀谁谓女无家归于其室洵訏且乐忾我寤叹翘翘错薪两骖如手执子之手有女仳离乐只君子雉离于罗噬肯来游福履将之今也每食不饱不管人愁独自圆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万万千千恨前前后后山权龙褒杨梓孙思邈张聿敬括朱熹喻坦之欧阳衮徐牧阎选李元膺谭用之元晦胡曾窦庠韦同则韦执中李之仪苗晋卿薛令之褚亮张叔卿张松龄储嗣宗苏涣刘三复李忱王鉴萧昕高正臣
少年鞍马尘 > 诗句 > 古诗词
“少年鞍马尘”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少年鞍马尘

诗句“少年鞍马尘”出自:

出自 宋代 辛弃疾 的《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宋代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

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

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作者简介(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辛弃疾 翻译及注释

翻译

山前灯火闪烁,快到黄昏,山头上飘来飘去的是朵朵浮云。鹧鸪声响起的地方住着数户山村人家,我在冷清的潇湘道上喜逢故人。

少年时也曾学诸葛亮手执羽扇,头戴纶巾,风度潇洒镇定自若地指挥千军万马与敌鏖战。如今虽然憔悴落魄,但我要像宋玉那样作《招魂》赋招回失去的灵魂,自古以来书生多是无用之辈,读书多反而误了自身。

注释

1、耒阳:县名,即今湖南耒阳。

2、推官:州郡所属的助理官员,常主军事。

3、数家村:几户人家的村落。

4、潇湘:湖南省的潇水和湘江,这里指湖南。

5、遭:路遇。

6、纶巾:有青丝带的帽子。羽扇纶巾是魏晋时代“儒将”的服饰。

7、鞍马尘:指驰骋战马。

8、憔悴:指衰老。

9、儒冠:读书人戴的帽子,指代书生。

10、身:自己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辛弃疾 鉴赏

上阕头两句,通过描写昏暗浮动的景象,来衬托作者飘然不定的心理状态。公元1176年(淳熙三年),作者由江西提点刑狱调任京西转运判官,次年又调任江陵知府兼湖北安抚使,辗转又调任湖南。南宋议和派当权后,排斥忠良,陷害贤能,使得朝政黑暗,词人抗金救国的理想,难于实现。因此他在另一首词中写道:“聚散匆匆不偶然,二年历遍楚山川。”(《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而此词的这两句,用昏暗的夜色,与山头飘来飘去的浮云,构成一种暗淡浮动的意象,巧妙地与词人的心理状态结合。首句“欲”字,用得绝妙,写出了夕阳似落非落、夜幕似降非降的霎那之间的景象。这两句笔法纯熟,自然天成,把山村的景象,和盘托出。

第三句,在心理描写上,比前两句又深了一层。古人认为,鹧鸪的叫声,好似“行不得也哥哥”,令人寒心。作者黄昏的山村,听见“鹧鸪声”,是在表现他对前途的忧虑,衬托他的凄凉心境。第四句笔锋陡然一转,写词人遇见老友——张处父,立即转忧为喜,气氛也随着由沉闷转为轻松愉快。“潇湘逢故人”,化用梁代柳恽的诗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江南曲》),承上启下,紧扣词题。

下阕全用典故,上承“潇湘逢故人”一句,写作者见到友人,不免要倾诉衷肠,回首往事。下阕前三句回忆,作者借三国时手持羽扇、头戴纶巾、指挥三军的周瑜(《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提到)的潇洒形象,巧妙地比喻他当年抗击金兵时的潇洒风度。词人抚今思昔,心潮澎湃,不胜感慨。他当年渡淮南归,正是为了在恢复事业中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业绩。不料后来屡遭排斥,频繁调任,抗金的奏策,如同废纸一样,无人问津,因而,他发出“英雄千古,荒草没残碑”(《满庭芳·和洪丞相景伯韵》)的悲鸣。

“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两句,是词人蘸着血和泪写的,向南宋议和派迫害爱国志士提出强烈控诉,表现出作者极其痛苦和复杂的心情。词人认为,他之所以会弄到如此丧魂落魄、疲惫不堪的境地,大概由于自己是个儒生的缘故。似乎,他百思不得其解。“招魂”,是《楚辞》的篇名,词人使用此典故,表明自己满腹哀怨牢骚。“儒冠多误身”,是借用杜甫的诗句“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来表现自己落魄蹉跎的遭遇。最后两句,语调低沉,感情凄怆,读之令人垂泪,引起了对词人的无限同情。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辛弃疾 创作背景

淳熙六年至七年(1179~1180),辛弃疾正在湖南安抚使任上。一次,在湖南耒阳道上,遇到了故友张处父,倾盖相接,把襟话旧,写下了这首词。

ruǎn láng guī lěi yáng dào zhōng wèi zhāng chù fù tuī guān fù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shān qián dēng huǒ yù huáng hūn, shān tóu lái qù yún.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

zhè gū shēng lǐ shù jiā cūn, xiāo xiāng féng gù rén.

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huī yǔ shàn, zhěng guān jīn, shào nián ān mǎ chén.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

rú jīn qiáo cuì fù zhāo hún, rú guān duō wù shēn.

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下面是“少年鞍马尘”的藏头诗作品(韵之国诗友创作供您赏阅):

少别如昨日,年华复在斯。鞍马并汾地,马散眠沙碛。尘埃辞马尾。

少别如昨日,年芳遍四时。鞍马呼教住,马谙频到路。尘埃永不侵。

少逢杯酒乐,年年羡四科。鞍马何躞蹀,马嘶金面斜。尘埃满箭靫。

少当千馀岁,年光东流水。鞍马光照尘,马足早尘深。尘埃秽仙骨。

少得掩禅关,年光随处满。鞍马去相寻,马疲盘道峻。尘埃生半榻。

少得及庭闱,年少身无累。鞍马并汾地,马卿何早世。尘埃满尊杓。

以上就是古诗词网提供的诗人辛弃疾的诗句“少年鞍马尘”的相关内容,不足之出在所难免欢迎诗友进行指导、斧正及不断对“少年鞍马尘”的诗词翻译赏析和诗意等信息进行补充完善。

(如果您参与对“少年鞍马尘”诗词的翻译或赏析及诗意解读或者对其他对诗词等进行丰富完善并被古诗词网采纳,古诗词网将会在页面显著位置以“诗词贡献者”的身份标注显示您的名字或昵称,以示韵之国诗友对您的感谢及善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