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大家喜欢的诗词
崔卿池上鹤资治通鉴第一百六十九卷减字木兰花(厉万顷生日,时久旱得雨)吴_一主参差六水调歌头(寿查郎中)垦令第二闲居作_闲门微雪下岐下闻杜鹃别李谱咏史诗·故宜城【正宫】醉太平 重九无酒赠普门上人闽川梦归法驾导引_樵柯烂,丹点绛唇(王园)冬日登城楼有怀因赠程腾清商怨_一段文章种题流沟寺古松丧服张瀛简介书院二小松春光好_吴绫窄,藕池州废林泉寺卢纶的古诗词临江仙(和徐守圣可)言怀_不将高盖竟秦律十八种·尉杂满江红_心字融入去断僧通状奉陪武相公西亭夜宴陆郎中(时为武元衡幕僚)湘夫人二首(乐府诗作一首)同郭十题杨主簿新厅同张炼师溪行秋日田园杂兴十二首_杞菊垂珠滴露红题云际寺故僧院送武进韦明府鹧鸪天(和持国)宴桃源(乌江路中二首)望月怀远送静居法师忍公小轩二首同德寺雨后,寄元侍御、李博士文政解第三十九退朝望终南山岭表逢故人送卢秀才应举亡征第十五江上遇友人题西平王旧赐屏风牡丹_锦帏初卷卫悠悠苍天岂其取妻清人在轴聊以行国简兮简兮既亟只且福履成之报我不述孔武有力有力如虎尚寐无聪我思古人其实之肴东门之杨彻彼桑土子兮子兮琴瑟友之无食我苗其谁知之殆及公子同归采采芣苢溯游从之必河之鲤遭我乎峱之间兮有蒲与蕳洵美且好云谁之思麻衣如雪言采其蝱大车啍啍无以大康言至于漕七月流火于林之下其从如云彼留之子室人交徧谪我叔马慢忌二矛重英零露漙兮歌舞白铜鞮江城回绿水花月使人迷山公醉酒时酩酊高阳下头上白接篱倒著还骑马岘山临汉水水绿沙如雪上有堕泪碑权龙褒权德舆裴松之崔湜柯丹邱李祁文廷式冯道崔知贤厉玄汤显祖冯小青任要沈彬江淹王睿赵鼎刘湾薛琼林披郑思肖谢朓毛泽东刘言史李景俭杨嗣复王之涣马戴东方虬吴鼎芳
头上白接篱 > 诗句 > 古诗词
“头上白接篱”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头上白接篱

诗句“头上白接篱”出自:

襄阳曲四首

唐代 李白

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鞮。

江城回绿水,花月使人迷。

山公醉酒时,酩酊高阳下。

头上白接篱,倒著还骑马。

岘山临汉水,水绿沙如雪。

上有堕泪碑,青苔久磨灭。

且醉习家池,莫看堕泪碑。

山公欲上马,笑杀襄阳儿。

作者简介(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襄阳曲四首》李白 古诗翻译及注释

翻译

在襄阳行乐之处,至今犹有人歌舞《白铜鞮》之曲。

汉江之泽水回绕着江城,襄阳之花容月色实在是令人着迷。

晋人山简醉酒之时,在高阳池醉态可掬。

他头上反戴看白接篱之帽骊在马上,样子实在是可笑。

岘山依着汉江,水绿如碧,沙白似雪。

山上有纪念羊枯的堕泪碑,上面的字己久为青苔所没,看不清楚了。

姑且在习家池觅得一醉,不去山上看堕泪碑了。

也学一学山公欲上马的醉态,让襄阳小儿也笑上一笑。

注释

⑴襄阳曲:乐府旧题。《乐府诗集》卷八十五列于《杂歌谣辞·歌辞》。王琦云:“《襄阳曲》,即《襄阳乐》也,《旧唐书》:《襄阳乐》,宋随王诞所作也。延始为襄阳郡,元嘉二十六年仍为雍州。夜闻诸女歌谣,因作之。其歌曰:‘潮发震阳来,暮至丈提宿。丈提诸女儿。花艳惊郎目。’”

⑵白铜鞮:歌名。相传为梁武帝所制。一说为南朝童谣名,流行于襄阳一带。

⑶山公:即山简。晋代人,字季伦。“竹林七贤”之一山涛之子,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但他不理政务,只知饮酒游乐,故时人编了首《山公歌》。后成为流行在襄阳一带的一首儿歌。这首歌诙谐有趣,广为流传,常被游历襄阳的文人墨客所引用。

⑷白接篱:白色的头巾。山简每喝醉了酒,总是倒戴着头巾,倒骑着马回家。

⑸水绿沙如雪:一作“水色如霜雪”。

⑹堕泪碑:在襄阳岘首山。这里用羊祜的典故。《晋书·羊祜传》载:“祜乐山水,每风景,必造岘山,置酒言咏。”羊祜死后,为纪念他的政绩,“襄阳百姓于岘山祜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庙,岁食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为堕泪碑。”

