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大家喜欢的诗词
巴江(时僖宗省方南梁)和韦开州盛山十二首·宿云亭招隐寺送阎判官还江州糖多令(吴江道上赠郑可大)菩萨蛮_罗裾薄薄秋宫词五首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作临洞庭)魏仓曹东堂柽树句_耒水波纹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张继·枫桥南乡子_归梦寄吴樯沈千运旧居怀赠操禅师九日登丛台甘棠奉和圣制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_皇情遍九垓题《墨葡萄图》水调歌头_明月浸瑶碧六州歌头(题岳鄂王庙)入官第二十一临江仙_金锁重门荒上巳日涧南园期王山人、陈七诸公不至卜算子_清池过雨凉泊扬子津眼儿媚(和八窗叔韵送之)点绛唇_罗带双垂,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问天睡觉偶吟宴陶家亭子巴陵送李十二祝英台近_柳枝愁,桃韩思复的古诗词杜良臣简介商洛山行怀古和友人见题山居忆旧游(寄王圣与)答崔法曹暮春吟怀寄姚端先辈念头勿浓,勿陷枯寂蓦山溪_自来相识,九月九日登玄武山别州民西江月(答族侄圭惠扇)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一剪梅·舟过吴江浙西送杜晦侍御入关劝饮酒纳凉联句心之忧矣王室如毁福履成之不可方思硕大无朋兄弟求矣并坐鼓簧与子偕作独寐寤言莫如兄弟彼稷之穗瑟兮僩兮朝既昌矣泉源在左集于灌木胡迭而微子之茂兮有杕之杜四国是遒为絺为綌言告言归素丝五总其心塞渊采采芣苢馌彼南亩饮饯于言中心悁悁东门之枌硕大且俨中谷有蓷百夫之御厹矛鋈錞岂不怀归我马瘏矣燕燕于飞言秣其驹示我周行火烈具阜以速诸舅自我徂尔只身东海挟春雷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漫云女子不英雄万里乘风独向东诗思一帆海空阔王宏李山甫徐牧鲍照刘大櫆司马扎元希声刘蕃苗发王鏊寇凖魏了翁李沇洪皓家铉翁王绍宗刘孝威宫天挺吴融储嗣宗綦毋潜刘绮庄曹德陈亮崔居俭李澄之郑澣薛曜张子容张孜
拼将十万头颅血 > 诗句 > 古诗词
“拼将十万头颅血”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拼将十万头颅血

诗句“拼将十万头颅血”出自:

出自 清代 秋瑾 的《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清代 秋瑾

万里乘风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

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作者简介(秋瑾)

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东渡后改名瑾,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曾用笔名白萍。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其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秋瑾 古诗翻译及注释

翻译

千万里远途我像腾云驾雾一样去了又回,我独自一人穿越东海往返伴随滚滚春雷。

不忍心看到祖国的地图变成别国的领土,怎能让锦绣江山被侵略者炮火化成飞灰。

那浊酒哪能排解我忧心国事所洒的热泪,国家的救亡图存依靠的是大家群策群力。

就算是需要拼上十万将士抛头颅洒热血,我也必须把这颠倒的乾坤大地拼力挽回。

注释

1.日人索句:日本友人讨取诗句。日俄战争地图:光绪三十年(1904年),日、俄帝国主义因争夺中国东北,在中国领土上开战,沙俄战败,与日本签订“朴茨茅斯和约”,重新瓜分中国东北。

2.乘风:即乘风而行的意思。此用列子乘风的典故,兼用宗悫“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典故(见《宋史·宗悫传》)。去复来:往返来去。指往返于祖国与日本之间。秋瑾光绪三十年(1904年)仲夏东渡,次年春回国;是年六月再次赴日,同年十二月返国。

3.只身东海:指单身乘船渡海。挟春雷:形容胸怀革命理想,为使祖国获得新生而奔走。春雷,春天的雷声可使万物苏醒,故此处有唤醒民众之意。

4.忍看:反诘之词,“怎忍看”的省略。图画:指画在地图上割给日本的中国领土。移:改变。颜色:地图上为辨认方便,把各国都涂上不同的颜色。移颜色,即指中国的领土变成日本的领土。日俄战争后,俄国将对中国旅顺、大连湾的租借权让给日本。

