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前,受编辑之约,写了一组文艺评论札记,其中一篇题为《文以曲为美》,说的是文学创作在立意,谋篇,布局,状景,写人,述情等等方面,应讲究章法和技巧,避免平铺直叙,直白呆板。比方说,梅贵曲折,山贵逶迤,水贵波澜,人贵多型,情贵丰沛。一篇作品,若是清水白菜,抑或无形无色,自然索然寡味,不具感染力。
  
  苦吟方得诗味浓,无论诗词歌赋,还是小说散文,须得精耕细作,反复锤炼,精心打磨。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人称苦吟诗家。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
  
  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感觉成就好的诗作很是不易。一次,他骑着毛驴在长安大街行走。正是深秋时分,金风劲吹,落叶飘飘,景色十分迷人。贾岛触景生情,吟出一句:“落叶满长安”。可下句咋办,一时真犯难了。他边走边想,念念叨叨。迎头来了一官员,鸣锣开道,锣敲得山响,贾岛愣是没听见。忽然来了灵感,大叫一声:“秋风生渭水。”官员吓了一跳,以为贾岛是个疯子,命人把他抓了起来,关了一夜。
  
  贾岛虽然吃了不少苦头,却吟成了一首诗《忆江上吴处士》:“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此处聚会夕,当时雷雨寒。兰猱桡未返,消息海云端。”
  
  贾岛虽吃了一回亏,但还是不长记性。没过多久,他又一次骑驴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贾岛觉得“僧推月下门”“推”不太合适,不如“敲”好。嘴里就推敲推敲地念着。不知不觉地,就骑着驴闯进了大文豪韩愈的仪仗队里。韩愈感觉奇怪,忙问贾岛为何乱闯。贾岛把自己作诗陷于“推”“敲”二字的困惑说了出来。韩愈听了,哈哈大笑,对贾岛说,还是用“敲”好,万一门是紧闭着的,硬推不开咋办?再说,晚上去别人家,敲门显得有礼貌。
  
  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静中有动,岂不活泼?”贾岛听了连连点头。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各韩愈交上了朋友。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诗人王安石写了《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写完后,王安石觉得“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到”字太过呆板,没有灵性,看不出春风一到江南是什么景象,缺乏诗意,想了想,改为“过”字。后来细想一下,又觉得“过”字不妥。“过”字虽比“到”字生动一些,写出了春风的一掠而过的动态,但要用来表达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改为“入’字、“满”字。这样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感未能达到理想状态。
  
  走出船舱,眺望江南,春风拂过,青草摇舞,麦浪起伏,更显得生机勃勃,景色如画。他觉得精神一爽,忽见春草碧绿,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想到这里,王安石兴奋异常,连忙奔进船舱,另外取出一张纸,把原诗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文眼顿出,充满生机,诗味浓郁,成为千古绝唱。
  
  行文著述在于深思熟虑,精雕细刻,精益求精,生动形象自然地表现生活,抒发情感。若是随意涂鸦,牵强附会弄些文字,堆砌一些辞藻,霸王硬上弓,甚至生搬硬套,搞文字拉郎配,作品的艺术魅力将被稀释。有人说,好文章是熬出来的。肉食放在锅里,施以文火,细心烹饪,调以色香味形,没有不脍炙人口的,此理应是相通。如此陋识可能有失偏颇,但愿做些借鉴。

本文章如转载,请注明:转载自诗情画意 [ http://www.gushici5.com/blog/ ]
需保留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gushici5.com/blog/201305/418.html