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是王维《辋川集》中的第四首诗《鹿柴》。该诗是王维山水诗中的重要代表作,表达了他对大自然中幽静境界的追求和喜爱,诗人以一种特有的空寂感,描绘了空山深林黄昏的景致。
  
  王维诗《鹿柴》赏析,诗中从无声到有声,从静静空山杳无人迹,到“但闻”一转而引出“人语响”,蓦然间打破了寂静。空谷传声,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诗中的绝妙之处在于以声写静,以动衬静。这种无声之中的有声,恰如“鸟鸣山更幽”的效果一样,使寂静达到了极致。
  
  诗人以对色彩、声音特有的敏感,把握住空山刹那间的幽深境界。如果让常人来写深林之幽暗,也许会竭力描绘其黑其暗,终日不见阳光,其实一味写暗反倒使人不觉其暗,而王维的高明之处则在于以光衬暗,以影写幽,特意写余晖透过深林斑驳的树影,映照在青苔上,让那一抹光影和无边的幽暗构成强烈的空间对比,使深林更加幽暗。整首诗就像是在绝大部分冷色的画面上掺进了一点暖色,结果反而给人以更加突出的冷色印象。
  
  此诗的基调确实清泠,不过,幽暗中毕竟有光,一抹夕阳正悄悄地把影子探入深林,轻轻地抚慰着青苔,映照着黄昏,带给你一丝暖意呢。
  
  可以听到人声,却看不到人影,可以看到光影,却感受无边的幽暗,这是一种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诗人王维创造出的这种物我交融、宁静空灵的意境,正是禅家梦寐以求的禅宗境界。禅宗把山水自然看作是佛性的显现,青青翠竹,尽是法身,自然界的一切莫不呈显着活泼的特性。
  
  在诗人王维看来,空山就是他自己,把自己的感情贯注到空山,空山也就成为有生命的自我的化身。因此,王维特别喜欢用“空山”这个词,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等。这种物我两忘的意境,正是王维诗中禅味的魅力,读后有涤心滤肺、使人超然顿悟之感。
  
  唐代僧人惠能法师有著名的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此刻,我们在寂静中感受这份诗与禅之美,也是一种默契,这种默契不就是“拈花微笑”的悟性么。

本文章如转载,请注明:转载自诗情画意 [ http://www.gushici5.com/blog/ ]
需保留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gushici5.com/blog/201305/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