5.“肯使”:”岂肯使“的省略。劫灰:遭到劫掠之后的灰烬,佛家语。此处指遭到瓜分惨祸。

6.“浊酒”句:言其忧国忧民的愁苦之深。销,消除。

7.救时:挽救时局命运。仗:依靠。出群才:指杰出的人才,出类拔萃的人物。出群,犹超群。

8.拚(pàn)将:舍弃。将,语助词。十万:泛言极多。

9.乾坤:天地,此指中国危亡的局势。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秋瑾 古诗赏析

此诗开头两句写自己胸怀壮志,寻找救国救民的革命真理。接着四句转入正题,就日俄战争图抒发感慨。最后两句表示诗人不惜牺牲生命,誓将用鲜血拯救祖国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决心。全诗篇幅不长,却情辞激越,令人为之动容。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秋瑾在浙江绍兴起义,失败后不幸被捕,在绍兴轩亭口英勇就义,她以自己的热血履行了自己的誓言。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大气磅礴,展现出意气风发的诗人主体形象。颔联点出观图之事,从而引发对日俄横行东北的极大愤恨。干宝《搜神记》说,汉武帝开凿昆明池,挖到深处全是灰墨,问学识渊博的东方朔是怎么回事,东方朔说要西域人才知道。到了东汉明帝时,西域有道人来,问道人,回答是:圣经上说,天地大劫将尽,着劫烧,灰墨便是劫烧的余灰。这里借指战火的灰烬,说岂能把大好河山给人作战场,遭受战火的破坏。这两句写忧国怀抱,渴望有救国的志士能出现,也含有以出群之才自期的意思。颈联两句充分表现诗人的忧国之情,并由忧国而思济世。尾联表达愿为祖国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崇高志向。

全篇所写,都是忧国的思想和救时的抱负,充满动人的爱国激情。语言朴素自然,直抒胸臆,不假雕饰,“忍看”“拚将”“须把”等词语的运用,将悲愤而激昂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劲健有力。全诗语言浅显明快,风格刚健豪放。情愫真率,披襟见怀;字重千钧,力能扛鼎。一腔豪气喷薄而出,丝毫不见女儿态。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秋瑾 古诗创作背景

这首诗约作于清德宗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六月秋瑾第二次去日本的船上,是写给日本银澜使者的。一说作于此年十二月归国途中。作者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夏天东渡日本,同年冬(一说次年春)因事返国;次年六月再去日本,十二月返回。她在船上见到了《日俄战争地图》不禁感慨万分,又值日本人向她要诗,于是她便写了这首悲壮的诗。龚本题作“题江山万里图,应日人之索”,《史迹》题作“日人银澜使者索题,并见日俄战地,早见地图,有感”。光绪二十年(1894年),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迫使清朝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从而霸占了台湾省及其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日本又发动了“日俄战争”,夺取了库页岛南部,取得了中国辽东半岛的“租借权”和南满铁路的权益。中国的领土在一天天被割让。作者看到中国的领土并入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版图,心中的怒火难以按捺。她想到自己此行的目的,正是为了推翻清朝政府,挽救祖国危亡,于是慨然提笔写下此诗。

huáng hǎi zhōu zhōng rì rén suǒ jù bìng jiàn rì é zhàn zhēng dì tú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wàn lǐ chéng fēng qù fù lái, zhī shēn dōng hǎi xié chūn léi.

万里乘风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

rěn kàn tú huà yí yán sè, kěn shǐ jiāng shān fù jié huī.

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zhuó jiǔ bù xiāo yōu guó lèi, jiù shí yīng zhàng chū qún cái.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pīn jiāng shí wàn tóu lú xuè, xū bǎ qián kūn lì wǎn huí.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下面是“拼将十万头颅血”的藏头诗作品(韵之国诗友创作供您赏阅):

将朝欲更衣。十八羽林郎,万里发辽阳。头白未登科,血流十二街。

将安外国情。十八羽林郎,万里别吴乡。头白未应休,血流既四面。

将乘触物舟。十步九举辔,万里阔分袂。头白渺瀰程,血流既四面。

将酬分寸功。十八举进士,万方期一夕。头白翻折腰,血冻指不拈。

将补鸾凤巢。十步两躩跃,万里八九月。头白翻折腰,血埋妃子艳。

将朝欲更衣。十八贤真在,万乘驻山外。头白读兵书,血漂腾足滑。

以上就是古诗词网提供的诗人秋瑾的诗句“拼将十万头颅血”的相关内容,不足之出在所难免欢迎诗友进行指导、斧正及不断对“拼将十万头颅血”的诗词翻译赏析和诗意等信息进行补充完善。

(如果您参与对“拼将十万头颅血”诗词的翻译或赏析及诗意解读或者对其他对诗词等进行丰富完善并被古诗词网采纳,古诗词网将会在页面显著位置以“诗词贡献者”的身份标注显示您的名字或昵称,以示韵之国诗友对您的感谢及善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