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大家喜欢的诗词
苦昼短明禅师院酬从兄见寄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求人之志章第三补周礼九夏系文·九夏歌九篇虞美人(述怀)酬李郎中夜登苏州城楼见寄奉和张监阁老过八陵院题赠杜卿崔员外元帝纪第九春日游慈恩寺暮春寻终南柳处士浣溪沙(美人)怀虚中上人朗州窦员外见示与澧州元郎中郡斋赠答…因以继和酬秦山人出山见呈奉和圣制行次成皋途经先圣擒建德之所感而成诗应制寇中送张司马归洛无作简介戒药元晦简介偶成_野水连天碧浪淘沙_催俺分离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_凤辇乘春陌载芟晚次昭应杂剧·温太真玉镜台题画僧二首(前篇一作酬信上人赠张僧繇画僧)驾幸河东张瀛的古诗词胡歌送边上从事别夔州官吏思归赤松村呈松阳子相和歌辞·玉阶怨_玉阶生白露渔家傲_七月新秋风吊方干处士二首题醉袖少年行_少年不识事俞樾简介南阳_昆阳王气已卓智多人,洞烛机先好女儿_恨结眉峰。杂歌谣辞·步虚词_予因览真诀经曲阜城望仰山忆玄泰上人春官宗伯第三·大宗伯别苏徯(赴湖南幕)庭前桃唐明堂乐章·迎送王公贞元十一年知贡举挠阁不能定去留寄诗前主司心之忧矣如金如锡其带伊丝其实之肴终鲜兄弟俟我于堂乎而终风且霾无折我树桑瞻望母兮越以鬷迈彼姝者子其叶肺肺或敢侮予不遑将父不可卷也施于中谷倡予和女母氏劳苦琴瑟在御薄言袺之纠纠葛屦载飞载止美目清兮有杕之杜胡不佽焉维此针虎鸿飞遵陆六辔在手佼人燎兮维此奄息女曰观乎我生之后彼其之子中冓之言我马维骐不稼不穑中心好之零露漙兮以速诸舅未见君子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徐贤妃杜奕商鞅包融赵令畤郑嵎蒲察善长伍乔胡铨朱彬魏承班来济苗晋卿赵师侠陆希声刘长卿丁棱贾至贾固綦毋潜齐己李秘黄宗义何中韩休郑澣薛涛苏辙廖匡图张均
宁可枝头抱香死 > 诗句 > 古诗词
“宁可枝头抱香死”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宁可枝头抱香死

诗句“宁可枝头抱香死”出自:

出自 宋代 郑思肖 的《寒菊/画菊》

《寒菊/画菊》

宋代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作者简介(郑思肖)

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属福建)人。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有诗集《心史》、《郑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等。

《寒菊/画菊》郑思肖 古诗翻译及注释

翻译

你在秋天盛开,从不与百花为丛。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边,你的情操意趣并未衰穷。

宁可在枝头上怀抱着清香而死,绝不会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注释

1、不并:不合、不靠在一起。并,一起。

2、疏篱:稀疏的篱笆。

3、未穷:未尽,无穷无尽。

4、抱香死:菊花凋谢后不落,仍系枝头而枯萎,所以说抱香死。

5、何曾:哪曾、不曾。

6、北风:寒风,此处语意双关,亦指元朝的残暴势力。

《寒菊/画菊》郑思肖 古诗赏析

郑思肖的这首画菊诗,与一般赞颂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诗歌不同,托物言志,深深隐含了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内涵的菊花诗。

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曾应试博学宏词科。元兵南下,郑思肖忧国忧民,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郑思肖痛心疾首,孤身隐居苏州,终身未娶。宋亡后,他改字忆翁,号所南,以示不忘故国。他还将自己的居室题为“本穴世界”,拆字组合,将“本”字之“十”置于“穴”中,隐寓“大宋”二字。他善画墨兰,宋亡后画兰都不画土,人问其故,答曰:“地为人夺去,汝犹不知耶?”郑思肖自励节操,忧愤坚贞,令人泪下!他颂菊以自喻,这首《画菊》倾注了他的血泪和生命!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这两句咏菊诗,是人们对菊花的共识。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它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也决不被北风吹落的高洁之志,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

