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大家喜欢的诗词
宫怨萚兮红楼下联句宫怨_妾家望江口行路难(一作连环歌)和答诗十首·和松树夏日田园杂兴十二首_采菱辛苦废犁鉏除夜宿太原寒甚与白明府游江杂剧·闺怨佳人拜月亭遂州南江别乡曲故人送杨少尹赴满城寒山简介雨中花令(吴兴道中,颇厌行役,作此曲寄武林交旧)沁园春(□竹窗纸枕屏)秋夜兴上人别题昭应王明府溪亭书情_负郭有田在答友人见寄酒闻薛先辈陪大夫看早梅因寄崔信明的古诗词浣溪沙(方响)宴越府陈法曹西亭送灵州田尚书奉和幸神皋亭应制奉送孔十兄宾客承恩致政归东都旧居滴滴金_相逢未尽论谒石守道水调歌头(叔母生日同家人劝酒)九江逢卢员外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咏灯_高在酒楼明奉先张明府休沐还乡,海亭宴集(探得阶字)送友人之湖上浣溪沙(用前韵再答幼安)听歌六绝句·乐世(一名六么)擒贼先擒王(第十八计)谢人自钟陵寄纸笔调笑_谓花月无情谒金门_风不定。吹宪宗章武孝皇帝挽歌词三首(膳部员外时作)游长安诸寺联句·宣阳坊静域寺·三阶院联句三姝媚·烟光摇缥瓦早发中严寺别契上人江城子(重阳次施尉韵)张锡的古诗词春草宫怀古送觉兴上人归中条山兼谒河中李司空秋日寄吟友踏莎行(泰妓胡芳来常隶籍,以其端严如木偶,人因目之总角丱兮食野之芩谁谓宋远载猃歇骄其谁知之匏有苦叶兄弟求矣硕人俣俣伐其条肄日之方中不与我言兮其乐只且周道倭迟取妻如之何中心是悼不如叔也大夫夙退美目扬兮以敖以游彼其之子风雨凄凄值其鹭翿首阳之巅且往观乎我心匪石有美一人角枕粲兮为王前驱陟彼南山蜉蝣之翼振振君子所可道也心之忧矣笾豆有践归哉归哉颉之颃之陈馈八簋我思不远人涉卬否不素餐兮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黄巢赵友同裴守真朱熹皇甫松孙周卿王公亮徐淑李肱王铎律然赵牧郭熙郭麐韦执中张文恭李君房不忽木郑善玉邵谒吴潜蔡楠雍裕之李渤马逢汪藻袁朗吴鼎芳王贞白卢群
何曾吹落北风中 > 诗句 > 古诗词
“何曾吹落北风中”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何曾吹落北风中

诗句“何曾吹落北风中”出自:

出自 宋代 郑思肖 的《寒菊/画菊》

《寒菊/画菊》

宋代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作者简介(郑思肖)

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属福建)人。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有诗集《心史》、《郑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等。

《寒菊/画菊》郑思肖 古诗翻译及注释

翻译

你在秋天盛开,从不与百花为丛。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边,你的情操意趣并未衰穷。

宁可在枝头上怀抱着清香而死,绝不会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注释

1、不并:不合、不靠在一起。并,一起。

2、疏篱:稀疏的篱笆。

3、未穷:未尽,无穷无尽。

4、抱香死:菊花凋谢后不落,仍系枝头而枯萎,所以说抱香死。

5、何曾:哪曾、不曾。

6、北风:寒风,此处语意双关,亦指元朝的残暴势力。

《寒菊/画菊》郑思肖 古诗赏析

郑思肖的这首画菊诗,与一般赞颂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诗歌不同,托物言志,深深隐含了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内涵的菊花诗。

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曾应试博学宏词科。元兵南下,郑思肖忧国忧民,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郑思肖痛心疾首,孤身隐居苏州,终身未娶。宋亡后,他改字忆翁,号所南,以示不忘故国。他还将自己的居室题为“本穴世界”,拆字组合,将“本”字之“十”置于“穴”中,隐寓“大宋”二字。他善画墨兰,宋亡后画兰都不画土,人问其故,答曰:“地为人夺去,汝犹不知耶?”郑思肖自励节操,忧愤坚贞,令人泪下!他颂菊以自喻,这首《画菊》倾注了他的血泪和生命!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这两句咏菊诗,是人们对菊花的共识。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它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也决不被北风吹落的高洁之志,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

