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大家,也是一位山水画大家,被推为“南画之祖”。王维更是一位音乐大师,是盛唐第一词作者。他在《偶然作》中说自己“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这似乎是对世人视他为词客看法的否定,认为自己的真正身份应是画师。但实际上,这里只是王维以自己最擅长的歌诗创作来反衬其绘画才能的一种自矜方式,正好从另一面表明时人对王维作为盛唐第一词家身份的认同。
  
  王维的词学造诣,王维早年即以歌诗创作得名,再加上其超凡的音乐与绘画才能,使其得以经常出入王公贵胄门庭。他最终以京兆府解头(乡试第一名)身份入第,也是凭借其音乐表演与歌词创作才能,而受玄宗之弟、岐王李范推荐的。据《集异记》记载,王维少年时即以文章得名,又因“性闲音律,妙能琵琶”而为岐王眷重。在他考进士的当年,张九皋名声籍甚,已被内定为京兆府解头。王维言此事于岐王以求庇借。岐王说:“贵主之强,不可力争。吾为子画焉。子之旧诗清越者,可录十篇;琵琶之新声怨切者,可度一曲。后五日当诣此。”王维如期而至,岐王令其着锦绣、赍琵琶,以伶人身份同至公主府第,给他安排了一场改变命运的面试。
  
  维妙年洁白,风姿都美,立于前行。公主顾之,谓岐王曰:“斯何人哉?”答曰:“知音者也。”即令独奏新曲,声调哀切,满座动容……公主大奇之。岐王曰:“此生非止音律,至于词学,无出其右。”公主尤异之……维即出献怀中诗卷。公主览读,惊骇曰:“皆我素所诵习者,常谓古人佳作,乃子之为乎?”因令更衣,升之客右……岐王因曰:“若使京兆今年得此生为解头,诚为国华矣。”公主乃曰:“何不遣其应举?”岐王曰:“此生不得首荐,义不就试,然已承贵主论托张九皋矣。”公主笑曰:“何预儿事,本为他人所托。”顾谓维曰:“子诚取解,当为子力。”维起谦谢。公主则召试官至第,遣宫婢传教,维遂作解头而一举登第。
  
  从中可见,王维的“性闲音律”,既表现在其精于琵琶演奏及度曲上,也表现在“词学”即歌词创作上。在《乐府诗集·近代曲辞》所收以诗入乐的15个曲调中,有《昔昔盐》、《陆州歌》“歌第一”与“歌第三”、《昆仑子》、《思归乐》其二、《戎浑》、《浣沙女》其二、《一片子》等8个曲调截取了王维的诗歌,《想夫怜》截取王维《和太常韦主簿五郎温汤寓目》前四句,但《乐府诗集》未加收录。此外,王维《息夫人诗》唱入《簇拍相府莲》前四句,《送元二使安西》被人谱作《渭城曲》,盛唐大歌唱家李龟年所唱“红豆生南国”与“秋风明月苦相思”,皆王维所制。这是王维作为盛唐第一词家的直接证明。
  
  初唐的沈佺期与宋之问对近体诗的最终成型作出过巨大贡献,他们作诗时“裁成六律,彰施五色”,使其诗“言之而中伦,歌之而成声”。王维的诗与他们的一样。《新唐书·文艺传序》说:“若侍从酬奉则李峤、宋之问、沈佺期、王维。”独孤及则说,“沈宋既殒,而崔司勋颢、王右丞维,复崛起于开元、天宝之间”,这里所提到的崔颢也是盛唐有名的词家,他与王维、卢象等人“妍词一发,乐府贵传”,被称作“当代辞人”,而王维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我们称王维是盛唐第一词家,不仅因当时乐人多唱其诗,中唐独孤及、刘禹锡等人视其为著名词客,更重要的还因为,作为皇帝的唐代宗在《答王缙进王维集表诏》中明确表示了自己对王维歌诗的喜爱。唐代宗曾于诸王座听闻王维乐章,留下了深刻印象,王维死后,他便派中使王承华给王维之弟、当时的宰相王缙下旨,让他进呈其兄的文章。王缙发动“中外亲故间相与编缀”,“诗笔共成十卷”,“随表奉进”。代宗收到后,作了《答王缙进王维集表诏》,称王维是“天下文宗”,认为其诗“抗行周雅,长揖《楚辞》……歌以国风,宜登乐府”,这是对王维作为盛唐第一词家身份的直接钦定。
  
  唐代是一个诗乐互动的时代,词家与乐工的关系较为融洽。王维作为盛唐第一词家,他与演艺界的关系自然十分密切。他与李龟年的交往,更是唐代文艺史上的佳话。王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宁王、薛王待之如师友”(《旧唐书·王维传》),他“尤为岐王之所眷重”。而李龟年是当时最负盛名的乐人,经常出入王公贵胄门庭。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诗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说明他也是岐王李范的座上宾。
  
  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的第一词客与第一乐人间,必然有着一种常态的合作,所以后世才会有“王维笑”这样的传说:“开元中,李龟年制《胡渭州》曲云:‘杨柳千寻色,桃花一苑春。风吹入帘里,惟有惹衣香。’王维笑其不工。自是龟年制曲,必请维为之。”(明彭大翼《山堂肆考·音乐》)这里的传说很可能不是历史真实,但却可以说明王维与李龟年之间存在着一种合作关系。因为李龟年演唱王维所作歌词,是有确切记载的。《唐诗纪事》云:“禄山之乱,李龟年奔于江潭,曾于湘中采访使筵上唱云:‘红豆生南国,秋来发几枝。赠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又:‘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此皆维所制,而梨园唱焉。”(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作者:向回)

本文章如转载,请注明:转载自诗情画意 [ http://www.gushici5.com/blog/ ]
需保留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gushici5.com/blog/201305/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