宋代诗人对菊花枯死枝头的咏叹,已成不解的情结,这当然与南宋偏安的隐痛有关。陆游在《枯菊》中有“空余残蕊抱枝干”的诗句,朱淑贞在《黄花》中有“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诗句。从形象审美的完整程度和政治指向的分明来看,都略逊郑思肖的这两句诗。

“枝头抱香死”比“抱香枝上老”更为痛切悲壮,且语气磅礴誓无反顾。“何曾吹落北风中”和“不随黄叶舞秋风”相较,前者质询,语气坚定;后者陈述,一个“舞”字带来了些许佻达的情调,与主题略显游离。更重要的是,前者点出“北风”,分明指向起于北方的蒙古汗国,反抗之情,跃然纸上。

当然,陆游、朱淑贞的诗都是好诗,但三诗并立,郑思肖这两句诗的忧愤,则更为深广。

这首诗句用于表达“民族气节、忠贞爱国”时显得分外贴切。

《寒菊/画菊》郑思肖 古诗创作背景

郑思肖是南宋末年的爱国诗人,南宋灭亡以后,作者隐居在苏州一个和尚庙里,终身不出来做官,连坐着、躺着都朝着南方,表示不忘宋朝,这首诗就是在南宋灭亡以后写的。

《寒菊/画菊》郑思肖 古诗赏析二

这首自题《寒菊》图诗,集中表现了郑思肖的思想品格和胸怀襟抱。诗从晚香着笔:百花在春光明媚的时节盛开,独有菊花挺立在凌厉的风霜之中,不与百花争妍斗艳。郑接着,诗人又写百花已经凋零,只有菊花立于疏篱旁,意趣无穷。这里的“趣”,既指菊花的傲风拒霜、独放光华的自然之趣,也是画家融入菊花形象中的高洁坚贞、真淳自得的主观之趣。诗句融入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 “此中有真意”的意趣。范成大在《范村菊谱序》里提到“以菊比君子”的说法,云: 岁华晼晚,草木变衰,乃独晔然秀发,傲睨风露,此幽人逸士之操。”范成大序文与郑思肖诗句的题旨是相同的,范文可以帮助我们领悟郑思肖诗歌意象的深刻内蕴。

后两句诗意深转一层。菊花盛开后,在枝头逐渐枯萎,花瓣并不凋谢落地,故云“枝头抱香死”。北风在南宋文学家的笔下象喻来自北方的贵族统治集团的侵扰。诗句用隐喻手法,是说宁可为坚持气节而死去,不愿屈服于蒙元统治集团,表现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凛然正气,真诚地剖白了诗人自己的至死不渝的崇高民族气节。这两句诗有所本,宋代朱淑真《菊花》诗:“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郑思肖略事点化,使诗的意蕴更为深化,带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这首诗题咏的对象是画上的菊,诗歌的重点是托物言志,不在于发挥画理,因此具有咏物诗的特征。全诗写菊花之形貌,得菊花之神理,又能超乎其上,在充分表现菊花自然属性的同时,摅写了郑思肖的爱国情操,既表现出菊花的自然美,菊画的绘画美,又表现了画家兼诗人的人格美,使菊花形象的自然性与社会性得到和谐的统一,这首题画诗也便有了崇高的审美体验和深睿的哲理含蕴,使读者从中获得美感愉悦和生活启迪。

hán jú huà jú

寒菊/画菊

huā kāi bù bìng bǎi huā cóng, dú lì shū lí qù wèi qióng.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nìng kě zhī tóu bào xiāng sǐ, hé zēng chuī luò běi fēng zhōng.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以上就是古诗词网提供的诗人郑思肖的诗句“宁可枝头抱香死”的相关内容,不足之出在所难免欢迎诗友进行指导、斧正及不断对“宁可枝头抱香死”的诗词翻译赏析和诗意等信息进行补充完善。

(如果您参与对“宁可枝头抱香死”诗词的翻译或赏析及诗意解读或者对其他对诗词等进行丰富完善并被古诗词网采纳,古诗词网将会在页面显著位置以“诗词贡献者”的身份标注显示您的名字或昵称,以示韵之国诗友对您的感谢及善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