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大家喜欢的诗词
游九鲤湖_仄径倾崖不新楼诗二十首·禹庙酬张祜处士见寄长句四韵留别卢玄休归荆门九日_九日强游登观李中丞洪二美人唱歌轧筝歌(时量移湖州长史)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寄南岳泰禅师春日游慈恩寺贝宫夫人虞美人_江亭春晚芳冬末送魏起居赴京隔岸观火(第九计)墓门清平乐_推愁何计。四川使宅有韦令公时孔雀…妓兴嗟久之因赋此诗用广其意王恽简介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叙吟_多惭到处有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裴说的古诗词奉和登玄武楼观射即事书怀赐孟涉应制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杜谗邪第二十三两同心_秋水明眸、浪淘沙_催俺分离文森简介至德中赠内兄刘赞_时难访亲戚太子西池二首(一作齐梁体)杭州官舍偶书入关_古道槐花满上元夜建元寺观灯呈智通上人陪封大夫宴瀚海亭纳凉(得时字)病宫人(一作张祜诗)咏玉_歌玉屡招疑赠婺州苏员外送从弟亚赴安西判官诉衷情(夜直殿庐,晚雪,因作)柳梢青(咏海棠)咏史诗·洛阳(一作司空图诗)刘二十八自汝赴左冯,涂经洛中相见联句春霁花萼楼南闻宫莺僧如展及韦载同游碧涧寺各赋诗…不复撰成徒以四韵为识虞美人_粉融红腻莲蝶恋花(送春)_楼外垂杨千早秋陪韩明府泛阮元公溪修身絜行,言必由绳墨。——宋·王安石《命解》忆平泉杂咏·忆初暖好事近_黄发享颐期奉和圣制春日幸望春宫应制_别馆芳菲上颜如渥丹君子好逑靡所与同庶见素韠兮俟我乎巷兮无思远人携手同行有力如虎副笄六珈日之方中童子佩韘如三月兮见此良人西方美人实劳我心予子行役公侯腹心厌浥行露不流束薪是刈是濩齐子翱翔皇皇者华馌彼南亩伐木许许条其啸矣首阳之下胡能有定汉之广矣河水洋洋温其在邑如三岁兮陟彼高冈独行睘睘求其友声两骖雁行舒夭绍兮念彼周京有女仳离我马维骆子有车马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夜色带春烟灯花拂更燃柳浑黄帝夏侯孜裴思谦全祖望徐渭诸葛亮元淮王纬元结张文规王慎中王褒柳公绰宋荦陆机刘湾丁黼纪君祥陆瀍韦表微张升张鸣善李馀萧德祥郑概刘损樊宗师汪藻徐皓
随山到水源 > 诗句 > 古诗词
“随山到水源”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随山到水源

诗句“随山到水源”出自: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寻南溪常道士》

唐代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作者简介(刘长卿)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寻南溪常道士》刘长卿 古诗翻译及注释

翻译

一路上经过的地方,青苔小道留下鞋痕。

白云依偎安静沙洲,春草环绕道院闲门。

新雨过后松色青翠,循着山路来到水源。

看到溪花心神澄静,凝神相对默默无言。

注释

⑴莓苔:一作“苍苔”,即青苔。履痕:一作“屐痕”,木屐的印迹,此处指足迹。

⑵渚:水中的小洲。一作“者”。

⑶春草:一作“芳草”。

⑷“溪花”两句:因悟禅意,故也相对忘言。禅:佛教指清寂凝定的心境。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寻南溪常道士》刘长卿 古诗鉴赏

全诗围绕着题目的“寻”字,逐渐展开。“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开始二句就突出一个“寻”字来,顺着莓苔履痕(一作“屐痕”),一路寻来。语言浅淡质朴,似乎无须赘言:那人迹罕至的清幽山径,正是常道士出入往来之地,这里没有人间喧嚣,满路莓苔。履痕屐齿给来访者带来希望和猜想:幽人不远,晤面在即;否则就是其人出晤,相会须费些周折。

颔联写由顺其路而始入其居境。两句写景平列,用意侧重“闭门”寻人不遇。“白云依静渚”,为远望。

白云絮絮,缭绕小渚。“依”字有意趣。越溪(或是缘溪)而至其巖扉,近看则“春草闭闲门”,蓬门长闭,碧草当门,道士不在寓所。如果说一路莓苔给人幽静的印象,那么这里的白云、芳草、静渚、闲门,则充满静穆淡逸的氛围。渚是“静”的,白云、芳草也是静静的。门“闲”,不遇之人,来访者不期然而然的心境也“闲”。一切都显得恬静自然,和谐默契,不受丝毫纷扰。在自然景物的观照中,悄然融入自在平静的心绪,来访不遇的怅然,似乎被这清幽、宁静的环境,带有内省参照的“禅意”所冲化,渐趋恬然。