宋代诗人对菊花枯死枝头的咏叹,已成不解的情结,这当然与南宋偏安的隐痛有关。陆游在《枯菊》中有“空余残蕊抱枝干”的诗句,朱淑贞在《黄花》中有“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诗句。从形象审美的完整程度和政治指向的分明来看,都略逊郑思肖的这两句诗。

“枝头抱香死”比“抱香枝上老”更为痛切悲壮,且语气磅礴誓无反顾。“何曾吹落北风中”和“不随黄叶舞秋风”相较,前者质询,语气坚定;后者陈述,一个“舞”字带来了些许佻达的情调,与主题略显游离。更重要的是,前者点出“北风”,分明指向起于北方的蒙古汗国,反抗之情,跃然纸上。

当然,陆游、朱淑贞的诗都是好诗,但三诗并立,郑思肖这两句诗的忧愤,则更为深广。

这首诗句用于表达“民族气节、忠贞爱国”时显得分外贴切。

《寒菊/画菊》郑思肖 古诗创作背景

郑思肖是南宋末年的爱国诗人,南宋灭亡以后,作者隐居在苏州一个和尚庙里,终身不出来做官,连坐着、躺着都朝着南方,表示不忘宋朝,这首诗就是在南宋灭亡以后写的。

《寒菊/画菊》郑思肖 古诗赏析二

这首自题《寒菊》图诗,集中表现了郑思肖的思想品格和胸怀襟抱。诗从晚香着笔:百花在春光明媚的时节盛开,独有菊花挺立在凌厉的风霜之中,不与百花争妍斗艳。郑接着,诗人又写百花已经凋零,只有菊花立于疏篱旁,意趣无穷。这里的“趣”,既指菊花的傲风拒霜、独放光华的自然之趣,也是画家融入菊花形象中的高洁坚贞、真淳自得的主观之趣。诗句融入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 “此中有真意”的意趣。范成大在《范村菊谱序》里提到“以菊比君子”的说法,云: 岁华晼晚,草木变衰,乃独晔然秀发,傲睨风露,此幽人逸士之操。”范成大序文与郑思肖诗句的题旨是相同的,范文可以帮助我们领悟郑思肖诗歌意象的深刻内蕴。

后两句诗意深转一层。菊花盛开后,在枝头逐渐枯萎,花瓣并不凋谢落地,故云“枝头抱香死”。北风在南宋文学家的笔下象喻来自北方的贵族统治集团的侵扰。诗句用隐喻手法,是说宁可为坚持气节而死去,不愿屈服于蒙元统治集团,表现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凛然正气,真诚地剖白了诗人自己的至死不渝的崇高民族气节。这两句诗有所本,宋代朱淑真《菊花》诗:“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郑思肖略事点化,使诗的意蕴更为深化,带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这首诗题咏的对象是画上的菊,诗歌的重点是托物言志,不在于发挥画理,因此具有咏物诗的特征。全诗写菊花之形貌,得菊花之神理,又能超乎其上,在充分表现菊花自然属性的同时,摅写了郑思肖的爱国情操,既表现出菊花的自然美,菊画的绘画美,又表现了画家兼诗人的人格美,使菊花形象的自然性与社会性得到和谐的统一,这首题画诗也便有了崇高的审美体验和深睿的哲理含蕴,使读者从中获得美感愉悦和生活启迪。

hán jú huà jú

寒菊/画菊

huā kāi bù bìng bǎi huā cóng, dú lì shū lí qù wèi qióng.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nìng kě zhī tóu bào xiāng sǐ, hé zēng chuī luò běi fēng zhōng.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以上就是古诗词网提供的诗人郑思肖的诗句“何曾吹落北风中”的相关内容,不足之出在所难免欢迎诗友进行指导、斧正及不断对“何曾吹落北风中”的诗词翻译赏析和诗意等信息进行补充完善。

(如果您参与对“何曾吹落北风中”诗词的翻译或赏析及诗意解读或者对其他对诗词等进行丰富完善并被古诗词网采纳,古诗词网将会在页面显著位置以“诗词贡献者”的身份标注显示您的名字或昵称,以示韵之国诗友对您的感谢及善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