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大家喜欢的诗词
故相国苗公挽歌访蔡融因题秋夜寓直即事怀赠萧令公裴侍郎兼通简南省诸友人汉宫春·会稽蓬莱阁怀古寄欧阳舍人书比干墓_国乱时危道集汤评事衡湖上望微雨鹧鸪天(管待李眉州□□劝酒)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宋·陆游·十一日射送郑子宽弃官东游便归女几鹊桥仙(戏赠吴伯承侍儿)失意归吴因寄东台刘复侍御示门生马侍郎胤孙自题小草亭闻早莺湖亭晚归幽居乐【正宫】赛鸿秋北宝鼎现(上元上江西刘枢密)戒药齐天乐(端午和韵)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唐·王绩·野望)赠宗鲁筇竹杖瑶台聚八仙(余昔有梅影词,今重为模写)自鄂渚至河南将归江外留辞侍郎酒泉子_月落星沉,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虔)佐还山后寄三首上张令公赠韦评事儹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白发叹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祭社宵兴灯前偶作友人见访不值因寄黄颇的古诗词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又闻湖南荆渚相次陷没题大安寺通禅师院减字木兰花_昨朝官告。山居贻裴十二迪幽州别阴长河行先客中春思咏史诗·吴江秋日述怀玩残雪寄江南尹刘大夫宿羽亭侍宴应制人日侍宴大明宫应制咏怀古意上裴侍郎鸱鸮鸱鸮二矛重乔其带伊丝今者不乐逢此百忧惠而好我将仲子兮迨其吉兮要我乎上宫谓行多露乐郊乐郊公言锡爵月出之光勿剪勿拜其乐只且隰有树檖人之为言匪女之为美职思其居薄污我私不如叔也中心养养岁聿其莫不夙则莫无以我公归兮无使君劳杂佩以问之大夫君子缁衣之好兮周爰咨度何以赠之爰丧其马曷不肃雍东方之月兮齐侯之子彼留之子谭公维私维是褊心有美一人翘翘错薪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徐延寿王公亮罗衮李约海印刘君锡柯崇寇泚张格王纬刘友贤陆贞洞侯寘兰楚芳元希声仲殊柳郴丁仙詹玉蔡琰蒋涣陈耆卿王仲元秦简夫刘昚虚袁恕己韩缜东方虬马谦斋汪士慎
故烧高烛照红妆 > 诗句 > 古诗词
“故烧高烛照红妆”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故烧高烛照红妆

诗句“故烧高烛照红妆”出自:

出自 宋代 苏轼 的《海棠》

《海棠》

宋代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作者简介(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海棠》苏轼 古诗翻译及注释

翻译

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

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睡去,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苏轼 古诗盛开的时机。

注释

⑴东风:春风。袅袅:微风轻轻吹拂的样子。一作“渺渺”。泛:摇动。崇光:高贵华美的光泽,指正在增长的春光。

⑵空蒙:一作“霏霏”。

⑶夜深花睡去:暗引唐玄宗赞杨贵妃“《海棠》苏轼 古诗睡未足耳”的典故。史载,昔明皇召贵妃同宴,而妃宿酒未醒,帝曰:“《海棠》苏轼 古诗睡未足也。”

⑷故:于是。红妆:用美女比《海棠》苏轼 古诗。故烧高烛照红妆:一作“高烧银烛照红妆”。

《海棠》苏轼 古诗赏析

此诗开头两句,并不拘限于正面描写。首句“东风袅袅”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化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之句。着一“泛”字,活写出春意的暖融,这为《海棠》苏轼 古诗的盛开造势。次句侧写《海棠》苏轼 古诗,“香雾空蒙”写《海棠》苏轼 古诗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月转廊”,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苏轼 古诗花;暗示夜已深,人无寐,从中还可读出一层隐喻:处江湖之僻远,不遇君王恩宠。这两句把读者带入一个空濛迷幻的境界,十分艳丽,然而略显幽寂。

后两句,作者由花及人,生发奇想,深切巧妙地表达了爱花惜花之情。“只恐夜深花睡去”,这一句写得痴绝,是全诗的关键句。此句转折一笔,写赏花者的心态。当月华再也照不到《海棠》苏轼 古诗的芳容时,诗人顿生满心怜意:《海棠》苏轼 古诗如此芳华灿烂,不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一个“恐”写出了作者不堪孤独寂寞的煎熬而生出的担忧、惊怯之情,也暗藏了作者欲与花共度良宵的执著。一个“只”字极化了爱花人的痴情,此刻他满心里只有这花儿璀璨的笑靥,其余的种种不快都可暂且一笔勾销了:这是一种“忘我”、“无我”的超然境界。

末句更进一层,将爱花的感情提升到一个极点。“故”照应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为的意思,表现了诗人对《海棠》苏轼 古诗的情有独钟。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记载:唐明皇登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待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日:“岂妃子醉,直《海棠》苏轼 古诗睡未足耳!”此句运用唐玄宗以杨贵妃醉貌为“《海棠》苏轼 古诗睡未足”的典故,转而以花喻人,点化入咏,浑然无迹。

“烧高烛”遥承上文的“月转廊”,这是一处精彩的对比,月光似乎也太嫉妒于这怒放的《海棠》苏轼 古诗的明艳了,那般刻薄寡恩,竟然不肯给她一方展现姿色的舞台。于是作者用高烧的红烛,为她驱除这长夜的黑暗。此处隐约可见诗人的侠义与厚道。“照红妆”呼应前句的“花睡去”三字,极写《海棠》苏轼 古诗的娇艳妩媚。“烧”“照”两字表面上都写作者对花的喜爱与呵护,其实也不禁流露出些许贬居生活的郁郁寡欢。他想在“玩物”(赏花)中获得对痛苦的超脱,哪怕这只是片刻的超脱也好。虽然花儿盛开了,就向衰败迈进了一步,尽管高蹈的精神之花毕竟远离了现实的土壤,但他想过这种我行我素、自得其乐的生活的积极心态,没有谁可以阻挠。

全诗语言浅近而情意深永。写此诗时,诗人虽已过不惑之年,但此诗却没有给人以颓唐、萎靡之气,从“东风”“崇光”“香雾”“高烛”“红妆”这些明丽的意象中分明可以感触到诗人的达观、潇洒的胸襟。

《海棠》苏轼 古诗创作背景

这首绝句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时作者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已经五个年头。

hǎi táng

海棠

dōng fēng niǎo niǎo fàn chóng guāng, xiāng wù kōng méng yuè zhuǎn láng.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zhǐ kǒng yè shēn huā shuì qù, gù shāo gāo zhú zhào hóng zhuāng.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以上就是古诗词网提供的诗人苏轼的诗句“故烧高烛照红妆”的相关内容,不足之出在所难免欢迎诗友进行指导、斧正及不断对“故烧高烛照红妆”的诗词翻译赏析和诗意等信息进行补充完善。

(如果您参与对“故烧高烛照红妆”诗词的翻译或赏析及诗意解读或者对其他对诗词等进行丰富完善并被古诗词网采纳,古诗词网将会在页面显著位置以“诗词贡献者”的身份标注显示您的名字或昵称,以示韵之国诗友对您的感谢及善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