⑺习家池:又名高阳池,位于湖北襄阳城南约五公里的凤凰山(又名白马山)南麓,建于东汉建武年间。《世说新语·任诞》刘孝标注引《襄阳记》:“汉传中习郁于岘山南,依范蠡养鱼法,作鱼池,池边有高堤,种竹及长楸,芙蓉菱芡覆水,是游宴名处也。山简每临此池,未尝不大醉而还,曰:‘此是我高阳池也。’襄阳小儿歌之。”

《襄阳曲四首》李白 古诗鉴赏

李白在襄阳所写的这组诗,既可见其性情,又可见其诗风。在襄岘汉水的背景之下,一个怀着未醉之心的醉翁形象,栩栩如生。

组诗之第一首。这里的“白铜鞮”当指汉水在襄阳段的堤坝。这是襄阳群体娱乐的地方。江城被绿水环抱,襄阳的花,襄阳的月,真是迷人。读着这首诗,眼前就会浮现出一个场景,在月圆花好的夜晚,人们在江水边的长堤上载歌载舞,多么热闹多么生动传情。面对此情此景,诗人和读者不能不忘我地陶醉在其中。这一首第三句在格律上有“失粘”之嫌,说明李白写诗并不受格律的严格约束。

组诗之第二首。这是描写一个历史人物的醉态,这个人叫山简。山简是晋大将,性情豪放,酒醉后常反戴帽子倒骑马。酒醉后的人物神态生动活现,在阳光下,系着白头巾,倒着骑马,非常有趣。此诗活灵活现地塑造了一个醉态可鞠的人物形象。

组诗之第三首。岘山、汉江、水色、沙色、山上的堕泪碑以及碑上的青苔,碑上被磨灭了的碑文等等物景,平实道来,没有雕饰,其中自有诗人对世事沧桑的感慨。山依旧,水仍绿,碑尚在,唯有碑石上生了青苔,碑文已被磨灭,其寓意就是时间的长河能淹没一切。

组诗之第四首:习家池边旧有凤泉馆、芙蓉台、习郁墓,群山环抱,苍松古柏,一水涓涓,亭台掩映,花香鸟语,风景清幽,自古常有骚人墨客来此咏诗作赋。西晋永嘉年间镇南将军山简镇守襄阳时,常来此饮酒,醉后自呼“高阳酒陡”,唐代孟浩然曾感叹:“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池。”堕泪碑是为了纪念西晋羊祜而立的。羊祜生前都督荆州诸军事,驻襄阳。羊祜死后,其部属与当地百姓在岘山羊祜生前游息之地建碑立庙,每年祭祀。见碑者莫不流泪,杜预因而称此碑为堕泪碑。酒醉了,堕泪碑也不去看了,欲上马而又上不了马,襄阳的小孩子们看着笑了。酒醉以后,人就不会有什么愁苦。“莫看”,“且醉”二句 ,是痛苦的潇洒。

《襄阳曲四首》李白 古诗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李白游襄阳时。根据裴斐《李白年谱简编》,时李白三十四岁,游襄阳,识韩朝宗,有《与韩荆州书》《《襄阳曲四首》李白 古诗》等作。

xiāng yáng qǔ sì shǒu

襄阳曲四首

xiāng yáng xíng lè chù, gē wǔ bái tóng dī.

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鞮。

jiāng chéng huí lǜ shuǐ, huā yuè shǐ rén mí.

江城回绿水,花月使人迷。

shān gōng zuì jiǔ shí, mǐng dǐng gāo yáng xià.

山公醉酒时,酩酊高阳下。

tóu shàng bái jiē lí, dào zhe hái qí mǎ.

头上白接篱,倒著还骑马。

xiàn shān lín hàn shuǐ, shuǐ lǜ shā rú xuě.

岘山临汉水,水绿沙如雪。

shàng yǒu duò lèi bēi, qīng tái jiǔ mó miè.

上有堕泪碑,青苔久磨灭。

qiě zuì xí jiā chí, mò kàn duò lèi bēi.

且醉习家池,莫看堕泪碑。

shān gōng yù shàng mǎ, xiào shā xiāng yáng ér.

山公欲上马,笑杀襄阳儿。

下面是“头上白接篱”的藏头诗作品(韵之国诗友创作供您赏阅):

头白翻折腰,上来群噪鸟。白壁上题诗,接景每逶迤。篱崩竹半空。

头白向江东,上升翠微中。白璧遂成冤,接膝犹嫌远。篱边有小舟。

头白终相待,上山犹得在。白璧酬知己,接部青丝骑。篱根伏寒兔。

头白古所同,上马鸣角弓。白璧无瑕玷,接话贵忘眠。篱根伏寒兔。

头白翻折腰,上公周太保。白白芙蓉花,接树两般花。篱东花掩映。

头白好归来,上相复怜才。白璧双明月,接栋临双阙。篱边水向城。

以上就是古诗词网提供的诗人李白的诗句“头上白接篱”的相关内容,不足之出在所难免欢迎诗友进行指导、斧正及不断对“头上白接篱”的诗词翻译赏析和诗意等信息进行补充完善。

(如果您参与对“头上白接篱”诗词的翻译或赏析及诗意解读或者对其他对诗词等进行丰富完善并被古诗词网采纳,古诗词网将会在页面显著位置以“诗词贡献者”的身份标注显示您的名字或昵称,以示韵之国诗友对您的感谢及善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