独闭的闲门,摇曳的小草,使人浸润在“绿满窗前草不除”的幽静自在境界,滋味咸化于这静默的世界之中。

上四句叙寻而不遇,意绪明白。后四句继写一路景观,浑化无迹须缓缓味出。“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这看松寻源,所趋何向,是不遇而再寻,还是顺便一游其山,还是返回,诗人没有说出。两句以景带叙,下句叙事成份更多些。“水源”,应该不是指来时“经行处”,所以“随山”不是下山,而是入山,随山转折,缘山道探寻水源。道士不在寓所,因此这寻水源,也就是寻道士,“随”字简洁,山道纡绕,峰回路转,随山探源,缘水经山。其间林壑深秀,水声潺潺,都由这个“随”字导人神游,启迪丰富的“曲径通幽”的想象。上句“过雨看松色”,或指道士居所“门外景”,或指“随山”时的景致。“过雨”暗示忽然遇雨,诗人仅仅用一“过”字表示它的刚刚存在,而着意于雨霁云收之后翠绿生新的松色。“过”字,把阵雨带来的清新宜人的气息、物色,轻松自然地托显出来,同时也隐隐带出漫步山道的时间进程。

“过雨”,涮新了松色,也带来冥想。自生自灭的短暂一“过”,和静静白云一样,已在写“禅意”(金性尧)。

尾联的“禅意”,用得精妙。诗人看见了“溪花”,却浮起“禅意”,从幽溪深涧的陶冶中得到超悟,从摇曳的野花静静的观照中,领略到恬静的清趣,溶化于心灵深处是一种体察宁静,荡涤心胸的内省喜悦,自在恬然的心境与清幽静谧的物象交融为一。况且禅宗本来就有拈花微笑的故事,这都溶入默契不言的妙悟中,而领会出“禅意”,因用“与”,把物象和情感联结起来。禅宗的妙悟和道家的得意忘言,有内在相通之处。佛道都喜占山林,幽径寻真,荡入冥思,于此佛道互融,而进入“相对亦忘言”的精神境界。

芳草松色、白云溪花的美感,“禅意”默想的清享,都清美极了。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惬意自得的感受,也都含融在诗的“忘言”之中。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寻南溪常道士》刘长卿 古诗创作背景

大历(唐代宗年号,公元766—779年)前后,是个感伤时代,很多诗歌都着意表现感伤色彩,但更多的是摆脱时代失意、政治苦闷、人世困惑,而追求宁静、冲远、淡泊的心理。刘长卿此诗也反映了当时的“时代心声”。

诗人兴冲冲步行山中拜访一位道士,不想却吃了个闭门羹,在居所远近寻找,仍未如愿,诗人非但没有产生失望惆怅,反而获得精神惬意和心理的满足。此诗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下所作的。

xún nán xī cháng shān dào rén yǐn jū xún nán xī cháng dào shì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寻南溪常道士

yí lù jīng xíng chǔ, méi tái jiàn lǚ hén.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bái yún yī jìng zhǔ, chūn cǎo bì xián mén.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guò yǔ kàn sōng sè, suí shān dào shuǐ yuán.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xī huā yǔ chán yì, xiāng duì yì wàng yán.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下面是“随山到水源”的藏头诗作品(韵之国诗友创作供您赏阅):

随波适下流,山门月对秋。到城鬓似发,水里取一蛤。源桃惊未红。

随波无限月,山前犹见月。到处留丹井,水边身独行。源桃惊未红。

随波千万里,山出晚云低。到处花为雨,水冻频移幕。源水终无路。

随车翻缟带,山对旧书斋。到处公卿席,水从荒外积。源桃惊未红。

随波应到海,山郭通衢隘。到处即行春,水阔缘湘困。源桃惊未红。

随车雨再流,山当日落秋。到愁金谷晚,水澹望长安。源水看花入。

以上就是古诗词网提供的诗人刘长卿的诗句“随山到水源”的相关内容,不足之出在所难免欢迎诗友进行指导、斧正及不断对“随山到水源”的诗词翻译赏析和诗意等信息进行补充完善。

(如果您参与对“随山到水源”诗词的翻译或赏析及诗意解读或者对其他对诗词等进行丰富完善并被古诗词网采纳,古诗词网将会在页面显著位置以“诗词贡献者”的身份标注显示您的名字或昵称,以示韵之国诗友对您的感谢及善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