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大家喜欢的诗词
相和歌辞·蜀道难_噫吁口戏谢榛的古诗词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归东阳临岐上杜使君七首题东兰若浣溪沙_寂寞流苏冷王諲的古诗词生即有灭醉蓬莱(庚戌寿章仓)送元宗简送新罗人归本国路逢有似亡友者,恻然赋此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秋怀奉寄朱补阙古筑城曲五解声声慢(赋红木犀·余儿时尝入京师禁中凝碧池,因书当戏答皇甫监(时皇甫监初丧偶)塞上_万里隤城在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移饶州别周使君宿立公房早秋京口旅泊,章侍御寄书相问,因以赠之,时七夕夜归孤山寺却寄卢郎中朝中措_草堂春过一曲江对酒寻刘处士泥功山(贞元五年于同谷西境泥公山权置行成州)除官赴阙,留赠微之哭褚司马寄庐山白大师卜算子(并涧顷种木芙蓉,九月旦盛开)念奴娇(次韵)湖亭晚望残水送何召下第后归蜀乌啼曲出关后寄贾岛腊中作过华清内厩门清平乐(春晚与诸君饮)【黄钟】人月圆 中秋小酌资治通鉴第九十一卷登古阳云台乐府杂曲·鼓吹曲辞·有所思虞美人(三之三)伤前翰林杨左丞哭空寂寺玄上人(一作少林寺哭晖上人)殢人娇(或云赠朝云)永遇乐(为卢显文家金林檎赋)江南送北客,因凭寄徐州兄弟书(时年十五)寄和州韩舍人四马既闲鲂鱼赪尾曾不崇朝以尔车来公曰左之心之忧矣胡取禾三百囷兮其实之肴羔裘如濡左右采之西方美人携手同车怀哉怀哉集于苞栩曷月予还归哉所谓伊人三岁贯女赳赳武夫妻子好合岂不夙夜维叶莫莫三星在隅洵美且好言告言归芃芃其麦母氏圣善伐木许许害浣害否心之忧矣无已大康狐裘以朝至于暴矣周爰咨询公孙硕肤阴雨膏之我征聿至六辔如丝游环胁驱交交黄鸟不可方思淡妆浓抹总相宜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百里西风禾黍香夏庭芝王宏韩熙载席元明周匡物姚守中李贺赵蕤封行高商鞅成彦雄闾丘均刘秉忠李斯毕大节侯正卿贺铸吴仁璧刘燕歌韦鼎滕迈于頔杨损严休复田艺衡王之道李陵黄琼徐皓吴鼎芳
东风袅袅泛崇光 > 诗句 > 古诗词
“东风袅袅泛崇光”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东风袅袅泛崇光

诗句“东风袅袅泛崇光”出自:

出自 宋代 苏轼 的《海棠》

《海棠》

宋代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作者简介(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海棠》苏轼 古诗翻译及注释

翻译

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

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睡去,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苏轼 古诗盛开的时机。

注释

⑴东风:春风。袅袅:微风轻轻吹拂的样子。一作“渺渺”。泛:摇动。崇光:高贵华美的光泽,指正在增长的春光。

⑵空蒙:一作“霏霏”。

⑶夜深花睡去:暗引唐玄宗赞杨贵妃“《海棠》苏轼 古诗睡未足耳”的典故。史载,昔明皇召贵妃同宴,而妃宿酒未醒,帝曰:“《海棠》苏轼 古诗睡未足也。”

⑷故:于是。红妆:用美女比《海棠》苏轼 古诗。故烧高烛照红妆:一作“高烧银烛照红妆”。

《海棠》苏轼 古诗赏析

此诗开头两句,并不拘限于正面描写。首句“东风袅袅”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化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之句。着一“泛”字,活写出春意的暖融,这为《海棠》苏轼 古诗的盛开造势。次句侧写《海棠》苏轼 古诗,“香雾空蒙”写《海棠》苏轼 古诗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月转廊”,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苏轼 古诗花;暗示夜已深,人无寐,从中还可读出一层隐喻:处江湖之僻远,不遇君王恩宠。这两句把读者带入一个空濛迷幻的境界,十分艳丽,然而略显幽寂。

后两句,作者由花及人,生发奇想,深切巧妙地表达了爱花惜花之情。“只恐夜深花睡去”,这一句写得痴绝,是全诗的关键句。此句转折一笔,写赏花者的心态。当月华再也照不到《海棠》苏轼 古诗的芳容时,诗人顿生满心怜意:《海棠》苏轼 古诗如此芳华灿烂,不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一个“恐”写出了作者不堪孤独寂寞的煎熬而生出的担忧、惊怯之情,也暗藏了作者欲与花共度良宵的执著。一个“只”字极化了爱花人的痴情,此刻他满心里只有这花儿璀璨的笑靥,其余的种种不快都可暂且一笔勾销了:这是一种“忘我”、“无我”的超然境界。

末句更进一层,将爱花的感情提升到一个极点。“故”照应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为的意思,表现了诗人对《海棠》苏轼 古诗的情有独钟。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记载:唐明皇登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待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日:“岂妃子醉,直《海棠》苏轼 古诗睡未足耳!”此句运用唐玄宗以杨贵妃醉貌为“《海棠》苏轼 古诗睡未足”的典故,转而以花喻人,点化入咏,浑然无迹。

“烧高烛”遥承上文的“月转廊”,这是一处精彩的对比,月光似乎也太嫉妒于这怒放的《海棠》苏轼 古诗的明艳了,那般刻薄寡恩,竟然不肯给她一方展现姿色的舞台。于是作者用高烧的红烛,为她驱除这长夜的黑暗。此处隐约可见诗人的侠义与厚道。“照红妆”呼应前句的“花睡去”三字,极写《海棠》苏轼 古诗的娇艳妩媚。“烧”“照”两字表面上都写作者对花的喜爱与呵护,其实也不禁流露出些许贬居生活的郁郁寡欢。他想在“玩物”(赏花)中获得对痛苦的超脱,哪怕这只是片刻的超脱也好。虽然花儿盛开了,就向衰败迈进了一步,尽管高蹈的精神之花毕竟远离了现实的土壤,但他想过这种我行我素、自得其乐的生活的积极心态,没有谁可以阻挠。

全诗语言浅近而情意深永。写此诗时,诗人虽已过不惑之年,但此诗却没有给人以颓唐、萎靡之气,从“东风”“崇光”“香雾”“高烛”“红妆”这些明丽的意象中分明可以感触到诗人的达观、潇洒的胸襟。

《海棠》苏轼 古诗创作背景

这首绝句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时作者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已经五个年头。

hǎi táng

海棠

dōng fēng niǎo niǎo fàn chóng guāng, xiāng wù kōng méng yuè zhuǎn láng.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zhǐ kǒng yè shēn huā shuì qù, gù shāo gāo zhú zhào hóng zhuāng.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以上就是古诗词网提供的诗人苏轼的诗句“东风袅袅泛崇光”的相关内容,不足之出在所难免欢迎诗友进行指导、斧正及不断对“东风袅袅泛崇光”的诗词翻译赏析和诗意等信息进行补充完善。

(如果您参与对“东风袅袅泛崇光”诗词的翻译或赏析及诗意解读或者对其他对诗词等进行丰富完善并被古诗词网采纳,古诗词网将会在页面显著位置以“诗词贡献者”的身份标注显示您的名字或昵称,以示韵之国诗友对您的感谢及善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